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游戏大全
户外活动游戏有粘泡泡糖,天气预报,红绿灯,搭三角形,老鼠笼。1、粘泡泡糖所有的孩子围成 一个圆圈,边拍手边说:“粘泡泡糖,粘泡泡糖。”孩子问:“粘哪里?”老师说:“粘肩膀(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孩子马上两人一组互相碰肩膀。2、天气预报老师说:“下大雨。”孩子说:“不怕。”老师说:“下雪。”孩子说:“不怕。”当老师说下冰雹时,孩子们立刻蹲下抱住头,慢者被淘汰。3、红绿灯老师作红绿灯(胳膊上举为红灯,放下为绿灯),游戏开始,孩子们开车行驶,看到红灯后立即停止,绿灯可以继续行驶,出现错误的返回原点重新开始。4、搭三角形孩子分成若干组,每组6个小朋友,搭成三角形的样子,听老师的口令向左,“三角形”一起向左走三步,老师说向右(向前,向后),三角形一起向右(向前,向后)走三步。5、老鼠笼班中三分之二的孩子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做成老鼠笼,其余的孩子扮演老鼠,游戏开始,所有的孩子一起说:“老鼠老鼠坏东西,半夜出来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抓住你。”扮演老鼠的孩子则围圆圈绕S跑,当说到抓住你的时候,一起把手放下,在圈中的孩子即被抓住。扩展资料户外活动游戏好处1、户外活动让你精力充沛太累了,想多来几杯咖啡提神吗?可能你并不需要这种咖啡因,而是应该出门休息一会。一项研究显示,在户外的开阔地休息20分钟可以给你的大脑充能,像一杯星巴克一样提神醒脑。2、在户外健身更轻松有没有感觉在户外健身比室内更加轻松,这可能要归功于那些绿色植物。在一项小实验中,研究人员让骑自行车的人在绿色、灰色和红色的镜头前分别骑行。
RPG游戏是什么意思?
RPG全称是“RolePlayingGame”,中文含义即为“角色扮演游戏”。它凭借强大的艺术展现手段向人们提供了远远超出现实生活之外的广阔的虚拟世界,使人们能够尝试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并以该角色身份去经历和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旅程或奇幻历程。扩展资料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 game),简称为RPG,是游戏类型的一种。在游戏中,玩家负责扮演这个角色在一个写实或虚构世界中活动。玩家负责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并在一个结构化规则下通过一些行动令所扮演的角色发展。玩家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一个规则或行动方针的形式系统(Formal system)。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 game)是一个游戏类型。角色扮演游戏的核心是扮演。在游戏玩法上,玩家扮演一位角色在一个写实或虚构的世界中活动。玩家负责扮演这个角色在一个结构化规则下通过一些行动令所扮演角色发展。玩家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一个规则或行动方针的形式系统(Formal system)。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是一种网络游戏,玩家控制一位角色在一个虚构世界进行活动。而这个虚拟世界必须能承受住足够多的玩家,并且足够大。由于角色扮演元素在电子游戏中非常常见,所以大量的游戏都可能会包含角色扮演游戏的特质,这让角色扮演和其他游戏类型的结合显得非常常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PG游戏
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木马病毒的?
电脑病毒的起源
电脑病毒的概念其实源起相当早,在第一部商用电脑出现之前好几年时,电脑的先驱者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里,已经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蓝图。不过在当时,绝大部分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会有这种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士》(Shock Wave Rider)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
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 7,000 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 虚拟科幻小说世界中的东西,在几年后终于逐渐开始成为电脑使用者的噩梦。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美国著名的AT&T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很无聊的玩起一种游戏:彼此撰写出能够吃掉别人程序的程序来互相作战。这个叫做"磁芯大战"(core war)的游戏,进一步将电脑病毒"感染性"的概念体现出来。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学的学生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UNIX系统下,写了一个会引起系统死机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与认同。科恩为了证明其理论而将这些程序以论文发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科恩的程序,让电脑病毒具备破坏性的概念具体成形。
不过,这种具备感染与破坏性的程序被真正称之为"病毒",则是在两年后的一本《科学美国人》的月刊中。一位叫作杜特尼(A.K.Dewdney)的专栏作家在讨论"磁芯大战"与苹果二型电脑(别怀疑,当时流行的正是苹果二型电脑,在那个时侯,我们熟悉的PC根本还不见踪影)时,开始把这种程序称之为病毒。从此以后我们对于这种具备感染或破坏性的程序,终于有一个"病毒"的名字可以称呼了。
第一个真正的电脑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终于诞生了(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一般而言,业界都公认这是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这个病毒程序是由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写的,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电脑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软件被任意盗拷。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
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为蓝图,制作出一些变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创作,也纷纷出笼,不仅有个人创作,甚至出现不少创作集团(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类扫毒、防毒与杀毒软件以及专业公司也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病毒创作与反病毒程序,不断推陈出新,如同百家争鸣。
DOS时代的著名病毒
所谓"DOS时代的病毒",意思是说这是从DOS时代就有的老古董,诸位读者可别以为您现在已经进入Windows 95/98的年代,就不会感染DOS时期的病毒。其实由于Windows 95/98充其量不过是一套架构在DOS上的操作系统,因此即使是处在Windows 95/98之下,一不小心还是会惹火上身的!
