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夏的《逝》 歌词
《逝》词:雷光夏曲:雷光夏唱:雷光夏歌词:只是不相信这样简单的结局,只是怀疑起自己无悔的心情原来在阳光下你的背影,竟是最后的记忆唇边的一抹微笑也将随之褪去,只是不相信这样简单的结局只是怀疑起自己无悔的心情,原来在阳光下你的背影竟是最后的记忆,唇边的一抹微笑也将随之褪去五月的阳光洒下五月的风吹起,一切沸腾的感情都将沉淀为清澈的空气,五月的阳光洒下五月的风吹起便是年轻的故事最潇洒的注脚,你我就像散开在风中飞扬的棉絮注定要生生世世流浪在天际,只是不相信这样简单的结局只是怀疑起自己无悔的心情,原来在阳光下你的背影竟是最后的记忆,唇边的一抹微笑也将随之褪去,只是不相信这样简单的结局只是怀疑起自己无悔的心情,原来在阳光下你的背影竟是最后的记忆,唇边的一抹微笑也将随之褪去五月的阳光洒下,五月的风吹起一切沸腾的感情,都将沈淀为清澈的空气五月的阳光洒下,五月的风吹起便是年轻的故事最潇洒的注脚,你我就像散开在风中飞扬的棉絮,注定要生生世世流浪在天际扩展资料:《逝》由雷光夏演唱,发行于1995年,收录于专辑《我是雷光夏》中,专辑收录了13首歌。该曲其他版本《逝》李维演唱版本发行于2007年,收录于专辑《风与叶子》中,专辑收录了10首歌。《逝》冯晓荣演唱版本发行于2009年,收录于专辑《二后生》中,专辑收录了12首歌。
雷光夏的《入山》 歌词
歌曲名:入山歌手:雷光夏专辑:2003逝入山曲:雷光夏 | 词:客家山歌 | 编:入山看到 藤缠树出山看到 树缠藤藤生树死 缠到死树生藤死 死也缠逍遥竹制作入山看到 藤缠树出山看到 树缠藤藤生树死 缠到死树生藤死 死也缠逍遥竹制作入山看到 藤缠树出山看到 树缠藤藤生树死 缠到死树生藤死 死也缠http://music.baidu.com/song/2068371
道家入门,常说的术语有哪些都指什么意思?
[一炁]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一阳]
即一阳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为阳炁,称为一阳,又称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震为雷”(一阳爻生于二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此一阳爻,即代表一阳初动之炁,又称一阳来复。王重阳《五篇灵文》曰:“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黄芽]
先天一炁最初产生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士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点、一粒、些子、丹头等,均言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黍米]
黍米,是以其极小的形状作为比喻,言其极精极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发生的清阳之炁,虽然至为精微,但是却可以点化全身阴质,脱胎换骨,故其效力无比。这一名词,乃由外丹引用而来,在外丹里面,原本是指药物的用量。如丹书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够点铁成金。”这里是指外丹所用的丹头,意思是说用黍米船极小的药力,居然收到极大的功效。而在内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个纯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饭的米粒,而求之于有形。张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就是说内丹所采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样小,须要一粒一粒,逐渐积累,才能慢慢炼成金丹大药。《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这里是说先天根源,其质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却可以生化万物。得此妙药,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脱死,成就大道。
[半黍]
黍米之义,见上条。半黍之义,则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内丹的修炼之中,精杰神的变化至微至纫,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见精妙。
[丹头]
丹头,在外丹而言,是指烧炼之时用作点化神丹的药物,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在内丹而言,是指用作点化全身阴质的先天清阳之炁。《翠虚篇·金丹诗诀》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活子时]
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生之子时相同。又因此一炁之发生,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故称为活子时。崔希范真人《入药镜》日:“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即指活子时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称为活子。
[一部之神]
中华道家认为,人身各个关节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统领全身所有众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之内,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为九宫。九官之中共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圆一寸之处,乃为泥九之神所居之处,此即人身众神之总管。修炼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寿遗龄。《黄庭内景经》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即指此处。
[一斤]
一斤,又称二八。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为384株,乃为易象封爻之数(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数。所谓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丹道在人身阴阳二杰之配合,犹如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小,故此必须各有半斤之数,才能共合一斤,补足人身本来元炁之数。否则便有伤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为喻。一说二八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为元炁,水半斤为元精,比喻在有质无质之间,即丹书所谓“神水”。
[神水]
神水,又叫做“灵泉”。在内丹比喻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虽然已成为液,但是又非浊质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动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来,虽然成液,但是又非纯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实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称为神水,修炼内丹,此为真正药物。
