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父亲的植物学

时间:2024-04-25 04:02:16 编辑:莆仙君

安安的爸爸的真实身份

夏木是夏安安的爸爸,花仙守护神莉莉的丈夫。在剧中,夏木只是一个很平凡的老师,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夏木只是普通人类。其实不然,夏木能成为莉莉女神的老公,他其实并不简单,夏木曾多次到访过异世界。夏木在任何时候都特别淡定,即使在安安遇到很大的问题,夏木也不会慌。剧情简介黑暗没有就此罢休,反而更升级了能量,花仙国的普普拉女神只能拼劲全力抗衡。无奈之下,女神派出自己的三个女儿美丽、爱心、智慧三仙女去地球帮助安安尽快收集花仙精灵王赶来救援。于此同时黑暗魔神也派出邪恶女神雅佳和强大的勇气古堡迷之王子来应战。

约瑟夫·胡克的生平

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1846-1848年的墨西哥战争,南北战争开始后任志愿军准将,1862年参加所有的东部重要战役,安布罗斯·埃弗雷特·伯恩赛德辞职后继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他立即对军队进行整编,准备赢得胜利,但1863年5月在著名的钱瑟勒斯维尔战役却被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爱德华·李率领的部队以寡胜众。迫使胡克丢盔卸甲,损失1.7万人马。这充分暴露了他做为指挥官的缺点。几个月后,胡克率领的波托马克军团的两个军,救援被围困在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威廉姆·斯塔克·罗斯克兰斯将军,1863年11月24日在卢考特山上的“云端战役”中取胜利,为联邦军队在传教士岭获得重大胜利扫清道路。1864年亚特兰大战役后,胡克不再对战争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内布拉斯加州胡克县即以胡克的名字命名。

安安的爸爸的真实身份

夏安安的爸爸夏木是一位植物学家、花仙守护神莉莉的丈夫。动画《小花仙》中,夏木温柔有爱心,是个很完美的爸爸。不足的是做饭太难吃了,但在种植方面都是教授级的人物。在剧中,夏木只是一个很平凡的老师,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夏木只是普通人类。其实不然,夏木能成为莉莉女神的老公,他其实并不简单,夏木曾多次到访过异世界。夏木其实是《小花仙》中最强的男人,他成熟稳重,帅气阳光,而且在他的眼中,安安所说的芬妮黑化的事情对夏木来说就像小儿科似的。夏木在任何时候都特别淡定,即使在安安遇到很大的问题,夏木也不会慌。他隐藏的好深,看着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夏木真的非常强,而安安作为未来的安琪儿女神,她很好的遗传了父亲的基因。夏安安是动画《小花仙》中的角色,《小花仙》系列是由上海淘米动画有限公司创作出品的系列动画,讲述地球少女夏安安收复花仙精灵王的故事。《小花仙》简介地球少女夏安安在机遇巧合下与散落地球上的花仙国拉贝尔大陆上的花仙精灵王缔结了盟约,成为了拯救危机的命定花仙魔法使者。在懵懂中发现原来自己的妈妈是花仙国的精灵守护神,从而立志要收集所有散落的花仙精灵王重组花之法典拯救花仙国见到妈妈的目标。在好友千韩和古灵仙族小王子库库鲁的帮助下渐渐成长并成功收复了23个精灵王。黑暗没有就此罢休,反而更升级了能量,花仙国的普普拉女神只能拼劲全力抗衡。无奈之下,女神派出自己的三个女儿美丽、爱心、智慧三仙女去地球帮助安安尽快收集花仙精灵王赶来救援。于此同时黑暗魔神也派出邪恶女神雅佳和强大的勇气古堡迷之王子来应战。

