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钱先峰
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从正式开班到顺利拿证,满打满算,我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很多人疑惑:现在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本的驾驶证,为什么我非要拖到快三十岁了才去考?
讲真的,很惭愧,这个责任在我。
我打小就对车子不感兴趣,自行车、电瓶车也好,小汽车、大货车也罢,我都提不起兴趣。
中学时期,我曾大言不惭地向长辈提出“三不”观点:不打工、不种地、不驾驶。
目前来看,只实现了一项:不种地。
在我提出“三不”观点后不久,村子拆迁,很快我们一家就搬到了乡镇的安置小区。
我为什么会提出“不打工”这个想法呢?原来那时候的我四肢欠发达,但头脑简单,以为打工就是没考上大学才走的路,考上了大学就不需要打工了。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也是傻得可爱。
毕业后,我像绝大多数不上学的青少年一样,打起行囊南下打工。
江苏南北狭长,苏北较为落后,苏南特别富裕,所以我们这边打工兴省内流动,苏北人在苏南成为常态。
就这样,我一晃多年。
?
在富裕的苏南大城市,高铁、地铁、公交车、共享单车、网约车、摩的、出租车等出行工具丰富而齐全,遇上堵车,相同的距离,自驾出行的速度还没有乘地铁出行的速度快。
在南方大城市,自己有车当然方便,没有车似乎也没啥影响,因为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太多了,你连步行的机会都没有。
而老家尚属于四线城市,现实很残酷。
十年前普及的“村村通”早已取消,往返乡镇的公交车在天黑时就已停运,县城尚未通高铁,更别说地铁了,乡镇农村甚至连打车都是奢侈的,网约车一般不会来,返程很容易跑空车。
去年我在老家上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有一辆代步车的重要性。
受疫情影响,我直到国庆过后才在公司附近的驾校报了名。
考科目一之前,理论教练组织大家进行两次模拟考试。
考试地点在驾校的理论教室内。
理论教练说:“只有两次模拟考试都在95分以上,才能预约正式考试。”
很不幸,两次模拟考试,我一次考了95分,一次考了88分。
我问教练,我这种情况是否可以预约考试,教练让我自己拿主意,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去二十公里外的车管所考试的前夕,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像是在烙饼。
满脑子都是扣分题、罚款题、交警手势题,甚至还有英文缩写。
这种题目就像无数只蜜蜂在我脑海里飞来飞去,吵吵嚷嚷,我直到凌晨四点以后才睡着。
考试当天,教练给我们包了一辆小巴,每人30元路费,一路向东飞驰。
国庆以后,天气渐冷,但考试时,我握着鼠标的手心全是细汗,我只好一边答题,一边把细汗往桌子上擦。
成绩揭晓,我考了97分,一把过。
考完试,我下午回去上班。
同事们都不知道我请假半天干啥去了,我也没跟他们说实情,只是打哈哈,说有急事处理。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一共四科,但我并不能保证每一科都能不挂科。比起还没出结果就率先昭告天下,我更喜欢得到结果再给人以惊喜。
考完科目一的第三天,另一个姓Z的教练打电话给我,告知我练车的时间。
和我一起学车的学员中,有不少人是待业状态,她们有大把时间可以用来练车,而我因为有工作在身,只能事先和Z教练协商,约定练车时间。
Z教练说需要打学时,学时达标了,才能安排学员考试。而我每周只有一天半的休息时间,打学时很耽误时间,学车进度就会缓慢,极有可能学着后面的,忘记前面的了。
我当然想早点拿证,于是问Z教练如何解决。
Z教练说:“这个很简单,驾校有特色班,就是专门为上班族学员服务的,你可以花500元从普通班转为特色班,这样就能跟大家同步约考,早日拿证。”
我二话没说,就到驾校的前台向会计交了500元钱。
为了赶上进度,我利用早上上班前的两个小时,还有中午午休的一个小时,骑着电动车前往驾校打学时和练车。
由于科目三的练车场地在城区,靠近车管所,而我们驾校地处乡下,所以Z教练决定带我们先打科目三学时,科目二学时可以边练车边打。
科目二和科目三各有12个学时,每个学时60分钟。学员较多,要是挨个排队打学时的话,每个人一次最多只能打两个学时,然后下车让另一个学员打学时。
我因为报了特色班,遇上休息日前来打学时,Z教练都会优先让我先上车打学时,我可以连续打四个学时。
学时很快就打完了,但开着车在非常烂的公路上来回跑,还要接受驾驶室上的监控探头抓拍,其中的酸楚可想而知。
脚痛屁股痛,这还不算啥。尿意来了,也只能赶紧在路边停车,钻进茂密的灌木丛释放。
