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相对主义

时间:2024-02-22 21:44:07 编辑:莆仙君

什么是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在涉及道德准则的场合,因为在相对的思维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相对主义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取决于争议的程度。相对主义的实质是:一个概念有确定的形象概念(即可以用数字表示),但没有确定的抽象概念(即不能用确定的数字表示),那么此概念就是相对概念。像这样的概念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能根据抽象概念的大小来相对的判断对与错。基本起源相对主义起源于人文社会知识中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性质,而主观性和意识形态性质基本上是由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的。知识社会学取消不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主观性,它只能展示主观性得以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将主观性嵌入适当的客观历史关联之中;知识社会学也无法改变人文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只能揭示知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隐蔽关系。使实质上起决定作用的社会过程从无意识变为意识,使深层的非理性冲动处于理性的了解和把握之下;知识社会学更不梦想彻底解决认识的“遮蔽”问题,它只能扩展人的眼界,增加理解知识的维度,为产生真实的洞见提供更充分的条件。这就是相对主义为人文社会科学所提供的客观性。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

相对主义主张成立的隐含前提建立在它绝对适用于所有事物上,既否定普遍有效真理的存在却又主张自己是普遍有效的真理。这显然是矛盾的,因为这种说法若是事实的话,则它本身就是“普遍有效的真理”了。

但是部分相对主义者认为上面这一反驳实在太牵强。有些反驳者,拿“违反矛盾律”来反驳“相对主义”其实根本是一个无力的反驳。因为在相对主义者看来,“矛盾律”本身也是相对的。(既然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那“矛盾律”当然也是相对的。既然如此,何来“违反矛盾律”一说?)而以上的反驳者隐含了“矛盾律是绝对的”这一假设,所以这属于一种强词夺理的循环论证。这会使人类共同探索真理的探讨走向了自相矛盾循环论证的诡辩方向。比如,相对主义声称不存在绝对真理,我们不知它的声称本身是不是绝对真理,该不该相信。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相对主义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

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陷入相对主义呢?

个人应该去寻找事物的本质,至少自己对于事物要有自己坚定的看法,不要总是听取他人的意见,因为如果你总是听取他人的看法,你将失去自己判断的能力,别人说一句你觉得好有道理,改天换一个人说一句你又觉得好有道理,你不曾想过这些话语是否真的正确,它们是否矛盾。渐渐的你不在相信什么真理,因为你看什么都觉得对或者错,你将失去自我判断是非的能力,你会否定事物的矛盾,你不再承认世界存在真理,从而陷入相对主义。

我们要承认相对真理,因为相对真理是存在的。真理是经过感想到理性到实践再到感性到理性到实践反复循环,不断发展的。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可以认识它。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庸俗的相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