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
肃(意)尚轻蒙: 这个意是对...的想法看法
不可以故(意)待之: 这个意是看法想法的意思 是名词 就是说不能用以前的想法看待他了
当(之)陆口 : 之是"去,往"的意思 还有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
君宜顾(之):代词 指吕蒙功劳越来越大的这件事
不可(以)故意待之 : 介词 "用"的意思 用以前的看法来看待他
(以)备不虞 : 连词 "用来" 注意上面的"以"后面是名词 这个"以"后面跟动词 所以词性不同的
(而)关羽实虎熊也 :连词 表示转折
结友(而)别:连词 表示顺承 即前一动词与后一动词有承接关系 其中两个动词位置不能颠倒 先后有序 以此为依据可以判断"而"作为连词是否用作顺承关系
概括大意你自己看译文吧 东西指东吴和西蜀 因为长江在安徽一带是东北--西南方向流动的 故可以大致认为长江划出了东西两地 东吴传统领地就在称江东 对应的西蜀就称江西了 两家的君主是刘备和孙权 当然了当时他们还没有称帝
两家称为一家是因为赤壁之战时候孙刘联盟啊 孙权的妹妹还嫁给了刘备 所以称为"一家" 不读三国的话你可以看看电影赤壁 想必会多了解一些的
《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的问题
1.鲁肃2.你(指鲁肃)3.吕蒙4.鲁肃
翻译: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本文是啥样?(你应该打出来原文)
指蜀和吴
蜀:刘备 吴:孙权
因为要联合攻打曹操
三国志.吴志.吕蒙 原文及翻译
原文: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吕蒙字叫子明,是汝南富坡人.少年时候到了南方,依靠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下,几次去征讨山越(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吕蒙当时才十五六岁,偷偷的跟着邓当去杀贼,邓当看见后大吃一惊,责骂斥责他,但是还是不能禁止.所以回去后告诉了吕蒙的母亲,吕蒙的母亲非常气愤,想责罚他,但是吕蒙却说:"我们穷苦的生活很难过,杀贼有功,富贵就来了.况且不深入虎穴,怎么能得到虎子?吕蒙的母亲虽然很伤心,但是还是答应了.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给我三国志吕蒙传的原文+翻译
三国志吕蒙传原文: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关羽讨樊,稍撤备兵。蒙遂到南郡,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翻译: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讨伐山越族。吕蒙十五六岁时私自跟随邓当去攻击敌军。当时邓当部下一个官吏认为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说:“那小子有什么能耐?这是想拿肉来喂老虎而已”。后来有一天与吕蒙相见时又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出刀就杀了那个小吏,然后逃走。后来通过校尉袁雄去自行投案,袁雄趁机替他说情,孙策召见了他,觉得他非同寻常,就接纳他并安置在自己身边。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举荐吕蒙代替邓当,任命为别部司马。孙权主事时,考虑到一些小将兵员少而费用不足,要合并他们。吕蒙暗中借了一笔钱,为士兵们做了大红色的衣服和护具,等到检阅的那天,吕蒙的部队队列整齐威武,孙权见了非常高兴,于是就给吕蒙增补了兵员。