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有这么一位传奇的人物,撒贝宁视她为一生的偶像,赵忠祥,敬一丹等人都是她的学生。她就是沈力,一个被写进教科书的“中国荧屏第一人”。
作为央视第一位主持人,沈力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除了那剪不断的观众情,还有她那两段传奇的爱情。有人说她是“中国播音行业的第一滴水”,能得到如此殊荣的她,为何将自己的儿子视为生前最大的遗憾?在那个全国上下只有500台电视机的年代,她又是如何进入到观众的视野中的?
1933年,沈力出生在山东济南,祖上都是身份显赫之人,家大业大,虽然到了她父亲这一辈开始家道中落,但在那个年代依旧算得上富裕。或许是由于曾经的风光,父母依旧把她当做大家闺秀来培养,除了物质上的丰厚,在教育上更是从未落过她人半步。
虽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有着良好家教的沈力却从不恃宠生娇,谦逊低调成了她的座右铭。在学校里,沈力的口才非常好,那时校园里没有广播站,就在电线杆上竖着两个大喇叭。但对沈力来说,那两个喇叭是她听过最好的声音,播音员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她的心底。16岁那年,沈力想要报考文工团,但是父母却十分反对。“女孩子家家,成天往外跑怎么行?”
但沈力十分有主见,决定下来的事谁都不能改变,就这样,她瞒着家里人偷偷报了名,成为了一名文艺兵。那时的她属于合唱团一员,常常跟着总政歌舞团的大家一起四处访问演出,火车成了她们习以为常的交通工具。有一次大家正要做火车去国外演出,当时火车上缺少一名播音员,大家首先推举沈力。在这趟旅途中,沈力负责播报,还要负责喊大家起床休息,许多人都表示:“你的声音太好听了,听你播音简直是一种享受。”
这次的经历也让她有了坚实的播音基础。值得一说的是,在进入歌舞团后,沈力有过一次恋爱,对方多才多艺,长得也帅,算得上是一对良缘,只可惜情窦初开的她还没来得及享受恋爱的果实,一纸调令将男方调到了哈尔滨。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这样的分离几乎算得上是永别。但这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并没有影响沈力追求梦想的步伐。
同事们都知道她的先天条件十分优秀,常常劝她:“你声音那么好听,干嘛不去当播音员呢?”沈力也想,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直到1957年转业后,沈力才考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而她的老师则是齐越。都说名师出高徒,沈力在她的教导下变得越来越出色。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出现,北京电视台也正式成立,但是受众却十分稀少。那个时候全国只有北京有电视信号,电视机的名额也十分有限。即便是如此情况下,在得知北京电视台招播音员的时候,沈力还是毫不犹豫的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她顺利成为一名正式的播音员。
由于那个时候中国的主持行业刚刚起步,没有所谓的前辈来进行指导,所有的一切都要沈力自己摸索。没有打印机,所有的稿件就用手写,为了不出错,一遍遍的修改,直到稿件被标注的密密麻麻。当时北京电视台的任务重,人员也不多,沈力常常一个人要负责五档节目,再加上环境也不好,有时甚至会在播音的过程中有小虫子飞进嘴里。
但这些困难沈力从来没有埋怨过,一直兢兢业业。最让人佩服的便是她在新闻稿件上的改动。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稿件结束语都十分的严谨:“观众朋友们,再见。”是沈力提出修改这段结束语,改为:“观众朋友们,祝晚安。”仅仅三个字的改动,拉进了主持人和观众的距离。在沈力心中,电视是为百姓服务的。
这一举动让沈力深受观众喜爱,每天寄到她那里的信件多的可以用麻袋装。而在给学生上课时,沈力也致力于让学生们明白主播和观众之间的联系。敬一丹回忆过一段沈力的课堂,那天她给学生们举了个例子。“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位先生的家里,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激动。”一般人看这句话应该看不出什么毛病,十分正常,可沈力偏偏改动了一个字,就让这句话体现出了不一样的魅力。
“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位先生的家里,相信我和大家一样激动。”仅仅是把“大家”和“我”交换一下位置,就将观众放在了第一位。为了能让观众看见图像,沈力每天工作前还要背下当天所有的稿件内容。时间匆匆流过,一转眼沈力就在主持人的岗位上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于主持人的岗位需求也越来越多,沈力也开始为央视挑选主持人的新生力量。
而她挑中的正是赵忠祥,那个时候赵忠祥才17岁,身上还有着少年气息,只可惜早期的他穿着太过花里胡哨,以至于受到过不少批评,那段时间都是沈力一个人在主持,赵忠祥才得以拯救事业。在赵忠祥心中,沈力不仅仅是他的人生导师,更是他的恩人。
1974年,沈力选择退位,将岗位留给更多的年轻人发挥,自己则退居幕后。本以为沈力会这样告别央视的舞台,没想到1982年的一次机会,再次让她在荧幕中绽放光彩。那时央视正准备创办一个便民生活服务类节目《为您服务》,领导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沈力最为合适。
此时的沈力已经49岁,还差一年就要退休,本来想要拒绝这个安排,比较在家中她几乎五指不沾阳春水,很多生活类的知识自己都不懂,怎么能帮到别人呢?但在领导的要求下,沈力还是无奈接受了。《为您服务》这个节目是中国第一个固定时间固定主持人的节目,节目所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如何修理收音机,如何种葡萄树,只要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就好比现在的百度一般。
为了能做好这个节目,沈力做了许多准备,每次受到观众来信的问题,她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找相关专业的人士询问,确保自己能够解答这个问题。有一次,有个学生来信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眼镜在户外的时候没有问题,一进教室就起了很多雾,影响了我的学习。”
这个问题放到现在是十分简单的,再不济百度一下也能知道答案,但恰恰难住了沈力。沈力拿着问题找了好几个专家,当知道答案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沈力还是在电视上将这个答案说了出来,最后还真诚的问候道:“希望这位同学原谅自己迟来的答案。”
就是她这份事事都已观众为主的心,让沈力在退休前再次因为这档节目火了一把。事业上,沈力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而她的爱情故事也同样传奇。前面说过,沈力的初恋情人自从被调往外地后,两人就断了往来,但后来沈力随着歌舞团外出演出的时候,偶然间还遇见过台下的初恋。
据说两人见面后,男方认真的说:“我一直在等你,现在我们在一起还来得及吗?”可惜的是那个时候沈力已经结婚,对于初恋只能遗憾的告别。没想到的是,两人的缘分并没有彻底断绝。八十年代的时候,沈力的丈夫去世,她因为伤心过度搬离了两人居住的地方。令人惊讶的是,沈力搬到的新住处竟然和初恋是邻居。而初恋依旧在等她。
这段相隔几十年的缘分最终以黄昏恋的形式完美的走到了一起。1993年,沈力已经60岁,退休十年的她再次被央视邀请,主持《夕阳红》节目,为老年人发声。这档节目在沈力的主持下也成为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两年后,沈力获得了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转眼间到了2020年,这一年的7月,沈力因病去世,她当年的学生们纷纷赶来吊唁,赵忠祥,敬一丹等人更是哭红了双眼。沈力这一生都奉献给了主持事业,晚年又培养出诸多的主持人才,可唯独自己的儿子至今为止还是央视的临时工。
在她临终前遗憾的表示过,自己最后悔的就是年轻时太忙,没时间好好照顾儿子。而她的家人,学生,以及所有喜欢她的观众,都将永远在心里怀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