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计入什么科目

时间:2024-02-27 09:49:38 编辑:莆仙君

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是( )。

C、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应付购货款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应交教育费附加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应付管理人员工资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其他应付款是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等。 会计处理企业发生各种应付、暂收或退回有关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其他应付款”账户;支付有关款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入资金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回购价格与原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按照合同约定购回该项商品等时,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经批准确认后转入营业外收入的情况有哪些?

企业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经批准确认后转入营业外收入的情况有哪些?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通俗一点讲就是,除企业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营业务以及附属的其他业务之外的所有收入 视为营业外收入。一般采用贷方多栏式明细账格式进行分类核算。 发生确实无法偿还的应付账款一笔,金额3000元,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 “发生确实无法偿还的应付账款一笔,金额3000元,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贷:营业外收入 解释:一方面登出“应付账款”的账面记录,负债减少记借方。另一方面这笔负债的减少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属于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收入类增加记入贷方。 企业清理长期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14600元,经批准转作营业外收入 分录该怎么做 借:应付账款14600 贷:营业外收入14600 26日,经查由于对方单位撤销,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5000元转入营业外收入 当挂账的应付帐款满足了《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情形时,应及时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你单位是满足的,可以确认营业外收入 会计分录,将企业本月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20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借 应付账款20000 贷 营业外收入20000 写 会计分录,将企业本月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20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借:应付账款20000 贷:营业在收入20000 付不出去的应付账款是不是转入营业外收入 你的理解没有错的,付不出去的应付账款应转入“营业外收入”。 应付账款除转入营业外收入还有别的办法吗? 转入营业外收入,会是当期利润增加,多缴所得税增加企业负担。如果确实无法支付,但此项负债对企业影响不大就让继续挂下去,直到企业倒闭。若查明原因是帐外已支付如老板私人垫款,则作如下处理 借:应付账款-? 贷:其他应付款--?? 还款, 借:其他应付款 贷:现金或银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无法支付的其他应付款可计转入营业外收入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档案的规定,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是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他收入)。


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计入什么科目

企业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比如因债权人撤销等原因而产生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按其账面余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收入,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扩展资料①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高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②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