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传媒大学原校长、荣誉校长刘继南带领的中国传媒大学和著名文化企业家、国内影视业领军人物、民办教育家蒲树林先生联合创办,于2004年在江苏省南京市设立的一所非营利独立学院。华夏视听传媒集团、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蒲树林先生为学校创始人兼董事长。董事会坚持“不取回报、公益办学”,期冀将南广学院办成中国一流的民办传媒大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年名校。扩展资料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教学建设:学校坚持“依托母体、植根传媒、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形成了“大传播、全媒体、应用型、创新性”的办学理念。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优势,更加注重与信息传播领域的高度对接和契合,准确把握信息传媒领域的发展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基本覆盖了文化传媒各个领域。学院鼓励倡导师生实践,创新创意气氛活跃,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师生在国内外各类专业赛事上屡创佳绩,摘获各类奖项达600多项,其中国际范围获奖80多项、国家范围200多项、省市范围300多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传媒大学原校长、荣誉校长刘继南带领的中国传媒大学和著名文化企业家、国内影视业领军人物、民办教育家蒲树林先生联合创办,于2004年在江苏省南京市设立的一所非营利独立学院。华夏视听传媒集团、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蒲树林先生为学校创始人兼董事长。董事会坚持“不取回报、公益办学”,期冀将南广学院办成中国一流的民办传媒大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年名校。扩展资料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教学建设:学校坚持“依托母体、植根传媒、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形成了“大传播、全媒体、应用型、创新性”的办学理念。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优势,更加注重与信息传播领域的高度对接和契合,准确把握信息传媒领域的发展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基本覆盖了文化传媒各个领域。学院鼓励倡导师生实践,创新创意气氛活跃,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师生在国内外各类专业赛事上屡创佳绩,摘获各类奖项达600多项,其中国际范围获奖80多项、国家范围200多项、省市范围300多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霍州煤电集团吧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霍州煤电”)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煤企业、山西省属七大煤炭集团之一——山西焦煤集团的重要煤炭子公司。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霍县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2000年改制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加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并成为其子公司,现为中国矿业大学校企合作单位。2006年签署债转股协议,2013年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注册资本金440173.02万元,其中:山西焦煤持股58.8%、中国信达持股36.97%、中国建行持股4.23%。截止2019年9月底,集团公司下辖控参股子公司和分公司80个,其中下辖二、三级子公司64个,分公司16个;总部机关设置职能部室36个;资产总额735.07亿元;在册职工50360人。霍州煤电位于国家规划的山西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的晋中基地内,是国内少有的低硫炼焦煤基地之一,分布在临汾、吕梁、忻州、长治和运城5市所辖12个县(市)。目前拥有矿权井田总面积801.92平方公里,资源储量694912.3万吨,可采储量305316.8万吨。现有矿井27座,洗煤厂8座。主导产品为肥煤、1/3焦煤、焦煤、贫瘦煤等多个高端优质品牌煤种,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热稳定性好和粘结性强等特点,享有“冶金工业细粮”的美誉。特别是打造了“辛置”“丰焦”等多个名牌产品,广受市场欢迎,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企业精神与管理模式建企以来,霍州煤电以“积极进取、年年上台阶”的企业精神为引领,相继实施“南下北上”、“东进西扩”发展战略,经过60余年的积淀,探索形成了“区域公司+专业化”管理模式;现有霍州本部和汾河焦煤、吕梁山煤电、晋北能化、晋南煤业、吕临能化5个区域公司,以及鑫钜煤机、云厦建筑、霍源通新产业、凯兴公司、供电公司、物业服务等专业化公司。区域公司重点发展煤炭主营业务,专业化公司配套服务跟进,逐步构建了煤炭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布局,企业已发展为集煤、电、建筑、建材、机械制修等多种产业于一身的大型现代化煤电集团。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霍州煤电将以山西焦煤“1126”发展战略为引领,继续弘扬“积极进取、年年上台阶”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区域发展差异化、主业发展循环化、辅业发展专业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新业态发展衍生化五大战略布局和矿井接替、资源扩张、资金支撑、科技创新、人才强企五大战略核心为主要内容的“125569”工作思路,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5000万吨级现代化百年霍煤。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霍州煤电集团公司
霍州煤电下属煤矿煤质怎么样啊
您好亲,据查询霍州煤电下属煤矿的煤质还是不错的,煤质是一个极具变化性的问题,同样一个煤矿不同的煤层、不同的地段所采出来的煤质也会不一样,而且随着煤矿开采的进展和技术的改进,煤质也会随之有所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个煤矿的煤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如果煤质好,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煤炭产品,市场售价也会相应提高;如果煤质差,不仅对生产效益会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煤炭产品供需平衡,从而影响整个煤炭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煤矿煤质的稳定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科学的煤质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监测和分析煤矿煤质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煤质稳定和提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希望我的回复对您有帮助亲【摘要】
霍州煤电下属煤矿煤质怎么样啊【提问】
您好亲,据查询霍州煤电下属煤矿的煤质还是不错的,煤质是一个极具变化性的问题,同样一个煤矿不同的煤层、不同的地段所采出来的煤质也会不一样,而且随着煤矿开采的进展和技术的改进,煤质也会随之有所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个煤矿的煤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如果煤质好,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煤炭产品,市场售价也会相应提高;如果煤质差,不仅对生产效益会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煤炭产品供需平衡,从而影响整个煤炭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煤矿煤质的稳定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科学的煤质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监测和分析煤矿煤质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煤质稳定和提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希望我的回复对您有帮助亲【回答】
