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谢道韫咏絮

时间:2025-02-23 08:10:54 编辑:莆仙君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让须眉的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宰相谢安的侄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

出身世家大族的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称赞她有高雅的情趣。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她“咏雪”的故事。《世说新语》中记载:谢道韫小时候,有一天和兄弟姐妹们呆在一起。外面正好下起了大雪,谢安突然来了兴致,指着纷纷扬扬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想了想,然后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把飞雪比喻成柳絮,因比喻精妙而受到大家的称赞。

这一段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咏絮才”也成了后来人们称赞才女的常用词,比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判词就有一句“堪怜咏絮才”。这段事迹也被收入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谢道韫长大后,谢安颇为她的婚事操心。在当时,能和谢家匹配的名门大族只有王家。谢安决定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一个侄女婿,他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后来听说这人不拘小节,就改了主意,把谢道韫许配给了王凝之。

谁知谢道韫婚后却并不感到幸福,倒不是因为丈夫对她不好。谢道韫的才华和志气都是很高的,她希望丈夫各方面都能和自己相配。可是王凝之名声虽大,其实却是绣花枕头一包草,除了书法还不错之外,为人既迂腐又无能。谢道韫大失所望,婚后不久就常常回娘家,而且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不是个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我们谢家,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无能的人!”谢道韫抱怨说自家的兄弟都这么出色,单单自己嫁给了王凝之这个蠢才。

但木已成舟,谢安只能劝慰一番,谢道韫也只好安下心来相夫教子。但她的才气和豪气即便是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会时不时地展露出来。

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是一种时尚。一个不会谈玄的人,不敢自称为名士,有人甚至通过谈玄当了大官。谢道韫虽然是个女子,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她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也善于言谈。

《晋书》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却辩不过对方。他们的辩论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她很为小叔子着急,你一个大名士居然辩不过别人,还是让我来吧。她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但在那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女人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刚才的议题和王献之的客人继续论辩,她旁征博引,词锋有力,最终使客人理屈词穷,甘拜下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件事。在当时,能够和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嫁到了顾家,顾家也是江南大族,张玄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出色,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谢道韫生在逢崇尚风度的魏晋时期,出身于名流世家,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为人处事潇洒不羁,很有男子的气概。“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以说是道出了她的个性气质。

几十年的平淡生活后,灾难降临了。

王凝之依靠王、谢两家的势力,先后担任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他信奉五斗米道,平时不理政事,只知道踏星步斗,拜神起乩。

此时东晋王朝内忧外患不断,南方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强敌,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他希望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根本不听,她只好亲自招募了几百家丁天天训练。

孙恩大军杀进了会稽城,只知道拜神的王凝之和他的子女们都作了刀下之鬼。只有谢道韫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此时她已经五十多岁了,手里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但她毫不畏惧,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今日又见她有如此胆色,不禁敬佩之极,他不但没有杀她,还派人把她和小外孙一起送回了会稽。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写诗著文,过起了平静的隐士生活。可惜她的诗文大都已经失传,只有个别几篇流传到了后世,比如这首《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揺。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1

论到魏晋,不得不提起“王谢”,鼎盛的两大家族。昔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可知地位确实不凡。晋朝有两大宰相,王导和谢安,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

初识谢安,想必与众人相同,源于一句“但使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讲的是他举棋自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故事。后又读到他的《与支遁书》:“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终日戚戚,触事惆帐。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字句之间,情深意长,似有流云飞袖,大雅之才。

如此人物,谢道韫又岂会是平庸之才?有个众所周知的咏雪故事。一日谢安携了子侄一辈于庭中赏雪,兴起之时便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罢,微笑不语,接着看向谢道韫,只见她眉目一转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这番,谢安方点头称赞。此后,“咏絮之才”便成了女子才情的代名词,如那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所谓诗歌,适情适志而已。谢朗一句,意像也可,却少了谢道韫几分轻盈洒脱。更何况,魏晋时代,崇尚的便是飘逸灵秀,自然她更胜一筹。少时便写出这般句子,可见骨子里的清奇,有林下风气。

