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各式茶叶包装里,密封袋很常见。
因为它用着很简单。
一时兴起,打算喝茶时,轻轻扯开袋口,就能抓出一把干茶。
取茶称重结束,捏紧袋口的密封条,又能恢复如初。
将装茶的袋子,放在抽屉内/柜子里,以供日常饮用,再适合不过。
但这种密封袋的存茶使用时间有限,不适合长期使用。
一旦“超期服役”,密封袋口的塑料条容易因为塑料磨损和老化影响,弹性下降。
再次捏紧时,已经“合不拢”。
就算能当场捏紧,过不了多久,也会崩开一条缝隙。
外界的水汽、杂味趁机侵入袋内。
此时此刻,密封袋内存放的茶叶,免不了要经历受潮变质的灭顶之灾。
《2》
存放白茶,密封袋仅适合“短期存”。
一袋平时隔三差五打开取茶泡来喝的白牡丹散茶;
一饼经常翻牌子,自己很喜欢撬出部分泡茶喝的老寿眉饼;
又或者,嫌弃从三层包装里取茶太麻烦,特意抓出1-2两干茶放入密封袋内分装,方便日常饮用。
以上场合,都适合用密封袋短期存白茶。
但要注意,装入密封袋内的白茶,最好在三、五个月内及时喝完,避免久存。
毕竟,密封袋简便有余,密封性却比不过三层包装法。
长期存白茶,还是用上纸箱、塑料袋、铝袋逐层密封,才能更安心。
用密封袋存白茶,哪怕将一个全新的袋子拿到手,往里装入干茶后细致捏紧袋口。
彼时,密封条类似拉链那样,能严丝合缝“锁”紧。
短时间内,不必面对密封条老化、弹性下降影响。
但这种“随手捏”的密封方法,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或许,当你刚买了一袋茶,开头一、两次取茶后,都能小心捏紧,认真检查,就怕留下缝隙。
但事不过三,经过三次、四次、五次、 多次取茶后,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习惯。
顺手一捏,然后就将其摆在柜子里。
殊不知,那条长长的密封条,还留有一丝缝隙没能“捏到位”。
大意失荆州,一时不慎,就会报废掉这袋子好茶。
隔上一段时间再去打开,里面的茶香一早就飘散。
不复原先的美好品质!
如果是三层包装,一旦袋子没绑紧,或者没有用胶带将纸箱封箱,一眼看去,就能得到提醒。
在这个细节上,用密封袋长期存白茶,并不可靠!
《3》
密封袋存白茶,除了不适合长期储存使用外。
还要牢记一点,一茶一袋,别随便二次利用。
以前在买茶时,收集下不少密封袋,将里面的茶叶喝完后,剩下的密封袋还有去七、八成新,将其丢了太浪费。
本着不浪费的环保原则,打算将其二次利用。
买了一大箱散茶回来后,再翻出以往的旧袋子。
旧瓶装新酒,噢,不对,是旧袋装新茶……
然而,这样的做法,想法出发点固然是好事。
但要考虑到茶味存放串味影响。
且不说,使用过后的密封袋,密封拉链条或多或少会有磨损,防潮密封性能一般般。
万一这个袋子里,先前装过红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气味明显的茶叶。
再用其分装茶香清雅的白茶,一旦干茶附着了包装袋内壁的残留气味。
再次打开,茶香变得驳杂,怪异不堪。
算下来,喝这样的“串味茶”,着实太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