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热点 >

乡愁散文:老家过小年熬鱼冻

时间:2023-01-23 08:16:19 编辑:莆仙君

老家过小年熬鱼冻

文:杨晓光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祭灶”,家家户户送灶神上天,前往天庭,面见玉帝做述职报告。到了年三十的晚上,再将灶神请回来。

灶神,在老家人们习惯上叫他灶王爷。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保估所在家庭的生活平安,同时监督这一家热爱生活的态度,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以及有无偷奸耍滑、奢侈浪费、吃喝嫖赌的现象。及时记录在案,如实向玉帝汇报,以便确定来年天庭对这家的赏罚及赏罚尺度。

我小时候,奶奶带着我在昌黎县晒甲坨农村老家生活,刚好赶上破四旧,立新风,赶社会主义大集,过革命化的春节。过小年“祭灶”,记忆里不曾有过。一大早生产队的社员一律上工,大扫除、积绿肥,忙完了集体的才能干家里的。村子里的大街小巷,干干净净,一派迎新春的新气象。

过了小年,人们犹如听到了一声号令,一溜小跑地奔大年了。生活节奏骤然提速,过年的气氛陡然添彩。闺女要头花,小子要鞭炮,大人孩子满脸的笑容,成为迎接大年的金字招牌。

过去的人们鲜有机会接触水产品,也没听说鱼还有人工养殖的,鱼少,因而物以稀为贵,偶尔吃鱼,那就是贵人吃贵物了。为了尽量将鱼物尽其用,过去在老家,过年都是把大鱼做整条的,盛上鱼盘留作待客之用,把小一些的鱼,以及无法上盘的鱼籽,做成鱼冻。整条的鱼做“稀释”处理,断续着吃“鱼”味儿。小年做鱼冻,对此我记忆犹新。

那时候过日子食物油金贵,做鱼冻,讲究的就是要熬出乳白色的鱼汤,俗称膏汤。但是有一个关键环节忽视不得,更省略不得,那就是过油。为了减少用油量,又让鱼汤不腥,择鱼收拾内脏,就要多用一些功夫。鲤鱼的鱼线要剔除,剖开后鱼肚内薄薄的黑膜要清理干净,肝脏看起来再好看也别舍不得扔,鱼籽鱼鳔洗干净留下。这样,鱼的腥气基本上去根了。

做鱼冻前要做好前期功课。生豆芽,熬鱼冻的豆芽生发,也是有些技术含量的,先把挑拣出来的大粒黄豆泡胖,把水沥净以后,放到瓦盆里,用口罩拆出的薄纱布将膨胀豆蒙起来,保持充足的水分,把瓦盆放到热炕头上,还要捂上棉被,一天以后,当听到盆里的豆粒伸懒腰的轻微响动,还要因势利导地再喷一遍水,再过两天,豆粒便长出了弯弯嫩嫩的小尾巴,这就是豆芽了。此时要把豆芽过一遍清水,防止发酸霉变,等豆芽长到半个指头长,就可以用来熬鱼冻了。因为农家只有一个做饭烧炕的大灶,不可能在熬制做冻的鱼汤过程中另起炉灶,所以做冻前还要先将大蒜和辣椒煸炒的喷香。

我犹记得奶奶做鱼冻的场景。奶奶不吃鱼,但是为了让我吃上嘴,奶奶情愿下凉水。把清理好的鱼整条放进热油锅里“过油”。为避免油过量,主要原因是食用油太缺贵,再者,过鱼的油粘上了鱼腥气,再用它熬菜就不好吃了,扔了又太可惜了的。

锅底油快干了再加上几滴,煎好一面再把鱼“正过来”(过年不能说翻)煎另一面,直到鱼的两侧煎得金黄。倒入事先炒出浓郁香味的大蒜、干椒,用醋淋一下,把预示着来年五谷果蔬生根发芽的黄豆芽、白菜放进去,放一勺用水稀释开的大酱呛一下锅,加一瓢水没过鱼菜。煮开后,小火慢炖至少一个钟点,因为鱼冻主要是炖煮出来的味道,最好将水一次加足,中间别再续汤,在炖煮的过程放少许醋与料酒,去除腥气。住火前加入葱丝和几滴香油。住火后先别起锅,再冒泡咕嘟一会儿。出锅分别多盛到几个碗里,不能贪馋趁热尝鲜,否则你一口他一口,就做不成鱼冻了,而要放到不生火的空屋里,像天然大冰柜一样冻一晚上,耐下来心等第二天凝成鱼冻,再一饱口福。

鱼冻就是胶原蛋白在适宜的温度下,胶原纤维之间发生交联而形成的。鱼冻呈象牙白色,晶莹剔透,将蒸碗的成型鱼冻倒扣在案板上,切好后码到盘中。鱼冻色香味俱全,鲜香满口,爽滑不腻,绝对吃不出半点的鱼腥味。

切鱼冻时分上下两层。上一层是真正的鱼冻。倒扣碗的底部有调料和脱骨碎鱼肉,但是鱼刺是煮不烂的,吃冻时一定要注意肉中的鱼刺。小孩吃鱼冻,为安全起见,不要吃扣过来的碗底部分。这部分留给大人吃,是下酒的好凉菜。肉冻混杂味道好、营养足,又增加了边喝酒、边嗦啦鱼骨的乐趣。

童年过年是一道风景,恐怕每个人都经历过年的不同过法。在我的老家,熬一大年,还要把鱼熬成冻作为过年的嚼贵,可见当年的日子过得多紧巴。但是,贫困挡不住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贫寒的岁月并不缺乏闪光的丝缕。剥茧抽丝般地从中抻出一节,在记忆的长廊里,那也是一缕温馨,一丝温暖,一片温情。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