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李安新片

时间:2024-03-19 00:23:51 编辑:莆仙君

手里有10万闲钱,应该如何稳健理财

10万元只是基础本金,坚持理财必有奇效。年化收益8%左右,大概9年资产将会翻倍。一、科学配置、稳扎稳打,实现复利增长5%余额宝+信用卡收益率:3.8%左右5%钱主要用于日常生活,除了日常开支,偶尔放纵一下结交朋友都需要消费。支付宝水电费、固话费、宽带费、物业费缴纳非常便捷,线上线下很多场景都有覆盖,用户体验很赞。年化收益率达到3.8%比活期存款和定存都高,随取随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它。信用卡有50天的免息期,白用50日为什么不用,额度较大的信用卡也可以作为紧急备用金来使用。为了抢夺用户市场我们使用信用卡刷卡会赠送积分,偶尔也能薅一把羊毛。推荐两张信用卡给大家:中信的银联I白金:线上线下双倍积分;9分享兑换(星巴克、电影票、哈根达斯);交行的沃尔玛联名卡:周五超市加油5%返现,超市刷100返50。35%房产RETIS收益率:7.4%左右REITS基金通俗的来讲就是大家把钱凑起来,一起买房或者当房东收租。房地产是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和股市一样,拥有长期的投资价值。所以REITS基金是比股票基金更好的一个投资产品。REITs运作很专业,不光买住宅,它还可以买商场、写字楼、公寓、医院、游泳池等等各种各样的地产。房产RETIS国外已经很成熟,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发行了部分RETIS。REIT短期来说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风险不大,回报更稳定,让投资者既可以在红火的房地产市场分一杯羹, 又能合理有效地分散风险。现阶段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房地产市场都呈上升趋势,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机。其实,国内有四支挂钩海外REITS,港股也有十几支。REITs中,有6支是投资内地物业的,而且都在核心一二线城市。分红也不错,去年收益率是7.4%,前年是7.7%。领展房产(00823),香港最大的REITs,它有内地两处物业,北京的欧美汇中心和上海的企业天地。还有开元产业信托(01275),旗下有七家酒店,都在内地,大家出差常住的开元名都就是其子公司。金茂酒店 SS(06139),酒店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亚和丽江。以上三款RETIS可以买。40%P2P收益率:8.5%-11%P2P本意是用互联网改革银行。银行模式是你先把钱借给银行,银行又把钱贷给企业,银行赚取巨额利差。 P2P则想你直接把钱借给贷款的企业,中间省去了银行的剥削。但P2P这种理想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征信很落后,你没法判断借款人靠不靠谱。结果中国的P2P已经演化为小型网络银行,P2P平台提供本息担保,投资P2P本质就是看P2P平台是否靠谱。P2P真的被媒体妖魔化了,实际上中国的P2P因为大量的小微企业有贷款的刚需,所以在过去几年迎来了大爆发,规模4年时间增长了30倍,投资人数也从几万增长到300多万。但是P2P由于缺乏监管,所以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P2P平台跑路,整个行业鱼龙混杂。然而,正是由于行业还没有充分成熟,使得P2P还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只是需要花不少时间分析。一般来说,获得7%-11%的稳健收益还是比较容易的。目前值得投资的P2P大概有三类大集团的P2P平台主要代表为陆金所,宜人贷,惠金所等陆金所:平安集团的亲儿子宜人贷:宜信财富旗下,中国第一家上市的P2P惠金所:惠金所是阳光集团的儿子。这类P2P平台从风险上说接近目前信托的水平,但12个月收益也只有7%左右,适合低风险人群。上市公司的P2P平台这类平台主要有鼎有财、惠投无忧、腾邦创投、银湖网等,都是上市公司的全资公司,全资公司计入上市公司报表,所以这些P2P平台相对比较保守规范。