关于植物的小故事

  童年离不开童话的滋育,童心离不开童话的孵化,童话永远是儿童最珍贵的礼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 没有了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了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说是美的但却是画在画布上的画了,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植物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植物的小故事篇一:小蜜蜂与油菜花   一只小蜜蜂看到一株油菜花正在流泪。   小蜜蜂便前去问道:“美丽的油菜花,你为什么悲伤呢?”   油菜花回答道:“明天我的生命就将凋谢,我的美丽就将消失,我怎能不悲伤呢?”   小蜜蜂问道:“你是否已孕育了种子呢?”   油菜花回答道:“我内心正膨胀着很多种子。”   小蜜蜂说道:“美丽的油菜花,那么你不仅不必悲伤叹气,而且你应该庆幸自己——只要你拥有美丽的种子,不久的将来,你还可以开出绚丽的花,你的美丽还将再现。”   一次失败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在你努力的这个过程中你已经收获了很多,它们成为你坚实的基础,当你再次开始的时候,你就能在旧的知识上学习新的技能啦。小蜜蜂与油菜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永远拥有美丽的种子,你就可以开出成功之花,拥有美丽的未来。   关于植物的小故事篇二:坚强的瓜藤   一天,长春藤被一阵巨大的风吹断了几根,那几根长春藤在大风中"扑腾"了几下,便没了影。大风也把几粒嫩嫩的小种子给吹进了黑暗的山洞。种子们滚了几下,就滚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下。   "你们这些小东西,怎么滚到我下面,你们在那里,今天我一定会把你们给压成‘蛋饼’!"大石头轻蔑地说道。   "石头大哥 ,您的下边有温润的土,只缺阳光,我们一定能到洞外的阳光世界去!"其中的一粒种子说。   "哼,就凭你们这些呆头呆脑的小东西!"石头还是这么骄傲。   于是,种子不理会石头,只是拼命地吸收微弱的阳光和一点点流到洞里的水。只有大石头还在大声地嘲笑小苗儿们。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森林开发了,人们发现了秘密山洞。此时的"小苗儿"们已经冒出了山洞,还结出了小黄瓜。石头呢,还在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屑于看一眼瓜苗呢!   "啊,这有几棵瓜苗!"一个人发现了她们,并惊奇地捧着叶子。   "啊,真的!"身边的人异口同声地说道,也很惊讶。"我们用这些旁边的石头把他们围起来好好保护他们吧!"   于是他们把石头搬到一起,围成了一段石头篱笆,而当初那块嘲笑瓜苗的石头被死死地压在了下面!瓜苗转过身微笑地对大石头说:"看见了吧?我们做到了!"当初嘲笑她们的石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脸红红的。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看你想不想去做。我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你下定决心,不怕困难,那么再难的事也就容易了。   关于植物的小故事篇三:向日葵和太阳   阳光明媚的早晨,向日葵妹妹总是喜欢把脖子伸向太阳,她扑了满脸的金粉,戴了满脸的花,和太阳说话,他们俩聊得热火朝天。   向日葵妹妹问:“太阳哥哥,你晚上的时候去哪里了呀?”   太阳哥哥:“我晚上回家睡觉了,月亮姐姐来替我上班。”   向日葵妹妹:“你天天在天上挂着什么时候才可以到地面上来和我一起做游戏呢?”   太阳哥哥笑了笑:“我是太阳,我的工作就是照亮大地,让大地生机勃勃,所以我没有时间陪你做游戏哦!”   向日葵妹妹皱了皱眉头,有些失落。太阳哥哥看到了,对她说:“别皱眉头啦,我马上要从东边跑到南边,你跟我一起运动起来吧!”   向日葵妹妹笑了:“我最喜欢和你一起旋转了,我喜欢你的光芒,所以我总是把笑脸朝着你的方向!”   小朋友们,你知道吗?向日葵是围着太阳旋转的哦!你能告诉爸爸妈妈为什么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吗?其实呀,向日葵花盘的转动并不是由于光线的直接影响,而是由于阳光把向日葵花盘中的管状小花晒热了,基部的纤维会发生收缩,这一收缩就使花盘能主动转换方向来接受阳光。所以,向日葵还可以称做“向热葵”。在我们感慨这种现象的神奇的同时,我们也该学习向日葵的精神,就是不管自己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都能够永远向往光明,做一个健康有活力、始终积极向上的人。