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命令都督陈就率领水军迎战。吕蒙率领前锋亲自将陈就斩首,将士们乘胜进攻黄祖的城池。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孙权说:“这次战事的成功,是由于先斩获了陈就。” 于是晋升吕蒙为横野中郎将,赏赐一千万。当时吕蒙的军营与成当、宋定、徐顾的军营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之后,子弟幼弱,孙权想把他们的军队全部合并给吕蒙。吕蒙坚决推辞,并上书说,徐顾等将军都为国家的事情辛勤操劳,他们的子弟虽然还小,但不能废弃。吕蒙三次上书,孙权才答应了。于是吕蒙又给这三位将军的子弟选择老师来辅导教育他们。他为人操心办事大都是这样。后来关羽征讨魏国的樊城,逐渐撤掉南郡的守兵。吕蒙于是便来到南郡,进占了江陵城,俘获了关羽和其他将士的全部家眷,都对他们进行了安抚慰问,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不能索要任何财物。吕蒙部下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居民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吕蒙还是认为他犯了军令,不能够以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他。于是军中震惊,道路上有什么丢弃的东西,都没人敢捡取。吕蒙早晚让亲近的将士慰问抚恤老人,问他们缺少什么,生病的看病给药,挨饿受冻的送衣送粮。把项羽府内所藏的财物都封闭起来等待孙权到了之后处理。荆州便平定下来。扩展资料: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和称赞。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文采斐然《三国志》整体上的文采虽略逊一筹,却也不乏精彩的描写。比如赤壁之战,陈寿将相关史料分别放置在《蜀书·诸葛亮传》,《蜀书·先主传》,《吴书·吴主传》,《吴书·周瑜传》,《吴书·鲁肃传》等几个纪传中,通过各有侧重的描写,把赤壁之战渲染的有声有色,尤其是其中吴蜀双方,各自君臣之间的对话,非常传神。
三国志吴志第十六译文
潘濬,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他成年时跟随宋仲子学习。年纪不到三十时,荆州牧刘表征召他为本州江夏从事。当时沙羡县县长贪赃枉法不修品行,潘濬依法将他杀死,全郡都受到震惊。
后来潘濬为湘乡县县令,政绩颇为有名。刘备兼职荆州,以潘濬为治中从事。刘备入蜀后,留下潘濬掌管荆州事务。孙权袭杀关羽,兼并荆州土地,任命潘濬为辅军中郎将,授予兵卒。升任他为奋威将军,封爵常迁亭侯。孙权称帝,以潘濬为少府,晋封为刘阳侯,升为太常。五溪蛮夷叛乱结集,孙权授潘濬假节,督率诸军前往征讨。他有功必赏,法令不容触犯,斩杀俘虏的反叛者,数近万计。自此各蛮夷部落势力衰弱,整个地方安宁平静。先前,潘濬与陆逊都驻守武昌,共同负责留守事务,平叛后回来照旧行事。当时校事吕壹操纵玩弄权柄,上奏审查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他们都被他软禁起来。黄门侍郎谢眯在言谈间问吕壹:“顾公的事怎样了?”吕壹回答说:“不会好的。”谢眯又问:“如果顾公被罢免职位,谁将接替他?”吕壹没有回答谢眯,谢眯说:“该不会是潘太常居其位吧?”吕壹半晌才说:“您说的差不多。”谢眯对他说:“潘太常常对您切齿痛恨,只是相距遥远对您没有办法而已。他今天接替顾公,明天恐怕就会拿您开刀啊。”吕壹十分恐惧,于是解除对顾雍的审查、软禁。潘濬请求朝见,要回到建业,打算尽力倾言劝谏孙权。到建业后,听说太子孙登已经多次劝说而孙权全不听从,于是潘濬大请群臣,企图借聚会之机亲手用刀杀掉吕壹,由自己一人承担罪责,替国家除去祸患。
