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结核的勘探技术
在勘探多金属结核矿床的过程中,研究出了数种技术与方法。多年来,这些资源的探测和取样技术有了长足进展。1930年代以来,一直采用回声测深(声纳)技术勘查洋底地形。传统回声测深仪在船底垂直发射宽束(40度)声波。根据从发出声脉冲到接收海底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按照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每秒约1,500米)算出水深。在船只行进过程中所获得的连续测深数据提供该船航迹下方的地形剖面图。要准确地测绘海底某一区块的地形,就必须行走等距平行航迹。1970年代末,出现了多波束回声测深仪。设备发射一系列窄束(2度)声波信号,作扇形分布,与船体轴线正交排列。每次发射得出一系列同该船航迹下方及旁侧各点相对应的测深数据。现代化多波束回声探测仪(侧扫声纳)每一扫描带有150多个测量数据(平均每130米一个数据),覆盖宽达20公里,水深至4,000米的范围,可以辨别许多以前看不见的地形。在船上,一分钟之内即可绘出地图,从而得以实时“阅读”海底某区段的地形。邻接刈幅很容易用电脑拼接。加上精度达1米的全球定位系统,绘出的1:25,000比例尺地图在准确度上堪与最佳的陆地地形图相媲美。海面测量还以深拖声纳在海底上方测量作为补充。大多数勘探者还以带照相机的无缆取样器投入海底进行取样、拍照。每次能从0.25平方米地区采集数公斤结核,并对2至4平方米地区拍照。根据所有这些资料,即可以估计海底结核丰度(公斤/平方米)。由电缆操作的抓斗和照相机提供的信息更为可靠,不过速度较慢。声纳技术的最新改进应能促进新装置的开发,以更准确地测量结核分布的密度。这样就能用较短时间勘测大范围内的结核丰度。
国外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概况
多金属结核(以下简称结核),过去许多文献称之为锰结核。它是分布在大洋海床上的一种多金属矿产资源。结核一般由核心及围绕它的壳层构成。壳层物质由锰相矿物和铁相矿物微层与粘土矿物微层交替生长而成。壳层富含Mn、Cu、Ni、Co,以及Mo、Pb、V和Ti等有用金属组分。1873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大西洋首次发现多金属结核。但由于测试和海上调查技术的限制,对结核的成分及其资源价值长期未被人们认识。本世纪中叶,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大洋结核的调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技术和手段。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J.L.梅罗估算太平洋结核储量约有170×104Mt,并指出其具有巨大的经济远景。同时结核至今仍在继续生长,储量还在不断增加,有人推算,其增长速率为6~10Mt/a。因此,结核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这些研究成果的发表,使深海底矿产的潜在重要性逐渐被认识,而且深海底矿产资源主要是人们感兴趣的Cu、Co、Ni等有用金属元素。因此,许多国家对太平洋结核资源开展了调查和研究。70年代,对太平洋的结核调查、勘探和开发的研究达到高潮。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都认为,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的区域(简称CC区)是太平洋中最好的结核富矿带。因此,大部分国家和财团的调查、勘探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地区。现将几个国家的结核勘查简况分述如下。1.1.1 美国美国是开展结核调查、勘探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该国的四家跨国公司已经占据了CC区结核富集带的最有利区块。美国从事多金属结核调查工作的特点是:(1)对结核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中,参加单位有政府机构、研究所和大学,也有大公司和企业。