[二候]
一阳初动之时,称为一候。此时药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炁渐生,最为盈盛之时,犹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圆满之候,乃为不老不嫩之时,称为二候,此时正可采药。王重阳《五篇灵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柳仙宗》又称为“二候采牟尼”。
[三彭]
三彭,又名三尸、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阴气。道书上面说,上尸神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神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神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一说三尸神住在人之后三关,即尾间、夹脊、玉枕之内,使人无法修道。必须以自身阳炁,打通三关,方可驱逐三尸,去除魔障。
[斩三尸]
“三尸”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释。中华道家修炼须要斩除三尸,才能去掉阴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诵经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药的方法等等。在中华道家修炼学而言,惟有修持内炼功夫,培养自身阳炁,炁足之后,聚于丹田,而后冲开三关,直透骨髓,才能永远赶走三尸。三尸一去,阴魔自消。阴魔消除,阳炁自来。此步功夫,称为“斩三尸”。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
三寸,又曰“三寸气”,三寸指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气。一刻功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一个昼夜共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4刻,共为96刻。古代人所用的历法,规定一个昼夜共为100刻。张紫阳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共计三万刻。行住
坐卧,绵绵若存,胎炁既凝,婴儿显象,玄珠显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干之数。”即是说修炼之人,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得到极长的寿算。三万六干之义,即指一年之刻数。三丰祖师亦云:“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
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五芽]
五芽,又称五牙,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此五炁通人身五脏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补五脏。《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丹]
丹,分为内丹和外丹。中华道家最早从事外丹烧炼,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质炼丹,以为服食之用。内丹名词来源于外丹,内丹是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又名大丹、圣胎、道胎、婴儿等。
[还丹]
还即返还,即是把自己丧失的三宝精炁神,通过修炼,培补亏损,还归自己身中,进一步炼成内丹,坚固形体,做到青春不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还仅仅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中华道家通过修炼,不仅可以便自己的肉体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过天人感通,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力,达到《庄子》所云“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乌肝]
乌肝,在修炼之中,指轻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阳《五篇灵文》谓:“真炁上腾,升入乾官,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日乌肝。”
[兔髓]
免髓,在修炼之中,指丹田发生之元精。王重阳《五篇灵》谓:“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免髓。”
[金乌玉兔]
金乌,代表太阳,在封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
[五等仙]
中华道家修炼,将仙分为五种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谓鬼仙,指只炼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诀,不能修成纯阳之体,因而只出阴神,名为灵鬼。名虽为仙,其实乃鬼,但是能够通灵,与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约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五百年后就要投胎转世才能存在。所谓人仙,虽然外表和人没有区别,但是能够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长生住世。所谓地仙,是指修炼层次在人仙之上,已可达到寒暑不侵、饥饿无害的程度,虽然还没有做到出阳神,但是已经能够免去衣食住行的负担,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谓神仙,是指阳神已经修成,有了神通变化,能够升迁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脱弃躯壳,飘然独立,聚则成形,散则为炁。所谓天仙,则从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层的功夫,超出人类所在的环境之外,别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可与宇宙同存,乃为中华道家修炼之最高境界。仇兆鳖《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渊明注释,论述五等仙最为简明:“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鬼仙也;处世无疾而多寿者,人仙也;飞空走雾,不饥不渴,寒暑不侵,遨游海岛,长生而不死者,地仙也;变化无质,隐显莫测,或者或少,至圣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龟莫能测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须以真修实证印验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拟议之。
道家入门,常说的术语有哪些都指什么意思?