吕壹私下知道这一情况,托言有病不去赴会。潘濬每次进朝见孙权,无不陈述吕壹的奸诈险恶。由是吕壹受宠渐渐衰退,后来终于被诛杀。孙权承认并自责过失,也因此责备朝臣们,其言辞记在《孙权传》中。
赤乌二年(239),潘濬去世,儿子潘翥继承爵位。潘翥的女儿许配给建昌侯孙虑。
陆凯传,(附陆胤传)陆凯,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丞相陆逊同族兄弟的儿子。黄武初年(222),陆凯任永兴、诸暨县长,在此职任上有政绩,被授予建武都尉,带领军队。虽说他统领兵众,但手不离书本。喜读扬雄《太玄》,论评推衍该书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见应验。赤乌年间,陆凯任儋耳太守,征讨朱崖,斩俘贼寇有功,被升任为建武校尉。
五凤二年(255),陆凯在零陵讨伐山贼陈毖,斩杀陈毖告捷,被任命为巴丘督、偏将军,封爵都乡侯,转任武昌右部督。他与众将共赴寿春作战,回师后,被升为荡魏、绥远将军。孙休登上皇位,陆凯被任命为征北将军、假节兼豫州牧。孙皓登上皇位,陆凯被升任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兼荆州牧,晋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国讲和,使者丁忠从北方回到东吴,劝说孙皓可以攻袭弋阳,陆凯劝止孙皓,其言载于《孙皓传》。
宝鼎元年(266),陆凯被升为左丞相。孙皓生性不喜欢别人看自己,各位大臣侍奉拜见,都不敢违背他的脾气。陆凯劝孙皓说:“君臣之间没有互不相识的道理,倘若猝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臣们都不知您往何处。”孙皓听任陆凯看自己。孙皓迁都武昌,扬州地区百姓对逆流供应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当时政事颇多失误,百姓贫穷匮乏。陆凯上疏说:“臣下听说有道之君,用愉快事情使百姓欢悦;无道之君,用愉快事情使自己欢心。使百姓欢乐者,欢乐就会长久;使自己欢心者,不能真正取得欢乐只会灭亡。百姓者,国家之根本,确实应当重视他们衣食,爱惜他们生命。人民平安则国君安稳,人民欢乐则国君高兴。自近年以来,国君的威信被桀、纣般的暴行所伤损,国君的圣明被奸恶的野心人物所搅昏,国君的恩惠被宵小们的行径所塞闭。没有天灾而百姓的生命穷尽,无所作为而国家的财库空尽,惩罚无罪者,奖赏无功人,造成国君谬误百出,上天也为之作怪兴祸。然而诸公卿大臣献媚国君以求宠爱,困扰百姓以求富有,诱导国君失却道义,败坏政事污秽风俗,臣下暗自为之痛心。如今与邻国结交友好,四方边境没有战事,应当尽力于停息徭役养育国士,充实国家府库,等待天赐良机。反而去倾覆更改上天旨意,骚扰百姓,让天下不得安宁,大人痛呼小孩哀叫,这确实不是保国养民的办法。“臣下听说吉凶在乎天意,如同影子要靠形体才能显现,回音要有声音才能收听,形动则影移,形止则影静,这种情形的运数有它内在关联之处,而不是由言语来决定进退。过去秦朝之所以丢失天下,因为奖赏轻微而惩罚沉重,政教刑令错乱,人民的财力被君主奢侈耗尽,君主被美色迷昏双眼,被财宝蚀磨大志,奸邪之臣在位掌权,贤智之人隐居深藏,百姓兢兢畏惧,天下为之困苦,于是便有了倾巢破卵的悲忧。红潮网
汉朝所以强盛,因为国君身体力行讲求诚信,听从劝谏接纳贤才,恩惠一直泽被到普遍山野之人身上,亲身延请隐居山穴之人,广泛采纳众人意见,多多考察社会风情,以此成就自己的谋略。这些是往事的明确验证。“近代汉朝衰微,三国鼎立,曹魏政权失去纲纪,晋朝就取代它的统治。又益州地势险要,兵力精良强大,闭关固守,可保万世基业,然而刘禅的给予与夺取错乱悖谬,赏赐与惩罚失去公平,国君放纵奢侈,民力在没有紧急大事时即已被耗尽,因此受到晋国的讨伐,君臣尽为俘虏。这些是近事的明确验证。“臣下..于大道理,文辞不能完好地表达心意,智慧浅劣,不再作什么奢望,私下为陛下可惜天下而已。