耶路撒冷(Jerusalem)
这个古董级病毒其实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别称,叫做"黑色星期五"。为什么会有这么有趣的别称?道理很简单:因为只要每逢十三号又是星期五的日子,这个病毒就会发作。而发作时将会终止所有使用者所执行的程序,症状相当凶狠。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米开朗基罗的名字,对于一些早一点的电脑使用者而言,真可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著名的原因除了它拥有一代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杀伤力惊人:每年到了3月6日米开朗基罗生日(这也就是它为什么叫做"米开朗基罗"的原因)时,这个病毒就会以Format硬盘来为这位大师祝寿。于是乎,你辛苦建立的所有资料都毁于一旦,永无翻身之日。
猴子(Monkey)
Monkey据说是第一个"引导型"的病毒,只要你使用被Monkey感染过的系统软盘开机,病毒就会入侵到你的电脑中,然后伺机移走硬盘的分区表,让你一开机就会出现"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的信息。比起"文件型"病毒只有执行过受感染文件才会中毒的途径而言,Monkey的确是更为难缠了。
音乐虫病毒(Music Bug)
这个发作时会大声唱歌,甚至造成资料流失、无法开机的病毒,正是台湾土产的病毒。所以,当你听到电脑自动传来一阵阵音乐声时,别以为你的电脑比别人聪明,那很有可能是中毒了。
其实这种会唱歌的病毒也不少,有另一个著名的病毒(叫什么名字倒忘了)发作时还会高唱着"两只老虎"呢!
DOS时期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而且不断有人改写现有的病毒。到了后期甚至有人写出所谓的"双体引擎",可以把一种病毒创造出更多元化的面貌,让人防不胜防!而病毒发作的症状更是各式各样,有的会唱歌、有的会删除文件、有的会Format硬盘、有的还会在屏幕上显出各式各样的图形与音效。不过幸运的 是,这些DOS时期的古董级病毒,由于大部分的杀毒软件都可以轻易地扫除,所以杀伤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Windows时期的来临
随着Windows 3.1在全球的风行,正式宣告了个人电脑操作环境进入Windows时代。紧接着,Windows 95/98的大为畅销,使得现在几乎所有个人电脑的操作环境都是在Windows状态下。而在Windows环境下最为知名的,大概就属"宏病毒"与"32位病毒"了。
宏病毒
随着各种Windows下套装软件的发展,许多软件开始提供所谓"宏"的功能,让使用者可以用"创造宏"的方式,将一些繁琐的过程记录成一个简单的指令来方便自己操作。然而这种方便的功能,在经过有心人士的设计之后,终于又使得"文件型"病毒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传统的文件型病毒只会感染后缀为exe和com的执行文件,而宏病毒则会感染Word、Excel、AmiPro、Access等软件储存的资料文件。更夸张的是,这种宏病毒是跨操作平台的。以Word的宏病毒为例,它可以感染DOS、Windows 3.1/95/98/NT、OS/2、麦金塔等等系统上的Word文件以及通用模板。
在这些宏病毒之中,最为有名的除了后面要讲的Melissa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Taiwan NO.1B 。这个病毒的发作情形是:到了每月的十三号,只要您随便开启一份Word文件,屏幕上会出现一对话窗口,询问你一道庞杂的算数题。答错的话(这种复杂的算数大概只有超人可以很快算出来吧)就会连续开启二十个窗口,然后又出现另一道问题,如此重复下去,直到耗尽系统资源而死机为止。
虽然宏病毒有很高的传染力,但幸运的是它的破坏能力并不太强,而且解毒方式也较容易,甚至不需杀毒软件就可以自行手动解毒。
32位病毒
所谓"32位病毒",则是在Windows 95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态文件型病毒,它虽然同样是感染exe执行文件,但是这种病毒专挑Windows的32位程序下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去年大为流行的CIH病毒了。
CIH病毒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把自己的本体拆散塞在被感染的文件中,因此受感染的文件大小不会有所变化,杀毒软件也不易察觉。而最后一个版本的CIH病毒,除了每个月26日发作,将你的硬盘Format掉之外,有时候还会破坏主板BIOS内的资料,让你根本无法开机!虽然目前大部分的杀毒软件都有最新的病毒码可以解决这只难缠的病毒,不过由于它的威力实在强大,大家还是小心为上。(CIH又可能在今年4月26发作,你不会有事吧?)
Internet的革命
有人说Internet的出现,引爆了新一波的信息革命。因为在因特网上,人与人的距离被缩短到极小的距离,而各式各样网站的建立以及搜寻引擎的运用,让每个人都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得想要的信息。
Internet的盛行造就了信息的大量流通,但对于有心散播病毒、盗取他人帐号、密码的电脑黑客来说,网络不折不扣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渠道。也因此,我们这些一般的使用者,虽然享受到因特网带来的方便,同时却也陷入另一个恐惧之中。
病毒散播的新捷径
由于因特网的便利,病毒的传染途径更为多元化。传统的病毒可能以磁盘或其他存储媒体的方式散布,而现在,你只要在电子邮件或ICQ中,夹带一个文件寄给朋友,就可能把病毒传染给他;甚至从网络上下载文件,都可能收到一个含有病毒的文件。
不过虽然网络使得病毒的散布更为容易,但其实这种病毒还是属于传统型的,只要不随便从一些籍籍无名的网站下载文件(因为有名的网站为了不砸了自己的招牌,提供下载的文件大都经过杀毒处理),安装杀毒软件,随时更新病毒码,下载后的文件不要急着执行,先进行查毒的步骤(因为受传统病毒感染的程序,只要不去执行就不会感染与发作),多半还是可以避免中毒的情形产生。
第二代病毒的崛起
前面所谈的各式各样的病毒,基本上都是属于传统型的病毒,也就是所谓"第一代病毒"。会有这样的称呼方式,主要是用来区分因为Internet蓬勃发展之后,最新出现的崭新病毒。这种新出现的病毒,由于本质上与传统病毒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就有人将之称为"第二代病毒"。
第二代病毒与第一代病毒最大的差异,就是在于第二代病毒传染的途径是基于浏览器的,这种发展真是有点令人瞠目结舌!
