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张羽 主持人

时间:2024-03-16 06:13:46 编辑:莆仙君

有人知道央视张羽的详细信息吗?结婚了吗?

张羽

CCTV主持
1969年11月出生,北京人
1988年-1992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1992年-1997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编导:《环球》编导,主持人
1997年-2000年9月,评论部《新闻调查》主持人,记者
2000年9月至今,《东方时空》主持人
❤央视的博客
http://blog.cctv.com/home_23014.shtml
❤新浪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394936412
❤央视张羽圈
http://my.tv.cctv.com/?action-mygroup-gid-1574
❤张羽央视论坛—粉丝地带
http://tv.bbs.cctv.com/forumdisplay.php?fid=45
主持的固定节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直播类节目:聚焦两会、迎战暴风雪、抗震救灾、一起看奥运、神七问天、中国信心等
主持或参与的其他节目:新闻1+1、新闻会客厅、决策者说等
爱好:看电影、看书、打牌、打保龄


中央电视台张羽怎么老是说错啊!而且每天都说错!你也太差劲了!干脆别主持东方时空了!丢人!

他是总说错话,比如把希腊雅典说成希腊的希腊市。把卡扎菲说成了是伊拉克总统~快成韩乔生先生了,感觉他主持节目时总是心不在焉。而且央视新闻频道很没劲,有时候我没事从中午2点开始看新闻台到晚上12点睡觉。很多新闻我都能听五六遍!他们很多新闻都是来回来去的说,只是换成了不同的主持人来说而已。这种水平和央视的身段不符啊~


张羽的个人故事

毅然选择新闻事业来到《新闻调查》的第三年,正赶上《东方时空》改版,急需一批优秀的主持人,张羽毅然选择了新的事业目标。张羽坦承,从《新闻调查》走进《东方时空》基于三点考虑。其一,我在《新闻调查》的前两年,工作特别勤奋。但人是逃避不了惰性的,这点对年轻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其二,《东方时空》是个变革性的栏目,它更贴近新闻,更贴近时效,这更符合我的兴趣爱好。其三,作为主持人,我一点儿也不回避,《新闻调查》是一周一次的节目,而且我们有四个人出镜,平均每月我才出现一次。跟我在《东方时空》每个月出现在镜头前半个月相比,肯定是后者出镜率更高了。在声名远播的《东方时空》做总主持人,张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以我的年龄和资历真的不够。好在中国电视是个年轻的行业,这才给了我们这批年轻的主持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当一个人寻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时,你喜爱它的程度越来越大,就会把谋生的比例压得越小。从此我认定了新闻将是我一生要从事的事业,而《新闻调查》就是我的一种生命积累。”“干了3年的《新闻调查》,我的人生态度不一样了,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的把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待人处世深沉了好多,这点对一个记者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主持人永远是伴随着一个好的栏目或是跟随一种变革而诞生的。没有好的栏目,没有诞生的空间,就不可能有一个好主持人的出现。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主持人跳出来说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永远是要用节目‘说话’的人。”