有时候骑车过来学车或者学完车回去,中途遭雨,我只能冒雨加速骑行,回到宿舍,衣服都湿了,非常狼狈。
我每天上午六点天没亮就起床,冒着寒冷骑车到驾校打学时或练车,非常辛苦。
公司是上午八点半上班,我要在此之前赶到公司打卡,迟到要扣钱的。
科目二还没练,科目三学时就已经打完了。
虽然是为了打学时而打学时,但培养了我开车上路的基础,我学会了掉头、倒车还有路边起步以及靠边停车等基本技能。
科目二的难点是倒车入库和坡道起步。倒车入库害怕压线和出线,坡道起步害怕熄火和溜车。
Z教练主抓这两个项目,给我们作为重点练习。通过一个月的练习,他安排我们预约考试。
考试前一天,他包了一辆车带我们到车管所进行实地模拟。模拟费用按照圈数算,一圈40元,我跑了6圈。
模拟6圈,我有3圈都挂在了倒车入库上,我却很乐观:“管他呢,大不了补考呗。”
第二天正式考试,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我竟然满分通过,而且是一把过。
我记得我是大叫着跑出考试场地的。
Z教练很欣慰。
乘坐公交车回去的路上,我特别兴奋,那种心情不亚于高考取得高分。
我发了条朋友圈,正式宣布我过了科目二。回到公司,同事纷纷祝贺我。我的一条朋友圈也让他们心中的疑惑迎刃而解。
原来我每天早上急匆匆骑车赶回公司,中午吃完饭嘴一擦放弃午休又骑车走了,这种操作给他们看来特别反常。
毕竟我是单身汉,又长住员工宿舍,我肯定有事瞒着大家。
很多同事以为我出去约妹子了
哈哈哈哈哈哈嗝。
10月13日科目二开始练习,我利用碎片时间去练车和打科目三学时,在11月16日的考试中一把过。
Z教练原计划在12月1日让我们约考科目三,在元旦前拿证。
科目三的练车时间只给了我们短短三天。
我和Z教练开玩笑:“我报的是特色班,多交了500块钱,可以多练几天吗?”
Z教练毫不客气地说:“你交1万块钱,也是练三天。”
没想到,疫情打乱了我们美好的计划。
11月中下旬,我所在的县城出现零星的新冠确诊病例,学校停课,学生回家上网课,全员核酸再次开始。
流动量较大的驾校同样无法幸免。
Z驾校在群里发通知:“科目三练车时间和约考时间,等我的通知。”
这一等直接等到了2023年。
12月下旬,疫情防控政策出现调整,放开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时之间,核酸检测停摆,药店顾客盈门,小阳人越来越多。
我隔三差五问Z教练何时练习科目三,Z教练告诉我,车管所的工作人员都阳完了,继续等通知。
尽管我偶尔出门采购都是戴着两层口罩,但还是中招了。
我索性离职回家调养身体。
经历了发高烧、无食欲、吐痰、刀片嗓、水泥鼻、干咳等一系列症状,和病魔进行长达半个月的顽强斗争,我最终身体痊愈,恢复自如。
1月6日,Z教练正式通知大家到驾校集合,下午包车到城区的科目三场地进行实地练车。
而我因为辞职了,家在市区,练车地方在县城,两地相距50公里,我不得不在靠近科目三考试路线的附近租了一间房。
房间一股霉味,被子很薄,窗户上的玻璃不见了,用大号黑色垃圾袋糊着。
住四个晚上,每晚30元,和老板讨价还价后,他算我110元。
科目三比较难,项目多,细节多,稍不留神就是扣100分,直接不及格。
其中的难点是直线行驶和靠边停车。三天半反复练习,我基本都挂在了这两个项目上,直线行驶跑不直,靠边停车边距大于30公分。前者扣100分,后者扣10分。
可能是我运气好吧,练车时不咋地,关键时刻就能一把过。
1月10日上午,我准时参加科目三考试,考了95分,直接一把过。
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练车时基本上都挂在直线行驶上的我,考试时的第一把毫无悬念地通过了直线行驶,顺利把车子从起点开到了终点。
在终点等我的Z教练,看我下车走过来,朝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本以为年前可以考科目四,但Z教练的话无疑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年前是拿不到证了,科目四只能年后考了。”
唉,年前拿证的愿望是落空了,看来买车计划只能延后了。
1月底,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我再次询问Z教练何时约考科目四,并表示自己闲暇时间一直在刷题,有信心一把过。
Z教练让我转档到隔壁H城碰碰运气,我带上身份证和照片,买了张高铁票,出站直接打车到市车管所办理了变更考试地点,预约上了2月3日下午第五场的理论考试。
我以为我会被多选题给难倒,但事实证明是我多虑了。
题目超级简单,我直接考了满分。
没有观看警示视频,也没有握拳宣誓,交了卷签了字,等待几分钟就领证了。
连我自己都意外,四科全部一把过,没给我补考的机会。
三十岁这一年,我终于拿到了驾驶证。
今年是而立之年,我的任务非常艰巨。婚姻大事不能保证是否如愿,但车房必须安排。
总归要成为房奴的,不是吗?
看未来一步步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