有一种叫用时间等待的美味做Cold Brew Coffee(冷萃咖啡),虽说冷萃聊的比较少,但不得不说它依然很受欢迎,特别是现在天气也逐渐回暖了,到了夏天它更是抢手了。今天就说说冷萃咖啡吧~
其实在几百年前就有冷萃咖啡了,它起源在印尼,那个时候荷兰殖民者在那边当地种植罗布斯塔咖啡豆但是(太难喝),发现用冷水泡就好多了(于是就有了冷萃咖啡),到了19世纪欧洲各国就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冷萃咖啡了,到了60年代有了瓶装冷萃才在美国火起~
其制作上,时间和温度上的不同便造成了一杯低酸、甜感足、口感顺滑的冷萃咖啡;
:冷萃的口感更为清澈和明亮,能够很好的喝到豆子本身的风味;
(浅烘豆冷萃风味更为明显的展现)果酸味温和明显,入口又顺滑,触感极佳;并且酸度低,苦感低,也更是非常清爽和解热~!夏日必备。
冷萃咖啡好喝,但是却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一般需要12--24小时;而对比浓缩咖啡、手冲咖啡、虹吸壶咖啡来说这几个都是可以短时间内就能够喝到,浓缩大约30s,手冲2分钟左右,虹吸壶大约1分钟出头~
什么样的豆子适合冷萃?如何挑选自己喜欢的咖啡豆呢?
本期视频我们来聊聊~伙伴们移步视频区哦~
([太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咖啡豆?
仅需简单3步
来跟宸绾约一起挑选喜欢的咖啡豆??
CULTURAL CAT LINK文化猫绾-宸绾约的精品咖啡课堂丨
本期我们来聊聊,面对市面上“诱惑颇多“的各种咖啡豆,我们如何选择?
:挑选豆子也是个“艺术活儿”~你知道自己喜欢那种“风味”吗?
是芬芳的花香
是活泼明亮的水果
是浓郁的坚果风味
还是厚重的巧克力
或者你很喜欢甜味~ )
相关旧文回顾①:
CULTURAL CAT LINK丨有一种我和你“不合适”叫做“适口性”不匹配
相关旧文回顾②:
CULTURAL CAT LINK丨冬Water drip强劲,这个天喝冰滴是什么神仙体验
相关旧文回顾③:
CULTURAL CAT LINK丨深入化学实验室,GET虹吸壶相关攻略or使用手记
虽说冷萃咖啡的制作虽说看上去又方便又简单,但是想要做好喝还是需要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而且它确实是最不容易过萃的制作方式了;口感上来说它的展现也比美式和手冲更能让大多数伙伴接受,而且制作来说相对比冰滴式它也没有很麻烦了,并且冷萃还适合各种浅烘豆~
· 冷萃咖啡定义及原理
冷萃说白了就是使用室温水或者低于室温的水(ROOM TEMPERATURE BREW)萃取而制作的冰咖啡。而手冲、意式都是属于热萃取;影响冷萃咖啡萃取的因素包含了:研磨度、粉水比、萃取的温度、搅拌的程度、萃取的时间以及水;而影响冷萃咖啡风味的因素又包含了:豆子烘焙度、豆种、豆子处理法、以及过滤装置对于风味的影响,本篇我们就来逐一了解。(当然也包含了一些细节方面的注意事项。)
因为对比热萃取的状态下容错率相对低,没有完善的冲煮体系作为支撑就比较容易出现萃取不足的状态造成口感的极度不适;过酸、涩感……而过度萃取又会造成苦感,因为温度也是影响萃取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所以通过冷萃的制作(温度低)比较难带出咖啡中不适的物质。
—— · 研磨度 · ——
粉的粗细选择?有的说粗,有的说细?
其他参数固定的情境下,总表面积越大(研磨越细)萃取的物质就越多,同时氧化的越快,小分子物质就容易扩散,萃取越快。这也就是为什么建议咖啡粉先喝先磨就是这个道理了。
粉研磨粗细与萃取浓度的关系:
相同萃取时间:(粗颗粒研磨)味道淡、浓度低
相同萃取时间:(细颗粒研磨)味道浓、浓度高
—— · 粉水比 · ——
粉水比小(比如1:10)萃取率低,咖啡浓度高。风味容易挤在一起,不容易感受到风味层次;或出现有风味物质没有被萃取到的状态;
粉水比过大(比如1:15)萃取率过大了,容易过萃;像是小粉水比也容易造成“苦”的假象。
“Body是咖啡的醇度,即咖啡触感(饮用时在口中感知到的重量或饱满度)”
我们如何判断浓度过高还是过萃:
可以加少量的水稀释、比如加几滴水后苦感消失--过浓。
当咖啡变得有层次感,苦感消失。
如果加水稀释依然发苦--就是过萃。
—— · 萃取温度 · ——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高。
—— · 萃取时间(萃取与发酵) · ——
【浸泡式】
萃取时间短,浓度低、发酵作用少
表现为:香味淡、颜色淡、风味弱。
萃取时间长,浓度高、发酵作用多
表现为:香味浓、颜色深、风味强。
:且发酵颜色与低温梅纳反应有关~
—— · 搅拌程度 · ——
搅拌可以让浸泡更均匀、相同时间下搅拌后的萃取率要高于搅拌少或者未搅拌的。
随着时间的增加本身的水会慢慢变成有些咖啡味的水;之后随着时间upupup+++它就变成了咖啡液(好解释……)
当萃取出的咖啡液越来越浓的时候,咖啡粉里的物质就很难再被萃取出,这个时候再去搅拌的话就有助于萃取出这些物质。
