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董永七仙女

时间:2024-03-06 23:10:05 编辑:莆仙君

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梗概

  传说汉朝的时候,淮南地方住着一户贫苦人家,父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名叫董永。董家靠租种地主傅员外家两亩薄地维持生活,父子二人早出晚归,辛辛苦苦,遇到风调雨顺,打下的粮食除了交租,还可以勉强糊口。不料这一年老天大旱,秋后颗粒无收,地主催租逼得紧,老汉一急之下病倒了。董永是个孝子,他想方设法给老爹爹四处买药,可是当他提着草药回到家中时,老父亲已经咽了气。董水心中悲痛万分,眼下手中分文皆无,拿什么去给父亲买棺木呢?他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就是卖身葬父。于是请人去跟傅员外说,只要帮助埋葬了老父,愿在傅家做三年苦工。傅员外知道董永身强力壮,正好趁此机会找个好长工,便答应了董永的要求,立下了卖身的契约。
  董永埋葬了父亲,三日之后便到傅员外家上工。一路上,他心头痛苦,愁眉紧锁,不住地长吁短叹。走着走着,见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有个土地庙,便想在这里坐下来,歇歇脚。
  董永刚要坐下,就见有个衣着朴素、容貌美丽的姑娘朝老槐树走来了,站在他的身旁。
  董永有些局促不安。沉默了一会儿,姑娘首先开口道:“这位大哥到何处去?”
  “去那傅员外家做苦工。”
  “看大哥老实忠厚,为何到傅家做苦工?”
  “我乃贫苦之人,老父故去,无力埋葬,是那傅员外借钱与我,葬了父亲。今去卖身抵债,要做三年苦工啊!”董永说完,叹了一口气。
  “大哥真是苦命之人,比小妹我还要苦呢!”姑娘说着,流下了眼泪。
  “大姐为何而悲伤?”董永问。
  “母亲去世,爹爹娶了后妻。继母欲将我卖给商人为妾,我逃了出来,故而悲伤。”
  “我二人都是苦命之人啊!”董永叹息道。
  “小女子已无家可归,不知大哥可肯收留,结为百年之好?”
  “大姐差了。”董永忙说,“你我素不相识,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
  “大哥何必固执?若嫌无媒,就请这老槐树做媒,请土地爷主婚,如何?”
  “老槐树如何能做媒?土地爷如何能主婚?”董永不解地问。
  “你可问老槐树三声:你愿意为七姐和董永做媒吗?老槐树如果答应三声,就是愿意。问过老槐树,再去问土地爷。”
  于是董永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老槐树,你可愿意为我们做媒吗?”
  老槐树突然开口说:“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愿意,愿意!”
  董永一连问了三遍,老槐树回答了三遍。
  董永又去问土地:“土地爷,你可愿意为我们主婚吗?”
  土地爷说:“仙女配贤郎,一对金凤凰。愿意,愿意!”
  董永一连问了三遍,土地爷回答了三遍。
  这天晚上,董永和七仙女就在老槐树下结成了夫妻。
  董永与七仙女结成夫妻,双双到傅员外家去上工。因为原来的卖身契上写着“无牵无挂”,现在凭空多了一个女子,傅员外故意刁难,不肯收留。经过一再的恳求,傅员外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限定董永夫妇于当天夜里织出十匹云锦,如果织得出来,三年的长工改为百日,如果织不出来,三年之后再加三年。七仙女爽快地答应了,董永却焦急万分。
  晚上,董永愁眉苦脸地坐在灯前,心想:一夜之间,不要说织出十匹云锦,就是一匹也织不完啊!织不出来,三年长工做满之后,还要加上三年。他越想越觉得可怕,心中暗暗埋怨妻子答应了傅员外的条件。可是七仙女一点儿也不着急,她叫丈夫放心去睡觉,说她自有办法。
  夜深人静时,七仙女在屋子里点起一炷下凡时姐妹们赠送的“难香”。天上的众仙女闻到香味,知道小妹妹在人间遇到了难处,便顷刻之间来到了傅员外家。她们听了小妹妹的述说,就一起动手干了起来。这些天上的巧手姑娘,善长织造的仙女,还没等到天亮,就把十匹绚丽多彩的云锦织出来了。
  第二天早晨,董永看见这十匹美丽的云锦又惊又喜,心想自己的妻子莫非是神仙吧!他们抱着十匹云锦给主人送去,傅员外也大为惊异,只好把三年的工期减为百日。
  期满后,夫妻俩高高兴兴回到自己的家中。这时七仙女才告诉董永,说自己是天上下凡的仙女,还说他们将要有一个小宝宝了。董永听了更加欢喜。从此夫妻俩男耕女织,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天上的玉帝终于查出小女儿私下凡尘,跟董永结为夫妻的事,不禁勃然大怒。他命使者来到人间,传下圣旨,叫七仙女务必在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如有违抗,定派天兵天将捉拿问罪,并将董永粉身碎骨。
  天庭的钟声响了,午时三刻到了。七仙女为了不使丈夫遭到杀害,只好在他们定情的那棵老槐树下,忍痛跟董永告别。
  董永哭天喊地,悲痛欲绝。他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啊老槐树,你说我们是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今天为何有人硬要把我们分开?老槐树,你怎么不开口啊!”
  可是那棵老槐树,任你喊一千声,唤一万遍,它也不答应,变成了哑巴木头!
  董永又跪在土地庙前叫道:
  “土地爷啊土地爷,你说过我们是一对金凤凰,愿意为我们主婚。如今为何有人硬要把她逼回天庭?土地爷爷,你要给我们做主啊!”
  可是那位笑眯眯的白胡子老头,竟连吭一声也不敢,成了一个哑巴人!
  临别时,七仙女流着泪和董永约定说:
  “来年碧桃花开日,槐荫下面把子交。”说完便被凶恶的天神捉走了。
  董永向前追赶几步,扑倒在地上。
  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残酷地拆散了。


“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具体内容是什么?