2

谢家小女初长成,到了为她择婿的时候。王谢王谢,自然要从王门中选。王羲之七子一女,其中以王徽之、王献之最为出色。王徽之何许人?便是那雪夜忽忆戴安道,乘舟未见,兴尽而返的妙人。王献之亦秉承其父潇洒放达的气度,为魏晋风流的典型代表。而王献之从小与表姐郗道茂感情甚笃,所以道韫的夫婿,初拟王徽之。

极赞成的,王徽之的风雅逍遥,配上谢道韫的才情飞扬,雪夜围炉对坐,抛栗闲话。你神情散漫,我一榻萧然,终日掩关尘镜谢,有时开卷古人游。而谢安挑来拣去,斟酌考量,终是择了王凝之。他虽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妙处,却是个才情平庸的人,谢安看中他,许是因其安稳踏实,沉默敦厚。怎么说谢安也是个儒生,喜爱之人偏于寡言守中。王徽之清狷不羁,淡看礼法,对于宰相而言,自然不甚妥当。

那日,谢道韫出嫁了,怀着霁月高旷的气韵。百姓眼中的珠联璧合,名门之后,文坛皆有建树。王凝之亦是欢愉的,远近闻名的才女,得了多少艳羡目光?道韫却不是。《世说新语》记载: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安说:“王凝之秉承其父书法造诣,人亦良善,恨什么呢?”谢道韫答:“王门之中,皆是风姿秀逸之人,可谁料到,竟然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言辞之中,嗔薄亦可,遗憾亦可,皆表达了谢道韫对这个夫君不甚满意。

怎样说呢?若王凝之迎娶的不是谢道韫,仅仅一个普通女子,读过二三卷,慕其书法造诣,便算得一桩金玉良缘。只叹他娶的乃东晋有名才女,论文,气度辽阔清旷,有嵇康遗风。论武,也可与男子较量一二回合,并非羸弱娇孱。

若王凝之仅仅宽厚温敦倒也罢了,这个男子啊,除却书法造诣,当真身无长物了。

3

彼时王凝之任会稽太守,却逢孙恩叛乱。他竟然糊涂到怎样也不相信孙恩会叛乱,只因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算得同门。众将士纷纷规劝,请其早作防御,王凝之只当无稽之谈。直到孙恩大军杀进,他才乱了阵脚。

叛军攻城之时,士兵皆拼死抵御,独独王凝之,不持剑不谋策,只进得房中开始念念有词。士兵浴血来见,他只道:“莫慌,我已请来鬼神助阵,孙恩定大败而归。”当时,可以想见众将士的表情。

最终,孙恩杀进房中,王凝之也不逃,挺立着脊背,笃定以为他不会伤害自己。自然是无稽之谈,信仰这东西,并非归于某一宗教,形式的东西,不要也罢。成文化的东西是信仰,内心一席之地未必不是。王凝之伤在迂腐,不能得其书法一二神韵。

王凝之被杀,毫不留情。紧随其后的,还有他四个无辜的儿子,悉数命丧孙恩刀下,无一幸免。谢道韫目睹亲身骨肉一一殒命,不是呼天抢地,亦非手足无措,而是持刀上前斩杀叛军,薄薄的肩膀像一张蓄势待发的弓箭,脊梁竖得笔直,毫无惧色。

谢道韫再刚强,终是蒲柳之质,很快被叛军包围,架剑于颈。她身后护着的,是外孙刘涛,尚不过三岁,在她身侧瑟瑟发抖。道韫双手护住她,大义凛然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一语道出,松风阵阵,眉宇间不减英飒。

孙恩早听闻谢道韫才名,如今震撼于她的气度,褪了杀灭之心。便是这般,谢道韫与刘涛幸免于难。之后,道韫孤身一人,幽居深门,偶与清客谈几句朗月风清、世事沧桑,再无其它。

慕极谢道韫这般女子,襟怀不囿于咫尺,和其光,同其尘。既可以光风霁月、松下闲眠,又可以清风长剑、鲜衣怒马。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勇者无畏,又有魏晋时期典型的落拓不羁、俊逸洒脱。