包括地质调查所、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拉蒙特-多尔蒂地质研究所和几十所大学;从1962年起,又有海洋矿产公司(DMCO)、海洋管理公司(OMI)、海洋矿业联合公司(OMA)和肯尼柯特财团(KCON)等4家公司从事结核的调查、勘探及采矿试验。(2)在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成立了海洋矿物资源办公室,负责计划、协调、实施海洋矿物的开发工作。美国政府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之前,于1980年宣布《深海底矿物开发法》生效,并批准4家美国公司申请结核矿区的勘探权和开发权。(3)由政府和科学基金资助,实施一系列调查、研究计划,包括对结核的成因、物质成分及金属含量、分布规律、深海采矿环境和地形、沉积物类型等内容的调查与研究。(4)以美国企业为主的4家跨国公司,他们的工作重点是结核矿物资源调查、勘探、深海采矿试验。在结核勘查方面,除运用常规的海洋地质采样器采集矿样和地球物理勘探的地震、磁力测量外,还应用了快速勘探系统(high speed exploration system,简称HSES)、深拖调查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5)美国对深海结核调查和勘探已于70年代末基本结束,并转为其他矿产资源的调查。1.1.2 日本日本是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政府鼓励对深海结核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和开发。日本开展结核调查和研究始于60年代,由政府机构实施一系列勘查计划,如“深海矿物资源开发基础的调查研究”、“深海矿物资源勘探基础研究”、“深海矿物资源开发研究”和“深海矿物资源地质学研究”等,同时进行深海采矿系统的开发及“连续链斗采矿”系统的采矿试验。1974年,日本设立深海矿物资源开发协会,1982年又成立锰结核采矿系统研究所,负责研究采矿系统和调查、选定结核矿区。日本开展结核调查的作法是“渐近勘探方法”,随勘查测量的进展而日益提高调查的精确性。勘探阶段可分为概查阶段Ⅰ、普查阶段Ⅱ和普查阶段Ⅲ(详细勘查)三个大阶段。1.概查阶段Ⅰ这一阶段的调查任务是研究结核的产状。本阶段又可分为3个小阶段。图1—1 Ⅰ2阶段工程分布图 图1—1~1—4均引自Svimitomo Corporation,1988(1)概查阶段Ⅰ1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和编制各种图件,预选可能的结核调查区,编写海上调查设计报告。(2)概查阶段Ⅰ2(路线调查) 该阶段的任务是沿选定路线了解结核产状,包括丰度和品位、海底宏观地形特征(表1—1);方法为长剖面测深和地震/浅层剖面测量,剖面间距不小于120n mile,测站间距30~50n mile。每个测站由7~8个带海底照相机的无缆抓斗取样点组成,取样点间距为ln mile(图1—1)。(3)概查阶段Ⅰ3(面积调查) 该阶段的任务是圈定地形平坦区,了解构造地形特征,结核类型、丰度和品位及其分布(表1—2),方法同概查阶段Ⅰ2,测线距10n mile,联络线距10~20n mile,测站间距20~30n mile(图1—2)。概查阶段结束,要求圈出进一步工作的远景区、100m等值线地形图、地质构造图和结核丰度图等。表1—1 Ⅰ2阶段概查目的和设备注:画框部分表示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表1—1~1—4均引自Svimitomo Corporation,1988。DORNIER——水下定位系统。表1—1~1—4均如此。2.普查阶段Ⅱ普查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加密测线,区分出与采矿可达性有关的海底地形地貌类型,获得具有较高准确性的结核分布、丰度和金属含量(表1—3)。方法是测深和局部地震/浅层剖面加密,主测线间距2.5~5n mile,联络线间距5~10n mile;测站间距5~10n mile(图1—3)。成果资料有25~50m等值线地形图,标有沉积厚度、露头和断层的地质构造图,结核类型、大小、丰度、覆盖率和金属含量的分布图等。3.普查阶段Ⅲ(详细勘查)表1—2 Ⅰ3阶段调查目的和设备注:实线框中内容表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虚线框表示次要的或顺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图1—2 Ⅰ3阶段工程分布图图1—3 普查阶段Ⅱ工程分布图表1—3 普查阶段(Ⅱ)调查目的和设备注:(√)表示次要方法。