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漫主义的介绍
新浪漫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受其影响的时装就是新浪漫主义时装。1993年在时装界我们听得最多的词汇中它算一个。戏剧上的新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文艺界对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统称,主要指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音乐中的新浪漫主义排除古典的烦闷,解放了严格和弦与严格对位。后浪漫主义破除音乐的既定规律性,放弃原有的曲调、曲式,建立无格式、无调式的纯粹音乐。
浪漫主义风格服装
浪漫主义风格服装以强调女性化风格的面貌出现。它代表一种强调自发的和形象的表现以及凸现直觉和想象的观点。可以用个性的、变化丰富的、出乎意料的、没有穷尽的、未完成的、过分的、解体的、抒情的和热烈奔放的等词汇来加以形容。而2002年以来的新浪漫主义服装,又带来一种全新的浪漫、妩媚、性感、柔软乃至奢华的气息,但它所表现的浪漫主义风格,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扩展资料:常见的服装风格:1、民族风格:淘宝分类里面的民族风格更趋向于中国的民族风格的服饰,包括纯民族盛装华服、演出服饰、符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民族服装和含民族元素的服装。2、欧美风格:主张大气、简洁,面料自然,比较随意,比较简约搭配感和设计感强。3、学院风格:也许身处校园生活的你,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把自己打扮得性感成熟,但只要一旦踏出校门,很快你就会重新迷恋简单却又充满理性的学院派风格。针织帽、藏青裙、条纹衫、白衬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服装风格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品?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品1、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2、英国雪莱《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3、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4、法国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5、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扩展资料一、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二、特点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
19世纪首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在19世纪头30年里,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成就最高的文学,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他们的诗歌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否定技术进步,主张倒退,妄图用中世纪宗法制生活方式抵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但是他们不像感伤主义者那样用空洞的情感去替代现实,他们的全部诗作的基本主题是在个人的感受中,厌恶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种种社会丑恶,向往大自然的山川秀色,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和人生的最后归宿。
新浪漫派小说名词解释
新浪漫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受其影响的时装就是新浪漫主义时装。1993年在时装界我们听得最多的词汇中它算一个。戏剧上的新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文艺界对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统称,主要指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代表注意、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戏剧类
新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文艺界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说、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统称。二十年代相当多的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过新浪漫派的影响,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曾经盛极一时。
英国文学,新古典主义于浪漫主义的区别
英国文学,新古典主义于浪漫主义的区别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YoFopklmOkTVY3DlyBWaQ 提取码: sysv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是指介于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以华滋华斯和科勒律治1798年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谣集》为创始标志的浪漫主义时期之间的英国文学时代,他们主张理性是任何人思想与行动的唯一缘由.他们相信一旦理性成为衡量人类行为与关系的尺度,所有的迷信、不公与压迫便都会让位给“永久的真理”、“永久的公正”及“天赋的平等”.为此,他们大力提倡秩序、理性及法律.......
现代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区别
古典音乐可以指:
1广义的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2狭义的古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说到欧洲古典音乐,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1450年,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的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在那时,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逐渐形成!
欧洲到了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象大家所熟知的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时间进入19世纪,出现了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音乐!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
在浪漫主义后期,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我不得不提到拉赫马尼诺夫,马勒等作曲家,他们把欧洲传统作曲法发展到了极致,当然也包括新的尝试,出现了象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合唱》这样的宏大的作品。再者,就是斯特拉文斯基,他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采用多调性,为以后的传统作曲法到先锋音乐的过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电子音乐,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注:按广义的古典音乐定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来看,印象派音乐和现代音乐皆不属古典音乐之类;若按严格的古典音乐定义,则古典是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
中世纪时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广为演唱的单声部歌曲集。大多用于两种礼拜仪式:一是弥撒,歌词为纪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献身事迹,这是教 堂仪式的中心;二是日课,就是修道院每天咏唱的八课圣事,主要以诗篇为主。 推荐:GREGORIAN CHANT
巴洛克时期(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 华丽、复杂、藻饰、扭曲, 著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 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 那么巴洛克时代 (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不安和疑虑。四声部的和声,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的教会调式消逝, 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时代大事。另外, 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小节线。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触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l)(约公元1750—1820)
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此时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
从古典时期发展转到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约为公元1820—1900)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萧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民族音乐是在一定的民族,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共有并继承的音乐的总称
(你没说是哪个国家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现代音乐(mordern music)介绍
现代音乐是对20世记初以来的各种音乐流派的总称,它包括:
(1)印象主义。以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和拉威尔、美国音乐家福斯特的作品为代表。如:
《牧神舞后》、《月光》、《老黑奴》、《故乡的亲人》《苏珊娜》、〈水中倒影〉等。
(2)奴隶音乐。以美国格什温、格罗菲为代表。包扩摇滚乐、布鲁斯、迪斯科。如:
《兰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大峡谷组曲》等。
(3)现实主义。以苏联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第七交响曲》、《森林之歌》等。
(4)现代技法。以维也纳音乐家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代表。
(5)电子音乐。以《冥王星》、《地球颂》为代表。
(6)情调音乐。以法国克来德曼的《阿第丽娜叙事曲》为代表。
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的音乐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为了感情与个性表现的需要,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结构上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传统,不再遵循古典主义均衡匀称的形式结构,创造出了一些新的体裁,例如有一些乐曲不再遵循快—慢—快的传统模式,李斯特首创一般为单乐章音乐具有诗意的交响诗这一体裁以及单乐章的幻想曲、叙事曲、狂想曲,和一些短小精致的器乐小品,以及由多首有一定关联的小曲组成的声乐、七月套曲(比如柴科夫斯基的《四季》)。
以古斯塔夫·马勒等为代表的后浪漫主义通过庞大乐队编制,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斯特拉文斯基前期的《春之祭》应该算这一类作品),对于曲式结构处理比浪漫主义更加自由,例如,马勒《第三交响曲》有六个乐章(浪漫主义我见过最多的安东·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也就四个乐章),第八交响曲却只有两个乐章,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在篇幅上也十分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