“像白岩松们能出口成章、言之有物,是我所羡慕的。我还需要深厚的积累。”张羽认为,之所以选择当一名新闻记者,就是当一个新闻事件突发的时候,自己可以作为传递者把现场的消息传递给观众。你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我是一个挺粗糙的人。小时候的确很顽皮,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老师眼中的淘气学生。以此看来,不必管孩子太严,将来他也不会变成坏人。至于一生难忘的事情,现今总结还为时过早。 任职新闻调查《新闻调查》栏目是张羽 从事新闻记者职业的第一站。去《新闻调查》谈的时候,张羽主动提出要去当助理编导。张羽想从头做起,逐渐熟悉电视新闻的“全方位”。“因为《新闻调查》的记者本身也是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张羽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但那时《新闻调查》刚成立不久正缺记者,领导告诉他:“你就先试着做记者吧。”这令张羽十分感动。刚进《新闻调查》时,张羽觉得自己很聪明,悟性也高,以为做新闻记者不会是很困难的。但真正介入后才发现:《新闻调查》不愧为央视的王牌栏目,它实在是太厚重了。尽管进入《新闻调查》使张羽的姿态放得很低,但其心态还是如履薄冰,非常谨慎也非常用功,按张羽的话说“完全是一种前途未卜的感觉”。张羽做的前几期节目算是个摸索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再继续下去的时候,就是一个高速度的业务增长点了。张羽欣慰地感受到了“入门”的快乐,但再后来就进入到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了。“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甚至怀疑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往前走。这种怀疑现在我也有,而且挺严重的。”1998年,张羽做了大量的反腐败题材的节目,采访了各种各样的罪犯。其中那期《陕西省民政厅集体贪污案》的节目令人尤为震惊。开始一切还算顺利,但当张羽在监狱采访那位原厅长时遇到了麻烦,那人既不回答张羽 的提问,也不理睬他,在一边嘿嘿地笑,一副轻蔑的嘴脸。“电视是需要沟通的,这是电视的基本功能。回来后我很头疼,一劲儿检讨自己,可能有些地方我没有做好做到。这对我是一个反思,我对自己的提问状态和现场采访状态提出了怀疑。”好在节目播出后,收到了较好的反响。“那次是我做《新闻调查》以来最大的转变,可以说是让我走向一名合格记者的重大转变。”在《新闻调查》工作的3年中,张羽做了大约40期节目。除了个别的节目一期只需几天,绝大多数的节目都需要一个月左右。 自曝普通话未达标张羽并非播音主持专业科班毕业,也曾有网友质疑他的播音功底。有网友认为他普通话不够标准,也有人说他播音时身体会乱动,还有网友批评他思维逻辑有问题,评论缺乏深度。2005年时《金羊网》报道称,央视主持人曾进行普通话一级甲等考试,但毕福剑、阿丘、张羽等人未通过,可能面临下岗的厄运。张羽也曾在节目中大方承认自己未通过普通话考试。不过事后央视总编室负责人明确表态:“虽然有些主持人的普通话说得并不十分标准,但央视绝对不会因此淘汰某些优秀主持人,目前央视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汶川地震直播时哽咽哭泣虽然张羽看似冷静稳重,但汶川地震时表现感性,直播中哽咽哭泣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汶川地震发生,张羽几次直播中差点“失控”,要使劲咬着嘴唇,“当我听到用身体掩护学生的谭千秋的爱人要回到丈夫以前工作的地方继续教育那些学生的时候,真的是说不下去了,尽管我已经一直在克制自己了。”在地震发生5天后,张羽在与为救同伴而受重伤的12岁男孩陈浩的母亲连线时,潸然落泪。现场的女记者更是泣不成声。