其它含义同表1—2。该阶段的任务是圈定结核丰度和金属含量最高的最大地区,并要求地形坡度小于5°~10°、障碍物数量最少(表1—4)。方法是电视和连续测深(如果需要,则进行地震/浅层剖面测量)或用发展中的深拖系统等,测线间距1~2.5n mile,测站间距2.5~3.0n mile(图1—4),每个测站由6~7个无缆抓斗投放点组成,点距为ln mile。每点投放两个抓斗(其中一个带照相机,一个不带,两者相距很近),并与沉积物取样管联合作业。沉积物采样(土工学和沉积相界需要)间距10~30n mile(铲式或箱式)。沉积物采样点被3个带照相机的无缆抓斗站包围,各站距中心约0.5n mile。本阶段要求准确的导航定位(基准导航-无线电声探,可能的海底应答器)。本阶段结束时要求提交10m等值线和障碍物标志的详细地形图,结核丰度和金属含量等值线图,并提供能进行经济评价的矿石储量和品位等足够数据。表1—4 详细勘查阶段的普查目的和设备注:“顶”指火山表面的构造形态。其它符号同表1—1~1—3。1.1.3 原西德原西德是积极开展深海底矿产资源调查的国家之一,该国从事结核调查始于70年代初期。1972年,成立海洋矿物原料开发公司(AMR),由政府资助在太平洋调查面积达4Mkm2,并重点在CC区10Mkm2结核富集带中选择1.56Mkm2(135°~155°W,5°~15°N)海域进行勘探(图1—5)。其任务包括矿石数量(含结核产状、丰度、分布规律和储量),矿石质量(含矿石品位、化学成分及变化、金属含量等),可采性(含海底地形、坡度、障碍物等)三方面。勘查手段及方法如图1—6所示。勘查方法是“循序渐进、逐步加密测网间距”,即由面到点,逐步缩小勘查范围,最后确定勘探区。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的精度要求和资料、成果的匹配性,以及使用相应的最有效的调查工具,结核调查划分为勘查和勘探两大阶段。图1—4 普查阶段Ⅲ(详细勘查)工程布置图图1—5 各调查-勘探阶段工作区域的估计规模(据R.Fellerer,1975)1一详查面积312000km2(占调查区面积的20%);2—勘探区面积156000km2(占调查区面积的10%);3—矿床经济评价部分面积39000km2(占调查区面积的2.5%)图1—6 勘查多金属结核使用的标准工具及利用率(据R.Fellerer,1986)1.勘查阶段根据任务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勘查阶段进一步分为3个小阶段。(1)勘查阶段Ⅰ1 本阶段主要为室内工作,据已有可利用资料、设备和资金选择靶区,编制靶区有关图件。(2)勘查阶段Ⅰ2 任务是圈定远景区;远景区内的结核丰度、品位要达到规定的要求,面积要足够大,障碍物及地形能满足采矿要求。勘查方法包括地球物理测量和地质调查等。可供选择应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单波束或多波束回声测深、浅层剖面测量、地震调查、磁力和重力调查等。测线距为80~100n mile;测站间距30~50n mile(图1—7a)。选择带照相机的无缆抓斗采集地质样品,每站投放5~8个,按0.5n mile间距直线投放或按采样圈投放;如需有缆取样,则布置在测站端部或采样圈中心。(3)勘查阶段Ⅰ3 任务同勘查阶段Ⅰ2,但要求区分地形和地质构造的简单区和复杂区,富矿带和贫矿带等。方法同上阶段,线距10n mile,测站间距20~30n mile(图1—7b)。采样方法增加铲式、箱式和活塞等种类。到本阶段结束时,必须解决是否继续工作或转入勘探阶段,或暂缓、放弃等问题。图1—7 多金属结核矿床普查-勘探阶段工程部署(据R.Fellerer,1986)1—多波束回声测深(SB)测量和高速勘查系统(HSES);2—取样站位;3—不可开采区2.勘探阶段Ⅱ本阶段的重点为:测制详细的地形图,对海底地形作出评价,如坡度、沟槽、障碍物等;矿区地质构造特征评价,如沉积层和基底的关系,侵入体、喷出体和断裂的发育程度,以及沉积相等;结核矿床的详细评价,如结核类型、形状、大小、平均丰度和金属含量及变化等,矿体面积及储量等,工程地质参数、海洋学参数和气象及海况等。本阶段的目标是获得至少可供开采6~8年的真实储量。