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感应开关和红外的区别是什么?
人体感应开关和红外没有区别。人体感应开关又叫热释人体感应开关或红外感应开关。它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当人进入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扩展资料:人体红外感应开关的传感器内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热释电元对波长范围为0.2 ~ 20 微米的红外辐射非常敏感,在结构上两个电元电极化方向相反,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由此,均匀的环境背景红外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作用相同,释电效应抵消。传感器无信号输出;同样人体在感应范围内静止不动时,释电效应抵消后是固定值,传感器也没有信号输出;只有人体在感应范围内移动时,两个电元受到的红外辐射不同且不断变化,传感器才输出感应信号,经过电路放大处理,实现控制目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感应开关
人体感应开关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人体红外感应开关的工作原理
人体是一特定波长红外线的发射体,由红外传感器检测到这种红外线的变化并予以放大选频处理后,可以推动适当的负载,此乃人体红外自动开关。这一检测技术较之超声、哑声、微波方式更为灵敏与准确。它要求PIR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的信号放大处理电路有很高的灵敏度并要能准确鉴别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运动,使误动作率降到最低。且体积小,自耗电微少。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专用单片集成电路构成的这种开关能成为人到灯亮、人走灯灭。它安装方便,可直接替换86型面板式开关,无需改动市电线路。
PIR(HWTT)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较小(小于1mV),频率低(约0.1~0.8Hz),检测距离短,为此在PIR前加用一块半球面菲涅尔透镜,使范围扩展成90度圆锥型距离大于5米的检测面。集成电路内部含有二级运放、比较器、定时器、过零检测、控制电路、系统时钟等电路。PIR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移动引起的红外热能之变化并将它转换为电压量,通过二级选频放大比较输入到控制电路中,由控制电路输出过零脉冲触发双向可控硅导通。采用交流过零触发能消除可控硅导通时浪涌电流,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控制电路启动了定时器,直至PIR传感器在接收到信号后,触发可控硅的信号到设定的时间后关断可控硅,做到自动关闭。改变R5阻值或C4容量可控制定时器的时间。IC电路的9脚为光控输入端,由光敏电阻串联R8接地,白天亮阻小9脚为低电平,封锁控制电路输出,待天暗时亮阻增大9脚转为高电平,并解除控制电路,因此能自动做到天暗时自动开关进入工作。调整R8电阻可适应不同的感光度。要将其改为日夜均能工作时,只需将光敏电阻或R8拆下即可。探测灵敏度的调整也十分方便,增大R9电阻阻值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它能使检测距离加远,反之则可缩短检测距离,一般可在2~8米之间调整。该电路只要选择元件无误及接焊无错均可一次成功。
PIR(HWTT)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较小(小于1mV),频率低(约0.1~0.8Hz),检测距离短,为此在PIR前加用一块半球面菲涅尔透镜,使范围扩展成90度圆锥型距离大于5米的检测面。集成电路内部含有二级运放、比较器、定时器、过零检测、控制电路、系统时钟等电路。PIR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移动引起的红外热能之变化并将它转换为电压量,通过二级选频放大比较输入到控制电路中,由控制电路输出过零脉冲触发双向可控硅导通。采用交流过零触发能消除可控硅导通时浪涌电流,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控制电路启动了定时器,直至PIR传感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