原来,为了方便网页设计者在网页上能制造出更精彩的动画,让网页能更有空间感,几家大公司联手制订出Active X及Java的技术。而透过这些技术,甚至能够分辨你使用的软件版本,建议你应该下载哪些软件来更新版本,对于大部分的一般使用者来说,是颇为方便的工具。但若想要让这些网页的动画能够正常执行,浏览器会自动将这些Active X及Java applets的程序下载到硬盘中。在这个过程中,恶性程序的开发者也就利用同样的渠道,经由网络渗透到个人电脑之中了。这就是近来崛起的"第二代病毒",也就是所谓的"网络病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目前常见的第二代病毒,其实破坏性都不大,例如在浏览器中不断开启窗口的"窗口炸弹",带着电子计时器发出"咚咚"声的"闹闹熊"等,只要把浏览器关闭后,对电脑并不会有任何影响。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也难保不会出现更新、破坏性更大的病毒。
只是,我们也不需要因为这种趋势而太过悲观,更不用因噎废食地拒绝使用电脑上网。整个电脑发展史上,病毒与杀毒软件的对抗一直不断的持续进行中,只要小心一点,还是可以愉快地畅游在因特网的世界里。
小学生两人相声台词
《我要旅游》
郭:谢谢这位大哥!底气足啊。
于:底气足就是男的啊?
郭:恩。刚才这是我儿子。
于:对。刚才哪个是你儿子呀?
郭:(用手比划右边)站这边这儿是我儿子。那边那个不算。
于:那是我儿子。
郭:(看后台)不像啊!
于:随他妈。
郭:他妈够寒碜的啊。大眼儿灯似的。过年了,北京德云社封箱。其实说句良心话,这是人家戏班儿里的说法,
于:人家的规矩。
郭:封箱。把所有唱戏服装的箱子全都贴上封条,就说今年演出就算到这儿了。再有什么事儿,转过年来,过了春节,再开箱。我们沿用了这个称呼,后台我们也没有什么箱子,就一人一个包儿,拎着就走了,很简单。说封箱只是说丙戌年的演出到此结束了,
于:这个形式。
郭:已经过了12点了,于老师是陪您过夜的演员。
于:可以这么说。
郭:这么晚了,大伙儿都没走,好啊。多听听相声,有意思。
于:是。
郭:相声不敢说高台教化,最起码劝人向善,教人学好。我就很喜欢这个艺术形式啊,唱的跳的变的练的,都爱。因为本身我就是一个文化人。
于:您倒不客气,文化人?
郭:对。舞文弄墨,写字儿,
于:书法
郭:画画,算术,天文地理,占卜星象
于:研究得还挺多。
郭:恩,都淆过。爱画画,在家里研究,梅兰竹菊,山水人物,
于:全画。
郭:我最喜欢北宋有一个大画家,
于:谁呀?
郭:张择端。
于:哎哟,有名!
郭:你知道啊。
于:知道。
郭:画的那叫《清明上坟图》。
于:对,
郭:他是描绘了北宋,清明的时候这些人,寡妇们哪,上坟哭,号丧的这种幸福场景。
于:哎呀,什么呀?
郭:我最得意这个。
于:您看什么呢?《小寡妇上坟》呢是怎么着?
郭:清明上坟图嘛。
于:没有。《清明上河图》。
郭:上和尚那儿图去?
于:那图什么去啊?
郭:有什么可图的?
于:就是啊,上河图。
郭:上河图。画,找着人家那个学。
于:临摹啊。
郭:真的咱们见不着啊,在故宫里边儿搁着呢。
于:对,
郭:咱们买那画片儿。看,照着画,画得跟真的一样。
于:奥,就那么像?
郭:学嘛。画完了做旧,送到潘家园都挂那儿啊,卖给外国人。
于:您这做假画儿的。
郭:艺术品,外国人认头啊,好看,这年深日久,黄焦焦,他很喜欢,
于:是是。
郭:回家也挂,过些日子找我来了,为什么买回去下雨,屋里很臊得慌呢?
于:您撒尿做旧啊您?
郭:弘扬国粹嘛。
于:哪儿国粹啊?
郭:画画儿啊,练毛笔字,没事在家里练,哎,办证。这个。
于:办证?办证儿啊!
郭:要不写个“拆”再画一圈儿。就爱写这个。
于:您写点有用的行吗?
郭:我好这个,
于:好办证儿。
郭:因为我本身来说吧,爱好很广泛,天文地理,易卜星象没有我不懂的,
于:全学?
郭:哎,有朝一日我研究点儿科学什么的,我弄个太空飞船这都是有可能的。
于:您自己弄一太空飞船?
郭:卖点儿白铁皮,当当当,砸它。
于:打烟筒吧?
郭:太空飞船嘛,
于:是吗?
郭:在时空隧道里面穿梭。
于:呵。
郭:把那船搁时空隧道里,坐好了,关上门儿,把里面插销插上,
于:恩?还有插销儿?
郭:拧钥匙,一给油儿,得儿,在时空隧道里穿梭,两边儿这电线杆子,唰唰唰,就爱这个。
于:您这不是在时空隧道里穿梭,您这黑胡同里开摩托呢。
郭:研究科学嘛,跟你说这个你不懂。这高科技,电脑,我接触电脑最早,
于:是吗?
郭:刚出来那会儿,好些人都不知道呢,咱就已经在家里打电脑了啊,开始啊,(做打人动作)。
于:您这砸电脑呢,不是打电脑呢。
郭:打电脑嘛。
于:打扬琴您这是。
郭:聊天儿,在网上聊天儿嘛,打字儿嘛,
于:这么比划可以。
郭:跟网友们,我们在SM上聊天儿。
于:啊?
郭: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
于:行了行了,
郭:别拦着我。
于:您还去那个打人的是吗?SM上聊天儿?
郭:SM嘛,聊天儿嘛。
于:行了,别说了。MSN,知道吗?