此外,还应研究采矿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本阶段的勘探方法除采用回声探测系统、浅层剖面测量及带照相机无缆抓斗外,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还增加大型箱式采样器、铲式采样器和活塞采样器及拖网、深海电视、各种照相、海洋探针及深拖系统。勘探网距在勘查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工作部署,如图1—7c、d所示。测网线距根据不同勘探手段而布设。勘探阶段的最终目的是为采矿提供可信度更高的资料,因此,应根据勘探手段获得资料的能力和所达到的目的进行优化部署,其模式可分为如下3个阶段进行(图1—8)。(1)第1阶段 测深-地震调查阶段。测深网距3n mile×8n mile,地震调查网距6n mile×16n mile。经过调查后筛选出约50%的面积转入第2阶段工作(图1—8)。(2)第2阶段 取样调查阶段。采样测站布置在上阶段圈出的面积内,网距3n mile×2.5n mile。每个测站投入6个自返式抓斗组成一个采样圈或星状,平均直径ln mile,中心是一个有缆取样。通过全面取样后,放弃结核丰度或品位不符合要求部分,剩下约一半面积转入第3阶段(图1—8)。(3)第3阶段 电视调查阶段。电视剖面网度为ln mile×2n mile。调查结果将表示在地形图、经济地质图和各类表格中。根据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将结核矿床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并反映在图上。1.1.4 原苏联原苏联是从事结核调查较早的国家,前期工作主要是在太平洋进行基础调查,1977年后在CC区结核富集带开展系统调查。原苏联在结核资源调查及勘探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比较系统详细,现将勘探阶段划分及工程布置简述于后。1.区域性(矿区申请)调查(1)任务 对所圈定的申请区域进行地质调查,为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登记作为先驱投资者提供资料。选择部分最有远景的区域超前加密测站,获取P1级储量。(2)工程布置 满足比例尺1:100万要求,定位均方根误差士(150~200)m。地球物理方法包括磁力测量、多道地震测量、近表层声纳测量、多波束回声测深和测深等。测线网距24km×24km;每200~400km2布设一个测站;远景区加密摄影、遥测声纳剖面,每1km2不超过20m(图1—9)。(3)主要成果 ①提交申请区域地质构造报告书,附一套必要的图表资料;②提供下阶段,即普查-勘探(评价)工作合理性的技术、经济设想。2.普查-勘探阶段(评价)(1)任务 在开辟区内圈定结核矿床,求取C1和C2级储量,并对P1级进行预测资源评价,查清矿藏资源的平均质量,同时进行开发的工艺特性和矿山地质条件的概略评价,解决勘探工作的合理性问题,论证试验开发区。图1—8 勘探阶段工作部署模式图(据R.Fellerer,1975,略有改动)1—气枪地震和同步测深(第1阶段)/电视调查和旁侧声纳(第3阶段);2—只进行回声测深探测;3—取样点和观测点位置。站位模式图:4—有缆取样和观测(用于结核、沉积物和海洋科学资料);5—无缆取样(结核);6—无缆取样带单次照相机图1—9 第一阶段区域性(矿区申请)工作规模示意图(据геленлжик,1992;B.A.Kулынлышев等,1990资料编绘)(2)工程布置 满足比例尺1:20万要求,定位均方根误差±(150~200)m,评价地段小于士50m。工作方法包括地质勘探综合装置(含电视、摄影、声纳、声学测量及其他类型的测量工作),多波束回声测深和船用回声测深等,测线按6~12km断面系统进行;地质采样每36km2布置测站一个(图1—10)。(3)主要成果 ①提交矿床地质构造报告书,附一套必要的图表资料;②提供勘探阶段的合理性技术-经济报告。3.勘探阶段(1)任务 更准确地提供有关储量及预测资源量、结核质量,以及充足和可靠的矿山地质条件及工艺特性的信息,以满足将矿山投入工业开发的需要。(2)工程布置 满足比例尺1:5万的要求,定位均方根误差小于±50m;方法为近底层声纳测量、浅层剖面测量、电视摄影剖面、近底层回声测深、多波束回声测深等,拖曳的或自主的深水装置及技术工具按间隔1.5~3km的断面系统进行;考虑摄影剖面的需要,每9km2布设一个测站(图1—11、图1—12)。(3)主要成果 ①提交固定指标的经济-技术论证报告;②根据有关结核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按C1和C2级要求统计储量,按P1级预测资源量评价报告;③按年产干结核3Mt、勘探周期五年计算,C1+C2级储量确保企业生产5~7年。