臣下谨奏自己耳闻目见之事,百姓所受到的烦扰苛刻,刑政所受到的破坏错乱,希望陛下能停息无为事功,减少繁杂劳役,实行宽民政策,取消苛政。“另外,武昌这块地方,实在危险而贫瘠,不是能被用来作首都,安国家养民众的地方,居于船上则会沉没漂流,住在高阜则又险峻不安,而且童谣有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臣下听说翼星发生变化,火星作怪,童谣所说,实出于上天旨意,于是用安居比拟死,很能显示天意,也知晓民众所以困苦。“臣下听说国家没有三年的储备,便不能说是个国家,而今却没有一年的积蓄,这都是作臣子们的责任。而各位公卿处在万人之上的职位,优厚的爵禄延续给子孙,竟都没有为国献身的节操,纠偏救弊的办法,只是一味给国君进献一些小利,以此求媚国君的欢心,荼毒天下的百姓,这并不是为国君所深远考虑。自从孙弘创制义兵以来,农事耕种被废除,部队所在再无经济上的输入,而分散一家父子去服不同的劳役,官府供应一天天地增长,国家积蓄一天天地耗尽,百姓有亲人离散的怨忿,国家则有大树露根的趋势,却无人来体恤如此事情。百姓的经济困乏穷竭,只好卖儿卖女,而各种赋税征收仍然催缴频繁,他们的疲惫已到了极点,所在地方的官吏对此不加以庇护和修正。加之一些监官,不仅不爱恤百姓,反而作威作福,所辖地区受到骚扰,那里的百姓更是烦忧万分。人民受着这两方面的困苦,财力一再耗竭,这是没有益处只有损害的制度。希望陛下全部撤除这类官吏,怜惜孤苦弱衰的百姓,以此来安定抚慰国人之心。这好比鱼鳖能够免除有毒螫的深潭,鸟兽得以逃脱捕捉它们的罗网,这样四方百姓就会扶老携幼前来归附了。如此以往,民众可以得到保护,先王创建的国家得以长存。“臣下听说沉溺于音乐使人耳听不聪,沉溺于色彩使人目视不明,这些东西对治国没有益处,却有损于各种政事。自过去先帝手上开始,后宫嫔妃加上织造女工,人数不满一百,却有积蓄的粮食,富余的财货。先帝逝后,幼、景继位,变得奢侈起来,不按先帝的脚步走。我听说宫中织造女工和闲坐无事的女子,就有千人之多,计算她们的工作,不足以为国家增加财富,反而坐食官廪粮食,年年如此,实在无有好处。希望陛下选出她们给予嫁妆,嫁给那些无妻之人。
这样,上则顺应天意,下则适于民心,是天下百姓的幸运。“臣下听说殷汤王从商贾中选拔人才,齐桓公从马车夫里选拔人才,周武王从樵夫中选拔人才,大汉朝从奴仆中选拔人才。圣明的君主以贤为取士标准,不拘泥出身的卑贱,所以他们的功德浩荡,名垂青史,他们并非追求外表而取用那些美好服饰、巧语善言、容颜悦人之人。臣下看到当今宫内受宠之臣,都是没有资格呆在他们的职位上,没有能力承受他们应担负的责任,不能辅佐朝廷匡救时弊,反而结党营私互相勾结,陷害忠良遮蔽贤能。希望陛下精选文武大臣,使他们各自勤于职守,州牧、督将,镇守京城之外各地,公卿、尚书,努力修治仁德教化,上助陛下治国,下拯百姓水火,各尽自己的忠心,补救陛下万一的过失,如此则颂扬时局康宁的歌谣就会出现,搁置刑罚不用的盛世就会到来。希望陛下注意斟酌臣下的不当之言。”其时宫中列将何定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着他的面斥责他:“你看前前后后奉侍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门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应当自我勉励改正。不然的话,会看到你有无法预料的灾祸!”何定十分痛恨陆凯,盘算着中伤陆凯。
陆凯始终不放在心上,一心为国家办事,正义之气见于言面,上表上疏都直接指责国事不作讳饰,忠恳之言发自内心。