郭:记得有个SM。
于:没有。
郭:聊天儿,下载那大片儿看,看那个外国导演拍的那个电影,我就爱看那个,
于:谁啊?
郭:斯皮尔胳膊。
于:啊?有大腿没有啊这里面?
郭:(回忆)有的有。
于:什么有的有?斯皮尔伯格。
郭:我说的是?
于:您说斯皮尔胳膊。
郭:外国人的名字你得调过来读。
于:这已然调过来了这个。还调一回干嘛呀?
郭:那条胳膊呢?
于:不是调胳膊,人家叫斯皮尔伯格。
郭:我就爱看他的,人家弄得那个片子真好,人家那里面说的外语真像外国话似的。我真听不懂啊,我不是说瞎话。
于:是,你肯定听不懂。
郭:人家画面运用的好。叫斯皮尔
于:伯格!
郭:伯格拍那大片叫什么,《一头猪的故事》,思想性,艺术性很强。
于:是吗?
郭:他搞了一个续集,叫《另一头猪的故事》。
于:前后两头猪。
郭:今年春节他那个续集看了吗?
于:没有。
郭:《一锅红烧肉的故事》。
于:把猪宰了这是。
郭:好好,我喜欢这个。我就喜欢这个。
于:吃肉?
郭:斯皮尔伯格。会玩嘛,人活着就得为了自己,别跟于老师似的,
于:我怎么了?
郭:我看着都疼得慌。
于:怎么了?
郭:于老师有钱舍不得花,出门打车都舍不得,等公共汽车,站那儿抱着肩膀,等公共汽车,我说你怎么着?“等车。”
于:等车吧。
郭:我说这不来了吗?819什么的,“不,我等特2,我就得特2,我特2。”
于:你才特2呢!你这拐弯骂街不行啊,
郭:你看,你车子。
于:你车子!
郭:你坐特2那个车啊,
于:哎呀,你说明白了啊。
郭:要不是北京人闹不清楚这个。
于:是北京人才骂你呢。
郭:你坐特2的公共汽车。
于:对。您最好这么说。
郭:就说你生活得惨。
于:这有什么可惨的啊?
郭:你看看咱,游山玩水,看大片儿,临摹那古画儿,S。。。
于:MSN!
郭:聊天,这一辈子没白活。
于:这就没白活。
郭:天下云游,
于:还旅游,
郭:我到处去玩,
于:玩儿,别走大辙,
郭:玩儿,玩儿完。
于:快了。
郭:什么叫玩儿完啊?
于:你说的啊,
郭:到处去游山玩水嘛,国内到处好地儿多去了,东三省,我最喜欢东三省,
于:东三省?
郭:东三省出美女!
于:东三省出美女?
郭:对,东三省出美女,哎呀,我在全国哪个地方遇见美女基本上都是东三省的。
于:没去什么好地方。
郭:东三省出美女,苏杭二州,
于:那是出美女。
郭:自古苏杭出美女,河北省胜芳,就是灞州那儿的胜芳,胜芳出美女跟螃蟹。
于:对,这挨的上吗?
郭:四川,川妹多情,我喜欢四川。
于:您出去没什么事儿可干了吧?就这点儿事儿了吧?
郭:湖南,我爱湖南,湖南美女甲天下。我喜欢,哪儿都去,哪儿越偏越好啊,家门口不行,远远的啊,云南。
于:云南?
郭:风光秀丽,少数民族居多。
于:对对。
郭:走在云南街上,呵,“登登登地登,”(哼哼猪八戒背媳妇曲子)
于:《西游记》是那儿拍的。猪八戒什么的都在那儿走。
郭:讨厌,我赶明儿不跟你SM聊天儿。
于:跟你聊我也得去那挨打的啊。
郭:在云南旅游,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俩女的:“大哥,看看舞蹈吧!”什么舞蹈?“民族舞。”哎呀,北京有。“您见过不穿衣裳的吗?”不穿衣裳?
于:啊,
郭:不穿衣裳我知道你是哪民族的?不看,走我的,往前溜达,“登登登地登,”(继续哼哼猪八戒背媳妇曲子)当地少数民族居多,
于:对啊,
郭:云南他有那个“逮族”。
于:逮族啊?
郭:一个个儿缠着
于:行了行了,这族也不剩什么人了吧?
郭:你看!
于:什么叫逮族啊?
郭:逮族嘛。
于:傣族。
郭:傣跟逮不一样吗?
于:这不能通用。
郭:逮着了和逮着了不一样吗?
于:这儿不一样。
郭:就说傣啊,碰见他们那个族的那个傣人。
于:傣族人。
郭:傣族人,没溜啊,这个族人没溜。
于:怎么没溜啊?
郭:弄水对着我泼“哗”,弄我一身,我张嘴就骂街啊,
于:干吗啊您这是?人家这是泼水节。
郭:都拿开水泼?弄我一脸燎泡你知道吗?
于:你这是给那个《一锅红烧肉的故事》做准备呢。
郭:你告诉我你那号,晚上回去我加上你。我喜欢去,我爱旅游,港澳台我都去了,
于:是吗?
郭:香港,我就爱香港,
于:香港倒是热闹,
郭:香港新弄了一个大公园,就仿造美国那些动画,卡通人物,
于:有这么一个,
郭:那个,“比基尼公园”。我可没上比基尼去过啊,这回我得好好儿,我花钱买票,我上比基尼里面我得好好看看去,
于:你先等会儿吧,是,那里面管得紧着呢。比基尼公园?
郭:都是米老鼠,唐老鸭嘛。
于:没那么些这玩意儿。你说的那是迪斯尼公园。
郭:翻译过来了?比基尼,迪斯尼差不多。
于:差远了。
郭:对,我上那公园去玩去,台湾也好,日月潭,
于:对,
郭:我弄一箱止咳糖浆我上那儿卖去。
于:干吗呀?
