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本上的肌肉女,为什么要被删除?
可能是觉得这一张照片会误导这些青少年,也会影响到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所以将这个照片从课本上直接删除了。一、会误导这些青少年。这张图片原本出现在高中的生物课本当中,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这张照片还存在,所以我对他印象比较深刻。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高中时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较快的年纪,他们也会对周围的女孩子产生幻想。如果生物课里面有这样的照片,可能会让这些青少年对其他人有好奇的心理,所以觉得这张照片存在的不合时宜。很多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都非常重视他们的心理成长,因为男孩子的父母给孩子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女儿受到伤害。所以很多家长都介意教材中出现这样比较暴露的照片,在大家的争议之下,所以教材上直接将这张照片删除了。二、会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状态。我们曾经在上高中的时候,有的男生把生物课翻到这一页都会将这张照片剪下来做成一个立体的模型。他们会用这张照片开很多玩笑,也会影响周围女生平时的上课状态,所以教材上的这张照片确实比较影响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我印象中当时我们班级有一个男孩子拿这张照片开了两个学期的玩笑,刚开始大家都愿意配合他,但慢慢地大家都觉得他很无聊,但是他却陷入在这张照片中无法自拔。这些教材肯定是出于为了让这些孩子们能够更好学习的角度考虑才会将这张照片删除,因为这张照片确实没有他存在的必要性。老师也不会过分的剖析这张照片中的人物,所以教材出版社可能觉得这张照片没有用,还影响孩子们学习状态就直接删除了。
生物书上那张有名的肌肉女被删除了,如今的学生有多娇弱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有一个通病。每个家庭的家长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似乎只要孩子学有所成、事业有成,那就说明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别人就会十分羡慕这样的家庭。而实际上,大家都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日渐重要。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些孩子偏激、校园霸凌、孩子自闭等等现象,归根结底,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出现了问题。曾几何时,在我们的生物教科书上有一幅非常熟悉的插图,被多个版本的教材选用。插图上是一位身材健壮的女子,她衣着暴露,当然目的是为了展现周身肌肉。但是这样的展示却让一些高中生想入非非,不是产生不适的感觉,就是觉得有些“把持不住”。考虑再三,教育部门决定把沿用多年的这幅“肌肉女王”的插图删除了。好好的一幅插图,怎么就成为了“不良内容”了呢?与其说是插图本身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孩子们的思想上出现了问题。归根结底,这样的现象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的。首先就是现在网络发达,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手机了。网络上会宣传一些需要成年人引导的信息,高中生虽然看起来个个都像是成年人了,但是毕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于一些网络内容还是需要大人加以引导的,否则赶上青春期,孩子就很容易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早熟、早恋等等。在我们国家的总体教育中,还是更加偏向于传统与保守的。大多数家庭都是“谈性色变”,甚至在许多学校里也是如此。老师在回避这样的问题,家长也在回避这样的话题,只有在发生一些早恋现象的时候,家长才会与老师一起想办法处理,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这个时候再处理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为什么不把这样的现象扼杀在摇篮里呢?高中生虽然还在校园里接受文化教育,但是受到外界太多影响,他们已经对性有了模模糊糊的概念。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正确引导孩子,而不是含糊其辞,每次都想办法掩盖过去,孩子也就不会对这件事情愈加好奇,进而酿成不必要的麻烦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性知识的教育,这是我们在教育上需要改进的一个重点。当然,教育孩子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自然也不全是家庭的责任。完美的教育,应该是家庭、老师与学校三方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正面的、积极的氛围。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地位尤其重要。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自己要做的全部事情,还有的家长认为花钱给孩子买了学习工具,或者报了补习班,自己就已经尽力了,这样的思想是大错特错的,必然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的。如今在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批判教师的声音。一些学校的老师过于依赖微信、钉钉等通讯工具,布置作业的时候就不再像是从前那样,写在黑板上,让孩子抄下来,而是发在微信群里、钉钉群里,让家长自己去看。如果有孩子犯了错,老师就会在群里直接艾特家长,这样无形当中就给了家长压力,虽然孩子在学校里不会遭受体罚,但是回家一顿打还是难免的。其实老师过于依赖通讯软件的行为当然是不可取的,在学校里布置作业,相信中小学生都可以做到听清楚、记清楚自己的作业内容了。既然有通讯工具,适当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学校和老师过于依赖手机,必然也是一种教育的失职。总的来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共同用心呵护。如何做好教育这件事,任重而道远。
中学课本删除肌肉女,真的有那么伤风败俗吗?