建衡元年(269),陆凯重病,孙皓派遣中书令董朝询问他有什么想说的话,陆凯陈述说:“何定不可重用,应让他担任京城以外的职务,不应当把朝廷大事委托他。奚熙是个小官,却在浦里建起自己的田园,想恢复严密的旧规模,也不可信任。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脩以及我同族弟弟陆喜、陆抗,他们或者清白忠诚勤奋,或者资质才智丰茂超人,都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贤良辅臣,希望陛下对他们着重留神和考虑,向他们询问时务,让他们各尽忠诚,补正陛下万一出现的过失。”于是陆凯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陆凯的儿子陆祎,起初任黄门侍郎,出任京外统领军队,被任命为偏将军。陆凯死后,他入朝为太子中庶子。右国史华核上表举荐陆祎说:“陆祎体质刚健,才干杰出,意志坚强,有总率军队的才能,鲁肃也不能超过他。及至被征召正当东下时,径直回到京城,经过武昌时,连头也不曾回顾,器械军资,全无所取。他在军事方面果断刚毅,在钱财面前也能保守节操。夏口,是敌军进击我国的要塞,应当挑选名将前往镇守防戍,我暗自考虑,没有谁比陆..更合适。”当初,孙皓常常怨忿陆凯多次冒犯自己的尊严违背自己的旨意,加上何定不止一次的谗毁陆凯,既考虑到陆凯是国家重臣,难以对他施行惩罚,又因为陆抗当时为镇守国防的大将,故此考虑再三还是容忍下去。陆抗死后,孙皓终究迁移陆凯全家到建安。
有人说宝鼎元年(266)十二月,陆凯与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策划,趁孙皓拜谒祖庙时,打算废掉孙皓改立孙休的儿子。当时左将军留平带兵作先头部队。故此将这个计划悄悄告知留平,留平拒绝而不允许执行这一计划,但发誓决不泄密,所以他们的谋划没有取得结果。太史郎陈苗上奏孙皓说天久阴但不下雨,风气回旋逆行,将会有人暗地耍阴谋。孙皓深深地警惕和戒备着。我(作者陈寿)接连从荆州、扬州来的人那里得到陆凯谏孙皓二十件事的奏章,广泛询问吴国之人,多数人说没有听到陆凯有这些奏章。又阅读奏表见其中文辞特别耿直急切,恐怕这些不是孙皓所能容忍得下的。有人认为是陆凯将奏章藏在小竹箱里,不敢上奏。病重时,孙皓派董朝前来探省询问他有什么要说的话,陆凯才把这些奏章交给了董朝。具体真情虚实难明,故此不著录在书中,但我赞赏陆凯指责孙皓过失的言行,足为后世的鉴戒,故此抄录在陆凯传的后面。孙鰑派亲信者赵钦口传诏书回答陆凯前述奏表说:“寡人行动肯定遵循先帝之训,有什么不服的呢?您所谏之事不对。又建业皇宫居住不吉利,故此要远避,西宫的房屋也已腐坏朽塌,应计划迁都,凭什么不能搬迁呢?”陆凯再上疏说:“为臣私见陛下执政以来,阴阳不调,五星失去正常运行规律,官吏在位不忠,坏人结党营私,是陛下不遵循先帝遗训所招致。帝王的兴起,受命于天,由修养德行而成,岂是因为宫室的好坏所致?而陛下不谘询辅佐朝政的重臣,便决意动用兵马驱驰行动,使六军流散悲惧,逆犯天地神祗,天地就会降灾,儿童就会唱出这方面警告的童谣。纵然使陛下一人获得安稳,而百姓愁苦劳顿,用什么来治理天下?这是不遵先帝遗训的第一点。“为臣听说拥有国家者以贤能人才为本,夏桀诛杀直臣关龙逢,殷汤获得良臣伊尹,这是前朝的明效,今日的良鉴。中常侍王蕃生性通达情理,在朝廷处事忠诚正直,是社稷之栋梁,大吴国的龙逢,而陛下忿恨他说话逆耳,讨厌他直言陈对,将他在殿堂上斩首,还把尸体抛露弃市。全国人民对此伤心,有识之士深为悲悼,都认为陛下是吴国夫差再世。先帝亲近贤能,陛下反其道而行。
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二点。“为臣听说宰相是国家的台柱,不能不强壮,故此汉朝有萧何、曹参的辅佐,先帝有顾雍、步骘的相助。而万..其人琐屑小人,平庸无能,先前是跟随人家的家奴,现在越步进入皇宫,对他来说已是够过于恩重了,对他的器使已是够过于超其能力了,而陛下喜好他细芥之能,不问他是否有何大志,使他荣耀地窃据尊贵辅臣的职位,享受超过旧臣的待遇。贤良之士愤慨惋惜,智慧之士惊吓叹息。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三点。“从前桀纣亡国起因于妖妇,幽、厉祸乱根子在嬖妾,先帝深以为鉴,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警戒,所以他身边不安置淫邪的女色,后宫没有旷怨过剩的女子。