一些与植物研究有关的科学家和关于她们的故事书

《The Discovery of Jeanne Baret: A Story of Science, the High Seas, and the First Woman to Circumnavigate the Globe》 Jeanne Baret,首位完成环球航海的女性,事实上的植物学家,园艺植物三角梅(叶子花)的发现者。 发现珍妮·巴瑞特 https://www.douban.com/note/712274944/ 《Rachel Carson and Her Book That Changed the World》 《Who Was Rachel Carson?》 《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 《女孩的Wild观察:六位女性自然观察家的一生》 Rachel Carson,海洋生物学家。其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深刻地揭露了农药DDT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对环境破坏提出控诉,促使公众关注农药的污染问题,唤醒人们支持环境保护。她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看待自然的方式,启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雷切尔·卡森 她写下环保预言书,换来被抹黑的人生 https://www.cup.com.hk/2017/09/27/silent-spring-published/ 瑞秋.卡森——热爱自然的科学写作者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8745 Day 22. Rachel Carson:激发世界环保意识的科学写作者 https://medium.com/@fishisly/day-22-rachel-carson-激发世界环保意识的科学写作者-9f19ab4da1ea 《寂静的春天》瑞秋·卡森 – 现代环境保护论的起源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13267/瑞秋·卡森 – 现代环境保护论的起源 《The Girl Who Drew Butterflies: How Maria Merian's Art Changed Science》 《Anna Dei Miracoli Maria Sibylla Merian. The magic of the chrysalis》 《Maria Sibylla Merian - Artist, Scientist, Adventurer》 《Maria Sibylla Merian - New Book of Flowers》 《苏里南昆虫之变态》 《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 《蒙尘缪斯的微光:从古代到启蒙时代,在思想及科学发展中发光的博学女性》 《女孩的Wild观察:六位女性自然观察家的一生》 Maria Sibylla Merian,博物学家、科学插画家,研究植物和昆虫。由于她对蝴蝶变态发育的细心观察与记录,才让人们了解蝴蝶与毛毛虫的关系,打破“昆虫会自发地从腐土中产生”的观念。她也是第一个把昆虫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绘制在一起的人,让人们看到物种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打破科学绘图中将动植物分开的传统。她被认为是昆虫学最早和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 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玛丽亚·西碧拉·梅瑞安 她的一生奉献给「恶魔」德国昆虫学家梅瑞安的故事 https://dq.yam.com/post.php?id=5514 十三岁的昆虫观察家──《蒙尘缪斯的微光:从古代到启蒙时代,在思想及科学发展中发光的博学女性》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7635 Day 2. Maria Sibylla Merian:捕捉生物互动的科学绘图家 https://medium.com/@fishisly/day-2-maria-sibylla-merian-5bc3061101cd 科学插画家 Maria Sibylla Merian:若没有她,人们不知道毛毛虫与蝴蝶的关联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4439 《The Bluest of Blues: Anna Atkins and the First Book of Photographs》 Anna Atkins,植物学家、摄影师。她利用当时刚刚发明的蓝晒摄影技术/氰版显影术,将藻类植物标本压在可感光的氰版纸上,充分曝光,留下负像,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摄影集《Photographs of British Algae: Cyanotype Impressions》。通过创造性地结合植物科学与摄影科学,她在作品中细致地呈现英国藻类植物的纹路与构造,也由此将氰版显影术带入影像创作领域。 她们用摄影纪录历史、改变社会!带你看 4 位女摄影师绘本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3395 欣赏英国植物学家Anna Atkins的蓝晒摄影集 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4404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安娜˙阿特金斯 氰版摄影蓝晒工艺:自制药剂与相纸(上)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1101-cool-qingbanlanshai-process-cyanotype 氰版摄影蓝晒工艺:自制大型底片(下)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1156-qingbanlanshai-photographer-snapped-rabbit The 19th-Century Botanist Who Changed the Course of Photography https://www.frieze.com/article/first-female-photographer 《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 《与十九世纪杰出女性科学探险家相遇:因为她们,世界变得更好》 Mary Agnes Chase,植物学家、妇女运动者。她致力于草类植物研究及分类,至世界各处采集超过一万种草本植物标本,出版《A First Book of Grasses: The Structure of Grasses Explained for Beginners》、《Manual of Grasses of the united States》等草类分类学重要经典。她同时也是妇女运动的推动者,在美国为女性选举权而斗争。为鼓励女性研究植物学,她成立“植物女性之友”会,介绍植物的辨认方法与植物的生长环境。 Day 12. Mary Agnes Chase:四处探险采标本的草本学家 https://medium.com/@fishisly/day-12-mary-agnes-chase-四处探险采标本的草本学家-ea685e95eafe 为小草去探险–蔡斯与农艺禾草学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WnY.htm The Woman Agrostologist Who Held the Earth Together https://daily.jstor.org/the-woman-agrostologist-who-held-the-earth-together/ Chase, Mary Agnes https://www.encyclopedia.com/history/encyclopedias-almanacs-transcripts-and-maps/chase-mary-agnes 《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 《Wonder Women: 25 Innovators, Inventors, and Trailblazers Who Changed History》 《Little Leaders: Bold Women in Black History》 Alice Ball,化学家。她发明的Ball Method,使大风子油更容易被身体吸收,提升当时汉生病疗法的成效,大大减轻“大风子疗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种方法是20世纪20到40年代间,治疗汉生病的最有效疗法。 Day 17. Alice Ball:提升汉生病疗法的化学家 https://medium.com/@fishisly/day-17-alice-ball-提升汉生病疗法的化学家-7aa706483a7a Black History Month – Alice August Ball https://researchersgateway.com/black-history-month-alice-august-ball/ 在角落与病魔挣扎的人:汉生病与大风子油疗法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504/3992493 A new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Alice Ball, chemist and inventor of a treatment for leprosy https://massivesci.com/articles/alice-ball-method-dag-abebe-museum-moving-image-kiersey-clemons/ Meet the chemist who engineered the first effective treatment of leprosy https://massivesci.com/articles/meet-the-chemist-who-engineered-the-first-effective-treatment-of-leprosy/ 《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 Janaki Ammal,植物学家、环境运动者。