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是白玉兰吗?
白兰花,是白玉兰之一。
白玉兰,是白兰花、玉兰花的统称。
白玉兰,是木兰科的白兰和玉兰的别称。一般指白兰,玉兰仅在河南地区别称白玉兰。
白玉兰适温广泛,在至20至40 ℃以上时都能生长。我国南至云南西双版纳北至黑龙江均有分布。白玉兰最适温区在暖温带到亚热带地区,年降水 500至1 850 mm,极端气温对白玉兰树尤其是苗木生长也有影响,寒冬冻拔、土壤封冻及寒冷的干裂风易伤根、伤芽或冻坏枝干。高温和日光曝晒易造成叶片灼伤,白玉兰树干长期暴露在高温强光之下易灼伤形成溃疡。幼苗长期处在高温烈日之下生长停滞。白玉兰对气温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苗木上,秋季长势旺未完全木质化的苗木易造成冻害引起地上部分枯死。
白玉兰树种是肉质根,花量大,叶宽大而繁茂,对水分需求量大。在自然界最适宜的生存地方是山涧溪畔。人工造林栽植在低洼积水处白玉兰树生长不良、枝短叶小、植株枯黄。长期积水易造成烂根引发根腐病直至整株枯死。白玉兰生长迅速,开花结实量大,生长期枝繁叶茂,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自然界山涧土层腐殖质层厚、富含有机质,能充分满足白玉兰生长所需的肥力要求。
花洁白清香、夏秋间开放,花期长,叶色浓绿,为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多栽为行道树。花可提取香精或薰茶,也可提制浸膏供药用,有行气化浊,治咳嗽等效。鲜叶可提取香油,称“白兰叶油”,可供调配香精;根皮入药:治便秘。
白玉兰树种不仅生长迅速,而且树姿优美、花香色艳,花蕾可入药,木材材质上等。它不仅可以采用种子繁殖扩大种群数量,还可以通过压条、扦插等无性繁殖增加新的个体。由于白玉兰与木兰科诸多树种有广泛的亲和力,应用白玉兰作为载体可以培育和改良多种木兰树种的优良性状,提高园林观赏价值。
黄玉兰与白玉兰的区别是什么?
一、主要价值不同1、白玉兰:花可提取香精或薰茶,也可提制浸膏供药用,有行气化浊,治咳嗽等效。2、黄桷兰:为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多栽为行道树。二、形态特征不同1、白玉兰: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2、黄桷兰:常绿乔木,高达17米,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三、生长习性不同1、白玉兰:白玉兰适温广泛,在-20~40℃以上时都能生长,对水分需求量大。2、黄桷兰:适合于微酸性土壤。喜温暖湿润,不耐干旱和水涝,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比较敏感,抗性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桷兰、百度百科——白玉兰
玉兰花资料?
玉兰树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木兰属落叶乔木,别名白玉兰、望春、玉兰花。 玉兰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徒长枝叶椭圆形。玉兰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爱干燥,忌低湿,栽植地渍水易烂根。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在气温较高的南方,12月至翌年1月即可开花。扩展资料:据了解,一千多年前就有玉兰的记载,在唐朝时期玉兰的种植很兴盛。它原产于我国中部各省,目前在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玉兰在新叶还未吐出之时就含笑开放,颜色有白色、淡紫红色、紫红色等,其花朵大,花形俏丽,开放时溢发幽香。花瓣可供食用,肉质较厚,具有清香,清代《花镜》谓:“其瓣择洗清洁,拖面麻油煎食极佳,或蜜浸亦可。”玉兰花含有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玉兰花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西安植物园木兰园是我国木兰科玉兰属植物种类收集最多的专类园,不仅有国家级保护物种天目玉兰、黄山玉兰、景宁玉兰等,还包括来自日本的星花玉兰、美国的渐叶玉兰,以及植物园自主培育的十余个专利品种。
玉兰花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性味 7 功能主治 8 附方 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玉兰花的方剂 2 古籍中的玉兰花 1 拼音 yù lán huā 2 出处 《纲目拾遗》 3 拼音名 Yù Lán Huā 4 来源 木兰科植物玉兰的花蕾。 5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辛夷"条。 6 性味 《纲目拾遗》:"性温。" 7 功能主治 《纲目拾遗》:"消痰,益肺和气,蜜渍尤良。" 8 附方 治痛经不孕:玉兰花将开未足,每岁一朵,每日清晨空心,水煎服。(《良方集要》) 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玉兰花的方剂 雀斑丸 拼音:quèbānwán处方:玉兰花瓣肥皂皮消制法:上药捣烂为丸。功能主治:治雀斑。用法用量:日日... 当归散 学集成》卷三方之当归散:处方:当归、白芍、人参、玉竹、羌活、防风、炙草。功能主治:《医学集成》卷三... 更多用到中药玉兰花的方剂 古籍中的玉兰花 《本草便读》:[木部香木类]辛夷 清助胃于上焦。头风亦愈。(辛夷一名木笔花。一云即玉兰花蕊也。此物初生如笔。重重有毛。当去净用。否则... 《外科传薪集》:雀斑丸 玉兰花瓣肥皂皮硝上药捣烂为丸。日日洗面时搽。《外科传薪集》清马培之公元19121949年... 《外治寿世方》:[卷二头]头风白屑 裹塞鼻内。立效。又烧酒半壶。煎极滚。鼻吸热气入脑玉兰花蕊。塞鼻即愈。《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公元16...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花部]玉兰花 ,消痰,益肺和气,蜜渍尤良。痛经不孕良方集要∶玉兰花将开未足,每岁一朵,每日清晨空心,水煎服。《本... 《滇南本草》:[第一卷]玉兰花
