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红二十五军著名战役

时间:2024-10-03 14:05:28 编辑:莆仙君

红军为什么能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嘴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军团的继续掩护下,进入兴安县华江乡和金石乡,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高峰——老山界,尔后向云贵川挺进。

因此,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乃至共和国的建立。


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是什么

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防守的是陈济棠的粤军,刚一开,守军还没被传达,红军和粤系的秘密停战协定,守军打得很凶.战斗很激烈.但是到了10月,陈济棠下令防水,于是红军越过桃江,由大余县进入崇义县,再向湘南进军.第一道封锁线被突破.
第二道封锁线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国军分南北两路,北路为中央军,时薛岳率领吴奇伟,周浑元2个纵队,共4个师追击,南路是粤军,由余汉谋率领李振球,叶肇,李汉魂三个师堵截.由于陈济棠和红军达成了《筠门岭协议》,给红军借道西去,红军突破城口,越过了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粤军邓龙光部放弃了防地,使得红军顺利越过第三道封锁线,转入湖南零陵.
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湘江.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已判明中央红军西进的计划,遂拟定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消灭在宁远天堂圩与道县之间;如前计不成,则第二步就阻击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消灭在湘江地带.这两步计划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自己的湘军组成的西路军和北路军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专事“追剿”;令陈济棠4个师北进至粤湘桂边担任截击;李宗仁、白崇禧以桂军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州至黄沙河一线,将红军“包围于湘江、潇水地区而歼灭之”.湘江之战在共军军史上被和红军西路军全军覆没及皖南事变并称军史三大悲剧.第九军团几乎全部报销,第五军团半残,第一三军团也被重创.从江西出发时的8.9万人,只有3万人过了湘江.俘虏就被抓了2万人(其中有1万是从江西带了的挑夫民工),长征前在中央苏区扩红而来的3万新兵几乎全部溃散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