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春秋三传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时间:2024-02-19 16:31:38 编辑:莆仙君

春秋三传分别是指什么 ?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春秋》是记事的,后多 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 《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 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论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 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 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 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 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春秋三传分别是什么?

春秋三传分别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作者:左丘明)、《春秋公羊传》(作者:公羊高)、《春秋榖梁传》(作者:谷梁赤)三本典籍的合称。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意义:读春秋,必须读三传,然三传文辞不加注解也读不明白。自汉至清,注解传文,或研究其要义者,多得不胜枚举,但基本的注解应该是十三经里的注疏。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三传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经传,自得其便,但不能偏执一家,自以为是。一部春秋是孔子的杰作,孔子的学问包罗万象,春秋的含义何尝简单。所以,研读春秋,不但不能以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应探求于易礼诗书,始能窥测圣人的真意。

以下哪一部书不属于"春秋三传

《春秋》不属于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论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春秋》中三传,具体的指的什么?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被列为五经之一,是孔子修改的。后来出现了许多传记,详细记载了《春秋》所记载的历史。比较有名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记叙详尽的编年史书(注区别: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书是《春秋》),原名叫《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晚期左丘明所作,解释孔子的《春秋》。《左传》本质上是一部独立编写的史书,以《春秋》为基础,通过描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解释《春秋》的轮廓。它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左传》是研究先秦史和春秋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史学,尤其是编年体史书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其起止日期与《春秋》相同,解读历史非常短暂。而是着重解释《春秋》所谓的“义小词”,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解读。作者是战国时期齐人的公羊皋。他曾被孔子弟子夏紫学习,后来成为传承《春秋》的三大名人之一。《谷梁传》,又名《谷梁春秋》。是用《春秋》注释的儒家经典。《谷梁传》强调尊重君王权威,但不限制王权;每个君臣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自己的行为准则;主张严格对待高低贵贱之分,同时君王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春秋》三传对后世影响很大。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刘邦建立汉朝后,书籍和学术严重不足,汉朝人的思想理论基础很少。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他先秦诸子派的衍生理论才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春秋三传》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为汉代儒道合一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汉代后期,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的思想,其实就是《春秋》三传的影响。回顾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也是《春秋》三传提供了萌芽的土壤。所以《春秋》三传对我们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问题来了。你读过《春秋》三传吗?可以在评论区给诗经里的姑娘留言,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