1.1.5 法国法国在70年代初期开展结核调查研究。1974年成立法国锰结核研究与勘探协会,全面开展结核调查和开发研究,而且调查区选在CC区结核富集带,分4个阶段进行。图1—10 第二阶段普查-勘探(评价)工程布置示意图(据Геленлжик,1992资料编绘)1—测线;2—取样站位1.第一阶段(大网格调查)(1975~1976年)(1)投入工作量 8个航次共198天,调查面积2.25 Mkm2,勘探网度50n mile× 50n mile,测站259个,每个测站投放7个无缆抓斗。(2)成果 圈定结核远景区(Noria area)43.1万km2(图1—13)。2.第二阶段(加密网格调查)(1976~1977年)在Noria area中开展调查。(1)投入工作量 9个航次共248天,调查面积43.1万km2。调查方法包括测深、地震和磁力测量等地球物理方法,勘探网度为17n mile×15n mile(图1—14);测站267个。(2)成果 圈定了15万km2矿区,平均丰度为9.49kg/m2,平均金属含量:Ni1.39%,Cu1.25%,Co0.25%。3.第三阶段(圈定矿场)(1979~1981年)选择24个区块,主要开展多波束回声测深测量和摄影剖面(深拖摄影箱和自航式深潜器摄影)工作。(1)投入工作量 7个航次共221天,地球物理勘探:测深5840km,多波束回声测深37600km2共37612km,地震1633km,磁力25814km,深拖摄影剖面1430km,照片75053图1—11 第三阶段勘探工作工程布置示意图(据гeлeнлжик,1992资料编绘)1—深拖(声纳、声学断面)、多波束回声测深;2—摄影电视剖面;3—取样站位张,自航式深潜器摄影剖面142km,照片31663张;测站21个(图1—15)。(2)成果 编制详细地形图(表示各种类型的微地形和障碍物),圈定连续结核矿场。4.第四阶段(查明矿床潜在储量)(1981~1988年)在先驱投资者的开辟区内,主要进行代表性采样、工程技术试验、海洋气象观测和障碍物自然状态及密度测量。(1)投入工作量 5个航次共147天,拖网结核25t,土样70件,自航式深潜器摄影85km,照片53274张;深拖摄影17km,照片1050张,深拖旁侧声纳测量1020km2(剖面21条共660km)(图1—16);载人潜艇下潜16次,土工试验25次。(2)成果 查明矿床潜在资源量(储量)。1.1.6 日本、原西德、原苏联和法国等国勘探结核的共同特点(1)综上所述,它们勘探结核的共同特点是均采用“循序渐进、逐步缩小测网距的调查方法”或“渐近勘探方法”。勘探模式由陆地探矿引申而来。(2)在结核调查的前期阶段,勘探手段一般均使用常规的方法,如地质采样一般使用无缆的和有缆的两种类型的采样器,无缆抓斗一般带照相机;地球物理勘探一般包括测深、地震/浅层剖面测量、磁力测量和多频探测等;导航定位采用卫星系统,定位精度较低。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使用高精度的勘探系统逐步增加。如多波束回声测深系统(Sea Beam)、海底电视和深拖系统等。特别是法国,在勘探阶段使用高科技的勘探设备更为突出,如自航式深潜装置和载人潜艇等。图1—12 块段勘探程度实例(据В. А. Кулынлышев,1990)1—块段和矿带范围;2—测站:a为含矿,金属镍当量>5%,丰度>5kg/m2;b为表外矿,金属镍当量<5%,丰度<5kg/m2;c为无矿,丰度0~4kg/m2。勘探工作比例尺:Ⅰ—1:100万,Ⅱ—1:10万,Ⅲ—1:5万,Ⅳ—1:1万(3)勘探阶段一般只是选择一部分结核富集度最好的地段进行勘探,目标是获得可供开采5~8年的储量。图1—13 第一阶段(1975~1976)勘探工程分布及远景区(Noria)(据J.P.Lenoble,1993)图1—14 第二阶段勘探工程分布示意图(据J.P.Lenoble,1993资料网格化)l—水深测量;2—地震和磁力测量;3—取样站位图1—15 第三阶段勘探工程分布示意图(据J.P.Lenoble,1993资料网格化)1—3.5kHz磁力和水深测量;2—水深测量;3—地震测量;4—取样和观测站位图1—16 第四阶段勘探工程分布示意图(面积1020km2)(据J.P.Lenoble,1993资料网格化)1—旁侧声纳测量、水深测量;2—水深测量;3—磁力测量;4—取样站位
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分布表述不正确的是( )A.煤矿、石油等多分布在北方B.有色金属多分布在南方C.