我觉得中学课本中的肌肉女其实并不是伤风败俗啊,我觉得是他们关注的点就不对,对于健身的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吧,那只是展现了很美的肌肉线条,也只有心术不正的人才会觉得她的穿着过于暴露。这个肌肉女图片被删除的事情是这样的:这个肌肉女图片其实是2008年人教版生物必修课本第23页的一张插图,讲的是“蛋白质”的构成,这张插图是一位肌肉健壮的女性,有的人给她取了外号“蛋白质女王”,我觉得这也很贴合课文主题。但很多人都把焦点放在了她穿着暴露上,我觉得这可能只是为了更充分的展示肌肉,并且也不会联想到伤风败俗的方面上。有的学生把那张图片沿着轮廓剪下来;还有的学生把那种图片涂黑;还有的就直接用便利贴把图片盖住等等。一些家长和专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认为这属于教科书上的不良内容,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甚至有专家说:“孩子看了根本把持不住”,就这样这张图片就被从中学教科书上删掉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其实就真的没必要,当时我中学的时候书本上还有这个“蛋白质女王”的图片,当时也只是觉得她的肌肉真的好发达,感到很惊讶,心里只有钦佩。其实平时也会在各种途径看到一些健身的人,看看满满的肌肉只会觉得很佩服,不会有其它什么想法,而我周围的人也差不多只有惊讶和佩服,很少有人或者几乎没有人觉得伤风败俗。其实就现在这个网络那么发达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图片、新闻特别多,这让现在的孩子很小就可以了解的很多领域的知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难道家长和专家能够全部都“删”去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的三观,正确地看待事物,心术不正的人才会容易想歪。
生物书上的肌肉女人是谁?
生物书上的肌肉女人是加拿大女子职业健美运动员克里斯·维斯伯格。生物书上的那张照片拍摄于1985年。由于这位前辈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健美选手,从照片上来看当时她应该在20-30岁之间。所以我推算她出生于1960年左右,到今年她应该是60岁左右,而这么一位奶奶级的健美前辈现由于年轻时候互联网并不发达,没有留存较多资料。曾在1984年获得北美健美锦标赛女子组重量级冠军,生物书上的插图照片拍摄于1985年,时值英国伦敦世界健美运动会,克里斯展示肌肉时由鲍勃·托马斯拍摄。以及女王少量的其他参赛照、生活照,而其他再详细的资料我也没再找到。
生物书上的肌肉女人是谁?
“生物书上的肌肉女人是加拿大女子职业健美运动员克里斯,维斯伯格。生物书上的肌肉女人是加拿大女子职业健美运动员克里斯·维斯伯格。生物书上的那张照片拍摄于1985年。由于这位前辈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健美选手,从照片上来看当时她应该在20-30岁之间。女人有肌肉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很多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生物课本,学科教学用书。一般包括初中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达尔文主义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多种。这类课本对学生讲述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并且重视对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这类课本的主要表达形式有课文、插图、复习题、实验指导等。
还记得中学课本的肌肉女吗?现被删除,专家为什么说怕学生把持不住?
