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哪些?
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等。1、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在一个公司制企业中,授权一般由股东授予董事会,然后由董事会将大部分权力授予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企业每一层次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2、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业务经办的范围太广,是不是相容职务还要看具体的职能,做会计的就不能兼做出纳的事情,当然现在很普遍,但在法律上是不准许的,做会计的肯定可以报销了,否则要是会计出差要报销差旅费岂不是就不能报了?只是他的报销单要找他的上一级财务主管审批,在找财务主管审批的时候,报销单上的报销人和领款人就填他本人的名字了。3、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经办和会计记录是一个人的话,自己去记录自己办的业务,自然容易造假。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如果是一个人,那么一个人就可以擅自更改会计记录并侵占财产,也不会有人发现,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是指两个或者多个相关岗位中,若一个岗位的控制权在一个人手里,就会造成单点问题,可能导致安全和有效运作问题。因而,岗位分离原则提出,同一个交易所,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兼领审核、审批、记账等岗位,要将这些岗位分配到不同的人,以减轻单人的负担。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的好处(1)能有效减少内部环境中的控制风险,确保业务安全;(2)分离权限、流程,有效避免内部欺诈的发生,保护公司的财产和利益;(3)提升组织有效运作的效率,保证审核控制分离,保证业务完成及时准确。
什么叫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什么?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提出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贯彻不相容职务分工的原则,其内容包括:1、对每一项业务不能完全由一人经办;2、钱、账、物分管,例如,仓库保管员负责原材料的收、发、存和管理工作,并负责登记原材料的数量,而相关的账务处理则由会计人员负责;3、有健全严格的凭证制度。扩展资料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财会[2001]41号)的要求,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批准的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2)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3)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非货币资金账户的记账工作;(4)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审批人员相分离,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5)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个人兼管;(6)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7)负责货币资金收付的人员应与负责现金的清查盘点人员和负责与银行对账的人员相分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相容职务
岗位不相容制度
法律分析:1.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2. 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合同业务的全过程。3.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的全过程。4.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投资业务的全过程。法律依据:《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第一条 为促进本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建立规范的工作秩序,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规定以及单位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岗位,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岗位不相容制度
法律分析:不相容岗位是指设置的岗位不能交叉,不能重叠,不能由一个人担任。 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等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必须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