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希图视鼎

时间:2024-06-19 00:01:50 编辑:莆仙君

禹王九鼎分别叫什么

禹王九鼎分别叫扬州、荆州、梁州、徐州、豫州、雍州、青州、衮州、冀州。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大禹九鼎是否真的存在呢?

我感觉不存在。如果是九个陶制的鼎,会更可信一点。并且,我感觉所传的周代九鼎也并不是大禹所铸的九鼎。目前夏朝的断代是从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在这以前都算是史前,是传说时代。禹是夏朝的首位君王。那么,他应该属于半只脚在传说时代,半只脚在夏朝。从禅让到家族世袭也是从他这过渡的。传说,早在太昊时就铸了一个神鼎,意味着“一者一统也。”希望天下太平,永保统一。后来皇帝也制作了三个鼎,象征自己是天、地、人三方的共主。但最有名的还是禹制九鼎。传说,九鼎分别代表就个州。当时大禹的统治范围北到今天的内蒙古,西达陕西中部,东到大海,南抵长江南岸。他把这些领域划分为9个州,即翼、青、豫、扬、徐、梁、雍、兖、荆,制作九鼎的铜料就是由这九个州进贡。传说这九个鼎上布满了图案。后九鼎由商继承,商亡了由周继承。可是,关于九鼎的记载是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即使周时有“楚子问鼎”、“问鼎天下”的典故,可是也并不能直接证明禹九鼎的存在。也不能直接证明周的九鼎就是禹的九鼎。要知道,周与夏之间还有商的存在!既然九鼎如此重要,商代甲骨文中是否有九鼎的记载?就我所知好像是没有的。(如果谁能找到确切的记载欢迎普及)而且,在大禹所处的时代,也就是公元2070年前后,那时有铸造九个大的青铜鼎的实力吗?有那个可能性吗?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马家窑东乡铜刀,为单范铸成。距今约5000年,大致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这之后的史前遗址,都没有特别大规模的铜器发现。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 的陶寺遗址规模够大了吧,还曾一度被认定是夏王朝遗存,可是也只是出土了寥寥数件青铜器,并无大型的青铜器发现。再看最有可能是商王朝都城的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1750年-前1500年。这已经比大禹所处的时代晚了几百年。按照时间的先后,考古学家把二里头分成四个时期。一期中,只有两件铜刀残片,真正的青铜器是在二期时才出现,三期青铜器较丰富一些,但直到二里头的四期才有青铜铸造的鼎出现。也就是说也夏朝快结束的时候才出现了铜制的鼎。二里头的鼎个头也不是很大,只有20几厘米,纹饰也简单。二里头四期出现的青铜鼎后母戊鼎为啥那么有名,就是因为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制作出后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已经是商代了。要知道器物越大,青铜分量越重,制作工艺就越难。在二里头时期尚且不能、不会,在大禹的时代就更没这个可能了。后母戊鼎所以,我觉得大禹并无铸9只大青铜鼎的可能。如果是陶制鼎还比较可信,史前制陶水平发达且陶鼎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陶器。至于周代所传的九鼎。很可能是周的统治者自己铸了鼎偏偏说是大禹所制作的九鼎。不过是为了使自己的政权更加名正言顺罢了。不过历史中总有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东西存在,如良渚的玉琮,龙山文化黑陶蛋壳杯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凡事皆有可能,毕竟禹九鼎也是有诸多文字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