郭:喝了我这个就没痰了。
于:您上那儿化痰去了?
郭:有一个叫澎湖湾的地儿你知道吗?
于:知道啊,
郭:我得上那儿去。我记得那会儿有一个叫刘文正的演员,
于:啊,
郭:刘文正,张文顺,李文山,魏文亮,这都是文字儿的。老艺人,他唱的那歌儿,到现在我还记得呢。
于:什么?
郭: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追斜阳啊,只是这个海兰兰。最喜欢这个!
于:刘文正开始是唱二人转的?您唱这调儿不对。澳门,
郭:澳门,我上那儿赌博去,
于:赌场?
郭:哎,澳门赌场最多,
于:是,
郭:我上那儿豪赌。那赌场比这屋大,灯管儿,都是灯管儿,
于:哪儿那么些灯管儿啊?
郭:灯泡,亮如白昼一般,当中一桌子,站一大姐那儿发牌,我得跟香港黑社会的我们赌牌,
于:跟他们赌?
郭:豪赌,我站这边儿,他站那边儿,他后边40来人,我后边40来人,
于:都带保镖。
郭:都黑西服啊,白褂子,戴领带,墨镜啊,
于:呵,
郭:俩人对脸儿站着,那一说开始我们就开始,呃呃呃,呃呃嘿,
于:俩黑社会玩儿跳房子呢,
郭:豪赌嘛,
于:小点儿你们还,谁告诉你们的啊?
郭:豪赌嘛,一把5分钱呢。
于:哎呀,您倒是见过钱。
郭:这国内就不算,最好是出国,
于:国外旅游。
郭:我喜欢出国,因为我本身我很喜欢吃西餐,
于:那到哪儿正合适。
郭:一手刀,一手叉,
于:对,
郭:人家打盘子给你上来,小饼,切开,切开里面有鸡蛋,卷上生菜抹上酱,还有那肠儿,吃。
于:拿刀叉吃鸡蛋灌饼去是吗?
郭:我能来4个。再来碗面汤,我爱吃这个。
于:中餐早点。
郭:国外嘛,旅游嘛,美国你去过吗?
于:我没去过。
郭:你就2,你特,
于:别提这事儿行吗?
郭:大飞机,美国旅行,
于:奥,
郭:美国有个那叫什么,女的,自由女神经,是什么?
于:神经?
郭:举火把那个。
于:自由女神像。
郭:对对,好啊,这点儿我佩服美国人,好学习。
于:对了,
郭:女神这手举着火把,这儿拿本书,人家告诉你了,“停电也得上课!”
于:根本就没有这层意思。
郭:美国,我爱去的地儿。意大利我就差着了。
于:不爱去?
郭:意大利没什么可看的,意大利就俩,第一是黑手党,很有名,黑手党我见过了,我在澳门的时候,呃呃呃,呃呃嘿,
于:行了行了,
郭:玩过一回,没什么意思。再一个就是比萨斜塔嘛。
于:比萨斜塔好啊,
郭:斜塔没意思,我在北京我都看腻了,
于:北京哪儿有啊?
郭:哎呀,我跟张文顺待好些年了。老先生肩膀一高一低。
于:现在看见歪的都晕了是吗?
郭:对对对。意大利不去。
于:奥。
郭:西班牙也没有太大的意思,
于:斗牛。
郭:对啊,西班牙就是斗牛啊,场子里面跑牛,拿着布,“登登登地登,”(还哼哼猪八戒背媳妇曲子)
于:这牛非跑乱了不可。
郭:这边有人拿布斗这个牛,他可不是一个人,
于:好几个人。
郭:黄健翔讲话,他不是一个人!
于:你再这么说你快成一个人了。
郭:恩,你们还能开除了我?这买卖儿是我的。拿着布嘛,我记得有帮忙的,
于:当然。
郭:一大堆帮忙的伙计啊,一看见一抖布,伙计们都喊,“掌柜的,瞧本儿,再让就赔啦!”
于:这说相声的倒哪儿都去啊,斗牛场里也使活。
郭:就说这意思吧,还有一个地方,他们请我我没去,埃及,
于:哟,那是古国啊。
郭:我对他们有成见,他有那个狮身人面像。
于:对呀,
郭:歧视妇女,
于:那有什么关系啊?
郭:不应该啊,她都失身了,你还骂人家面,这不合适。她就是没跑了你知道吗?跑了就不失身了。
于:这这这流氓的心态您很了解嘛。什么没跑了啊?狮子的身子人的脸。
郭:我不去,管他那个去了!我听说那儿还有那个木乃伊,
于:那法老,
郭:死人拿白布缠好了搁那儿,这要是抗出来俩弄到潘家园儿去,这发财了这个。
于:您老憋着这个,上回您就扛俩西安的兵马俑了知道吗?
郭:我说过那个吗?
于:说过。
郭:是吗?我扛俩出去,多好。
于:人家那也有数,
郭:也有数啊?
于:跟兵马俑一样。
郭:晚上还点数哪?太高科技了啊。晚上点数儿,一堆木乃伊躺好了,来一管理员,64,到!65,到!67,哟,67没人答应啊,(转向于)你闲着呢吧?
于:您要干吗呀?
郭:给你缠上白布搁那儿,
于:不行,
郭:啊?
于:我跟我爸爸在兵马俑那儿站着呢。
郭:你要不说我给忘了。
于:什么记性您这是?
郭:那你让你父亲去不行吗?
于:俩都站着呢。
郭:奥,一个父亲一个爸爸都站着呢,你俩爸爸,
于:没听说过。
郭:别找事儿,别去埃及。反正泰国我是不去。
于:怎么了?
郭:他们都上泰国,我不去,
于:你怎么了?