这类平台一般收益在8%-12%之间,虽然风险要比大集团P2P高些,但有12%的收益,投资性价比反而更高一些。其中性价比最高的是一些实力很强,刚上线不久的平台。新上线的平台一般知名度较低,投资人较少,为了吸引投资人,他们会大量补贴用户,除了利率高外,还会送各种各样的红包、体验金等。更重要的是,新上线的平台,没有历史坏账包袱,业务有竞争力,运作比较合规,整体风险更低一些。优秀民营P2P平台这类平台的特点是做自己比较熟悉的业务,压缩运营成本,给投资人收益比较高,整体“小而美”。通常这类平台收益在13%-20%左右,但问题是这类平台鱼龙混杂,需要在垃圾里面找黄金,得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对于高手投资性价比很高。行业内比较知名的有无界财富,目前合规做的很不错,可以通过新手活动投资一笔(300元起投)顺便领个京东卡:点击进入无界财富活动页面为了分散风险,我们将投资P2P的总额进行大小两次配比,详情见下图。大配比大集团的P2P平台:上市公司的P2P平台:优秀民营P2P平台=5:3:2小配比在对应的平台分类里选择2-3款安全性较高的产品,共总计6-9款P2P产品,进行资金配比。20%的基金定投收益率:10%以上,10%-30%之间基金定投指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购买基金。其本质是放弃择时,持续小额买入,降低成本。下面这张图告诉你,绝大部分投资者的购买行为,都在牛市高价买,值得低位买入的熊市反而无人问津,所以买基金95%的人都亏钱。那么如何保证买基金赚钱呢?基金定投!!!股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波动无序,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跌。这让我们投资人很难把握规律,备受折磨,投入很多心血最后还倒亏钱。但股市有个确定的规律就是牛熊交替,熊市久了就会有一波牛市,牛市久了自然要跌到熊市。基金定投本质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在市场低点的时候定投,坚持不动摇,总有一天股市会涨起来,那个时候我们必然盈利。道理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定投赚钱并没有那么容易:第一:中国熊市很长,你可能定投了很长时间都没盈利,如果股市超跌了,可能还会亏很多钱,这个时候非常煎熬人,大多数人这个时候就会骂定投坑人,中途放弃。第二:定投更难的是高点止盈,赚了钱坚决撤,看着继续涨也不后悔。很多人看着自己定投赚钱了,本能反应不是见好就收,而是继续加大资金想多赚点,结果股灾来了又全部亏了回去。所以你只要克服这两个问题,在低点开始定投,结构性行情设定20%的止盈点,牛市设定100%止盈点,那一定会赚钱。另外补充几点定投建议:(1)定投买入,止盈不止损(2)定期不定额:历史低点判定,原来每个月投500的,这时可以双倍投资。如果市场不好,可以将投资减半。如果持续上涨感觉有异常,可以不投甚至可以卖一部分出去。(3)产品池管理:季度或半年,筛选市场上的基金品种,确认几个标的放入自己的产品池里观察。好的标的指的是业绩长期靠前、夏普比例较高、基金规模适中、基金经理风控经验好的产品。(4)选取好的基金:在主动型基金中筛选部分长期中期业绩优异、短期业绩尚可,而且业绩稳定性强的偏股型基金;在被动型基金中筛选部分成长性好的宽基指数基金和行业指数基金。如果你是个懒人,那很简单,定投中证500就可以了,收益可能没有那么多,想要收益更多,需要我们多加钻研动点脑子了。如果按照以上配比进行资金配置,年收益可以达到多少呢?加权收益(最小)=5%*3.8+35%*7.4+40%*8.5+20%*10=8.18%加权收益(最大)=5%*3.8+35%*7.4+40%*11.1+20%*30=13.22%考虑到投资风险,我们保守估计收益率为8%。根据72法则,72/8=9,所以大概9年资产将会翻倍。将20年作为一个投资周期来看,假设楼主前5年每年能存下5W元,后15年每年能存下15W元。楼主从第一年开始投资,投资资金为10W元,20年后的复利=100000*1.08^20=466096第二年即50000*1.08^19=215785,第三年即50000*1.08^18=199800........第七年=150000*1.08^14=440579.......