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热点 >

茶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解药

时间:2023-01-13 16:48:54 编辑:莆仙君

爱喝茶的人其实都有共同点,安静、注重内在的世界、对品质有很高的追求。当处于创业的状态,或者忙忙碌碌的状态,喝茶只做社交,那五百和五万的茶对于他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当代作家、散文家林清玄,是有名的茶痴,他的文化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四个栏目:茶能生善、人间奇香、饮茶洗心和入清凉地。阅读此书,如同听听林先生在作禅与茶的讲演。内容深入浅出,颇能明心见性。他说,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林清玄曾经来过成都四次,为寻茶去了青城山和雅安。

他读到过一本书,书上说在明清的时候,青城山有献给皇帝的青城贡茶,青城山的道士在做好茶以后,把茶装在锡瓶里,捧在手上从青城山的最高处走下来,由于青城山终年有雾,道士下山的时候,头和胸在云雾之中,然后慢慢飘下来。山下早有皇帝派来的白马,接到茶以后,七天七夜兼程赶赴京城……看了这个故事,林清玄下决心一定要去青城山。于是到了成都,雇了一部车。但路不好,正在修路,司机摁着喇叭就上路了,一路上喇叭就没有停过。当然到了青城山有些失望,白马不见了,锡瓶没有了,道士做的茶是用品质很差的塑料袋包着的,泡出来也不好喝的。在青城山找了一天茶,下山的时候,路边有卖小黄瓜的,一块钱一条,哎呀,黄瓜最好吃!当时心中比较复杂。

13年,他又一次来到四川雅安寻茶,在雅安找到一间永兴禅寺,喝了他们的蒙顶甘露,觉得不虚此行。后来很遗憾,永兴禅寺每年产30斤的蒙顶甘露,他只带了2斤下山,下山后非常后悔,当即觉得当时该把它所有的茶都买下来。他的家里有三个冰柜,里面全是茶,把茶全都买回来了,就坐在椅子上盯着三个冰柜,心想:今年的茶我全都准备好了,不会再缺茶了。
自古以来,品茗都是一件雅事,静下心来,捧一杯香茗,看兰芽玉蕊,枝舒叶展,千姿百态。尘世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在酒足饭满之余,慢慢品茶之时,不妨让这饱蘸智慧的茶香慢慢浸入我们的生命之中。
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在心池注入一份安和静好,在时光的流连中,守得一份从容和淡然。有情者未必有缘,有缘者未必有情。随缘即安,方可悟道。

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才有了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广结善缘。
时光流转,云水千年。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又有多少人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

懂得品茶的人,是一个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 静心品茗,聆听雅乐,享受一份清福,内心深处便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这样的清福在于喝茶人的心,即使最好的茶,也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于世间。在茶香中品人生的真味,何不快哉。

古语说:懂茶者,必是“精行俭德之人”。品一杯香茗,人生悠远。品一杯香茗,人生回味无穷。
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前尘往事,馨香依然。一盏清茶,徐徐散发出幽幽的芬芳。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人间沧桑,世事纷扰,有谁真正想过,我们需要的只是来自心底的那一份宁静和纯真。真正的茶道精神,正如赋雅轩仙态系列所倡导的那样,饮之,如神仙踏浪,飘飘欲仙。“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是一件清静的事。真正爱喝茶的人,是真的懂得享受极品好茶的那些好处。他们的内在世界的追求,通常不一样,且非常丰富。他们大多是很敏感很细致的人,这样的群体,首先他自己会有一个不错的生活,也会更容易获得内在的空间和内在的成长。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左手清茗,右手诗香,享受世间的芬芳与风雅,感悟岁月与人生的苦乐年华。赋雅轩的“仙态”系列,旨在为茶痴提供一份清净之地。采用非遗手艺,40年以上的制茶手工匠人亲力炒制,顶级原料,量少,即将上市,尽请期待。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