郭:我们说相声的有个叫范振钰的,
于:对,
郭:上泰国去玩儿去,
于:奥
郭:刚下车就赶上兵变了,到现在还没放回来呢。
于:跟他有什么关系啊?
郭:说让他当娘娘,好像是。
于:痴心妄想这玩意。
郭:不去,不去。法国还行。
于:好啊。
郭:大伙儿都夸法国啊,
于:对,
郭:说法国是一个很浪的城市。我一想这个地儿就是给我们预备的。
于:浪漫。
郭:慢点儿浪。
于:你这浪的就够快的了。浪漫的国家。
郭:我喜欢法国,我最喜欢法国,
于:是吗?
郭:尤其那个叫凯旋门那叫?
于:那是标志。
郭:我找他那个管理员,我给他租下来,
于:干吗?
郭:我把那头砌死我烧砖。
于:改砖窑啦?
郭:小景德镇。
于:哪儿啊就小景德镇?
郭:到了法国得上巴黎,好看的衣裳据说都是巴黎兴的,
于:有名啊,
郭:巴黎美女甲天下嘛。
于:您也离不开这个。
郭:到巴黎,你知道巴黎哪儿买服装吗?
于:我哪儿知道啊?
郭:你外行去吧,都记着点儿啊,到巴黎买衣裳哪儿买啊,
于:您说。
郭:巴黎有一动物园儿,动物园对过啊,那卖衣裳,你得早去,你得会说,你说你“拿货!”
于:您说那是北京动物园,对面服装批发市场。
郭:你就记着吧,我说的没错。
于:找就找瞎了。
郭:还有一个圣母院听说了吗?
于:巴黎圣母院啊。
郭:一进去大十字架啊,定一光屁股老头儿,这就是亏心啊,让人家爷们儿堵上了。
于:别胡说八道行不行啊?耶稣那是。
郭:钉上就稣了。我偷回来搁庄稼地里能吓唬多少鸟啊?
于:你爸爸那儿站着呢。
郭:我这喜欢画画儿的,我必须要去法国那个专门摆着画儿的,那个卤煮宫。
于:这得多臊气啊这里头?
郭:文化气息啊,
于:卢浮宫!
郭:卢浮宫里面都是齐白石的画,萝卜,白菜,画的好,你说人家画一白菜,好几十万,这要是画个新发地,哎呀,
于:画菜市场干吗呀?
郭:就了不得了。都是齐白石画的啊,萝卜,白菜,茄子,鸡蛋韭菜,羊肉白菜,牛肉大葱,鸡肉香菇的,
于:齐白石净画馅儿啊是怎么着?
郭:好画嘛,这都是艺术气息嘛。这你跟我学吧,
于:学什么呀?
郭:没事儿出国旅游去,
于:我倒也爱玩儿,
郭:别净跟那汽车站那儿难受,
于:一直没等着特2是怎么着?
郭:对了!
于:别一惊一乍的。
郭:我经常出门啊,前些日子刚出门儿,我上那个俄罗斯,
于:俄罗斯,
郭:你去过吗?
于:我没去过,
郭:那就好办啦。
于:干吗呀?
郭:我就喜欢俄罗斯,俄罗斯美女甲天下,俄罗斯那歌儿,《莫斯科郊外的卤煮》,听过吗?
于:没听过,
郭:俄罗斯上,好风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于:好嘛,您上俄罗斯扒火车去了是吗?
郭:这是俄文歌儿我给你翻译过来的。
于:我用你翻吗?
郭:我上俄罗斯我刚回来,
于:是吗?
郭:哎呀,买票,买头等舱,
于:飞机。
郭:我坐飞机永远是头等舱,
于:好,
郭:除非他把我轰出来啊,
于:一回没坐过。
郭:坐过,我怎么没坐过,买票的时候写着了,你看你乐意不乐意多花钱了,人写着头等舱,经济舱,商务舱,站票,
于:站票?飞机上还有站票?
郭:省钱买站票,扶着嘛。
于:飞机还真晃悠,
郭:吐,这都行,
于:往哪儿吐啊?
郭:吐完了裱好了挂卢浮宫去。
于:吐完就跟馅似的了?
郭:对。你太恶心了你,
于:废话,你吃的太杂了你知道吗?
郭:讨厌,以后我不跟你。。。拿着票奔机场,大飞机,得过安检,安全检查,坐在那儿,扣儿都解开了,
于:全亮着?
郭:不是,你要带着东西,你带着枪,这不能过去啊,你说你要带着方天画戟,狼牙棒,这都不让过啊。
于:拿过去干什么用啊?
郭:挠痒痒嘛。把扣儿解开了,人家有安检的工作人员(做扒裤子的动作)
于:霍!干吗呀?
郭:没事儿,提上吧,走!
于:这位过瘾来了是怎么着?
郭:讨厌!你很三俗啊!
于:安检有脱裤子的吗?
郭:怕你藏个狼牙棒嘛。
于:这主意也就您想的出来。
郭:你要乐就乐出来啊,就是这意思,过安检,人家有维持秩序的,保安,“往里走,别挤,都有坐儿啊,里头有大坐儿。”
于:大坐?小公共。
郭:过安检,上飞机,头等舱,最讲究就是头等舱,头等舱宽绰,凳子也大,就几排,
于:是,
郭:坐好了,空姐给你端水啊,先烫脚,人家给拿饮料那单子“先生,喝点儿什么呀?”
于:跟那劫道的一个味儿是怎么着?
郭:里面还钩着呢?
于:废话
郭:拿相声当连续剧那么干不行啊,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喝什么吧,有咖啡,红茶,绿茶,饮料,啤酒,井拔凉水。
于:还有井拔凉水?
郭:开一窟窿弄水嘛。
于:霍!