A、我国煤矿、石油的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东多西少.故A正确.B、我国有色金属的分布特点南多北少.故B正确.C、四川盆地有煤、铁、天然气、石油、盐、芒硝、石膏、磷、铝、硫、铜、锰、金、石墨、汞等矿产资源,其中天然气、芒硝为中国之冠,并有中国重要的锶矿.川东北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之一,川中和南充等地盐岩矿储量很大.故C正确.D、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和地热资源.故D错误.故选:D.
我国有哪些有色金属矿产地?
我国有色金属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中国的十大有色金属矿产地: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甘肃金昌的镍,山东招远的黄金,江西德兴的铜、大余的钨,湖南锡矿山的锑、水口山的铅锌矿,云南个旧的锡,广西平果的铝,贵州铜仁的汞。 中国属于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铅、金、银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我国有色金属主要分布
我国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是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份。华北地区主要是钨、锡、钼等金属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山东和河南等省份。正因为我国有色金属在这两个区域的分布,在地域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地质资源基础,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全面生产、技术装备较为先进、品种水平较好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家之一。此外,我国还在不断进行有色金属资源勘探,如在新疆、青海、海南等省份也发现了较多的有色金属资源。同时,在资源开发和环保方面,也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资源的高效、低耗和清洁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我国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但也在其他地方进行勘探和研究,未来有望发现更多有色金属资源,进一步促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有色金属分布在哪?
1、我国有色金属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中国的十大有色金属矿产地: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甘肃金昌的镍,山东招远的黄金,江西德兴的铜、大余的钨,湖南锡矿山的锑、水口山的铅锌矿,云南个旧的锡,广西平果的铝,贵州铜仁的汞。
2、中国属于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铅、金、银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有色金属资源在我国哪些地方比较丰富?
我国有色金属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中国的十大有色金属矿产地: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甘肃金昌的镍,山东招远的黄金,江西德兴的铜、大余的钨,湖南锡矿山的锑、水口山的铅锌矿,云南个旧的锡,广西平果的铝,贵州铜仁的汞。 中国属于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铅、金、银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扩展资料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见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在明代和更早的时期,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技术就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19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以掠夺方式在中国开办矿山,因而自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的矿产资源就处于这种半殖民地的地位被开发掠夺。但到1949年为止,中国探明一定储量的矿种仅有18种。中国有色矿产数量很多,但从总体上讲贫矿多、富矿少。如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远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铝土矿虽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但几乎全部属于难选冶的一水硬铝土矿,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7%的矿石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必然增大矿山建设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矿产资源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铜的储量的一半以上在华东、西南两区,包括赣、滇、藏、皖等省区。铜产地分布较广,长江中、下游是集中地区之一,甘肃的白银厂、云南的东川和山西的中条山也是有名的大矿。矿床类型以斑岩型和接触交代型为主,前者以江西德兴为代表,后者以湖北大冶和安徽铜陵为代表。中国的铝矿大多为沉积型铝土矿床,矿石以一水型的硬水铝石为主,铝、硅比相对较低,冶炼性能不如三水型铝土矿。其主要产地在山西中部、河南巩县一带、 贵州修水、 山东淄博和广西平果等地。浙、闽、皖等省的明矾石矿也是可供综合利用的铝矿资源。扩展资料矿产资源的分类:1、根据矿产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分为内生矿产、外生矿产和变质矿产;2、根据矿产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分为无机矿产和有机矿产;3、根据矿产的产出状态,分为固体矿产、液体矿产和气体矿产;4、根据矿产特性及其主要用途,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矿产资源
我国的矿物资源有哪些?
