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是怎样产生的?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哈利·马科威茨(Harry Markowitz)的一篇题为《资产配置的选择》的文章。在该文中,马科威茨论述了怎样使投资组合在一定风险之下取得最大可能的期望收益率。后来,马科威茨在著名经济学家托宾的支持和帮助下,于1959年完成了这一理论的专著《证券组合选择》,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托宾于1958年发表了著名论文《作为对付风险行为的流动性偏好》,将这一理论拓宽到运用于所有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分析,形成了托宾—马科威茨的资产选择模型。托—马的资产选择理论所创建的基本分析方法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设立了基本框架。
了解投资组合理论有什么意义?
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在使用投资组合理论时,需要引进一系列复杂的参数、模型和计算公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组合理论的指导意义在于:要在不同的大类资产间、不同地域的金融市场范围内,分阶段进行分散投资,从整体上降低投资风险。
总之,投资组合的分散是精心研究、审慎选择的结果,其后还要根据市场动态调整资产配比,这些都需要专业投研支持才能实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