东方时空主持人张羽的详细资料

张羽1. 个人简历
  1969年11月21日出生,北京人
  1988年-1992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羽主持照片1992年-1997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编导:《环球》编导,主持人
  1997年-2000年9月,评论部《新闻调查》主持人,记者
  2000年9月至今,《东方时空》主持人
  主持的固定节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直播类节目:聚焦两会、迎战暴风雪、抗震救灾、一起看奥运、神七问天、中国信心、2008情感词典、2009新闻过大年的除夕夜节目段以及年初四至年初七的新春看四方
  主持或参与的其他节目:新闻1+1、新闻会客厅、决策者说等
  爱好:看电影、看书、打牌、打保龄
  喜欢张宇的《用心良苦》
   2. 从业经历
  来到《新闻调查》的第三年,正赶上《东方时空》改版,急需一批优秀的主持人,张羽毅然选择了新的事业目标。张羽坦承,从《新闻调查》走进《东方时空》基于三点考虑。其一,我在《新闻调查》的前两年,工作特别勤奋。但人是逃避不了惰性的,这点对年轻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其二,《东方时空》是个变革性的栏目,它更贴近新闻,更贴近时效,这更符合我的兴趣爱好。其三,作为主持人,我一点儿也不回避,《新闻调查》是一周一次的节目,而且我们有四个人出镜,平均每月我才出现一次。跟我现在每个月也要出现在镜头前半个月相比,肯定是后者出镜率更高了。|在声名远播的《东方时空》做总主持人,张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以我的年龄和资历真的不够。好在中国电视是个年轻的行业,这才给了我们这批年轻的主持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当一个人寻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时,你喜爱它的程度越来越大,就会把谋生的比例压得越小。从此我认定了新闻将是我一生要从事的事业,而《新闻调查》就是我的一种生命积累。”“干了3年的《新闻调查》,我的人生态度不一样了,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的把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待人处世深沉了好多,这点对一个记者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主持人永远是伴随着一个好的栏目或是跟随一种变革而诞生的。没有好的栏目,没有诞生的空间,就不可能有一个好主持人的出现。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主持人跳出来说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永远是要用节目‘说话’的人。”“像白岩松们能出口成章、言之有物,是我所羡慕的。我还需要深厚的积累。”
  张羽认为,之所以选择当一名新闻记者,就是当一个新闻事件突发的时候,自己可以作为传递者把现场的消息传递给观众。你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我是一个挺粗糙的人。小时候的确很顽皮,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老师眼中的淘气学生。以此看来,不必管孩子太严,将来他也不会变成坏人。至于一生难忘的事情,现在总结还为时过早。
  300度近视
  荣誉成就:《新闻调查》栏目是张羽从事新闻记者职业的第一站。去《新闻调查》谈的时候,张羽主动提出要去当助理编导。张羽想从头做起,逐渐熟悉电视新闻的“全方位”。“因为《新闻调查》的记者本身也是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张羽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但那时《新闻调查》刚成立不久正缺记者,领导告诉他:“你就先试着做记者吧。”这令张羽十分感动。刚进《新闻调查》时,张羽觉得自己很聪明,悟性也高,以为做新闻记者不会是很困难的。但真正介入后才发现:《新闻调查》不愧为央视的王牌栏目,它实在是太厚重了。尽管进入《新闻调查》使张羽的姿态放得很低,但其心态还是如履薄冰,非常谨慎也非常用功,按张羽的话说“完全是一种前途未卜的感觉”。张羽做的前几期节目算是个摸索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再继续下去的时候,就是一个高速度的业务增长点了。张羽欣慰地感受到了“入门”的快乐,但再后来就进入到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了。“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甚至怀疑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往前走。这种怀疑现在我也有,而且挺严重的。”1998年,张羽做了大量的反腐败题材的节目,采访了各种各样的罪犯。其中那期《陕西省民政厅集体贪污案》的节目令人尤为震惊。开始一切还算顺利,但当张羽在监狱采访那位原厅长时遇到了麻烦,那人既不回答张羽的提问,也不理睬他,在一边嘿嘿地笑,一副轻蔑的嘴脸。“电视是需要沟通的,这是电视的基本功能。回来后我很头疼,一劲儿检讨自己,可能有些地方我没有做好做到。这对我是一个反思,我对自己的提问状态和现场采访状态提出了怀疑。”好在节目播出后,收到了较好的反响。“那次是我做《新闻调查》以来最大的转变,可以说是让我走向一名合格记者的重大转变。”在《新闻调查》工作的3年中,张羽做了大约40期节目。除了个别的节目一期只需几天,绝大多数的节目都需要一个月左右。


张羽为什么要假唱?

2009年7月19日,宝友们经历了困惑的一天。在七点半左右播放的《青年创业中国强》节目中。画面上写明演唱者是张羽,声音却是张雨生的原音。当晚宝友短耳朵兔子在张雨生百度贴吧发表了帖子,质疑这件事。因为当时没有视频,很多宝友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而羽绒则是抵死不认,说这是张羽感冒了,声音出现了偏差。知道晚上两点多视频出来了,还有很多张羽的歌迷用强硬的态度回应说这就是张羽的声音,只是因为感冒了所以不一样罢了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他并不因为谎言的强大而改变。那个公开播放的节目里,的的确确用的是雨生的声音。宝友们得到了确实的证明,深深的受到了伤害。他们在不断的质疑,询问事情的真相如何,但是除了换来部分羽绒的冷嘲热讽外,一无所获。我们的等待、我们的忍耐、我们的询问,都是毫无恶意的。我们要的,只不过是当事人能够出来澄清这件事情,并且亲口说出那个声音是张雨生的。

可是谁知道,在经过一番艰难等待和沟通以后,我们等来的是什么呢?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这位口口声声说“张雨生是我最尊敬的歌手”的当事人,借音假唱在先,避而不见在后。根本没有给等待事实真相的观众任何解释。于是我们进行了多方询问,包括给他的空间博客留言。而这些地方依然被羽绒占领着,由于有了视频真相,他们开始缓和口气说给张羽点时间。于是我们耐心的等待了两周的时间,我们等来的就是张羽所谓的助理在张羽吧发表了一个漏洞百出错别字满天飞的简短声明。