4

谢道韫的诗文,多秉承了竹林七贤的味道,尤其嵇康。比如其《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此诗不似出自于女子之手,乍看来像个浪迹山水的野客。一个女子,跨越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再说什么“任这般花花草草随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谢道韫,托不平之气于风雷,寄一片冰心于霜雪,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曾有言,女郎无脂粉气,换出一番新世界,便为世上不可少之人。诚然如此,谢道韫当为其中翘楚。她的一生,唯一可叹的,便是夫君沦于平庸,谢安可运筹于帷幄之中,独独将侄女的夫婿选错了。若不是王凝之,兴许她不会四子皆丧,失了天伦之乐。

在影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曾出现过谢道韫,亦有其夫君王凝之。里面那痴傻的王郎,自忖才思过浅,便借了陶渊明的《闲情赋》,蕴藉笔法,巧妙赠之。爱极这一段的,他不复迂腐刻守,她亦是慕其才情,俩俩相忘,秋云春水,一一揽入怀中。

王郎这样写来: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若真如此,那个归宁的道韫,便再不说“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会笑着与谢安说起那年像极了飘絮的大雪,说起大雪中一樽薄酒,那樽酒中慢慢浮起的月亮。那时,大雪还未纷纷而下,道韫的双眸已然皓洁。


在《红楼梦》里,谢道韫的“咏絮才”被用来形容()。

在《红楼梦》里,谢道韫的“咏絮才”被用来形容林黛玉。林黛玉,她的美,始于容貌,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见人面闻咳声,骨瘦颜白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这些均是描写黛玉的诗句。谢道韫诗人:生于东晋,东晋时期有别于此前任一封建朝代。饮酒成风,热衷清谈,青山绿水间,文人雅士居于山林之中,坐于曲水之畔,散衣而卧,畅谈古今。谢道韫出生之时,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已是金陵城内的名门望族,受叔父谢安的影响,谢道韫年少时便跟着叔父后面参加当时文人的清谈,听他们高谈阔论,出口成章。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谢道韫自然是出落得才貌双全,气质清朗。而世人皆知晓谢家女咏絮之才,又或如,此为宰相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淝水之战取得大捷的车骑将军谢玄之姐,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名士王献之、王徽之的嫂子,江州刺史王凝之的妻子。历史上关于谢道韫的记载很少,故只能从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诗句中感悟这位从历史走来的咏絮才女,独有的清逸洒脱。

在《红楼梦》里,谢道韫的“咏絮才”被用来形容()。

在《红楼梦》里,谢道韫的“咏絮才”被用来形容林黛玉。谢道韫是东晋名将谢安的侄女,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世说新语》记载,一天,谢安本来在正在院子里和侄女谢道韫、侄子谢朗等晚辈们讨论文学,适逢下雪,谢安兴致大起,便问众人:“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郎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候十分满意。“咏絮之才”也逐渐被用作形容有文才的女性。《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也因为这个典故,东晋的谢道韫成为与东汉的班昭、蔡琰同名的才女。林黛玉简介: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国倾城,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它种际当找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唱居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谢道韫咏絮》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谢道韫咏絮》文言文翻译: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他把家族的子女聚集在一起,跟侄子侄女们谈诗论文。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大雪,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侄女道韫说:“不如把雪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咏絮》的解读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咏絮的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谢道韫咏絮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道韫咏絮的文言文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谢道韫咏絮的文言文翻译   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他把家族的`子女聚集在一起,跟侄子侄女们谈诗论文。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大雪,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侄女道韫说:“不如把雪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咏絮的字词解释:   ①内集:将家中子女集合起来。   ②辈:们。   ③俄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④骤:急猛。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差可拟:大约可比拟 差可:尚可, 略可,大致可以 拟:比拟   ⑦未若:不如   ⑧因:趁。   ⑨兄子:儿子(现译为侄子);兄女:兄长之女,侄女,指谢道韫。   谢道韫的文学才情: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 传于世。她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 ,《全晋文》收其《论语赞》。   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

“咏絮之才”的才女谢道韫,她的一生过的如何?

