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原毁》赏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原毁》;
《原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这篇文章从【责己】和【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社会风气不淳厚,并剖析其根本原因在于【怠】和【忌】,整篇文章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第一段先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意思是说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这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也是这段的中心论点,责己、待人是论题并列的两个方面,论证也从这里入手;
第二段马上转到,对【今之君子】的表现的剖析上来,一个【则不然】,揭示出了【今之君子】的态度,最后一段用三句话,【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意思是说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并牢记住它,大概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这一段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原毁》(韩愈)全文意思
作者或出处:韩愈 古文《原毁》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悦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