第二十年=1.08*150000=162000最终累计二十年的总投入回报为532万元,是不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除去投资本金,相当于每年我们额外收入13.6W元,理财赚的钱比工资都多。当50岁以后我们只靠投资赚的钱,养老都是绰绰有余的。虽说计算有些理想,但是数字是真实的,结果也是不会骗人的。当然前提是你坚持投资20年。坚持20年难吗?难!很难!难在两点。1.投资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财产品更新的速度也是惊人的。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财知识,分析市面上的理财产品,从而做出最优投资决策。一招打遍天下是不可能的,一个产品投到底也是不现实的。2.我们能否忍耐高回报的诱惑,投资风险,亦或是生活中的种种都可能打乱你投资的脚步。一个事情做久了我们也会累也会厌。尤其是踩了坑,跌倒谷地,这个时候坚持下去需要很强大的内心。但如果你真坚持20年,随着投资能力的积累达到质变,最后的收益只会比532万多,而不会比这少。二、守正出奇,把握更大的机会资产翻倍上面的投资配置只是保证我们稳定的赚钱,通过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把雪球滚大。然而这些只是基础,待我们投资理财能力、资金积累,抗风险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要寻找并把握更大的机会,真正实现财务自由。过去10几年这样的机会很多,比如房地产、股票。房地产许多人因为在合适的时间投资房地产,资产翻了多倍。远的不说,2014年9月30号国家出台新政,2015年3月30日,2015年9月30日,连续降息降准6次,使得16年房价直接一飞冲天。如果在14年底,国家出台好政策的时候,用30%的最低首付买房,到16年底国家出调控前卖出,2年时间最低200%的收益率,收益非常可观。但是仅仅有少部分人站在风口抓住了机会,少部分人没有通过理财获得足够的资产积累,更多的是根本就没有能力意识到。房地产的机会还没有结束,一线城市还有5-10年的上涨期,抓住这样的机会,通过首付加杠杆,依然能资产翻倍,财务自由。后面房地产投资,有以下几个建议:(1)准备好投资资金(2)紧跟国家政策,当国家开始明显救市的时候,果断入手。(3)国家开始降息降准,并调低首付比例的时候,抓紧入手。(4)当国家开始升息升准,并开始限购,抬高首付的时候,基本可以抛出套现了。股票我有一个朋友,90年代初股市刚热门的时候,空闲时间就去跟着玩股票,当时运气好的时候股市大潮小赚了一把,运气走了也就赔了。后来他痛定思痛,知道投资这件事不可靠运气,于是逐步开始学习理财知识。老婆经常与他吵架,骂他不务正业,两人多次差点因为这件事离婚。家人的不理解,并没有让他放弃投资这件事,他坚信一定会赚钱。在继续玩股的同时也在到处寻找投资的方法,买过基金,也倒腾过房子。折腾了许多年,也没赚到多少钱,也没赔本。在2007年股市逐步走牛后,由于10几年的投资功力积累,练就了最敏感的神经,股市刚启动他把大部分资金投入股市,不到一年时间赚了4倍多,毫无留恋的套现离场。股市每5-10年,就有一次大牛市,等到了差不多的时间,股市跌无可跌,所有人绝望的时候,就可以布局,等牛市来临大赚一笔离场,绝不留恋,等待下一次牛市来临。不止股票房产,当你投资能力和投资格局修炼到一定层面,你会发现很多绝好的资产翻倍机会。抓住一次就可能财务自由!还记得不久前的新闻,华为裁掉部分34岁以上的员工,有位员工背负着巨额的房贷。杠杆放的太大,导致出现变故时措手不及,人濒临崩溃的边缘。当没有资产积累、投资能力很弱,工作成为我们收入的唯一源头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并不稳固,有时甚至不堪一击。这个社会变化太快,未来你所从事的行业突然衰落了,被革命了,安生立命之本,轰然倒塌,你该何去何从?只有投资能力永远不过时,而且愈久弥醇。它一定是你后半生安身立命的基石,是决定你人生是否能够上一台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投资能力越来越强,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一生才有了真正的保证。投资,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评价李安新片《半场无战事》/《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他的世界
文/梦里诗书

