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

时间:2024-03-26 05:01:19 编辑:莆仙君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说的是什么意思,哪位老师指点下,看不懂?谢谢

如果你看不懂画里的意思,恭喜你,你很有才!至少你很懂得什么是美感。相信自己吧,这些画还是让别人去喝彩吧!
当然,作为一副漫画,我觉得画得的确不错!
===================================

这幅画就是对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恶搞,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马画家的无病呻吟,是一个幼儿园小班同学的涂鸦之作。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里的伪君子的无端炒作!
==================================

曾梵志明显模仿了苏联“当代艺术”。他的“面具”系列油画政治讽喻都极其明显。《面具6号》,画一排少先队员戴着面具,面目狰狞,暗示当年中国人都戴着面具生活。2008年这件作品被拍出7500万港元。而《最后的晚餐》中少先队员不仅戴面具,而且手上沾满鲜血,政治讽喻更加强烈,自然又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纪录。
从油画艺术角度看,这幅画并无高明之处。我们甚至可以责备画家的绘画技法并不纯熟。画作并未在油画技法或艺术上有所创新,实现特别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这幅画被拍出高价,与作品的艺术价值关联不大,而更多的是与作品的政治讽喻内涵有关。
如果我们了解到苏联也有过曾梵志那样的“当代艺术”被美国炒红,我们就不会对曾梵志作品这次再创新高感到惊奇,因为一切都似曾相识。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不是一件纯艺术作品。这次拍卖也不是一个纯商业行为,而是一个具有浓重政治讽喻意义的事件。重要的不是艺术,而是政治。
我们曾埋怨当年中国艺术受到太多政治干扰,政治取代艺术。但美国主导的“当代艺术”,却从没有离开过政治性或文化冷战的背景。艺术常常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冷战的武器。美国对苏联是这样,今天对待中国也一样。
对于《最后的晚餐》这样的“政治性艺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能简单地跟随媒体,为艺术市场的一个新商业纪录而欢呼。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当代艺术”并没有太多艺术价值。也许有一天,《最后的晚餐》没有人接盘,泡沫破裂。艺术史和社会史一样,始终充满着变数。


求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 的解析

《最后的晚餐》为曾梵志极具代表性的巨幅作品,标志着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此作画于2001年,是艺术家最备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此为长达4米、高2.2米的单幅画布创作,属「面具」系列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完全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精髓。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于作品创作翌年旋即纳入其私人收藏中,一直珍藏至今。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取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同名作品,但这幅作品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换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队成员,系着红领巾在桌前吃着西瓜。此作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对曾梵志而言,这代表着新时代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离弃。艺术家曾表示︰「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19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打领带无疑是一个中国社会变革的信号,而墙壁上带有中国书法笔调的挂画和桌上刺眼的红色西瓜则代表中国。《最后的晚餐》以恢宏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如此珍罕重要的作品鲜见于市场,根据曾梵志现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同样来自「面具」系列之作,成交价为75,367,500
港元/9,660,023美元),苏富比预料《最后的晚餐》此独一无二的作品之成交价将超越8,000万港元/1,030万美元。


最后的晚餐简介

1、作品简介《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2、内容背景《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扩展资料:《最后的晚餐》十二门徒的情感充溢,动作强烈,展现出了达·芬奇观察和塑造各类人物的才能。同时,以基督为中心,他们被相当有序地组合成左右平衡的四组。巧妙的组合使他们获得了秩序的宁静。犹大本人的“隐退”,使得由他而起的众门徒的激情转化成了“无声的喧哗”,成了耶稣这一“最强音”的“和声”。正是由于这一对比,耶稣的沉默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贡布里希曾用“哑剧”一词来描述这一作品的场景气氛,可谓意味深长。这件作品达到了素描表现的正确性和对事物观察的精确性,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对现实世界的一角,在构图处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形象的组合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画面有着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使圣餐题材的创作向历史源流的文化本义回归,从而赋予了作品以创造的活力和历史的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故事简介

讲述了耶稣在逾越节的前夜,和他的十二大门徒坐在餐桌旁,我们都知道这是耶稣的最后一顿晚餐,就跟画作题目中说的一样,在就餐时,大家也是交头接耳的聊聊天,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耶稣突然感觉到非常的忧伤。他告诉他的门徒们,他将会被其中一人出卖,但是耶稣并没有说这个人就是犹大,他们也显得非常的忧伤,并且每个人都对耶稣说:“主啊!不是我吧?”耶稣终于回答说:“同我一起将手伸入菜盘子上的人就是出卖我的人”。扩展资料:《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绘制的壁画,这幅画表现的是耶稣跟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场景。画家将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等等各种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刻画的十分到位。幅画中共有十三人,他们是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画中的十三个人沿着长方形餐桌依次排开,从左到右分别是巴多罗买、小雅各、安德烈、叛徒犹大、西门彼得、约翰、耶稣、多马、大雅各、腓力、马太、达太、奋锐党的西门。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约翰、彼得和犹大都被达芬奇安排在了耶稣的左侧,而且他们三个人是坐在一起的,那个画面中唯一一个脸部是暗的并抓着钱袋的就是犹大。而正因为此,13成为了基督教中最不吉利的数字。我们看画中的十三个人,与门徒们或惊恐、或愤怒的表情所不同的是,对于自己被出卖这件事,耶稣却表现的相当平静。在他的左边是耶稣最喜欢同时也是最年轻的门徒圣约翰,表情十分哀伤。正与圣约翰交流的是耶稣的大弟子圣彼得,他是在听到这个可怕消息后最愤怒的一个人。作者介绍:达·芬奇是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画师,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后的晚餐

