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尊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但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理解和尊重学生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老师必须要及时的纠正,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才是对学生负责。只是,我们必须要注重方式,不能一味的训斥,引发其逆反心理。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讲究语言艺术,顾及孩子的自尊,耐心与他们交流,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在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增长,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
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一)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观察和倾听学生在不同规模的团体中与他人的互动情形。在教学之外,也要花时间与学生相处。学生在家有其独特的行为,在学校也可能会呈现出与在家相处的不同一面,把学生放入团体中去观察,去了解。学生在学校所反应的是一面,不是它的全部,不能以偏概全,例如,有些孩子在学校好动,打架,但可能他在家会很照顾妹妹,会很爱护妹妹,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学校的不好表现就认为孩子不好,要去整体的了解孩子的行为是什么引起的。例如,有些孩子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低着头,并不代表她不听课,并不代表她不回答就是不懂,先了解孩子是否听课,听到哪些内容,再给孩子讲讲课上坐姿要求。例如:孩子不完成作业,教师要询问原因,可以打电话向父母询问是否是家里环境影响,孩子孩子自身原因。了解学生,不单单看孩子的成绩去判断一个孩子,不单单是某件事就断定孩子的所做所为是错的,要全面的了解孩子。
(二)尊重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的学习意志——因为他们面临很多挑战,也客服了很多障碍。我们必须相信学生。每个班都有后进生,她可能学习接受较难,反应较慢,有些老师往往会认为学生不聪明,在课堂上提问时会避免这些学生起来回答中等问题,因为教师认为孩子答不上来,也会设定更低的学业标准,并接受他们低水平的作业,于是,低期望似乎成为正常,低期望和偏差的受教育经历,会导致学生产生习得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得不到肯定,得不到挑战,肯定会造成习得性无助。如果,我们给予他们挑战的机会,给予他们同等的机会,鼓励他们,他们一次不行两次,只要一次能行,他们得到肯定得到尊重,会是另一种效果。
想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作为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呢?
作为教师,不仅要用学科知识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还要学会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师傅容易见,师傅难救。所谓人事,是德行、才能和知识都很突出的人,可以成为“行为的典范”。教师要以理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实施课程。比起盲从,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理性教育是“不是灌输,而是通报,不是强制,而是诱导,不是惩戒,不是被动,而是互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成为这样的老师。作为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不断学习,逐步提高,那么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是应对考试的知识,还有科学客观的知识和理论,了解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生活的方法和能力,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作为教师,不仅要用学科知识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还要学会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师傅容易见,师傅难救。所谓人事,是德行、才能和知识都很突出的人,同时,教师要以理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实施课程。比起盲从,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理性教育是“不是灌输,而是通报,不是强制,而是诱导,不是惩戒,不是被动,而是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约翰肯尼迪。作为教师,不仅要用学科知识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还要学会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师傅容易见,师傅难救。所谓人事,是德行、才能和知识都很突出的人,教师要以理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实施课程。比起盲从,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理性教育是“不是灌输,而是通报,不是强制,而是诱导,不是惩戒,不是被动,而是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