相较于电影技术的突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作为李安的又一部新作在故事上并没有太大的波澜,但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的出众,技术的体现在电影中真正做到了成为艺术的辅佐,令人走进了一个美国普通士兵他的世界。

从视觉效果来看,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感触其实不能用惊艳来形容,颠覆性的沉浸体验仿若打破了人与银幕间的隔阂,让人从视觉上仿若身临其境般的走进了主人公比利·林恩的世界,以此从他的视角为出发去面对战争,去看待家庭,去审视国家所诱发的思考,构筑了电影极为出色的内在纵深,但技术的革新在电影中其实又一把双刃剑,能否不单只是注重那新奇的观感,而真正走进李安煞费苦心希望将观众带入的人物视角,感悟到其厚重的人文关怀,成为了电影对观众的要求。

电影在故事上相较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说看似非常简单,就是一个19岁的美国大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英勇,成为了美国英雄的代表,被邀请在感恩节橄榄球赛中场时亮了相,电影对技术的使用,没有呈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更没有飞天走地惊险刺激的动作,技术在电影的体现并不是一场《阿凡达》或是《速度与激情》,李安还是那个在人物中表露情感,在故事中构筑人文的李安,至少在这部电影里他没有期望透过技术去构筑一个惊艳的世界。

当真正沉浸于这个故事,其实不难发现电影所构筑的核心并非是反战,而是一个年轻人他在经历战争后的成长与选择,透过电影技术所达到的人物带入感与克制内敛的叙事中细腻的情感把控,不经意间思绪已然足以被这一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所打动,被塑造成英雄的比利·林恩,他风光无限下的孤独成为了最为动情的内在,于此中电影也令人真正走进了他的心灵世界,反英雄主义的人文关怀在李安的这部电影中是如此的耐人寻味。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或许并不是李安最好的佳作,但个人所见却是他最为敢于创新,并将技术与艺术合二为一,视觉与人物心理高度统一的难得之作,以此令观众走入比利·林恩的世界,方才倍感真实真挚。

个人评分:8.5


如何进行理财?

进行理财具体规划:回顾自己的资产状况、设定理财目标、明确风险类型、资产分配战略性。1、回顾自己的资产状况:包括存量资产和未来收入的预期,知道有多少财可以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2、设定理财目标:需要从具体的时间、金额和对目标的描述等来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财目标。3、明确风险类型:不要做不考虑任何客观情况的风险偏好的假设,比如说很多客户把钱全部都放在股市里,没有考虑到父母、子女,没有考虑到家庭责任,这个时候他的风险偏好偏离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4、资产分配战略性在所有的资产里做资产分配,然后是投资品种、投资时机、投放价值的选择。理财投资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新手可以看看以下几点建议控制风险:第一:投资者不是经纪人,一定不要胡乱进场,否则只会赔多赚少。第二: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一个目标价位,而不能心中没有价位。第三:一定要设置止损点,达到止损点,迅速止损,离场。第四:不要把杠杆的放大比率放得太大。第五:入市前,多作分析,要看两面的新闻,看看图表;入市后,要和市场保持接触,不要因为自已做好仓,而只看对自已有利的新闻。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平仓为上。理财分为公司理财、机构理财、个人理财 和家庭理财等。人类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动离不开物质基础,与理财密切相关。“理财”往往与“投资理财”并用,因为“理财”中有“投资”,“投资”中有“理财”。所谓的理财也不仅仅是把财务往外投,被投资也是一种理财,不懂得被投资也就不懂得怎么更好理财。扩展资料:理财的风险评估风险同每个人的年龄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理想的风险评估法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把可承受的风险递减。因为风险和回报大致上是成正比的,故年轻人所能承受的风险较高,在计划投资时亦可选择波动较大的投资产品,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不是投机而是投资。相对地,年纪越大的话,就应该选取一些相应比较保守的投资项目。除此之外,风险亦与婚姻及家庭状况密不可分。一个未婚的女性,她可以全权去分配自己的钱财,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因此,不少独身女性都会选择较高回报的财富增值方案。但是,当一个女性已婚的话,她所考虑的,就会牵涉到丈夫以及子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样,她们就应该先寻求稳定,风险系数也需要略微调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财