因为温度越低萃取就越慢,并且冷萃在制作的时候也是放进冷藏进行低温浸泡萃取,我们可以在浸泡几小时后将冷泡壶或者滤茶袋拿出拉动并搅拌几下即可。(让浓度更均匀,避免萃取不均)
—— · 水 · ——
水质不同、冷萃出的冰咖啡风味不同。
TDS高,body较厚,反之薄弱
· 烘焙对风味的影响
浅烘焙咖啡豆:
香气增强,更强调花果香、先酿后甜、口感轻盈,果酸明亮,像果汁一般。
深烘焙咖啡豆:
花香气不明显(小分子物质缺失)果酸降低、果香只保留一部分,苦韵增加,body厚重浓郁,香气降低。
· 豆子处理法/豆种对风味的影响
【 阿拉比卡(arabica) 】
水洗法(washed):风味轻盈,明显的果酸,body轻薄,口感纯粹、干净。
日晒法(nature):酱香型,明显的发酵香、body较厚重;果酸相对不算明显 ,风味浓郁。
半水洗:介入两者间,比水洗丰富,比日晒干净。
【 罗布斯塔(robusta)】
麦香、谷物味不酸、不苦,烘焙越深body和油脂感越明显,苦味越强烈。
· 过滤装置对风味的影响
滤纸:口感清爽,更干净。
滤布:有油脂感,口感丰富。
滤网:胶状物保留较多,可能有细粉。
冷萃咖啡风味掌控要点:
1:稍细的粉有助于萃取
2:粉层需全部浸泡,适当搅拌
3:粉水比不要拉太高或太低,浸泡时间久一些
—— · 建议比例 · ——
区间:1:10--1:15
单品豆/SOE:1:10--1:12.5
意式豆:1:13--1:15
—— · 储存 · ——
过滤后冷藏密封装瓶备用;
最佳饮用:18H后T4天内、储存不超过7T(含7T)
—— · 冰滴 (水滴、冰滴)& 冷萃 (冷泡壶 滤茶袋)口感差异/风味对比 · ——
水滴法:较高(常温)、萃取率最高,发酵作用最强;
口感丰富,浓郁。(酱香型、像威士忌原液般浓郁)
冰滴法:水温较低(低于室温),萃取率次高,发酵作用次强。
口感清爽,香气突显。(清香系、像鸡尾酒一般)
冷萃(冷泡壶-冰酿式):浸泡式萃取,恒低温(冷藏室温度);萃取率最低。
发酵作用最弱,制作方便;容易大量制作。
滤茶袋制作的咖啡口感最清爽。(像冷泡茶、果汁)
△:看图猜豆子(狗头.gif)
—— · 跟随宸绾约来制作一份冷萃咖啡 · ——
在冷萃的制作上我们选取了比手冲咖啡制作时略细的粉;
1:12的粉水比(20g豆子:矿泉水240g)
(可参考的参数比;实际可根据个人口味喜好调整)
:均匀浸泡,搅拌;在浸泡几小时可适度搅拌或晃动液体。
(低温慢萃)冷藏保存12h后(过滤)密封装瓶冷藏6h后备用;
——出品杯中加适量冰块,饮用。
研磨:手冲咖啡用偏细
筛粉:否
萃取时间:12h过滤+6小时冷藏
建议粉水比:600ml=1:12,1000ml=1:12.5
豆子选择,冷萃如何好喝?
选什么样的豆子做冷萃?
其实冷萃适合所有的咖啡豆,本身冷萃咖啡因为没有热萃取温度那样的高,所以它不容易将咖啡里的苦味杂味带出。
冷萃会很好的展现出豆子的处理法和烘焙程度,并将之展现在风味表现。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豆子都可以,自己喜欢的豆子就行,但也要注意(小分子风味)容易消散,冷萃后记得立刻密封装瓶存冷藏。
△:
花香这类小分子风味储存时间越久就越不明显
当然,豆子好很重要!毕竟不同的豆子处理方式烘焙都对萃取结果有影响。
:结束了?还没,往下滑~
△冷萃与手冲
如果萃取出咖啡的杂味原因有②
1是本身有瑕疵豆没有筛选出;2是在萃取的时候将不好的味道带出来了。
记得挑豆子啊~
by本期就要说白白了~
下期内容具体相关,敬请期待or关注之后的更新通知~~
△:做个茶
一只不正经的叫宸绾约的家伙在2021年的山东青岛初创了《CULTURAL CAT LINK文化猫绾》这个“不只是咖啡”的咖啡品牌;
就当是平平无奇的“精品咖啡文化艺术空间”交流同好会~
致力于探讨研究“让饮品更好喝的打开方式”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叫“咖饮艺术概念馆”的原因之一;
全名:《CULTURAL CAT LINK文化猫绾咖饮艺术概念馆》
在这里,我们有趣,有温度,有灵魂。
在这里我们“平等、尊重、趣味、创新”
收获成长和爱。
“文化猫绾”绾约三生,欢迎深入了解我的world~
我是你们的?宸绾约;是手冲咖啡探索者,特饮达人,咖啡爱好者;同时也是?文化猫绾品牌的?主理人&咖啡师&设计师?
PO:本身?是?动漫?设计师出身?LOGO设计?有?这?味?了?没?认准?这个?
我们在这里?一起聊聊咖啡,聊聊饮品,聊聊关于~如何“更好喝”~我们在这里也??一起聊聊开店创业的这些事~
门店相关:
:疫情原因?,我们的?实体店铺还?在?筹备阶段;?目前?暂未开放,敬请期待……
:敲定后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以及带来开业活动&宠粉福利
:伙伴们多多关注我们的新上推文~
:欢迎同好朋友多多交流一起进步~
“咖啡文化,学无止境”
po:这个世界很大,很高兴遇见你~能喝到一起,我们就很对味~
谢谢关注!
灰灰,下期见~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