她改良甘蔗、茄子等多种农作物,使其能在印度生长良好,不需仰赖进口。她也致力于保育印度的原生植物及物种多样性,投入“拯救宁静谷运动”,促成寂静谷国家公园(Silent Valley National Park)的成立。 Day 19. Janaki Ammal:致力于作物育种及多样性保存的植物学家 https://medium.com/@fishisly/day-19-janaki-ammal-致力于作物育种及多样性保存的植物学家-fabb3307bec3 The Pioneering Female Botanist whom Sweetened A nation and Saved a Valley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pioneering-female-botanist-who-sweetened-nation-and-saved-valley-180972765/ Janaki Ammal https://medium.com/sci-illustrate-stories/janaki-ammal-466b644a4369 《玉米田里的先知》 《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 Barbara McClintock,细胞遗传学家。通过研究玉米的染色体,她发现了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 or transposon),揭示基因的动态调控机制。当时没有人相信她的发现,直到过了大约20年才得到认可。她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生医奖,是首位(也是目前唯一)单独获得该奖项的女性。 Day 20. Barbara McClintock:从玉米中发现跳跃基因的细胞遗传学家 https://medium.com/@fishisly/day-20-barbara-mcclintock-从玉米中发现跳跃基因的细胞遗传学家-c4d85b076761 Barbara McClintock and the Discovery of Jumping Genes (Transposons) https://www.nature.com/scitable/topicpage/barbara-mcclintock-and-the-discovery-of-jumping-34083/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向往自由的独身研究者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853 麦克林托克诞辰 │ 科学史上的今天:6/16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2251 玉米田中的修行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https://case.ntu.edu.tw/blog/?p=27194 Barbara McClintock and the discovery of jumping genes https://www.pnas.org/content/109/50/20198 《神奇的小草》 《第191号的发现:屠呦呦的故事》 《屠呦呦传:诺贝尔奖首位华裔女科学家的一生》 屠呦呦,药学家。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青蒿素抗疟疾效果极佳,但单一使用容易造成抗药性。1990年代,诺华公司以青蒿素为基础制成复方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基本药品”目录,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推荐在全世界应用。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名疟疾患者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屠呦呦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 https://case.ntu.edu.tw/blog/?p=27200 《与十九世纪杰出女性科学家相遇》 Kate Furbish,园艺学家。虽然从小罹患关节炎,但她克服身体障碍,四处探险,找到了许多稀有植物。她发现“Furbish马先蒿”,并研究这种濒临灭绝植物的栖地环境,提出“保护濒危物种时首先要保护它的栖地”的概念,成为保育濒临灭绝植物的先驱。 野花的美拭亮我的双眼——弗碧绮 https://ejournal.stpi.narl.org.tw/sd/download?source=9106/9106-06.pdf&vlId=3527F9AD-6B11-48AB-BFCA-1027B4FDB893&nd=0&ds=0 Kate Furbish (American botanicalpainter) 1834 - 1931 https://www.facebook.com/female.artists.in.history/posts/2299381407013402 It’s not just Furbish’s lousewort. It’s Kate Furbish’s lousewort. https://medium.com/usfishandwildlifeservicenortheast/its-not-just-furbish-s-lousewort-it-s-kate-furbish-s-lousewort-41eec4bc9af3 Anna Comstock ,是最早得到昆虫学学位的女性之一。她借着写书、教书,协助发起了一项运动,使自然观察纳入学校课程当中(《女孩的Wild观察:六位女性自然观察家的一生》)。 《Out of School and into Nature: The Anna Comstock Story》 《女孩的Wild观察:六位女性自然观察家的一生》 Miriam Rothschild ,出身豪门,但是长大之后,却放任修剪整齐的草坪和优雅的花园自然生长,让蝴蝶喜爱的杂草丛生。身为一位备受尊崇的昆虫学家,米瑞安把对小跳蚤、蛾和蝴蝶的关爱,扩大延伸到整个世界(《女孩的Wild观察:六位女性自然观察家的一生》)。 《女孩的Wild观察:六位女性自然观察家的一生》 Mary-Dell Chilton 开启植物生物技术革命的农杆菌女王──玛丽-戴尔‧奇尔顿 https://case.ntu.edu.tw/blog/?p=27212#_ftn4 想了解基改作物吗?先从农杆菌谈起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04537 Jeanne Baret( https://www.douban.com/note/712274944/ ) 三角梅( http://www.xtbg.cas.cn/xwzx/ylxx/201612/t20161222_4726773.html ) Rachel Carso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Rachel-Carson.jpg ) Silent Spring( https://content.geneticliteracyproject.org/wp-content/uploads/2018/04/carson.jpg ) Maria Sibylla Meria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Bildnis_der_Maria_Sibylla_Merian,_1679.jpg ) Metamorphosis insectorum Surinamensium( https://de.wikipedia.org/wiki/Datei:Merian-grafic-senkenberg_hg.jpg ) Anna Atki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Anna_Atkins_1861.jpg ) Photographs of British Algae( https://www.frieze.com/article/first-female-photographer ) Mary Agnes Chas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Mary_Agnes_Chase_(1869-1963),_sitting_at_desk_with_specimens.jpg ) Mary Agnes Chase(《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Women in Science: 50 Fearless Pioneers Who Changed the World) Alice Bal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Alicia_Augusta_Ball.jpg ) The Ball Method( https://www.imaginationeducation.co/single-post/2018/03/05/Science-Sirens-Part-Deux , Picture Source: NBM Blog- NBM Publishing ) The Ball Method (2020)( 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71s5cZgWEwL._ UR1200,1600_RI_.jpg ) Janaki Ammal( https://www.thebetterindia.com/75174/janaki-ammal-botanist-sugarcane-magnolia/ ) Janaki Ammal( https://medium.com/sci-illustrate-stories/janaki-ammal-466b644a4369 ) Barbara McClintock( https://www.genetics.org/content/204/1/3.figures-only ) 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Tu_Youyou_in_1950s.jpg ) Kate Furbish(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5/Kate_Furbish_crop.jpg/220px-Kate_Furbish_crop.jpg ) Furbish马先蒿(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therine_Furbish#/media/File:Pedicularis_furbishiae.jpg )