我国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铁、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
铁矿
中国是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一个国家。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为最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2.53%,仅见于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从铁矿成因类型来看,根据程裕淇和赵一鸣等的意见,主要有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型铁矿床,如四川攀枝花铁矿床,与中酸性(包括偏基性与偏碱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马坑、内蒙古黄岗等;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如江苏、安徽两省的宁芜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等;沉积型赤铁矿和菱铁矿床如鄂西、赣西、湘东地区的赤铁矿;变质沉积铁矿,如鞍山铁矿、冀东铁矿等;风化淋滤残积型铁矿,如广东大宝山、贵州观音山等。铁矿成因类型以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变质-沉积磁铁矿为最重要。该类型铁矿含铁量虽低(35%左右),但储量大,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且可选性能良好,经选矿后可以获得含铁65%以上的精矿。从成矿时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铁矿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中国的三大伴生矿是?
伴生矿是指存在于某种含有其他矿产的矿藏,一般矿都是含有伴生矿的,只是如果伴生的含量一般不太高,只是在其价值大的情况下开采分离。比如我国白云鄂博的铁矿,就含有大量的稀土
伴生矿的开采利用
伴生矿在同一矿床(矿体)内,不具备单独开采价值,但能与其伴生的主要矿产一起被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或元素。
例如,斑岩铜矿床中的铂、锌、金等,黑钨矿石 英脉矿床中的锡、钥、敏、妮、担、秘和水晶等。伴生矿是相对主 要矿产而言,由于它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共同的物质来源,因而常伴生在同一矿床(矿体)内。
伴生矿或赋存在独立 矿物中,如斑岩铜矿中的辉铝矿;或呈类质同象或机械微细混 人物被包含在主要矿产的矿物中,如方铅矿、闪锌矿中的锡、 锢、稼、锗等。要仔细研究它们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以便采用 合理的选矿、冶炼工艺流程,加以回收和综合利用
我国三大伴生矿
攀枝花铁矿伴生钒钛矿
白云鄂博铁矿伴生稀土矿
金昌金川镍矿伴生多种金属
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铁这个会溶于强酸和中强酸,泛有白色或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的金属元素,目前在地壳中共计含有百分之4.75的含量,位居含量第四位,并被广泛应用在磁铁,药物,墨水等领域的工业黑色金属之一,每年会产出30亿吨的铁金属。铁的特点铁是第26号元素Fe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其中含有少量的碳, 因而它的熔点降低,抗蚀力也减弱。有延展性和导热性。也能导电。但导电性比铜,铝都差。铁能被磁体吸引,在磁场作用下,铁自身也能产生磁性。根据碳含量不同铁又可以分为 生铁和熟铁,熟铁有一定的韧性,而生铁坚硬易碎 因为它非常脆所以容易折断。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以做很多种电器元件。
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什么
本质上讲,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钢铁。2019年,全球钢铁总产量达到了16.03亿吨,占全球各种金属及其合金总产量的51.25%。另外,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如中国和美国,钢铁的能耗也比较高,占整个能源消耗的25%以上,其中中国的钢铁能耗占能源消耗的30.4%,而美国的能耗占能源消耗的36.0%,可见钢铁在金属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钢铁,其它的年产量较高的金属还有铝、铜、锡等。2019年,全球铝产量达到60.3亿吨,全球铜产量达到18.7亿吨,全球锡产量达到310万吨。铝、铜用来制造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以及建筑用具,锡则用于制造电子物品。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的金属,如锦纶、锌、镁、锗、镍和钛等,它们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主要用于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和造船等行业。【摘要】
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什么【提问】
本质上讲,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钢铁。2019年,全球钢铁总产量达到了16.03亿吨,占全球各种金属及其合金总产量的51.25%。另外,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如中国和美国,钢铁的能耗也比较高,占整个能源消耗的25%以上,其中中国的钢铁能耗占能源消耗的30.4%,而美国的能耗占能源消耗的36.0%,可见钢铁在金属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钢铁,其它的年产量较高的金属还有铝、铜、锡等。2019年,全球铝产量达到60.3亿吨,全球铜产量达到18.7亿吨,全球锡产量达到310万吨。铝、铜用来制造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以及建筑用具,锡则用于制造电子物品。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的金属,如锦纶、锌、镁、锗、镍和钛等,它们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主要用于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和造船等行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