电影明星都有谁啊

1、章子怡1999年,出演电影《卧虎藏龙》 ,并凭借该片获得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奖、第1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新人奖等多个奖项,入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等。2、周润发1987年凭借动作片《英雄本色》获得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1988年凭借影片《龙虎风云》获得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0年凭借电影《阿郎的故事》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3、梁朝伟2005年凭借电影《2046》获得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2007年凭借电影《色·戒》获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4、张曼玉2004年凭借法国电影《清洁》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女演员 。 2005年获得第2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艺术成就奖。5、余男2006年,凭借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影片《图雅的婚事》,获得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和迦太基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项。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影片中,李安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这部影片的剧情直击人心,正视了战争与人性的之间的关系,是大家所说的未来的电影应该有的样子。不可否认的是,导演李安依然是用情怀打动人心。故事的大概情节比利在战争中因为勇敢救援战友被誉为美国的英雄,并与战友一起被召回国内进行巡回宣传,在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比利经历了人生中最辉煌又最令人觉得糟糕的一天。英雄的形象虽然成就了他们的爱情,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摧毁了这段爱情。爱情让战场与中场表演产生了巧妙的关联,我们总是习惯于探讨爱情会在不在一起,而这部电影关注的却不是这点,而是大家都没思考过的爱情究竟在哪里。在这部影片里,爱情属于无法实现的幻想,英雄与美女即幻想与现实,悲剧的结局早已注定。但李安依然没让大家失望!电影从开始到结尾一直都在追寻一份人与人之间可能根本无法实现的理解。首先是主人公林恩姐弟之间的理解,其次是英雄与身边经理人以及大众的理解,还有拉拉队女孩对林恩的理解,士兵对死去班长的理解等等。这部电影继续延续了李安一贯的善意与不安,在骨子里也是特别悲情的,因为这个世界使人迷惑,无法理解。在现实里,我们无法要求太多东西,只好扪心自问,继续寻找这个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生活中都给不出的答案。

如何看待李安的新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转自知乎



每个人都在讲自己的故事。人们根据故事线索把自己的情绪容纳其中,歪曲或者忽略故事外的一些情绪,不管它们是否重要。

这些故事里也会有「别人」。于是,人们就根据故事的范本和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改造他们。他们会给这些人安排一个固定的角色:英雄、反贼、成长中的叛逆少年……然后,同样把那些不符合故事设定的情绪或想法忽略、扭曲或裁剪掉,而不管这些情绪或体验对当事人是否重要。

如果你读不懂别人的故事范本,你会觉得交流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读懂了别人的故事,交流仍然很难。

解读一部电影,就是把电影纳入我们自己故事的过程。有些人的故事是宏大叙事的。比如有人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的是一场无意义的战争。或者,它反映的是正在撕裂的美国阶层的矛盾。不过在我眼里,这不是李安想讲的故事。

李安不是那种爱讲「主义故事」的导演。他比那些导演更尊重电影里的人。无论这些角色处在什么样的时代、场景、关系中,有什么样的角色或身份,他想表现的都是那些角色难以言表的、微妙的情绪和情感。

比利林恩就是这样一个电影。它讲的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困难。每个人都想把比利林恩纳入自己的故事中。没有人尝试去真的理解他。扩展或者修改这些在他们心里运行已久的,约定俗成的故事,去接近比利林恩感受到的那些残酷,会让他们不安。

父母的故事里,比利林恩是一个为国杀敌、让人骄傲的儿子。这个故事也是小镇邻居想跟他们讲的故事。
「看到你的录像,这几天镇上的人都在谈论你,我们全家就跟名人一样。」
他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也许还因为他们家里穷,林恩去参军给家里带来的诸多好处。正因为如此,他们不愿意去看到林恩面临的真实的危险。所以他们看比利林恩勇救队长的录像,像看一个英雄必胜战争电影。