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数月后,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扩展资料董永,西汉时出生在西溪镇丹阳里的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稍长,下田劳动,赡养父亲,因家贫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时,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董永孝贤被列入汉“二十四孝”之一,广为传颂。董永民间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故事。两千年以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模型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优美动人的“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主要价值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关这个故事传说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蕴涵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包括伦理道德、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第二,该故事传说所颂扬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现实实践价值。“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著名民间传说之一,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永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主要内容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主要内容: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从天庭下到凡尘,冲破重重阻挠与董永结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不使董永受到伤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荫树下与董永泣别的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为中国五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之一《天仙配》中的男女主人公,起源于“董永行孝”的故事。这个千古流芳的爱情传奇故事对封建伦理进行了揭露和鞭答,赞美了一种淳朴、善良、美好的感情。以孝行感动了仙女下凡,产生了天赐良缘的千古佳话,这既是儒教世俗化的需要,也是下层百姓的理想和愿望。

  《天仙配》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安庆电视台联合出品,由吴家骀执导,黄圣依、杨子、李博、陈洁领衔主演的古装神话电视剧。

  该剧由周濯街的小说《七仙女正传》以及民间传说《天仙配》的部分故事联合改编而成。讲述了七仙女和董永之间的爱情故事。


七仙女和董永主要讲了什么

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数月后,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扩展资料董永,西汉时出生在西溪镇丹阳里的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稍长,下田劳动,赡养父亲,因家贫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时,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董永孝贤被列入汉“二十四孝”之一,广为传颂。董永民间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故事。两千年以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模型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优美动人的“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主要价值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关这个故事传说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蕴涵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包括伦理道德、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第二,该故事传说所颂扬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现实实践价值。“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著名民间传说之一,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国家承认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槐荫村是董永和七仙女传说故事的发生地。1、槐荫村位于镇江市区南郊12公里,是古邑丹徒的富庶之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个村名源于董永与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是董永和七仙女传说故事的发生地。2、据元《至顺镇江志》和清光绪《丹阳县志》记载,丹阳延陵是董永的故里,但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发生地则在董永的卖身地——丹徒南乡的槐荫村。这个传说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汉刘向的《孝子图传赞》。3、近些年该村投入大量资金对文化古迹进行保护,成功恢复了“七仙桥”、“老槐树”、“土地庙”、“织锦楼”等传说中的古迹,并修建了七仙女广场、七仙女与董永雕塑、相门、槐荫庙等乡村景点。扩展资料:1、据年逾七旬的“老槐荫”傅捍东介绍:原先村名叫张傅村,相传当年董永卖身葬父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动了七仙女。2、七仙女请村头的老槐树做媒。老槐树居然开口讲话,董永认为是天意,就在老槐树下与七仙女拜了天地,喜结连理。3、村里有学问的人建议,把原来的张傅村改名为“槐荫村”,希望得到这棵神树的庇荫,恩泽子孙后代。于是,“槐荫村”便名正言顺地叫响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槐荫村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谷阳镇下辖村)

牛郎织女和董永七仙女是一样的吗

首先牛郎爱上的是天上织布的仙女,而和董永相爱的是王母的女儿七仙女。其次这两个故事的来历和出处也各不相同,据说牛郎织女的传说跟天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有关。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后,这两个故事的大结局,一个HE,一个BE。牛郎和织女虽然最终被迫分开了,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在每年的七汐在鹊桥相会,而董永和七仙女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所以这两个并不是同一个故事,许多人总是误会夕是为了纪念董永和七仙女的,这其实大错特错。牛郎织女相爱,织女还怀上了牛郎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爱情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下令让人把织女捉回了天庭,生生拆散了他们。


董永七仙女和牛郎织女是一回事吗,两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啊?

应该算作是同一母题下的两个故事。这里涉及到“母题”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很多定义,但一般都会视为是(民间)故事的最小分割单元。了解民间故事的人一定知道,在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其细节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成为一个新的故事。但旧故事和新故事在核心上是一致的,那么它们就被认为拥有同一母题。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第34类型“天鹅处女”讨论了这样一个母题。1、一个穷亲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2、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她就成了他的妻子。3、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天界。4、丈夫去追她。5、天神下令将他们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一次面。出处:略。早期出处包括《搜神记》《太平广记》《水经注》《玄中记》等等从这个母题的梗概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主干。艾伯华继续拆分了这个故事的各个细节,比如仙女的来源,存在多个说法,其中包括“七仙女下凡”和“织女下凡”。仙女的来源存在“天王派天仙下凡”的变体,以及母题4、5(丈夫追踪仙女并与之相会的情节)在一些地区流传的故事中不存在。再考虑到艾伯华将《搜神记》等来源列为这个母题的故事出处之一,可见在这里他实际上是将“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归于此母题的。再说说董永的故事。董永被认为是汉代人,这个故事的痕迹最早也可以上诉到汉魏时代,说的是董永卖身葬父的事儿。(这个事情后来也被编进了“二十四孝”)曹植在诗中曾经提及董永的故事,以及“神女为秉机”,可见这个故事在汉末已经基本成型了。干宝在《搜神记》所述“汉董永”的故事,已经非常完备了——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其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求采纳


  • 上一篇:人胞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