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还有哪些名字
蜻蜓的别称丁丁、点灯儿、蚂螂、负劳。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扩展资料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贵州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市自治区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自治区。中药蜻蜓1、碧尾蜓:又名大蜻蜓、绿蜻蜓。体型大,腹部长达50mm。体色带绿,头部有大型复眼1对,额上具一条宽的黑色横带。胸部黄绿色,胸侧第1及第3上方1/3具条纹。翅2对,膜质,透明。翅膜上常有轻微的金黄色光泽,前缘及翅痣黄色。腹部绿色至褐色、黑色,并有条纹和斑点。2、赤蜻蜓:又名红蜻、赤卒。体中型,腹部长35-38mm。未成熟时体黄褐色,成熟时呈鲜红色。前胸褐色,合胸背前方红色、侧面红色。翅透明,翅痣黄色,其上、下边缘厚,黑色,前、后翅基部均具红斑。腹部红色,无斑纹。3、夏赤卒:又名夏赤蜻、夏茜、赤衣使者。体小型,腹部长22-25mm。体黄色,胸部褐色,具细毛和黑色条纹。翅透明,翅痣黄褐色,围以黑缘。腹部黄褐或赤褐色。4、褐顶赤道卒:又名褐顶赤蜻。体中型,腹部长24-26mm。体黄褐色。胸部黑色、褐色、黄褐色,具黄斑和黑色条纹。翅透明。翅痣褐色,翅端具褐斑。腹部红褐色,具褐色横斑和黑色纵条纹,此条纹越在后边的腹节越扩大、色越黑,第8、第9两节几乎全部黑色。5、黄衣:又名黄蜻、海蜻蛉。体中型,腹部长29-35mm。体黄色,头部黄色,眼较大,单眼间有一条黑色横纹,胸部黄色,具褐斑。翅甚宽,透明,基部淡橙黄色,翅痣黄色,痣的两端不平行,外端甚斜。腹部黄褐色,具黑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蜻蜓
蜻蜓的读音
蜻蜓 读音: qīngtíng蜻蜓的组词有:蜻蜓翼、蜻蜓点水、蜻蜓舟、蜻蜓、蜻蜓树。蜻蜓翼 释义:蜻蜓的双翼。蜻蜓舟 释义:像蜻蜓一样小巧玲珑的小舟。蜻蜓树:一种树木的名称。造句:1、一只只小蜻蜓在草丛中飞舞,好像一架小飞机在天空飞。2、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3、小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3、只不过我们是利用小蜻蜓的身子来充当诱饵,利用它来钓大蜻蜓。4、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休息厅,每当我飞累了,就停在上面休息休息。5、小蜻蜓扑闪扑闪翅膀飞走了。
中国有多少种蜻蜓种类?
全世界蜻蜒已知有四千九百五十多种,我国有三百多种。真正捕食蚊子的能手,称为晨暮蜒,它们白天怕见光,隐蔽在暗处,等到黄昏或拂晓时刻才出来,尤其善作超低空飞行,时常于人的膝盖高度,穿梭在人群间,不怕人们往来的干扰,因为这一高度蚊子最多。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蜻蜓飞得很快,有些飞行时速可达100公里,而它又2能在空中短暂停身不动。它飞行前进时不能灵活转变方向,要定住身体然后转向。在休息时翅膀仍旧外伸,即不能折叠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当的空间,多半在枝头或叶顶。‘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贮存精子器官,而后雄蜻蜓进行授精。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