白玉兰长什么样
1、枝干:白玉兰树呈阔伞形树冠,树皮为灰色。2、叶片:白玉兰叶片呈薄革质,形状为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3、花朵:白玉兰花为白色,散发浓郁幽香,花被呈披针形。4、习性:白玉兰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喜肥沃疏松的土壤。 白玉兰的形态特征 1、枝干 白玉兰属于落叶乔木,高达17米,枝干广阔延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达到30厘米,树皮为灰色,枝叶会散发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色微柔毛,老时逐渐脱落。 2、叶片 白玉兰叶片呈薄革质,形状为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叶面无毛,叶背疏生微柔毛,两面网脉均明显。 3、花朵 白玉 兰花 为白色,散发浓郁幽香,花被呈披针形,雄蕊的药丝伸出,雌蕊密被微柔毛,心皮多数,成熟时随着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 4、习性 白玉兰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喜肥沃疏松的土壤,耐涝性和抗旱性差,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比较敏感,抗病性强。
白玉兰长什么样
白玉兰花的花色为白色,花朵开放在枝梢上,每朵花包括十片花瓣,花瓣呈披针形,长度在3-4厘米左右。白兰是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可达50厘米。花白色,极香。花期4-9月,夏季盛开,通常不结实。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花蕾卵圆形,花先叶开放,直立,芳香,直径10-16厘米;花梗显著膨大,密被淡黄色长绢毛;花被片9片。花期2-3月(亦常于7-9月再开一次花),果期8-9月。白玉兰广植于东南亚。中国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浙江、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区广泛栽培。白玉兰性喜光、喜湿润,怕涝,较耐阴,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白玉兰生长习性极端气温对白玉兰树尤其是苗木生长也有影响,寒冬冻拔、土壤封冻及寒冷的干裂风易伤根、伤芽或冻坏枝干。高温和日光曝晒易造成叶片灼伤,白玉兰树干长期暴露在高温强光之下易灼伤形成溃疡。幼苗长期处在高温烈日之下生长停滞。白玉兰对气温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苗木上,秋季长势旺未完全木质化的苗木易造成冻害引起地上部分枯死。白玉兰树种是肉质根,花量大,叶宽大而繁茂,对水分需求量大。在自然界最适宜的生存地方是山涧溪畔。人工造林栽植在低洼积水处白玉兰树生长不良、枝短叶小、植株枯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玉兰
白玉兰的资料
白玉兰的资料:白玉兰是玉兰花中开白色花的品种。又名木兰、玉兰等。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中国着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上海市市花,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原产中国中部,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现世界各地均已引种栽培。又是晋江市市花。落叶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10-27厘米,宽4-9.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叶柄长1.5-2厘米,疏被微柔毛;托叶痕几达叶柄中部。花白色,极香;花被片10片,披针形,长3-4厘米,宽3-5毫米;雄蕊的药隔伸出长尖头;雌蕊群被微柔毛,雌蕊群柄长约4毫米;心皮多数,通常部分不发育,成熟时随着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时鲜红色。花期4-9月,夏季盛开,通常不结实。白玉兰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喜光。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涝,根部受水淹2-3天即枯死。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比较敏感,抗性差。
白玉兰树怎么种?
