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散功效与作用
1、三黄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本事方》卷五。主治①《普济本事方》:衄血无时。②《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伤寒发黄。三黄散功效:治白癜风。
2、每服1钱,空心温酒调下,病重2钱。如为丸,以醋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丸至30丸。伤酒,葛根汤送下;伤食,盐汤送下;气蛊,木香汤送下;水蛊,樟柳根汤送下。
三黄散功效与作用 三黄散的服用方法
1、三黄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本事方》卷五。主治①《普济本事方》:衄血无时。②《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伤寒发黄。三黄散功效:治白癜风。
2、每服1钱,空心温酒调下,病重2钱。如为丸,以醋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丸至30丸。伤酒,葛根汤送下;伤食,盐汤送下;气蛊,木香汤送下;水蛊,樟柳根汤送下。
一味竹茹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续易简》卷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一味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一味竹茹汤 1 拼音 yī wèi zhú rú tāng 2 《续易简》卷六 2.1 方名 一味竹茹汤 2.2 组成 人参1两,白术1两,麦门冬1两,橘红1两,厚朴(去皮,姜汁制)半两,赤茯苓半两,炙甘草1分,淡竹茹1团如弹子大。 2.3 主治 妇人初妊,择食,呕逆,头痛,寒热间作,四肢不和,烦闷。 2.4 一味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时频进。 2.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古籍中的一味竹茹汤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杂证门下]痢后呕哕 梅,苦涩过多,以致闻食先呕,此乃脾胃虚弱,用山药一味,锉小豆大,一半生用,一半银瓦铫内炒熟,同为末,...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痢后呕哕 梅,苦涩过多,以致闻食先呕,此乃脾胃虚弱,用山药一味,锉小豆大,一半生用,一半银瓦铫内炒熟,同为末,... 《保婴撮要》:[卷十九]痘吐逆 靥。一小儿吐逆作渴,手足并热,此胃经有热也,用竹茹汤而热稍止;用人参胃爱汤而吐亦止;用化毒汤而贯脓...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九]汗血 末。每以少许吹入鼻中,立瘥。治吐血或汗血尿血。竹茹汤方淡竹茹人参芍药桔梗(锉炒)生干地黄(焙)当归...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猝下血]妊娠心痛
竹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竹茹的别名 7 来源 8 植物形态 9 生境 10 采制 11 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功能主治 14 竹茹的用法用量 15 化学成分 16 竹茹的药理作用 17 竹茹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检查 17.5 浸出物 17.6 竹茹饮片 17.6.1 炮制 17.6.1.1 竹茹 17.6.1.1.1 性状、检查、浸出物 17.6.1.2 姜竹茹 17.6.1.2.1 检查、浸出物 17.6.2 性味与归经 17.6.3 功能与主治 17.6.4 用法与用量 17.6.5 贮藏 17.7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竹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竹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竹茹 1 拼音 zhú rú 2 英文参考 bambusae caulis im taenia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amboo shaving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竹茹 竹茹为中药名[1][2]。灸用材料之一[2]。出自《本草经集注》。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 F. Li 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3]。 《千金翼方》:“刮竹箭上取茹作炷,灸上二七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bamboo shavings(《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竹茹的别名 竹皮、竹二青、淡竹茹[1]。 7 来源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Mitf.) Stapf ex Rendle或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1]。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1]。 8 植物形态 单丛生。秆高6~8m,直径3~4.5cm。节间壁厚,长30~36cm,幼时被白粉。节稍隆起。分枝常于秆基部第一节开始分出,数枝簇生节上。秆箨早落。箨鞘背面无毛,干时肋纹稍缍起,先端呈不对称的拱形,外侧一边稍下斜至箨鞘全长的1/10~1/8。箨耳稍不等大,靠外侧1枚稍大,卵形,略波褶,边缘被波曲状刚毛,小的1枚椭圆形。箨舌高2.5~3.5mm,边缘被短流苏毛,片直,呈不对称三角形或狭三角形,基部两侧与耳相连,连接部分宽约0.5mm。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10~18cm,宽11~17mm,背面 密生短柔毛。 9 生境 生于山坡、路旁或栽培。 10 采制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条,捆扎成束,阴干。 11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丝条,卷曲成团或长条形薄片。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12 性味归经 甘,凉[1]。入肺、胃、胆经[1]。 13 功能主治 竹茹功在清热,化痰,除烦,止呕[1]。主治胃热呕吐、呃逆,虚烦不寐,妊娠恶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小儿热痫;亦治吐血,衄血,崩漏[1]。 竹茹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竹茹为眼科常用化痰药,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胞生痰核和痰火升扰所致青风内障、绿风内障,伴恶心呕吐者尤宜。常配伍半夏、黄连等,如黄连温胆汤。 14 竹茹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1]。 15 化学成分 竹茹含2,5二甲氧基对苯醌、丁香醛、对苯二甲酸β羟乙基甲基酯等[1]。 含木质素、纤维素。 16 药理作用 本品可抗菌,抑制酶活性[1]。 17 竹茹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竹茹 Zhuru BAMBUSAE CAULIS IN TAENIAS 17.2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I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于。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17.3 性状 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17.4 检查 水分不得过7.0%(附录ⅨH第一法)。 17.5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4.0%。 17.6 竹茹饮片 17.6.1 炮制 17.6.1.1 竹茹 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17.6.1.1.1 性状、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7.6.1.2 姜竹茹 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附录ⅡD)炒至黄色。 本品形如竹茹,表面黄色。微有姜香气。 17.6.1.2.1 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7.6.2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17.6.3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7.6.4 用法与用量 5~10g。 17.6.5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17.7 出处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