林耐是哪个国家的?

卡尔·冯·林耐(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过去译成林奈、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耐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鲁斯·林奈乌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 出生于有北欧花园之称的斯堪尼(Skane),林耐的父母本来打算让他如他父亲和外公一样当教士,但林耐不感兴趣。小时候的林耐学校成绩相当差,虽然他在生物学的成绩有杰出的表现,但因为其他科目不及格,遭到学校退学。林耐对于小时候上学的印象是:“……处罚,不断地被处罚,教室是最令人坐立难安的地方……,如果能够有所教室,是在森林中漫步,是在小草中打滚,不知道有多好?”林耐对植物学很感兴趣,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引起了当地一个医生的注意。他将林耐送到隆德大学,一年后林耐转入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1739年他与一个医生的女儿结婚。两年后他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一个医学教授职位,但他很快就将这个职位换成了一个植物学教授职位。他继续他对分类学的研究,并将它扩展到动物界和矿物上。虽然他对矿物的分类今天看起来很奇怪,但当时对林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对自然分类的方法。1741年瑞典国王颁布:林耐为全世界第一位专教植物学的教授。1775年林耐被封为骑士。 林耐氏分类系统 关于此话题更进一步的细节,参见双名法。 林耐身处的世纪,也正是欧洲的大航海世纪,许多航海归来的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带回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并用自己的喜好为之命名,造成一物多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 林耐在乌普萨拉大学其间,发现花的花粉囊和雌蕊可以被作为植物分类的基础。他将此发现写成一篇短论文。这个发现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教授的职位。1732年乌普萨拉科学院资助他去瑞典北部的拉普兰考察。到那个时候为止,欧洲人对拉普兰还一无所知,在这4600英里的土地上,林耐发现100多种新种植物,1737年林耐将他对拉普兰植物世界的考察写成一本书发表,在这本书中,林耐首次发表了以植物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 1753年林耐发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采用双名法,以拉丁文来为生物命名,其中第一个名字是属的名字,第二个是种的名字,属名为名词,种名为形容词,形容些物种的特性,或可加上发现者的名字,以纪念这位发现者,也有负责的意思。林耐用这种方法帮植物命名,后来他也用同样的方法为动物命名,此种命名法也一直延用至今。 此后林耐开始了他对欧洲大陆的科学访问。在荷兰时他第一次将他的分类学手稿《自然分类》(Systema Naturae)给别人看。其中他放弃了过去混淆不清的命名法,引进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双名法如“Homo sapiens”。属以上的分类也被给予清晰的定义。 在命名时他使用清晰的描写,比如他称人为“Homo sapiens”,有意识的人。但他也命名了另一个人种:“Homo troglodytes”或“Homo nocturnus”,山洞人或夜人。估计他用此来命名当时刚刚被发现的大猩猩。哺乳动物被他按这种动物最特别的器官,母动物的乳房,命名为“Mammalia”。 林耐曾说:“从未有人像我一样将科学转型。” 林耐的植物园至今还可以在乌普萨拉参观