请B队来参加中场表演的德州老板的故事里,比利林恩是一个从懵懂无知到英勇杀敌的德州少年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德州历史悠久的战斗精神,就像他的球队所表现的那样。当然,这个故事也是一门生意,每人价值5000美金。

在页岩气的开发人员的故事里,林恩和这些战士,是为了石油被国家无辜送上战场的牺牲品。而他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拯救这些战士。

「等页岩气的技术成熟了,你们就可以回家了。」当他以救世主的口吻这么对B班战士说时,引起了班长反唇相讥。

在安排中场秀的导演的故事里, B班战士不过是老板请来的临时演员。舞台要素。她甚至还让他们脱下整齐的军装,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更像随时准备上战场的样子」,更有感染力。

那个啦啦队队长的故事里,林恩大概是她美丽青春中的浪漫相遇。林恩英雄的身份能增加这段相遇的一点谈资。

当林恩说「有那么一刻,我真想带你私奔」时,她不禁慌张起来——她的故事可不是这么写的啊。于是她说:「你不是英雄吗,你还是要回去的啊」。

在姐姐的故事里,林恩是这个国家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她总想把弟弟从战场拯救回来。她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原因之一,是弟弟因为她上的战场。这个拯救的故事,能够减轻她的内疚感。

而当林恩问她:「你就不能为我骄傲吗」时,她才说起:「我一直为你骄傲」。

所有人都在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故事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化的刻板印象。它把能联通讲述者和听众的情节和情绪都封装好,装进一个故事胶囊里。但是,无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林恩的勇敢和荣耀,像那些大众媒体和吃瓜群众想讲述的那样;还是荣耀背后的悲惨,像他姐姐或者一些反战人士所讲述的那样,这些故事范本都会无可避免地扭曲和压缩现实,那个故事背后那个复杂、多样、具体、真实的人,都容易被忽略。那些真正沉重的、又很私人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半夜冲进伊拉克男人的家庭,小男孩不安、恐惧又仇恨的眼睛。以及在水泥管拼死把恐怖分子杀死,恐怖分子临死前布满血丝的眼睛,都很难被容纳进故事里。

我猜这可能是李安用120帧新技术的原因:通过细致地还原林恩所看到的一切,来还原被他人故事压缩的林恩这个人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不过,他也是通过讲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呈现这些。


那林恩自己呢?他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许他自己也并不知道。他参军并不是为了家国荣誉,他是因为砸了抛弃姐姐的男人的车,犯了事,才被他父亲送往伊拉克的。他家里穷,也许是为了钱才上的战场。他也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虽然他的生命在这些经历中不可避免地往前。在众多令他迷惑的东西中,只有一样是能让他感觉到真实的:当他走上战场的时候,身边的战友是站在他一边的。

在这个困惑的世界,一点点能够确信的真实,至关重要。这也许是他选择重回伊拉克战场的原因。

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当我们沉浸在自己故事里的时候,即使导演把比利林恩这个人所看到的东西用120帧、4K的技术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仍然可能对这个人视而不见。就像在生活里,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时,哪怕我们对面的那个人无压缩全息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仍然可能会对他视而不见一样。就像我们自己,那些珍贵的经历和感受,会因为在别人的故事被视而不见,而觉得它们无关紧要,并慢慢地遗忘它们一样。


这是这个电影在我心里的故事。

p.s 李安其实也有类似比利怀恩的故事。关于他在纽约赋闲六年没找工作的故事。在他得了诸多荣誉后,很多人把这段经历拿出来津津乐道,无论说它体现李安沉稳耐得住寂寞的个性,还是说李安太太的温柔贤惠,夫妻两的深厚感情,都当作李安成功的铺垫津津乐道。然后,知友 @黑则明 的答案:李安 6 年在家赋闲,为什么不出去打工?还原了这个故事。这真是:「我人生最悲惨的一天,却总是被人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