吕梁地区的风俗习惯
吕梁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信徒众多,组织齐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山西省以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伊斯兰教约有400余人的零散信教群众。佛教、道教、基督教在全市十三县市区均有分布,天主教除兴县、岚县外其余县市区均有分布。截至2012年底,吕梁市共有信教群众十多万人,其中佛教3万余人、道教2万余人、基督教3万余人、天主教2万余人。全市信教群众100人以上的天主教聚居村有31个,其中最大的聚居村为文水县新立村,全村几乎都是天主教徒。全市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登记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163处,涉及全市13个县市区、88各乡镇、143个村委。其中,佛教寺庙46处、道教官观15处、基督教48处、天主教54处。全市四大宗教有教职人员190人,其中,佛教僧人46人、道教道士9人、基督教72人、天主教63人。全市有市级宗教团体1个,即吕梁市佛教协会,会址设在离石区慧达寺;有县级宗教团体20个,其中包括离石区基督教两会,汾阳市道协、基督教两会,孝义市基督教两会、天主教爱国会、道教协会;交城县基督教两会,交口县基督教两会,方山县基督教两会、天主教爱国会、道教协会,临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天主教爱国会,中阳县天主教爱国会等。扩展资料:历史沿革: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即前瓜衍,今汾阳、孝义一带)、大陵(即前“平陵”,今文水)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今文水平陶村)、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梁地区
吕梁相关信息,当地风俗习惯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 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 黄河同陕西 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 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 晋中、 临汾接壤。全市基本属于 温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总面积21140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 离石区。
吕梁是 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 红军东征主战场、 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 吕梁英雄传》,是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吕梁是发展新区,于2003年 撤地设市,是山西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下辖的 孝义市和 柳林县是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 排头兵。
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 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 中阳邑及 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 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 中阳、 兹氏(即前瓜衍,今 汾阳、 孝义一带)、 大陵(即前“平陵”,今 文水)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 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 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今文水平陶村)、兹氏为太原郡辖县; 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 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
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 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徙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内附”, 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 西河郡,治 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西河国附郭县,今汾阳)。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 平陶县讳拓拔焘改平遥县,后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 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 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 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 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 西河郡、 太原郡、 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治所在今柳林 孟门)、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 汾州、 隰州、 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治所在今柳林孟门)、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新析置)、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五代时期,吕梁境域内所属未变。
宋代,吕梁分属于 石州、汾州、岚州、隰州、 晋宁军、 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治所在今柳林 孟门)、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
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隆庆三年后,石州改)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 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 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 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3月27日汾阳专区撤销, 交城、 文水、 汾阳、 孝义等县划归 榆次专区, 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 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1952年7月1日,兴县专区撤销, 兴县、 岚县划归 雁北专区; 临县、 方山、 离石、 中阳划归榆次专区。
吕梁1954年7月1日,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 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 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入吕梁县。1959年9月19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1971年5月,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 方山县,新增设 娄烦、 交口二县;1972年4月, 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 柳林县。1992年孝义 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汾阳撤县设市。 [1]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吕梁 撤地设市,同时下辖的离石由县级市改为市辖区,下辖的孝义、汾阳两个县级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吕梁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