连接:http://tieba.baidu.com/f?kz=618786148

试问这么高规格的演出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的工作?就算是光盘一时放不出声音,怎么这么“凑巧”会准备张雨生二十年前的CD做伴奏?如果如这位助理所说,是音响老师丢失了光盘,那么身为央视的工作人员怎么可能会这么“凑巧”把下午彩排用的伴奏光盘丢失?即便是丢失了,应该及早通知,助理应该有备份光盘……这在民间演出或者地方台都能避免的错误,怎么会样样“凑巧”发生在央视?

这种疑点重重的解释,羽绒居然深信不疑。就算是这个解释中出现的种种不可能都是真实发生的,离奇的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也不能不让宝友针对疑点细节再度做出询问吧?而当宝友做出询问之后,部分羽绒又开始以“得饶人处不饶人”为理由,出言不逊说这些宝友“不配作宝友”。有的羽绒甚至跑来张雨生吧兴师问罪,人身攻击。一句“希望大家不要在到羽吧捣乱和质疑张羽了 ”,轻易把正常的询问和追查真相,变成了捣乱和无故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宝友的言行,已经不能再维持不应该维持的风度了。因为我们无论是在歌手本人,还是他的歌迷身上看到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抛开这些羽绒类似无赖的态度不言,身为当事人,如果你把“假唱”看做一个歌手的致命伤,如果你足够重视“假唱”对你的影响,你怎会至今不露面?如果你真的视雨生为“最尊敬的歌手”,你怎么可能置雨生歌迷的情感与不顾,至今不给他们合理的解释?如果你真的尊敬雨生,你怎么会背离他提出的“诚实”做音乐的态度?

如果你还能保持沉默,那么只能说明,你真的不是把诚实放在第一位的歌手。无论如何,真相只有当事人知道,那些疑点你不解释,观众们也只能把它当成灵异事件来处理吧。只是那些真正相信这个所谓澄清的人,你们真的应该成长了。