谢道韫一生可以概括为:少女时代的高光时刻、成年后的婚姻无奈以及晚年的孤苦无依。谢道韫出身名门,属于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小小年纪就名声在外的“才女”!一句吟诵下雪天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让这个闺阁少女名扬天下,她的敏慧过人超越常人,连以诗书之家自居的谢家男儿都甘拜下风。她的父亲谢奕官拜东晋安西将军,而叔叔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谢安。出生高门大户的谢道韫不仅诗书礼仪精通,还博学多识,尤善辩,其旁征博引的才华经常让人甘拜下风。少女时代,由于家庭高贵显赫,她自然过着非常惬意的大家小姐的日子。随着逐渐成年,嫁做人妇之后,她的悲惨的日子才正式开始。谢道韫家世显赫,她的夫婿自然也不会是一般人,父亲和叔叔给她挑选的佳婿正是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家世上旗鼓相当的两家人强强联合,本应该让家族更加稳固,但是,问题就出在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身上。王凝之虽是王羲之之后,但并没有继承王羲之的才情和风度,不仅做事畏首畏尾,最要命是,他还迷信五斗米教。在五斗米教信徒反叛作乱之时,作为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王凝之不但不积极设防,还笃信道祖能够庇佑百姓,天天在家闭门祈祷,结果,叛军攻城,不仅他被屠杀,还连累了自己和谢道韫生的四个儿子。反观谢道韫,作为那个时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在看到丈夫和儿子被杀之后,她带着丫鬟执刀仗剑上阵杀敌,虽然,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被俘,但她的胆识和果敢让匪徒非常的敬佩。中年失去丈夫和儿子的谢道韫,终究要孤苦伶仃的过一生。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谢道韫选择在会稽隐居,而且,基本不再见外客。此后的三十年,她也没有再嫁,带着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孤苦无依地度过了自己的下半生。一代才女落得如此境地,实在让人感叹!

咏絮之才不止才——我眼中的谢道韫

    三国两晋,战争、饥荒、瘟疫不断轮回,死亡是每天必须面对的话题,这两百多年是史学家笔下最黑暗的时代。在这样沉重的黑暗里,有一群人将时代套在脖子上的枷锁打碎,舒展身体、自由精神,真正活成一个“人”。他们是三曹,是王谢郗庾,是建安七子,是竹林七贤,等等,他们犹如黑夜中的繁星,星光闪烁,照亮历史长河,其中最吸引我的那一颗星,是谢道韫。

      宗白华先生盛称魏晋的女性“矫矫脱俗”。谢道韫如“林下之风”,她才华横溢,她有长姐之风,她有勇有谋,有风骨,有格局。

      “未若柳絮因风起”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故事。柳絮与盐,在状物上盐与雪更加相似,但“柳絮”多了几分冬去春来、雪落花开的意味,七岁的谢道韫一句比喻“大笑了”谢公。“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谢道韫来自名门谢家,世家给予她的教育、文化与美的熏陶,使她成为一名有才华、有才情的才女,但谢道韫不只是才女,她有她的胸襟与格局。

      谢道韫父亲早逝,她的弟弟是打赢淝水之战的谢玄。她还在闺阁中,面对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的弟弟,她给他当头棒喝:“汝何以不复进?”她出嫁后,提醒谢玄不要功高震主:天分有限,不要尘务经心。谢道韫身为长姐,承担起了家族的责任。

      隆安三年,孙恩叛乱。她的丈夫王凝之信奉五斗米教,相信上天会将孙恩收了去,驻守会稽。年近四十的谢道韫只得带了外孙刘涛,逃出城外。不久,王凝之被杀,她听到消息立即组织一帮娘子军,横刀杀将出去,终因实力悬殊,被孙恩俘虏。孙恩想杀掉她的外孙刘涛时,她怒斥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孙恩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又见识了她的勇敢,再被怒斥一顿,想想不禁胆寒:王谢是当世大族,自己刚刚杀掉五个姓王的,再杀掉一个名满江南的谢家女子,将来恐怕没有好果子吃,于是谢道韫的外孙逃过一劫。在危难中,谢道韫有勇有谋,亮出她王谢两家的身份,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护全了家族的下一代。

      美人在骨不在皮,咏絮之才不止才。谢道韫如黑夜中闪耀的星星,她才情不输须眉,神清散朗;她不避长姐之责,棒喝幼弟;她临危不惧,有勇有谋。她的熠熠星光穿越千年,投射到我心上,才情、责任、格局同样也将是我身为现代女性追求的品质。

      这就是我眼中的谢道韫!


  • 上一篇:见解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