如今陛下后宫有女子数以万计,不设置女官,宫外多鳏夫,宫中空悲叹。风雨倒逆吹泻失常,正是由此而起。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四点。“先帝为国忧劳日理万机,尚且担心有什么过失。陛下登基以来,优游嬉闹于后宫,迷惑沉湎于女色。于是使政事多有荒废,下属官吏容纳奸徒。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五点。“先帝崇尚朴素,服饰无精细华丽,宫室无高台之殿,物用不雕刻镂饰,故此国富民足,奸盗不起。而陛下征调州郡财货,竭尽搜刮百姓人力财力,地面铺上彩色的丝帛,宫中充塞朱衣紫绶。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六点。
“先帝治国外则依仗顾雍、陆逊、朱然、张昭,内则亲近胡综、薛综,所以政事和睦协调,国内清明整肃。如今则在外者不能担当重任,宫内者用非其人,陈声、曹辅,本是才识短浅、器量狭小的小官吏,为先帝弃而不用之人,而陛下对他们宠幸非常。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七点。“先帝每次设宴召见群臣,都节制饮酒,臣子们整天都不会发生疏忽怠懈所带来的过失,百官众吏,都能完整阐明自己所要陈述的意见。而陛下却用臣下瞻仰敬畏的尊重拘束他们,用毫无节制的饮酒使他们产生恐惧。酒是成就礼仪之物,饮酒过分则败坏德行,这无异于商纣王长夜饮酒不歇。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八点。“从前汉朝的桓、灵二帝,亲近宦官,大失民心。如今高通、詹廉、羊度,都是黄门宦官,是小人,而陛下却赐赏给他们尊贵的爵位,使他们获得执掌军队的大权。如果长江一线有了危难,战火四起,则羊度等人的军事才干不能抵御敌人是非常明白的事情。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九点。“如今后宫女子旷怨充塞过量,而黄门宦官还在走州窜郡,张贴文告强招民女,有钱人家出钱抵人,无钱人家则女子被强行夺取,怨声载道,母女永别。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点。“先帝在世,也养育诸王太子,如果选雇乳母,乳母丈夫又在服劳役,就赐给他们钱财,供给他们食粮,不时送遣乳母归家,看视自己的子女。如今朝廷不是这样,夫妇生离,丈夫仍被派作劳役,子女无人照料随即夭折,于是这人家就成为无人空户。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一点。“先帝感叹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服其次,这三者,我常记在心中。’如今则不然,农耕桑织全都荒废。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二点。“先帝选择官员,不拘泥他们出身的卑贱,使他们任职乡闾,检验他们办事的成效,举荐者不虚报,任职者不妄作。如今则不然,浮华不实者登进受用,结党营私者进拔提升。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三点。“先帝时期的士兵,不再让他们服其他劳役,让他们在春季只从事农耕,秋季只专心收割,长江一线发生战事,责令他们拼死效力为国。如今的兵士,迫使他们服各种劳役,官府对他们毫无供养赡赐。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四点。“赏赐本是用来鼓励人们立功,惩罚本是用来禁止人们作恶,赏罚不公允,则官吏百姓离心涣散。如今守卫长江两岸的将士,死者不被哀怜抚恤,辛劳不被奖励赏赐。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五点。
