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成长过程发现在玉米头上有毛毛虫,怎么办?
玉米成长过程发现在玉米头上有毛毛虫应该是黏虫,黏虫(oriental armyworm),又称剃枝虫、行军虫,俗称五彩虫、麦蚕,是一种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牧草的杂食性、迁移性、间歇暴发性害虫。可为害16科104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黏虫暴发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严重损害作物生长。
防治策略
带麦防治:由于小麦生育期推迟和天气影响,造成部分麦田黏虫幼虫虫口密度偏高。为防止小麦收获后幼虫扩散为害,夏播玉米如前茬小麦上虫量大,应在收获前开展带麦防治,防治指标为每平方米有虫3头。
玉米苗前防治:为确保夏播玉米全苗,在玉米播后苗前开展二代黏虫药剂防治。防治方法可结合土壤封闭除草,加入杀虫剂一同喷施,达到除草、防虫双重效果。
玉米苗期防治:在黏虫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防治指标为春播玉米每百株有虫10头、夏播玉米每百株有虫5头。
粘虫有毒吗
粘虫没有毒。厨房潮湿处黏黏虫是没有毒的。厨房粘虫也就是常说的蛞蝓。蛞蝓又叫鼻涕虫,鼻涕虫是没有毒的。不过其恶心的样子的确挺让人倒胃口的。在农业上蛞蝓会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或副食其果实,影响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即使有毒的话,毒性也不大。严重的话最多就有可能会出现肠胃炎。粘虫的生活习性:1、粘虫迁飞能力强,可伴随高空气流的被动传送而进行远距离传播,在测报时应注意对越冬代虫源的监测。2、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进行测报和防治。3、成虫趋化性强,可利用糖醋诱蛾器进行测报和防治。4、成虫产卵具有趋枯黄习性,可利用谷草把诱卵进行测报和防治。5、低龄幼虫具有隐蔽性,常躲藏在心叶、叶丛、叶鞘等隐蔽场所,所以,在田间调查幼虫时应注意这些隐蔽场所的观察。
家里咋有那么多粘虫??
粘虫怎样防治最有效? (1)防治时机: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属于暴发性害虫。防治粘虫的关键是掌握好防治时机。诱杀成虫要掌握在盛发期和尚未大量产卵之前;灭卵应掌握在孵化之前;防治幼虫要掌握在3龄之前。 (2)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糖醋液诱杀成虫。还可利用成虫的潜伏习性,在田间插设杨树枝把,亦能诱杀大量成虫,这样既可诱杀成虫,又可了解虫情,及时指导田间防治。粘虫成虫羽化后,必须要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交配产卵,进行繁殖,成虫对糖醋有较强趋性,因而用糖醋酒的混合液诱蛾效果较好,另外,还可用酸泔水、酸菜水、发酵的甘薯和胡萝卜汁、粉浆、酒糟等来诱杀成虫。糖醋酒诱杀液的配比,各地介绍不一样,一般可用糖0.7~3份、醋1~4份、酒0.25~l份、水0.5~2份,内加少量杀虫农药。诱虫液田间放置时要高出作物30~40厘米,每10~15亩地设一个诱盆,每天早上捡出虫后加盖,傍晚打开。 (3)诱卵:利用成虫喜欢在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的叶鞘及干叶上产卵的习性,将谷草把、稻草把(每3~10根为一把)、玉米或高粱叶把(每10一20片叶为一把),分散插于田间,引诱成虫产卵。草把插的要高出作物15厘米,每亩60~100把,每2~3天换一次,换下来的草把要携出田外集中烧掉。 (4)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目前控制粘虫危害的重要手段。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2.5%敌百虫粉剂或5%马拉硫磷粉剂、3.5%甲敌粉剂、5%杀螟松粉剂,每亩2~2.5公斤喷粉;也可喷洒50%敌敌畏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5%来福灵乳油、2.%敌杀死乳油等)3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