卡尔?林耐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林耐,瑞典博物学家、植物分类学家,双名命名制的创立者。1707年5月23日,林耐出生于瑞士斯莫兰省的罗斯胡尔特村。父亲是一名牧师,对园艺十好喜好,业余时间经常精心伺弄院子里的各种果树和花草。父亲的喜好对林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林耐也不知不觉爱上了园艺,喜欢识认花草树木,7岁时,他已经能够识别许多植物,8岁时就被人称为“小植物学家”了。林耐是家中的长子,做牧师的父亲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继任他的神职,于是将他送进了一所教会学校,学习神学知识。可是小林耐对神学却毫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讲《圣经》、“上帝”……他的心思却飞向了窗外一望无垠的田野,那里有他的许多小伙伴——蚂蚱、蜻蜓、野花、野草等动植物。课外活动时间,小伙伴们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或者跳绳、打球等,可林耐却喜欢跑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采撷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回家对着书本,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小学毕业后,林耐勉强升入了中学,可他的家境却日益贫困。不久,父亲决定让他退学,改学一门缝匠或鞋匠等手艺,作为将来谋生的本领。但幸运之神第一次光顾了他。学校有一位生理学教师罗斯曼,是当地一位有声望的医生,他注意到了林耐喜欢钻研植物学,觉得是这方面的可造之才,于是说服他父亲,挽留他在学校继续学习,并亲自对他进行指导。罗斯曼借给林耐一本1700年出版的法国植物学家杜纳福所著的《植物学大纲》。这本书论述了各种花卉的区别和植物分类的方法,知识也比较全面。林耐得到此书,如获至宝,贪婪地阅读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书上的内容他已了解得滚瓜烂熟了。罗斯曼对他的钻研精神极为欣赏,决定好好培养他。只要有空余时间,罗斯曼就带着林耐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并详细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这使得林耐的知识面飞速地扩大,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也逐步提高。1727年,林耐进入隆德大学学习医学,后来又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学习,虽然主要课程都是有关医学的,但植物学仍然是林耐的最爱,人们在学校图书馆和植物园中经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周六、周日他则经常去野外采集标本。有一次,他在野外采集一种植物标本时,被毒蛇咬了一口,差点丢了性命。但这并没有使林耐退缩,相反更坚定了他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林耐在研究中发现,以前的植物学书籍分类太乱了,而且也很不全面,他感觉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生物分类系统和命名法。他与同学阿提迪共同确定了一个志向:要对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矿物进行系统地分类和命名。他很清楚这一目标实现的难度,但既然有了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要去努力实现。在上大学期间,林耐的家庭经济状况依然很糟,开始还能提供一点资助,后来就完全靠林耐自己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工俭学坚持到了毕业。可惜毕业时,他由于交不起考试费,不能参加学位考试而失去了获得学位的机会。毕业后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林耐留在了乌普萨拉大学担任助教。他一边给学生讲课,一边从事研究工作。他的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可噩运还是降临到了他头上。有一天,校长面带愧色地对他说:“我很抱歉地告诉你,因你未能获得学位,学校学术委员会决定辞退你。你自寻出路吧。”林耐带着愤怒和遗憾离开了母校,来到了瑞典的法龙镇。在法龙镇,与林耐作邻而居的是一位名叫莫勒的老医生,他对植物学也颇有研究。林耐和莫勒在一起谈起植物学来头头是道,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成了忘年交。一年后的某一天,莫勒医生来看林耐,还未进屋,就听见林耐在屋里唉声叹气。于是莫勒不解地问:“男子汉大丈夫,有多大问题解决不了的,以至于这样!”林耐依然愁眉不展地说:“现在是多好的季节啊!如果能出去考察,一定会发现不少新植物,可是我去哪儿弄到钱来做路费呢?”莫勒医生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就这点小问题啊,这还不好办,我来资助你出国考察。”有了莫勒医生的资助,林耐开始了长期的野外考察工作。在野外考察中,他发现了不少新植物,也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实践知识,后来他又远涉丹麦、德国,到荷兰留学三年,在哈德维克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到英国和法国进行了长期的考察,这使林耐知识面变得极为开阔,见识了许多以前的植物书上未曾记载过的植物。后来,林耐回到了瑞典,定居斯德哥尔摩。他决定将自己长期考察的结果整理成文。他一生中共有著作180多种,其中《植物种志》最为出名。这本书从1746年开始写作,历时七年,于1753年出版。这部著作中收集了5938种植物,书中林耐对过去的植物命名进行了革新,创立了“双名命名制”,成为后来植物分类学家共同遵守的法则。成名后的林耐仍然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术作风和处世原则。西班牙、俄国、英国,德国等许多国家邀请他去担任要职,他却说:“我的生命和我的一切都属于我的祖国,我只能为我的祖国而工作!”1778年,林耐因病与世长辞。他为瑞典人民作出的贡献,他取得的成果将永世流传,正是他使植物王国由无序走向了有序!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文丨林下生风

生物遗传是人类很早就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经过孟德尔的育种实验和研究分析之后,才找到遗传的法则。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类很早就注意到,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在世代间传达,比如眼睛像爸爸,鼻子像妈妈等,而且也早就利用这种遗传现象进行生物育种的工作,但人们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连达尔文在1859年提出“演化论”时,也只知生物族群中生物的特征有变异存在,且这些特征变异是演化过程中天择的选择基础,但却不知道这些变异是如何在世代间传达。这些神秘的遗传规则,直到19世纪末才由孟德尔计算出来。

清贫的高材生

孟德尔(1822—1884)出生于今捷克境内的一个小农庄,从小就经常在果园、花园里帮父母亲工作。孟德尔看到许多植物都是由两片小叶逐渐长大,然后开花结果,心里就想:“为什么麦子的种子长出来的一定是麦子,而葱的种子一定是生葱?”除了累积植物栽培的技术,他也在心里种下未来研究遗传学的种子。

孟德尔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担任见习修士,由于这里曾是中世纪的科学研究中心,修士们热衷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传统,启发了孟德尔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后花园的豌豆实验

自然界的一切原理原则,最简洁的表明法就是数学式的表示法。

孟德尔成为神父之后希望能从事科学教育工作,所以在1851~1853年前往维也纳大学进修。这期间孟德尔主要修习自然科学和数学等科目,后来他确实将数学统计应用于研究中。

