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什么时候毁灭?
大约50亿年后,地球应该毁灭于星体碰撞或太阳生命周期的吞噬。那时会伴有爆炸发生,太阳还有约50亿年寿命,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相关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5.5亿岁,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5.5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总体上呈蓝色。大气层,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以及少量二氧化碳、氩气等。
地球将在多少年之后毁灭?
时间不能确定,但总有一天会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并毁灭地球所有生命发生的频率大概是30亿年一次,不过,但凡遭遇一次与毁灭恐龙那次规模相当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人类文明甚至人这一物种都可能被彻底消灭。太阳系内分散着数以亿计残片碎块,小至鹅卵石大小,大至直径上千公里。客观事实是,这些星体隔三差五就会撞击地球,当然,“三”和“五”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亿年。恐龙灭绝的原因据信是大约6500万年前,一个星体坠落在墨西哥海岸,在全球范围引发寒冬;而1908年导致俄罗斯西伯利亚数以百计平方公里森林毁灭的通古斯大爆炸,据信也是一个小星体撞击的结果。100名英国科学家呼吁建立全球预警系统,对正在飞往地球的星体进行研究和预警。科学家推算地球毁灭的灾难:1、疫情基因变异引发全球疫情并威胁全人类,这种可能性是所有威胁中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发生的情况,因为它最合乎情理。以埃博拉疫情为例,之所以没有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是因为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能力有限。而一旦这种病毒发生变异,都有可能加速病毒传播。可能性:基因变异存在引发疫情大流行的可能性。如果有人刻意利用,可能性会成倍增加。2、核战争现阶段仍有超过1.5万枚核弹头掌握在大约9个国家手中。从理论上讲,这些核弹头可以把地球上的现有人口毁灭多次。据研究,如果在南亚引爆一枚爆炸力100倍于广岛“小男孩”原子弹的核弹,将使全球气温下降1.2摄氏度并持续10年。可能性:无法预测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但一旦发生,其影响力势必超越战争的范围。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科学家推断地球毁灭各种可能性
地球还有多少年毁灭
太阳还有50亿年毁灭科学家一直在说,终有一天地球会毁灭,行将消亡的太阳将像气球一样瀑炸,全球都将处于极度的高温之中,但是现在离地球焚毁至少还有70亿年,而且,首先它会变得非常非常寒冷。如果你们认为这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担心,那么你们就应该知道,至少有两位科学家已经断言地球已在走下坡路,它在生物学上的全盛时期几百万年前就已结束。华盛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唐·布朗利和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在其刚发表的新著《地球的生存与灭亡》中,根据最近的科学知识提出了一种故意刺激人的悲观设想。他们断言,不会有单一的“地球的末日”,它会表现为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灭亡:最后一头大象、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朵花、最后一个海洋和最后一条生命。总之,他们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湿润的绿洲是这个星球激烈多变的生命中的一段难得而珍贵的平静时期——在它从炽热的高温中轰轰烈烈地诞生到它向烧成灰烬并在太空消散的漫长衰变过程中一眨眼的功夫。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情吗?布朗利说,“如果让人们认识到生活在空间与时间中是多么可贵……因而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环境,其实是一件好事情。”科学家们说,当今时代,恐怖袭击时有发生,战争迫在眉睫,穷人忍饥挨饿,还有突发性的悲剧以及其他令人担忧的紧追问题,必须(现在)就研究遥远的未来,以了解和确定我们自身在这一宏伟规划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像所有关于世界末日的看法与预言一样,这一预言也离不开猜测。有一些科学家对布朗利和沃德的结论持有异议。西南研究所的戴维·格林斯普因说,他们对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有些过于自信”。格林斯普因专门研究像地球这样的星球的气候模型。他说:“这些模型存在巨大的未知数。”布朗利和沃德的设想“只是未来的几种可能性之一”。这种学术争论(如果你愿意,也可称作末日之争)反映了一门叫作天体生物学学科的兴起,它所研究的是宇宙的生命。其内容包括星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演变。、天文学和其他学科的最新的证据。他们还参考了从金星和火星等邻近星球收集的材料,以及许多像太阳这样的许多星球的生命周期。布朗利和沃德说,有两个最重要的变数主宰着地球和生命形态。其一是温室效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影响全球气温。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他们在书中写道:“如果地球环境最终滑向亿万年前的简单的生态,历史将开始向后倒退。从生物学角度说,地球早已是日过正午——也许早在3亿年前就开始衰变。还有一个变数是人的干预。格林斯普因和同事对这一因素的重视超过沃德和布朗利。格林斯普因在其即将出版的新著《孤独的星球:外星生命的自然哲学》中指出,如果人类能够逃过下一个冰河期的劫难,在遥远未来的一种文明将可能通过利用(比如说)绕轨道运转的太阳镜来延缓最终的升温。另一位科学家甚至设想发明一种技术,来“激活”像太阳一样的星球,并延长其生命。还有一些人则在考虑逃避劫难的办法,如重新设计外层空间的星球或小行星,造成可居住的安全岛,或是逃住另一个星系。但是沃德和布朗利提醒说,容易或保险的出路是没有的。他们写道,我们最好还是充分享受这个“美丽、多姿而富饶的灿烂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