郭:镇着青萝卜呢底下。
于:砂锅萝卜在飞机上镇着,
郭:对,就说了不起,点菜谱,什么都有啊,你点菜,那儿现给你做,鱼香肉丝,空姐给你炒,
于:空姐炒,
郭:哎,烤馒头,都有,
于:这多大烟呢这得,
郭:它上面有烟筒,角儿这儿有半圆的帘儿,撩开帘儿里面有小筒,
于:干吗的?
郭:撒尿啊,
于:帘里面撒尿?
郭:谁解手上那儿尿去,尿完开窗户向外面一倒,
于:霍!
郭:都泼到对过飞机上了。
于:哎呀!这大杂院
郭:头等舱!跟这儿坐着,一会的功夫人家告诉你系安全带,你也可以不系啊,
于:当然了,
郭:你要不系你比飞机先到机场。
于:这就rou出去了是怎么着?
郭:等着吧,一会儿人家空姐过来,“几位,受累下去给推一下,不着了。”大伙儿都下去推,“登登登地登,”(还哼哼猪八戒背媳妇曲子)
于:一群猪八戒这儿推飞机呢。
郭:讨厌!“日!”走了,我们怎么办?很讨厌你知道吗?我净遇见这事儿。
于:飞机没系安全带,它先到机场了。
郭:这怎么办?回去等着吧,坐候机室,等着吧,吃的方便面,吃的花生米,一会儿大喇叭喊了,“有拾到K1546架飞机的请与前台联系。”
于:飞机丢啦?
郭:这都常有的事儿。一会来了啊,我很生气,我迟到一分钟你都不等我,你有点毛病等一天跟玩似的,走,上飞机,奔俄罗斯,心中的圣地,俄罗斯出美女嘛。“俄罗斯上,好风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于:行啦,又不坐火车,
郭:就爱这个,到俄罗斯,高兴,看吧,你得学会,当地,哪儿好玩儿,
于:旅游嘛,
郭:吃什么,穿什么,买它那个大皮袄,喝它那个白酒,
于:高度酒,
郭:高度酒,一万多度,
于:霍!汽油也没那么高度数啊,
郭:我就爱喝它那个,喝完上警察局门口闹事儿去,
于:你?
郭:上门口吐去,警察对我很好,他有一个木头的笼子,给我搁在笼子里站着,
于:那叫站笼。
郭:对对,我特别喜欢这个。所有去那儿的人都不如我,我比他们多玩儿一景点儿。
于:您拿站笼当一景点儿啊?
郭:很可乐,动不了啊,关够了,放出来,在街上溜达吧,好,看俄罗斯,银装素裹一般,到处都是白雪,“好一派北国风光哎。俄罗斯上,好风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于:行啦,您怎么总忘不了山东枣庄这点儿事啊?
郭:讨厌,我给你上课呢,就你这样的,你在国外出点儿事没人救你,我这么灵我跟那儿还迷过路呢,
于:迷过路?
郭:废话,林子大了,哪国迷路的没有?我在俄罗斯我喝多了,我迷路了,我找不着住哪儿了,好在人家有警察,我说劳驾,我跟您说点儿事儿,那警察客气啊:“啊,先生,什么事儿啊?”
于:上西安转一圈啊?
郭:讨厌,我道儿迷惑了,我想回哪哪儿,您告诉我吧,“奥,你是听真的你是听假的?”真的怎么说,假的怎么讲?“真的给我一百块钱,假的5毛”我一想这谁不得听真的吗?给100块钱,告诉我,我听真的。
于:恩。
郭:“听真的?我也不认识。”
小学生二人简短相声台词
吹牛世家甲:我们家是吹牛世家!乙:我们家还是吹牛专业户呢!甲:我们家吹牛不纳税。乙:我们家吹牛还不交钱呢!甲:不是吹,我一出生就会.上厕所。乙:爬着去?甲:谁刚生下来就会爬呀?Z:那怎么去?甲:床就当厕所了呗!乙:这叫尿床!甲:我三个月就会跑。乙:那准是个怪胎~甲:三个月我妈就上班了,我只好奶奶家/姥姥家两头跑。乙:就这么跑呀!相声艺术来源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吹牛世家》讲述了相声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正是精心编演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保留的所有珍贵录音,凝聚了几代相声作者、演员、编辑的智慧和汗水;本系列襄括广播兴盛时期相声艺术的精华,把相声艺术有声有色、原汁原叶的精品佳作尽收耳畔,又加以FLASH的形式播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听的同时能看到画面,享受更多的乐趣。
为什么诸子百家组团黑宋国?先秦诸国如何开启互黑模式
《战国策》则有“画蛇添足”这又一经典段子,倒霉的楚国人不仅没喝上酒,还因为费力不讨好被笑话了两千年。
相比宋国人和郑国人,楚国人被黑的另一个特色是,历史更持久,当然原因主要是国祚比那两国更长,秦末那位名不见经传的韩生就送给呆霸王项羽一顶“沐猴而冠”的帽子,这个比喻是如此传神,以至于项羽谢谢他八辈祖宗的方式是把他投入鼎中烹杀,从而成功树立起“我是混蛋”的光辉形象。
甚至直到明代,刘伯温还在《郁离子》中编了一个“楚人患狐”的故事:一个楚国人因为田里闹狐狸,请人做了个假老虎,把狐狸吓瘫了;后来田里闹野猪,又用假老虎把野猪捉住了;再后来一只怪兽“驳”出现在田野里,他如法炮制,结果被怪兽咬死了——瞧,内核仍然与“刻舟求剑”相通。
就你被黑?别逗了,人人都在互黑
仔细考察起来,其它各主要国家的国民,其实都有过被黑的段子,只是比起以上三个公认“智硬”的国家,没那么明显而已。
在好几个段子中,齐国人都保持着大体一致的脸谱化形象:贪小便宜+好面子。最有名的笑话仍然出自韩非笔下(韩非这是得罪了多少个国家啊,韩国天天被各国轮,真的和你无关吗?),这就是“滥竽充数”,人们的注意力或许更多放在南郭先生如何偷奸耍滑上面,不过恐怕很少有人会注意齐宣王,正是他的好排场,才会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另一位大师孟子曾长期当齐宣王的座上客,当然更熟悉齐国人,他老人家在教训人这方面很失败,编段子倒很成功,比如那个“齐人乞食”的故事,尽管单身狗们普遍好奇,他是怎么娶到一妻一妾的,不过这位乞丐既要占便宜,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也可谓极品渣男了。