还记得自己上中学的时候,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被嘲笑的学生吗?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看人的标准,其实和大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上中学的时候,闺蜜由于身体发育比较快,身材凹凸有致,其实,这在成年人的眼里,是求之不得的好身材。然而,少年时代的闺蜜,就因为自己的身材发育比较明显,遭到了好几个男同学的议论和女同学的嘲笑,心理深深受到了影响。青少年时期,孩子都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是几个同学在一起,更容易制造话题。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生物课本上面的那个肌肉女郎吗?那可能是很多男同学至今都难忘的画面。当时上课的画面,一直到现在都记忆尤深,几个男同学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甚至有同学把肌肉女郎裁剪下来,而男同学讨论的话题,就更加露骨了,导致很多女同学都不敢直面男同学,就怕自己被成为男同学讨论的对象。不过,这样图片在后来,被专家提名,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图片放在课本里,很容易让孩子们浮想联翩,尤其是男同学,现在已经被删除了,以后不会出现在孩子的课本里面了。其实,性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们也不用谈“性”色变,有的家长会刻意避开这样的话题,总是觉得孩子长大了以后,自然会明白性是什么。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正确地引导,孩子们理解的性,可能就会出现偏差,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孩子犯下一些严重的错误,一、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的性意识?1、 父母在生活当中,要注意一些细节俗话说,女大避父,儿大避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尤其是在孩子3岁以后,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性意识,父母如果当着孩子的面,丝毫不避讳,直接袒露身体,孩子就会觉得,身体被他人看到,也很正常的事情。时间长了,孩子的安全意识会非常的薄弱,家长们千万要避开这些行为。2、 不要模糊孩子的性别意识有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喜欢给孩子穿一些异性的衣服,觉得孩子这样看上去更加可爱,尤其是家里有男孩子的父母,想要一个女儿,就会经常给儿子穿女孩子的衣服。家长这样的做法,时间长了,只会让孩子的性别意识更加模糊,甚至有的时候,会故意模糊自己的性别,也就出现了现在很多的“同性伴侣”,孩子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家长们千万要记住了,不要出于开玩笑,就给孩子随意穿异性的衣服,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3、 告诉孩子,要尊重异性,同时要有自我防护意识其实,现在发生的很多女孩子遇害的悲剧,说到底,就是当事男性没有尊重他人的意识,而这样的意识,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就没有给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最终,使得孩子长大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不管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千万要尊重异性,不要随意去触碰异性的身体,尤其是男孩子,给孩子从小灌输了这样的思想,才会让孩子从根本上对异性要敬重之心,孩子也就不会犯错了。孩子的性教育,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避“性”不谈是错,过分的生动形象描述,也不恰当。就像上述的肌肉女一样,只会给孩子起到反面的作用。性教育其实是需要父母用心去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的,包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父母学会用正确的心态和孩子沟通,相信孩子一定能健康的理解性知识。
竞技健美操三级三人规定动作文字图解
属于竞技健美操2-3级规定动作,竞技区别于大众,难度动作是加分的重点,音乐,节奏性更强。艺术性更高。此片包括女子、男子,单人、三人规定动作慢动作教学及演示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9izBj8t5iw/
教学版比较慢了,耐心学吧!
竞技健美操三级难度动作有:
1.单腿全旋
2.克萨克跳
3.跨跳
4.劈叉
5.单体跳转360
6.侧扮腿平衡
7.直角支撑
8.俯卧撑
9.跳劈叉
10.单腿旋转360
11.俯卧支撑
12.曲体跳转360
竞技健美操作为一项国际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加入国际体操联合会后赛事频繁,同时竞赛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使运动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国际体操联合会从1994年开始,出版了1994-1996、1997-2000、2001-2004、2005-2008的《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等四版规则。在第一版《1994-1997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把难度动作作为竞技健美操三大评分因素之一,将难度动作划分为六大类别, 即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跳跃、踢腿、平衡、柔韧,并按难度动作的难易程度确定级别(0.1—1.0分值)。规定成套难度动作不少于16个,计算16个最高难度分之和。