道家和道教也不是截然分离的
其中的关系很多学者研究过也不能下断言说二者是全然迥异的
有学者甚至说道家源于上古道教(个人观点:说张道陵创立道教是不准确的
因为在他之前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很多可以归入道教范畴的历史记载
确切说是张道陵使道教建制化)
道教本以“道”立教
继承的是华夏上古流传下来之道脉
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记忆是不容忽视的
甚至很多古代的遗存若不是因着道教就早已失传了
道教是民族文化承载体
术语(不一定是常说的):举几个例子:1.银海:眼睛
2.性命双修
3.大小周天
4.金鼎黄芽
5.黄庭
刘因《入山》的全诗解析
草丛中露出蛛丝,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秋虫声声,秋意袭人。
山路弯弯曲曲还未登上最高处,
突然视野开阔,满目苍绿,翠色似乎和我撞了个满怀。
峰回路转,让人不能辨清东西南北。
两山头一座是云翳缭绕,一座是晴光灿烂,阴晴与共。
天公如果真的能够领会的此次的登山心情,
应该相信,我这内心的伤感可以绘画还原成眼前的山河大地
刘因《入山》的全诗解析是什么?
这首诗前三联写山中美景,草丛蛛丝、秋虫,登高满目苍绿让人不能辨清东西南北,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第四联,在前三联的基础山交代了“登临意”,表达诗人对山河沦陷的无尽悲哀。背景写作方式是寓情于景。作者通过对山中草虫树木的描写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登山望山河,国家以逝,表达诗人对山河沦陷的无尽悲哀!《入山》【元】刘因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作者简介: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名字里有个钦是什么含义?
钦五行曰“从革”。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始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钦”具体解释如下:1、敬重:~佩。~仰。2、指皇帝亲自(做):~定。~赐。3、姓。扩展资料笔画部分词语解释:1、钦定:[qīn dìng] 由君主亲自裁定:《乾隆~传世藏帖》。2、钦差:[qīn chāi]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3、钦慕:[qīn mù] 敬慕:~不已。~之情,溢于言表。4、钦羡:[qīn xiàn] 钦佩羡慕:~的目光。5、钦敬:[qīn jìng] 钦佩尊敬:受人~。
帮忙翻译一下古文句
钦念以忱,动予一人
你们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顺,很想用些不正确的话来动摇我。
原文:.“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
(1) ,钦念以忱动予一人(2)。尔惟自鞠自苦(3),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4)。 尔忱不属(5),惟胥以沉(6)。不其或稽(7),自怒曷瘳(8)?汝不谋长以思乃
灾,汝诞劝忧(9)。今其有今罔后(10),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11),无起秽以自臭(12),恐人倚乃身,迂乃心(13)。予迓续
乃命于天(14),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15)。
注释:(1)〔宜〕孙星衍读为和,和协。
(2)〔钦〕甚。见《尚书易解》。〔忱〕读为抌,不正的话。庄葆琛说。
(3)〔鞠〕穷困。
(4)〔臭〕朽。《广雅》:朽,败也。〔载〕事。
(5)〔忱〕诚。〔属〕合。《礼记·经解》注:“属,犹合也。”
(6)〔胥以〕相与。
(7)〔不其或稽〕其,助词。或,克。稽,同,协同。见《尚书易解》。
(8)〔曷〕何,怎么。〔瘳〕音 chōu,病好了。
(9)〔劝〕乐,安于。《吕览·适威》注:“劝,乐也。”
(10)〔其〕将。〔有今罔后〕罔,无。无后,言将死亡。
(11)〔一〕同心一志。
(12)〔起秽〕扬起污秽,比喻传播谣言。
(13)〔倚乃身〕使你们身子不正。倚,偏斜。〔迂乃心〕使你们思想歪斜。迂,邪,歪
斜。
(14)〔迓〕《匡谬正俗》引作御。《曲礼》注:“劝侑曰御。”这里是劝请的意思。
(15)〔奉〕助。〔畜〕养。
译文:“现在我打算率领你们迁移,使国家安定。你们不体谅我内心的困苦,
你们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顺,很想用些不正确的话来动摇我。你们自己搞得走
投无路,自寻烦恼,譬如坐在船上,你们不渡过去,这将会把事情搞坏。你
们诚心不合作,那就只有一起沉下去。不能协同一致,只是自己怨怒,又有
什么好处呢?你们不作长久打算,不想想灾害,你们普遍安于忧患。这样下
去,将会有今天而没有明天了,你们怎么能生活在这个地面上呢?
“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同德,不要传播谣言来败坏自己,恐怕有人会使
你们的身子不正,使你们心地歪邪。我向上天劝说延续你们的生命,我哪里
是要虐待你们啊,我是要帮助你们、养育你们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