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张飞

时间:2024-02-29 20:51:25 编辑:莆仙君

张飞有哪些故事?

张飞的主要事迹如下:1、桃园三结义。刘关张异姓结拜,匡扶汉室,同生共死!2、土城相会,二次结义。失散之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拒城而立,更有打听到刘备下落,三人重逢,再次结拜。更有新鲜血液赵云加入,更添活力!3、三英战吕布。关羽用青龙偃月刀、张飞用丈八蛇矛枪、刘备用双剑,兄弟三人大战吕布,痛快!4、怒鞭督邮督邮勒索民财,张飞大怒,捆绑到树上,狠打督邮,刘备封金挂印,带领两位义弟转身而走。5、大闹长坂桥满布疑兵,独立桥头。一声怒吼,河水倒流。再次怒吼,燕人张翼德在此!夏侯杰肝胆碎裂而倒坠马下。6、义释颜严颜严被俘,说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钦佩他的勇气,解掉绳索,以礼相待。颜严感到张飞的恩义,请降!

关于张飞的历史故事

张飞的草书 张飞,善草书。 画美人。 有关张飞书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代梁陶宏影的《刀剑录》。 他写道:“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 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 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入于吴。”但是可惜的是现在原物已经失传。 到了明代,《丹铅总录》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方案甚工,飞所书也。 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 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庙威名丈八矛。 江山祠堂严剑佩,人间刁斗见银钩。 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 义释严颜 这个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之一,见于小说第六十三回。 该情节叙述刘备进入益州,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兵至江州,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进行抵抗,张飞强攻打不下来就用计诱使严颜出城作战活捉了严颜。 张飞敬佩严颜的为人,对他以礼相待后招降之。 此段情节在历史上也有记载,见于《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刘备在益州时,回头攻打刘璋,张飞和诸葛亮顺着水陆逆流而上,分别攻打各郡县。 到达江州的时候,击败了巴郡太守严颜,并将其生擒。 张飞大声问,我们的大军攻打过来,你们为什么不投降而胆敢迎战?严颜说,你们没有信义,侵略、夺取我们的州郡,我们这里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 张飞很生气,命令手下把严颜带出去斩首,严颜神色不变,说,砍头就砍头呗,你生什么气啊!张飞对他很赞许,就释放了他,并任用他担任自己的幕僚。 “


三国演义里面张飞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里面张飞是被其部将范强、张达害死的。《三国演义》第81回写张飞遇害,是因为急于为关羽报仇,鞭打部下所致。当时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负责此事的帐下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说三日之内难以筹措,须宽限些时方可。张飞大怒曰:“吾急欲报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贼之境,汝安敢违我将令!”当即叱令武士把这两人缚于树上,各打五十大鞭,打得两人满口出血。范疆、张达回营,于是商定夜杀张飞。演义这样写,为刘备对张飞的告诫作了最好的注释,是合乎张飞“取祸之道”的。张飞“不恤小人”是刘备一直为张飞担心之处。当张飞遇害后营中都督上表报告刘备时,刘备闻听张飞都督有表上奏(而不是张飞有表上奏),第一反映就是:“噫!飞死矣。” 张飞被害后,跟关羽一样也是身首异处。世传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按《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张、范二人杀害张飞后,“持其首级,顺流而奔孙权。”据此,张飞首级应在东吴荆州(时孙权在公安),而不在云阳,但一般都认为在云阳,其中有多种说法。民间传说张、范二人投奔东吴时,将张飞首级抛入江中,首级不下沉,顺江飘浮至云阳境,被一渔翁捞起,葬于云阳长江南岸飞凤山麓。这是张飞头在云阳的普遍说法。也有说是因为孙权害怕刘备伐吴,为向刘备求和,将张飞首级送还蜀国,时值刘备大军已东下,遂将张飞首级葬于军旅之中的云阳。


三国演义中张飞的主要事迹?

1、新亭侯刀中国古代十大名刀之一,汉末名将张飞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打造成一刀,刀铭“新亭侯”,随身佩带。后关羽战死,张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部将不堪忍受,趁夜晚潜入张飞营帐,用新亭侯刀斩下张飞首级,连夜叛逃东吴。2、立马铭张飞立马铭,又叫做叫做《八蒙摩崖》,明代陈继儒的《太平清话》、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清代赵一清所写的《稿本三国志注补》中关于张飞传补注引自《方舆纪要》所述等书皆有记载,张飞于瓦口关大破张郃之后所立,以示纪功勉士并兼羞曹军。但该通铭文经专家学者从铭文的源流、内容及书法等方面加以考辨,认定其为伪刻。3、刘巴轻视张飞曾经到刘巴处就宿,刘巴却不理会张飞,使张飞十分恼怒。诸葛亮对刘巴说:“张飞虽是武人,但他非常仰慕先生你。主公正召集文武人才,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先生你虽然天性清高,但也应该放低一些格调吧。”刘巴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谈?”刘备听闻后异常愤怒。东吴的张昭也曾和孙权谈论此事,张昭认为刘巴心胸过于狭隘,不应如此抗拒张飞。孙权则说道:“若让刘子初随世俗沉浮,为了取悦玄德而结交张飞,怎么能称得上是高士呢?”4、翼德讹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字翼德,《三国演义》虽然与宋元时期的“说三分”甚具渊源,但早期的《三国演义》均无承袭宋元时期通俗文学的讹误,仍据正史以张飞字作“翼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约1522年刊)及早期的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约1591年刊)亦皆如是。嘉靖本作为据史演义的本子,著力将历史通俗化,故大部份内容依据史书,是以张飞之名沿用“翼德"。就现存材料而言,“翼德”之说在《三国演义》版本中首见於万历十九年(1591)经修订后刊行的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可见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修订前后是“翼德”讹为“翼德”的重要过渡。《三国志》里张飞字作翼德,而《华阳国志》作翼德。5、以短取败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因为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果然,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并将张飞的首级去投奔孙权,张飞军营都督送表给刘备,刘备听闻后不由得叹道:“噫!飞死矣。”蜀后主刘禅于公元260年(景耀三年)追谥张飞为桓侯。扩展资料:张飞(?-221年),字翼德(正史中字益德,小说《三国演义》里为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飞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强、张达所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