为了比赛加分,出现了E、F组的超高难动作。难度动作的迅猛发展使竞技健美操比赛形成了一种比难度的趋势。这种现象引起了健美操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人们普遍认为过多的难度动作会使健美操失去其项目特色,最终将成为少数人的运动,这不应是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方向,必须加以限制。因此在第二版《1997-2000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比赛规定了成套难度动作为12~16个难度,最多不超过16个,计算12个最高难度分之和。有比赛就有竞争,难度数量虽被限制,但难度动作类型并未减少,反而趋向多样化,各个运动员挑选各自擅长的难度进行比赛。随着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运动员不断创造性地完成新的难度动作,一些想象分值较高的难度动作被运动员们轻易完成,调整难度动作已成必然。因此第三版《2001-2004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把难度动作由原来的六大类改为了4组:A组—俯卧撑、自由倒地、旋腿与分切;B组—支撑与水平;C组—跳与跃;D组—柔韧与变化。即把属于同类型难度动作放在一起,分组更合理,扩大了运动员选择难度动作的范围,有利于运动员根据自己优势选择适合的动作类型。并且明确规定:难度动作数量包括0分在内的难度动作。因此,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必须有十分的把握,否则,稍有失误就有可能出现难度动作0分,同时完成裁判还要根据难度动作错误进行减分。2001年规则规定对超过12个难度动作、难度动作缺组、超过6次地面动作、超过2次成俯撑落地、难度动作重复等进行减分。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难度动作要想获得高分,就必须选择不同类型、高级别的难度动作,保证难度动作数量,达到难度动作的最低完成标准,这些都意味着难度动作的选择必须多样化。第四版《2005-2008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在难度方面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4组难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A组—动力性力量;B组—静力性力量;C组—跳与跃;D组—平衡与柔韧。这样将属于同类型难度动作放在一起,使分组更合理。新规则取消了原来集体项目运动员的性别问题而进行的难度系数计算,将三人与六人的难度系数与单人、混双的计算方式相同。
健身的介绍
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如果要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至少一周锻炼3次。锻炼心脏。游泳、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及一切有氧运动都能锻炼心脏。有氧运动好处多:能锻炼心肺、增强循环系统功能、燃烧脂肪、加大肺活量、降低血压,甚至能预防糖尿病,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美国运动医学院建议,想知道有氧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可在运动后测试心率,以达到最高心率的60%—90%为宜。如果想通过有氧运动来减肥,可以选择低度到中度的运动强度,同时延长运动时间,这种方法消耗的热量更多。运动频率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健美肌肉。想要锻炼肌肉,可以练举重、做体操以及其他重复伸、屈肌肉的运动。肌肉锻炼可以燃烧热量、增强骨密度、减少受伤,尤其是关节受伤的几率,还能预防骨质疏松。 在做举重运动前,先测一下,如果连续举8次你最多能举多重的东西,就从这个重量开始练习。当你可以连续12次举起这个重量时,试试增加5%的重量。注意每次练习时,要连续举8—12次,这样可以达到肌肉最大耐力的70%—80%,锻炼效果较好。每周2—3次,但要避免连续两天锻炼同一组肌肉群, 以便让肌肉有充分的恢复时间。
健身运动的简介
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对身体保健颇有见地:“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可见,健身还是有一定的遵循规律和科学之道的,否则会适得其反,损害健康。首先要树立健康意识。没有把健康理念放在第一位的人,怎么能珍惜自己的生命,谈何顾及自己的健康。只有当自己关注了健康,认识了健康,才有可能重视保健或健身。其次健身之前先养“心”。 心为体之魂。心态不好,心理不平衡,再好的保健措施也会失灵。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这就是积极、乐观、平常心态的境界!只有当精神上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才能有效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才有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可能。最后“顺其自然”,养成不养之养的健康习惯。高智慧的健身之道,不是刻意地制定什么健身的计划和目标,进行一些有名目的健身项目锻炼,循规蹈矩地反而束缚自己活得更累。而真正的健身之道,它是把适应自身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良性活动,无意间将其“规律”融入了生活中,久而久之,自然地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健身之法,这才是不养之养的长寿之道。所以健身不要简单地去模仿别人,人为亦为。也不要去羡慕别人——如何健壮、如何健美,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自己良好的习惯中顺水推舟地提炼成适合自己的健身之道,这样才能顺其自然、健康延年,愉悦而健康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来源:余姚新闻网——袁孝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