白玉兰花
学名:Michelia alba
科属:木兰
产地:亚洲热带
习性:白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径粗可达200厘米,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实生起源的大树常主干明显,树体壮实,雄奇伟岸,生长势壮,节长枝疏,然花量稍稀。嫁接种往往呈多干状或主干低分枝状特征,节短枝密,树体较小巧,但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妖娆万分。故不同起源之白玉兰园林应用中情趣各异,在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宜用嫁接种,以体现古雅之趣;而风景游览区则宜选用实生种,以表现粗犷纯朴的风格。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灰褐色。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毛绒绒如幼鼠蛰伏,冬态更显。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显,树冠规整,而见花后,叶枝混合芽在果穗后双杈或多枝延伸,横向发展盛于直于生长,故树冠往广卵形方向发展。叶片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特征:花先叶开放,顶生,直立枝头,钟状,盛开时如玉碟形,径10—16厘米;花被9片,偶有12—15片,甚至30余片者,倒卵形,玉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花丝紫红色;雌蕊群淡绿色,无毛。花粉粒长椭圆形,如一叶扁舟,赤道面观为橄榄形,大小为46.6*20(微米)。具单沟,左右对称;外壁表面具模糊的细网状雕纹,网孔小而不明显,网脊模糊。聚合果圆柱形,青绿色,成熟时转红褐色,长12—15厘米,径3—5厘米,巨者有时长达25厘米,重达250克;蓇葖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通常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栽培种常都不育;单果成熟时有柔丝下垂,红果弱丝,迎风摇曳,为时不长即落;种子心脏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长约9毫米,宽约6毫米,种皮从外到内可以分为三层,最外为革质层,呈鲜红色或粉红色,极为光滑,通常称为假种皮。中间层肉质,乳白色,手触有油腻感,最内层为一坚硬内种皮,未成熟时黄褐色,过熟时则为深黑色,有光泽。红色的外种皮和含油肉质的中种皮都是为了吸引昆虫与鸟类啄食,以利于种子的散布和萌发,坚硬的内种皮可以保护幼小的生命在萌动前免遭伤害。白玉兰种子其内种皮的合点区有一特殊结构,即由内种皮向内凹陷形成一个简单的珠孔,此结构是木兰种树种与其他科种子区别的重要特征。然而,木兰属各种子的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形似而质非,即使同一种白玉兰,产地不同,树龄差异,其种子的形状与色质也不尽雷同。
栽培要点:白玉兰3月份开花,花后(5月下旬)聚合果膨胀壮实,8月份生理成熟,9月中下旬聚合果硬化,转红、开裂、蓇葖张开,单粒种子悬垂丝而自然成熟。种子的千粒重约146克,聚合果出子率约10%,种子发芽率为20.7%—97%。幼苗,出土萌发,子叶2片,卵状近菱形,随幼苗生长而增大,上宽下窄,基部急束成柄,全缘微呈皱状,两侧不太对称,上面黄绿色,背面色稍淡,上胚轴稍长,约1—2厘米,幼茎黄绿色,初生叶互生,第一叶椭圆形,先端圆,有突尖,基部楔形,叶柄长6—9毫米,具二托叶,脱落后叶柄上留有托叶痕,茎上留有环状痕,以后叶呈长卵形渐成正常叶型。下胚轴圆柱形,基部较粗,主根伸长发达,根颈下轮生3—5个不等的侧根,淡黄色。土质要富含有机质,保持湿润土壤为良。露地栽培常有枝茂叶盛而开花及少,需停止使用氮肥,剪除徒长枝、施行曲枝,使其矮化,增加磷、钾等微量肥料。以促进开花。
植物白玉兰的简介 植物白玉兰的介绍
1、白玉兰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的白兰(Michelia alba)和玉兰(Magnolia denudata)的别称(一般指白兰,玉兰仅在河南地区别称白玉兰)。
2、白玉兰是中国有名的观赏树种,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广东、山西等地区,在北京及以南地区也广为栽培。树高可达25m,径粗可达200cm,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
3、气候条件:白玉兰适温广泛,在-20~40℃以上时都能生长。我国南至云南西双版纳北至黑龙江均有分布。白玉兰最适温区在暖温带到亚热带地区,年降水500~1850mm,极端气温对白玉兰树尤其是苗木生长也有影响,寒冬冻拔、土壤封冻及寒冷的干裂风易伤根、伤芽或冻坏枝干。高温和日光曝晒易造成叶片灼伤,白玉兰树干长期暴露在高温强光之下易灼伤形成溃疡。幼苗长期处在高温烈日之下生长停滞。白玉兰对气温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苗木上,秋季长势旺未完全木质化的苗木易造成冻害引起地上部分枯死。
4、水肥条件:白玉兰树种是肉质根,花量大,叶宽大而繁茂,对水分需求量大。在自然界最适宜的生存地方是山涧溪畔。人工造林栽植在低洼积水处白玉兰树生长不良、枝短叶小、植株枯黄。长期积水易造成烂根引发根腐病直至整株枯死。白玉兰生长迅速,开花结实量大,生长期枝繁叶茂,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自然界山涧土层腐殖质层厚、富含有机质,能充分满足白玉兰生长所需的肥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