修道院植物栽培园中的豌豆有些开白花,有些开紫花;有高茎、也有矮茎;豆荚有圆、也有皱扁,孟德尔很想知道,用开白花的豌豆栽种出来的豌豆是否也开白花?于是从1856年起,开始进行他著名的豌豆实验,并首次以数学计算的方法来探讨问题。孟德尔详细记录豌豆上下两代间的相近性和相异性,每逢豌豆丰收期,便针对收获结果作统计,这期间记录的植物个体数超过两万一千株。搜集了大量统计数据资料之后,孟德尔逐渐对亲代和子代的关系理出一些头绪。

经过八个寒暑的努力,孟德尔终于找到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计算出相对应的数学关系式,就是“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这两个定律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1865年,孟德尔将研究结果发表,题目是《植物杂交试验》;1869年又发表第二篇论文《动植物遗传之研究》。

孟德尔还把一份论文寄给遗传学家尼基利,尼基利虽然读了孟德尔的论文,但因看不懂,无法估计孟德尔的研究发现有何重要性,致使孟德尔的论文在当时未被科学界所知。

迟来的掌声

科学的研究活动是一生最大的满足。

除了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还长期观测气象和大阳黑子现象,并发表了9篇关于气象学的论文;同时他也对养蜂法和园艺很有研究,教导养蜂人家用杂交培育出优良品种,以制作更美味的蜂蜜。1868年孟德尔被任命为修道院院长,由于院务繁忙,从此便无暇顾及科学研究工作,但终其一生仍念念不忘。

1884年孟德尔做完最后一次气象观察后,心脏病发作,在1月6日与世长辞。当地的日报对孟德尔写下这样的颂词:“他的死使穷人失去一位恩人,使人类失去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一位热情的朋友,和自然科学的促进者……”1月9日,修道院为孟德尔举行了葬礼,为数以千计的人们为他送葬,大家为失去这样一位敬爱的院长而悲伤,但仍不了解他在遗传学上的伟大贡献。

16年后的1900年。有3位科学家分别以不同的植物实验,同时获得与孟德尔相同的结果,这才使孟德尔的科学发现重见天日。3位科学家读了孟德尔的论文后,一致认为遗传规律的发现应当归功于孟德尔。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虽然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但终于还是拨云见日!为感念孟德尔在遗传学上的伟大成就,后人称他为“遗传学之父”。

我是林下生风,坐标北京,感恩你来过,谢谢你一路相陪~

晚安,我的朋友,一夜好梦~


生命的养料读后感

   生命的养料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生命的养料》。   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一次,父亲对孩子们说,让他们每人栽一棵树,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爱的礼物。小男孩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几天后,小男孩惊奇地发现自己栽的小树和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晚上,他来到院子里,发现父亲在为自己栽的小树施肥。顿时,他一切都明白了。几十年过去了,他成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它都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使那样的平凡,不显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点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而小男孩,也给了这份爱丰厚的回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献给了美国人民,让自己的爱传遍美国的每一个角落,把希望带给祖国和人民。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只要有爱就有彩虹,生命就有希望!    生命的养料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生命的养料》这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残疾的小男孩打小很自卑,一天,他的父亲拿了一些小树苗让他的孩子们栽,并说谁栽的小树苗长的最好就可以得到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要,却不知为何产生了一个阴暗的想法,想让他的小树苗早点死去,可后来小男孩发现他的'小树苗长的最好,父亲为小男孩买了他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小树苗看,他长大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乐观起来,后来小男孩发现了原来是父亲在帮他偷偷给小树苗在施肥,小男孩哭了……后来,小男孩成为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多么伟大啊,他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爱使一个自卑的残疾小男孩成为美国的总统。小男孩真正感受到了父亲给他的爱。原来的小罗斯福本来也像是一棵生长在阴暗中的小树,父亲的举动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小罗斯福那冰冷的心灵,使他温暖了起来,最终,使他成为了总统,爱,是生命的养料啊。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我们班的一次普通测试,同学们都考取了不错的成绩,大家都很高兴,而我们班一直倒数第一的王龙则依然低着头坐在角落里。这时,牛老师进来了,她说:我们班这次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要表扬所有的同学,但我要特别表扬的是王龙同学,并奖给他一个小礼物,因为这次考试他取得了特别明显的进步。他和我们班的同学是一样的棒。大家都热烈的给王龙同学鼓掌,王龙同学从那次考试后,学习成绩也竟有了很大的进步,爱真神奇啊。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爱是伟大的,爱是神奇的。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是最美好的人间。    生命的养料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生命的养料》,我读了以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瘸腿和参差不齐突出的牙齿的男孩,所以他很自卑。他的爸爸十分担心。于是一天,他的爸爸让孩子们栽树,谁的树长的最好,就可以得到礼物。小男孩看着姐妹们欢快的背影,竟萌生出一个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树早点死。于是,他就不再搭理树。可是几天后,小男孩的树非但没死,反而长的最好。怎么会这样呢?原来,每天晚上,他爸爸都会偷偷的为男孩栽的树浇水施肥。他感动极了。十几年后,小男孩却成了美国总统。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这个男孩是幸运的,他的父亲用爱浇灌了这棵自卑阴冷的小树,使他能从自卑的黑暗中走出,像其他人一样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他都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显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点枯萎—就像那个有缺陷的男孩。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就像那个在爱的滋润下成为了美国总统的男孩。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他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有爱就有彩虹,生命就有希望。虽然每个人不可能都成为总统,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接受别人的爱时,也要献出自己一份爱,不管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送人玫瑰,手中留香。当我们成为别人的需要时,我们就会明白,自己是多么的重要,是多么命有所值!