“如今各地监察职任,已经烦多杂乱,兼有朝中使者出使四方,加倍扰乱,一个百姓十个官,怎么忍受得了?过去景皇帝时期,交阯反叛,其实就是由这种情况所引起。这是陛下遵循景帝的过失、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六点。“校事之人是官员民众的仇敌。先帝晚年,虽有吕壹、钱钦,但不久全被诛杀,以此向百姓谢罪。如今重新建立校事部门,放纵这些密探告发他人。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七点。
“先帝时期,作官者都是久在其位,才被考绩以定其升迁罢黜。如今州县官员,或到位任职不久,便被征召升迁转任,迎新送旧,调动的官员纷纷来往于赴任的路上,劳民伤财,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这是陛下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八点。
“先帝每次审查已被判决的案件报告,常留心仔细重新推究案情,所以监狱中无冤屈的囚犯,被处死的人无话可说。如今则违背这种作法。这是不遵先帝遗训的第十九点。
“如果为臣所言能采纳,可将它藏在掌管文书的官府;如果为臣所言虚妄不实,就治办我的罪过。希望陛下重视为臣所奏。”陆胤,字敬宗,陆凯的弟弟。起始任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听到他的声名,以特殊礼节接待他。适逢全寄、杨竺等阿奉亲附鲁王孙霸,与孙和分庭争斗,暗地相互谗毁结怨,陆胤因此获罪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始终没有改口。后来陆胤被任命为衡阳督军都尉。红潮网
赤乌十一年(248),交趾、九真的少数民族反叛者攻陷城邑,交州地区骚动不安。朝廷以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陆胤进军南方地界,以恩信告喻当地人民,极力推行招安纳降政策,高凉贼寇头领黄吴等党羽三千多家都出寨投降。陆胤率领军队南往,再宣示自己的恳切诚意,赠予钱财。于是贼首一百多人,民众五万多家,以及深山僻远不服教管的人,都无不叩头归附,于是交州地区清净太平。陆胤被就地加授安南将军。随即又征讨苍梧郡建陵贼寇,打败了他们,前后出兵八千多人,以补充陆胤军事需用。
永安元年(258),陆胤被征召为西陵督,封都亭侯,后转在虎林。中书丞华核上表举荐陆胤说:“陆胤天资聪明,才智通达,品行端重,过去被用作选曹官职,政绩有可记之处。后在交州,奉命宣扬朝廷恩典,流民归附,边远地域因此肃清。苍梧、南海,年年有暴风、瘴气的危害,暴风则折断树木,飞沙走石,瘴气则毒雾郁结,飞鸟惧不敢过。自陆胤到达交州后,暴风毒瘴完全绝止,商旅平安行路,百姓再无疾疫流行,田地庄稼丰稔。州治面临大海,海水秋天特咸,陆胤又教人蓄海水晒成盐,百姓用盐调味佐餐。恩惠之风吹拂其地,教化之功感动人神,于是凭借天威,招集流散之民。及至他接到诏书将要离开交州时,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故此忘却眷恋故土,挟老携幼,甘心如影随从,人民不怀二心,不须烦劳军队驻守。从来诸将集合民众,都以威力相胁迫,没有像陆胤那样能用恩德信义来笼住人心。他奉命在州府任职,已有十余年,其地宾客也有独特风俗,还是珍宝赏玩之物的特产之地,而陆胤的内室却无粉黛戴珠的妻妾,家中却无玳瑁、犀角、象牙之类珍宝,如今大臣,这种人物实在难以多得。他应当放置在京城,辅佐君主,以此可得赞赏唐尧盛世康宁的颂歌。驻守长江的责任,相比而言较轻,不能全面地发挥他的才能,选任虎林都督,能胜任此职的人很多。如果将陆胤召回京都,宠赐他更高的职位,则能完好地修治社稷功业,朝政会由此得到很好的治理。”陆胤去世后,他的儿子陆式承袭了他的爵位,被任命为柴桑督、扬武将军。
天策元年(275),陆式与堂兄陆祎一起被流徙建安。天纪二年(278),陆式被召还建业,复任将军之职、侯爵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