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贝勒爷”是个什么关系?或者说是个什么人?
贝勒是皇室爵位之意,一般为世袭,与口语老爷不便比较 。
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
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跨越21世纪,由闽(今福建省)《饮香茶叶合作社》志记载。
编辑本段著名的贝勒爷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后金国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他们称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这说明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是同等的。
1.代善(1583—1648),清初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次子。
初封 大贝勒,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勇武善战,多有战功。万历三十五
年(1607),与兄褚英、贝勒舒尔哈齐统兵袭取斐悠城瓦尔喀之民,败乌拉兵于乌碣岩,斩乌拉贝勒博克多,因功赐号“古英巴图鲁”。四十一年(1613),从努尔哈赤灭乌拉。四十四年(1616)后金建立后被封为和硕贝勒。天命三年(1618)四月,从克抚顺城,败明援军。四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多立战功,继取开原、铁岭、败蒙古牢赛兵。八月克叶赫西城。六年,从破沈阳、辽阳。十一年(1626),与诸子立皇太极为汗。天聪元年(1627)五月,统兵围锦州,败明援军。三年十月,从皇太极征明,趋京城、下良乡。五年,围困大凌河城,败明军四万,生擒监军张春。崇德(1643),皇太极死,八月,与诸王贝勒拥世祖福临即位,以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在四大贝勒中阿敏、莽古尔泰先后被革去大贝勒之职,惟有代善表现乖巧,对皇太极誓表忠诚,风光一生。此外代善在顺治时曾大义灭亲杀死鼓动多尔衮自立为帝的子孙硕托与阿达礼,对清庭确是一片忠心。
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一系还是最显赫的一支。在他的8个儿子中,3人被封为亲王,2人被封为郡王,1人被封为贝子,1人被封为辅国公。在清朝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中,代善祖孙三代就占了3个,即代善首封的礼亲王爵,其子岳讬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孙勒克德浑首封的顺承郡王爵。
2.
莽古尔泰(1587-1632)清初大将。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少时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喇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受封为和硕贝勒。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清太祖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复又南下歼天刘綎部四万余众。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太宗即位后,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1632年卒。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
和阿敏,代善,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
莽古尔泰,努尔哈赤五子,领正蓝旗。
3.阿敏,清朝初期的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父亲是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母亲是那其娅。1608年与褚英征伐乌喇。后三年再伐乌喇,击败布占泰。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天命元年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被封为和硕贝勒,号称“四大贝勒”,阿敏以序称二贝勒。1619年,参加萨尔浒大战。后出征朝鲜。其后数年,数次出师进攻明境。但因桀骜不驯,不遵上命,烧杀抢掠,被皇太极削爵囚禁,不久病卒
4.爱新觉罗皇太极性别:男民族:女真族(即今满族)出生日期: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攻打明朝,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生卒时日:1592——1643,享年52岁,在位17年。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寝陵:昭陵(沈阳北陵)
贝勒是爵位,不是官职。
贝勒爷是个什么官职,在清朝康熙年间?
清朝时期的贝勒爷不是官职,而是一种爵位。贝勒爷是皇室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与口语老爷不便比较 。贝勒爷,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在满语当中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爷为第三级。扩展资料:清朝时期顺治六年规定,亲王的长子封为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的长子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恩封诸王。另外阿哥是皇上的儿子 ,亲王是清朝最高的封爵了 而贝勒则是较差一些的爵位,不一定是皇子阿哥,就是一般的王子也可以封贝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勒爷
贝勒爷是什么意思?
贝勒爷是皇室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与口语老爷不便比较 。贝勒爷,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爷为第三级。中文名称贝勒爷出现时代清代代表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属性爵位外文名称Baylor简介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明白贝勒爷是什么人,皇帝的什么
贝勒爷是皇室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与口语老爷不便比较 。贝勒爷,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爷为第三级。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版、多权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贝勒爷为第三级,一般为皇帝的子侄辈。扩展资料:著名的贝勒爷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后金国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他们称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这说明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是同等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勒爷
满清时期的贝勒爷,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相信许多小伙伴在清朝的电视剧或小说中,都能看见关于“贝勒爷”的称呼。贝勒爷最初起源于女真族,是当时族人对部落首领的一种称呼。后来,在清朝,贝勒爷逐渐转变为对王爷或者亲眷等人的称呼。可见,贝勒爷在当时的权利和地位还是十分高的。那么,那时的贝勒爷如果在现代,会拥有多大的权利呢?答案是必不可少。满清时期的贝勒爷虽然说,贝勒爷用来称呼满清时期的王爷,但并不是每个王爷都有资格称呼为贝勒。贝勒爷在清朝皇室中,是仅此于亲王和郡王位列第三的职位。因此,就算是皇帝的亲儿子,也不一定有资格封为贝勒!其次,贝勒爷这一职位也尊奉的是世袭制,子孙后代是可以沿袭的。当然,贝勒这个爵位也并非是皇室的专属,许多位高权重的王公贵臣也有资格列入其中。例如:当时权倾一时的纳兰明珠的祖父,也被封为贝勒爷。贝勒爷的地位作为在王爵之下,公爵之上的贝勒爷,拥有者极高的权利和地位。要知道,王爵在清朝可谓是位列宰辅,也就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对比王爵的地位,贝勒爷应该属于镇国公、大将军的地位,也拥有自己的一方势力。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满清的四大贝勒,在努尔哈赤登基时,设立四个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一起统领天下,一同掌管朝政。四个人中,并没有地位先后之分。综上所述,可见贝勒爷在满清时期也是皇室中必不可少的一员,他和诸位王爷一样,同样承担着治理国家的关键作用。在清朝的历史中,贝勒爷也是许多情节中的关键因素,构成了许多令后人回味的精彩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