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1、子女多关心老人 子女应尽自己赡养、孝顺老人的责任,身在外地时更要多加关心,从而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而不至产生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可以支持丧偶老人再婚 子女对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当子女的也满足不了的。因此,对于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3、培养老人的个人兴趣 这有助于自己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解脱出来。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只有一个人,但是,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孤独感也就悄然消失了。 4、家人常与老人谈心 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5、鼓励老人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 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身心怡然。6、生活疗法 摆脱孤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努力和家人沟通,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或者,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7.可以陪老人出去走走或者是旅游 这样可以加强与老人的感情,也可以让老人更舒心,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大家都说家有一老是一宝,家有一个老人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快乐,充满幸福的感觉,有时候老人也会做错事,老小孩就是这个样子来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年人常做的一些错事吧!第一、倚老卖老年轻人有时候迫于面子,向他请教,总喜欢卖关子,以长辈的身份大说特说,殊不知这些人都要瞌睡了,根本听不进去。第二、舍不得老物件农村迁到新房子,老人什么都舍不得扔掉,把家里塞得满满的,小辈不好直说,其他人进来也看着不舒服。第三、在外人面前说儿女的不是无论如何,子女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即便有千般不好,也不要给别人知道,反正于事无补,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第四、老念叨儿女不回家如果一直念叨儿女不回家,就会加重儿女的思想负担,但是因为太忙,也没有时间回家,造成儿女思想压力太大。第五、喜欢唠叨在家里,儿子40岁了,还是长不大的孩子,总喜欢千嘱咐万叮咛;在社会上,也会禁不住指手画脚,别人懒得理他。第六、喜欢拿过去说事年轻人有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对事情的看法往往和老年人不一样,老年人的老生常谈只能让人厌烦。第七、爱管闲事可能是一天到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吧,不管大事小事只要老人知道了,都有莫大的兴趣,喜欢打听和议论,其他人就不愿意理他。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老年人的身体较中年人比起来,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随着社会活动的减少,生活节奏的放缓,外界信息量的减少,大脑思维活动的骤减,自身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最终会导致心理功能趋向老化,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孤独感。有些老年人没有了正常的社会工作,思想压力没有了,日常接触的人少了;身边子女大多独立成家,相互间也很难相聚;老家的亲戚逐渐疏远了,亲情少了;老同事、老亲友的来往也因为身体、家庭等原因明显减少;离异、丧偶等客观现实,日久天长,心理得不到及时的抚慰,就会产生孤独感。二是失落感。多数老年人由于离开了感情深厚的工作岗位,已经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被打乱,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了,觉得没有事情可以做,好像自己变成了多余之人,如果身体再患有疾病,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失落感会越发明显起来。三是自责感。退休以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会对以前的事情进行回忆,当回想在工作岗位上,对同事、对家人、对亲友没有尽已所能后,现在又无法弥补时,就会产生严重的自责感,沮丧、后悔、烦恼之心油然而升。四是担心心理日益突出。根据走访调查,大多数的老年人,经常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担心,由于牵挂太多,放不下心理加剧,会过于担心晚辈的生活,担心身边没有亲人遭受冷落,担心家人出什么事,担心以后生活没有着落,担心老伴先已而离开人世等,这些担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加重。五是情绪异常现象普遍发生。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一些事情比较敏感,心胸也变得狭隘起来,不大的事,或者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就会引发心情不愉快,乱发脾气,甚至是不讲理等。六是固执心理加剧。少数老年人,特别爱面子,希望晚辈及老伴听自己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有社会阅历,想法正确,遇到问题后,如果没有按照自己的意见办,就发火、使性子闹情绪,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引发抑郁及精神疾病。以上是老年人呈现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点,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特点,才能科学、有效地去应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使老年人在快乐中,享受晚年。
老年时最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辛苦奋斗一辈子,到了晚年总算可以享清福,可是恰恰很多老人都因病陷入了困境。
老人最需要无非是健康的身体、足够的保障健康的钱、儿孙的孝顺、和无疾而终,这样的晚年没有谁不想要吧?
可是这些东西,是需要我们在年轻时能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看到老年需要的东西,然后早点为此打基础的。
我以前也不太懂,幸亏遇到我的老师,跟我的老师学习营养之后,才意识到提前规划老年生活的重要性。
老师讲,要站在未来的结果上去选择当下要做的事情,时刻提醒自己,未来在哪里,不要被路上的花花草草迷惑。
比方说。我们晚年最需要足够的钱和健康,那么现在每一天就要不断积累,就像老师带我们学习营养学,改善了我很多的健康问题,同时在积累着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这样就避免了老年因病返贫。然后老师带我进入大健康领域,又是带我学会了利用业余时间积累资产性收入,给老年多了足够的经济保障。不再担心退休金够不够花的问题,我知道退休金一定是不够花的。所以在年轻时有一个备胎的保障性收入是无比重要的。
而以前,这些零零散散的时间,我基本都用来消遣、娱乐,我记得老师讲过一句话,我们所浪费的时间,最后都要以痛苦买单,真的特别的对。我以前因为没有看到很远,所以就被很多对未来不重要的事情干扰着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既然幸运的知道了,就努力行动就好了。
我想,比起我们知道老年什么最重要拥有什么最幸福,年轻时就为这样的生活开始努力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