求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 的解析画的是啥意思

《最后的晚餐》为曾梵志极具代表性的巨幅作品,标志着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此作画于2001年,是艺术家最备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此为长达4米、高2.2米的单幅画布创作,属「面具」系列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完全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精髓.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于作品创作翌年旋即纳入其私人收藏中,一直珍藏至今.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取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同名作品,但这幅作品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换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队成员,系着红领巾在桌前吃着西瓜.此作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对曾梵志而言,这代表着新时代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离弃.艺术家曾表示︰「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19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打领带无疑是一个中国社会变革的信号,而墙壁上带有中国书法笔调的挂画和桌上刺眼的红色西瓜则代表中国.《最后的晚餐》以恢宏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曾梵志画作《最后的晚餐》拍出天价,哪位能给我详细解读一下画作

拍卖地点不在内地外国资本可能性极大商业炒作。拍了1.8亿,画家能拿个零头就谢天谢地了这是当代艺术不是现代艺术。 来联系一下,为什么说外国资本跟当代艺术。耶罗·曼佐尼把自己大便装在罐头里,一个90个每个12万4000欧,还被抢光了。自己去看看当代艺术品你甚至感觉普通人也能画也能做出来,卖的个个是天价,那这幅画的价格就不稀奇了。 当代艺术从二战后的美国德国开始。二战后,美国代替欧洲成了世界,经济,政治,军事中心。就差文化,而美国没有历史,而欧洲有丰富文学,音乐,艺术。文化远超美国。都知道,冷战,美国追求文化大量输出,创造了当代艺术。当时欧洲经历二战,那穷的,惨啊。然后美国抛出这么个东西,搞拍卖,搞展览,里面就是这么些谁也看不懂的东西,过两天就有人高价买走。欧洲人一看,为了钱,都去搞当代艺术。然后世界艺术中心就从巴黎搬到了纽约。 因为人们看不懂,反正就开始分成两派对骂。但是去搞当代艺术的艺术家太多太多,作品大多高价卖出,然后就呵呵。。。大家懂的,反对的人都不懂艺术,而反对者又无话可说。 所以这个画根本不用解读,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说这是好画,那在境内应该也能卖出好价。可是为啥只有到境外(港澳台也是境外)拍卖,还卖出高价,不言而喻。有些东西没必要说,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哈哈

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为曾梵志极具代表性的巨幅作品,标志着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此作画于2001年,是艺术家最备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此为长达4米、高2.2米的单幅画布创作,属「面具」系列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完全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精髓。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于作品创作翌年旋即纳入其私人收藏中,一直珍藏至今。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取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同名作品,但这幅作品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换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队成员,系着红领巾在桌前吃着西瓜。此作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对曾梵志而言,这代表着新时代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离弃。艺术家曾表示︰「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19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打领带无疑是一个中国社会变革的信号,而墙壁上带有中国书法笔调的挂画和桌上刺眼的红色西瓜则代表中国。《最后的晚餐》以恢宏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不好意思,复制别人的!


为什么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可以拍出1.8亿港元? 一张模仿的画为什么这么值钱

《最后的晚餐》为曾梵志极具代表性的巨幅作品,标志着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此作画于2001年,是艺术家最备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此为长达4米、高2.2米的单幅画布创作,属「面具」系列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完全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精髓。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于作品创作翌年旋即纳入其私人收藏中,一直珍藏至今。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取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同名作品,但这幅作品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换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队成员,系着红领巾在桌前吃着西瓜。此作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对曾梵志而言,这代表着新时代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离弃。艺术家曾表示︰「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19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打领带无疑是一个中国社会变革的信号,而墙壁上带有中国书法笔调的挂画和桌上刺眼的红色西瓜则代表中国。《最后的晚餐》以恢宏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如此珍罕重要的作品鲜见于市场,根据曾梵志现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同样来自「面具」系列之作,成交价为75,367,500
港元/9,660,023美元),苏富比预料《最后的晚餐》此独一无二的作品之成交价将超越8,000万港元/1,030万美元。
当然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洗钱


最后的晚餐的拍卖

2013年10月5日,苏富比拍卖会上,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7000万起拍,以1亿8044万港元成交,刷新画家以及所有亚洲当代艺术作品的拍卖纪录。该作品以7000万港元起拍 ,现场买家举到1亿港元后,电话委托追至1.1亿港元,之后经过十几轮的叫价,现场掌声数次响起,而价格一路飙升至1.6亿港元并最终落槌,成交价达1.8044亿港元不仅刷新其个人纪录,也成功问鼎首个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该作品创作于2001年,是艺术家备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被评论家看作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曾梵志《乱草》曾经拍卖过吗

没有。

另,送拍请注意:
现在拍卖业内通过估高你拍品价,收巨额前期费用的公司已占半数以上,所以只要收前期费用的公司都别送拍,这是最保险的。
交了前期费用,拍卖不成交,钱就没了。
如果前期费用上仟过万的,通常都是目的是收前期费用赚钱的公司。

建议以后但凡有收藏公司或拍卖公司找你,可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先留意它的公司名称,如没“拍卖”两字,都是无拍卖资质的公司。我国拍卖法规定:拍卖企业名称里必需含“拍卖”两字。
第二,送拍时留意拍卖公司收不收前期费用,前期费用超仟上万的,要回拍品,调头走人。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