2009年7月19日 歌手张羽参加 CCTV-2《青年创业中国强》节目时,现场演唱了中国台湾已故歌者张雨生 的名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次日,网络上四处爆出张羽当时假唱,而且伴奏的母带是张雨生的原音,更 有台湾友人指出,张羽此举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张羽 假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0OTc0NjA0.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复杂的商业社会,越来越多的事、物进入了流通领域,以前没有想过能够出卖的东西都可以进来 了,似乎是极大的对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说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极大挑战,现在的情况时只要有需求就 会配套相应的供给,物质的时代也是欲望的时代——这个时代好不好见仁见智——你可以说在某些层面触 及了人类关于道德的划分底线但是你也不能够否认物质的扩大带来了生活的飞跃,也许《双城记》中男主 人公的话是最好的注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复杂的商品社会也给我们一些消 费的副产品“假货”,以前在商品不充足的情况之下假货最多的集中于生活消费品之上而在这里又以必需 品充斥为冠,但是随着商品经济有了进步,我们的消费层级和消费观念有了巨大的提高,假货的范畴也在 相应的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奇思怪想的“假”,假唱就是其中之一。
在以前没有先进的声光电设备的时候,是不会给假唱存在空间的,你想就一盘伴奏带你要假唱说不定 放到什么地方就搅了带一下子就露了馅,而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就通过现代的设备帮助假唱解决了这 一问题,数字的音效设备是不存在搅了带的尴尬的。明星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假唱了,要是开个唱的话能 把口型对得差不多的已经算得上是敬业了。我个人算不上音乐的发烧友,所以我觉得假唱没什么巨大的破 坏力,唯一让消费者觉得不爽的是因为:要是听伴奏我直接买磁带就行了或者干脆上网上下载来听你的现 场干什么?诚然,被欺骗实在是不爽,尤其在花了不菲的票价之后;但是我转念一想我们一般人不就听个 热闹么,很有可能你的偶像真唱会招来狼呢,这也是为你的心脏考虑。其实在这里假唱对于其他真唱的演 艺人员的意义要大于我们一般的消费者,因为这里面有着利益的博弈。在现在好一点的量贩KTV也已经嗨 歌的人开设了录音棚,让你可以自己出下专集小小的虚荣一把,里面的设备算不上顶级的但是也可以让五 音不全的人变成歌星。借助更专业的录音设备很多五音不全的人都走上了演艺圈的道路,只要有人愿意为 你砸钱,长得不好看可以整容,名气不大可以帮你造绯闻,至于声音不好听那就更简单了——假唱呗,这 样就使得很多不具备进入歌唱事业的人如潮水般的涌入。造假对于其他不造假或者说不善于造假的人来说 都是一种机会的不公平,甚至是一种不正义,因为使用了不当的手段剔除了其他在唱歌上比你有天赋但是 运气没有你好的人的入场机会,这属于不正当竞争,因此有实力的歌星们当然要极力抵制了,没实力的也 要做做样子抵制一下要不不就承认自己没水准玩假唱了么?
既然属于不正当竞争那么国家就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来补足漏洞完善正当的竞争秩序,实际上我们国 家也是这么做的。200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 528号),根据决定,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演出处起草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现 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了“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前款所称假唱、假演奏是指演 员在演出过程中,利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等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并且规定了罚则“吊销 、注销文艺表演团体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应当报省级文化主管部门备案。吊销、注销演出经纪机构营业 性演出许可证的,应当报文化部备案。”真要照此实行的话力度不能说不大,虽然是征求意见稿但是毕竟 是国家机关的正式发文能够发现国家对待此事上的认真态度。笔者真正感兴趣的是要是真的出台的话能不 能够切实执行下去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无独有偶,2008年11月14日北京奥组委2008,11 ,14表示,为了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和表演效果,组织者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 了事先录制好的歌曲《歌唱祖国》。这样就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是国家的规定会存在例外么,里外的外延 又涵盖到怎样的范围呢?
国家自然是理直气壮因为我这是为了奥运么,百年的盛事,当然要万全万当不能够存在一点瑕疵,由 于现在为止也没有规范“假唱”的正式法文而法律又是不溯及既往的,奥运会的行为不会被法律所调整, 但是一旦规制假唱的条文出台了那么国家又要怎么办呢。中华民族现在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复兴,民族的盛 事会有很多,喜庆的场面没有歌舞总是让人乏味的,为了保障盛事的顺利进行我们还能不能适用假唱的手 段呢。从法律角度来看是不能够的因为在法治国家一切事物的进行都应该在法律之下,那么谁又来监管国 家呢,看到网上相关网页好像连我们的春节晚会也存在着假唱问题,如果真要按照法律的条文处理恐怕C CTV要关门大吉了,如果不按照法律处理就会出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议论了,且这么 做的话也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国家在市场经济之下,在规范市场秩序的立法情 况之下应该抓大放小步应当任何事物都要通过上升到法律条文的形式来处理“法律不关心细枝末节”。当 然笔者也不是绥靖,要对假唱这种现象妥协,毕竟假唱影响到了公平、正义这些最基本的法律的价值,只 不过我们可以换一种途径来加以解决,我们没有必要让国家机关出面来应对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把规制处 理假唱的工作交给行业自治性质的组织由他们来处理商业演出中的假唱行为还商业演出市场一片净土,还 能够做出特殊规定给国家的庆典活动留下一些空间。

作者:王晓楠


央视张羽有什么背景,后台?

之前我看了一个关于张羽后台的文章,之后就有很多人评论,把楼主一顿臭骂,他们想表达的观点就是为张羽忿不平。可见张羽的后台真的非同一般!!!
他的背景我不想重复了,我们家人每天都看东方时空,看他主持的节目,家里人都认为他主持的太差了。
之前听说东方时空改版了,那时将近半个月没看见张羽,我们都认为央视的决定是明智的,但是后来他又出现了,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


谁能告诉我那个说话结结巴巴的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张羽是怎么进入央视的

张羽播音时:断断续续的、蹩脚的普通话,随心所欲地断字断句,不绝于耳的错字、错词,呆板木纳的表情,毫无深度的评论。就他那播音水平,还不如一个市级的普通播音员,看他主持播音的新闻,就是煎熬,就是痛苦,就是受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居然选出了这个小丑!丢人丢到国际上了,原来央屎也是平庸的单位,一个没有竞争机制的官僚机构!


  • 上一篇:致美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