列子则直指齐人的贪婪,他讲过“齐人攫金”的故事:一个齐国人想发财想疯了,这天在集市上看到有人在换金子,直接抢了一把就跑,被抓住后人家问:这么多人都在旁边,你怎么敢拿人家金子呢?齐国人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眼里只有金子,没有人啊。
和“郑人买履”类似的故事是“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要不是题目就开了地图炮,相信没人知道它在哪里(据说是在如今河南开封东南的杞县),也许会让你惊讶的是,这个小破国竟然还是夏禹的后代,与宋、陈并列为“三恪”(被分封的三个前代政权的后裔),不过既然有幸和宋国并列,那他们的形象,呃……
燕国人的知名笑话虽然只有一个“邯郸学步”,不过却喜感十足,爬着回家这种画面,也只有毒舌不亚于韩非的庄子讲得出来。众所周知,燕与赵的关系类似韩国与日本、苏格兰与英格兰,也就是说,外人总习惯把他们当一回事,他们自己之间却相互鄙视。尽管庄子未必有讨好赵国人的本意,但这个故事还是大受赵国人欢迎,以至于后来邯郸甚至还有一座据说始建于明代的“学步桥”,不仅担任着城市名片的功能,也见证着赵人对燕人经年累月的嘲笑。
邯郸学步桥旁边的雕塑
晋国的风流尽管早被雨打风吹去,段子却很少,《吕氏春秋》里的“掩耳盗铃”黑了一把范氏,《战国策》里“南辕北辙”的故事黑的则是魏国人,不知这是否因为晋国终究是赫赫五霸之一,大家觉得黑起它来说服力不够。
刨去列国间政治和文化上的冲突,诸子大师们热衷于拿各国开涮,也与“寓言”这一体裁本身相关。要知道,讲段子只是手段,真正目的是让听众读者接受自己的学说,庄子就说,假如你引用圣哲们的名言,或许十句中有七句会让听众相信;但假如你讲寓言,十句中就有九句让人信了。
而想要“让人信”,自然要在细节上真实具体,比如故事主角,最好是大家都知道也都熟悉的,所以名人的段子是最受欢迎的,韩非就总爱在书里编排各位君王和先贤,比如孔子就经常被他黑,也没人计较故事的真实性。
退一步讲,如果不是名人,至少主角的信息要尽量明确,比如说相声,“从前有个人”,砸挂效果肯定比不上“街坊家二他爸爸”,又比不上“于谦老师的父亲王老爷子”,更比不上直接拿身边捧哏的于谦老师开涮,更能逗人发笑,只不过就得委屈这爷儿俩了。
最后,你也许会好奇:为什么关于秦国人的段子那么少?
答案明摆着啊:敢拿秦国编笑话,不想活了?
为什么先秦诸子讲故事和寓言,喜欢埋汰宋国人?
宋国人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故事里,其形象通常是迂腐的、傻傻的。为什么先秦诸子讲故事都喜欢埋汰宋国人?宋国人为什么容易被黑呢?1、与宋国的出身有关宋国在西周分封时地位极高,是公爵国。封国始祖是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国都是商朝旧都商丘。宋国人的殷商古风犹存,消极无为。同时又身份特殊,在诸侯国中享有“与周为客”的待遇。而且宋国人继承了先祖遗风,长于经商,不善农耕。由前朝遗民构成的宋国,民风、民俗、国人性格均迥异于其他诸侯国,这是导致先秦各国对其侧目的基础原因。不过,因为宋国在文化领域中也始终保持强势,因此春秋初期的宋国人形象还不算太差。2、与宋襄公的“仁义”有关出身傲娇的宋国,因宋襄公的出现,使各国找到嘲讽、揶揄的宣泄口。这名奉行“蠢猪式仁义”的国君,因泓水之战失利,使宋国人迂腐形象更根深蒂固。当时,宋楚开战,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在北岸列阵。楚军渡河,宋大司马公孙固建议“半渡而击”,被宋襄公拒绝。楚军渡河列阵时,公孙固劝宋襄公发动奇袭,仍被拒绝,最终宋军被强大的楚军击败。战后宋襄公仍坚持认为“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坚守古训,不知变通。3、与宋国不思进取有关宋国在春秋时期的地位非常微妙,因为夹在晋楚两国中无法安宁,80年里遭受40次战乱。加之原本国力较弱,又做不到左右逢源,成为大国角力的牺牲品。即使在晋楚和解后的数十年里,宋国也没能抓住机遇发展,反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宋国的这种特性留下“郑昭宋聋”的说法:郑国人聪明机灵,宋国人迂腐呆板。而且宋国人的善仁、守旧始终如一。西汉时的司马迁在考察各地民俗也记述,梁宋地区“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4、与宋国的弱小有关因为国土面积较小,缺乏战略纵深,加之民风温顺良善,甚至呆滞愚昧。在春秋末期,宋国越发弱小无为,被大国所无视。弱小的不仅挨打,而且还会挨骂,动不动就成为别人的嘲笑对象。因此,在先秦诸子中才出现宋国人守株待免、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等一系列迂腐故事。国小势弱,诸子讲故事如果不黑宋国,难道敢去得罪秦、赵、齐这些强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