《生命的养料》有感作文

  几天前, 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 题名是《生命的养料》。讲的是一个名叫德诺的外国男孩,十岁那年因输血不幸染上艾滋病, 所有的伙伴都躲着他, 只有和他同岁的艾迪像以前一样依旧和他玩耍。后来, 德诺住进靠近他家的医院,每次医生检查他身体的时候, 他和艾迪都会玩装死的游戏吓唬医生。那天,他们俩又在玩这个游戏,德诺闭上眼睛却再也没有睁开,他真的死了。艾迪大哭说:“我很难过,我没能找到为德诺治病的药。”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就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你知道吗,他一直在为有你这样一个朋友而满足。”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德诺是个很不幸的.男孩,这么小的年龄就染上了不治之症,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艾迪,虽然艾迪没有找到为德诺治病的药,但却给了德诺最好的药方——最纯洁的友谊。命运一次次地捉弄德诺,德诺有了友情,并以快乐藐视死神。

  我想到了最知心的好朋友兰兰,我俩在幼儿园就同一个班,三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更加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由于意外我的右腿小腿骨折,打着厚厚的石膏,外婆推着轮椅接送我上下学。兰兰看我这幅样子,每天打午饭、盛汤都是她帮我端到桌上,下课了还帮我扫地上的垃圾,帮我洗手帕,放学的时候抢着帮我把书包送到楼下……正像故事中的艾迪,兰兰让我感到意外并不可怕,只因身边还有我的好朋友兰兰。

  友谊就是在你流泪的时候,朋友不是劝你不要流泪,而是陪着你流泪;友谊就是在你成功的时候,朋友不是在旁边冷言冷语,说些怪话,而是能真正地跟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友谊就是让你时刻都有幸福而宁静的感觉……


父亲节之花是什么:石斛兰?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对于父亲我们有种天然的信任,那么关于父亲节之花你了解吗?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父亲节之花是什么:石斛兰,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有父亲节(Father's Day),又叫尊父日。美、英等多数国家的父亲节定在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而澳大利亚则是在9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许是父亲节没有母亲节那样轰动吧,很多人只知道康乃馨是送母亲的花,却不知道父亲节也有一种花,它的名字叫做——石斛兰。由于石斛兰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的“父亲节之花”。没有康乃馨的温暖和柔美,石斛兰多了刚强与祥和的气质,也许是因为阴与阳的分别。由肉茎构成的植株,粗如中指,棒状丛生,叶如竹叶,对生于茎节两旁。从叶腑抽出的花葶,有七八朵花之多,更多的有20多朵。向四面散开的六片花瓣,中间的瓣心略圆,大多为紫边白心。因为花型大,瓣色紫亮,所以常常被认为是假花。也正如此,父爱总是隐藏在一点一滴间,年少时看不出来,以为这一切只不过是平常日子里的平常生活态度,往往自己做了父亲,才会意识到做这一点一滴是多么的耗费心力。每个人只看得到形于外的温柔,却摸不着藏在内心深处,散发在空气里的深刻,在父亲或刚强或柔和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有温柔的爱。也许母爱是很伟大的一种爱,因为她十月怀胎又任劳任怨。但其实父亲也很累,创造一个温暖祥和的家庭就是他重要的使命和担子。父爱,也很伟大。石斛的花语是: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石斛兰,尤其是黄色的石斛兰(有的国家把黄色视为男性的颜色)是在父亲节或父亲的生日时赠送父亲的花,寓意父亲的刚毅、亲切而威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除石斛兰外,也有很多花卉植物可以送给父亲。在日本,父亲节时必须送白色玫瑰花,枝数和枝型不限;有些国家则是黄玫瑰,因为有些国家把黄色视为男性的颜色;还有的国家流行父亲节送太阳花,寓意父亲像伟大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寓意在父亲的关爱下,子女才得以茁壮成长。此太阳花可以是向日葵,也可以是扶郎花(非洲菊)。也可以送康乃馨,最好也是黄色的,黄色康乃馨象征慈祥、温馨、真挚,不求代价、永不褪色的爱。黄杨,花语:坚定、冷静;桔树,花语:宽容、大度;款冬,花语:正义;柳树:直率、坦诚;葡萄:宽容、博爱;茴香:力量。此外,尤加利等丰盛又气派的花束也是很好的选择。气派的花象征着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的地位,也象征着人性的勇敢和正直。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父亲和一棵树》的阅读答案

1.他会想,为了不让自己跟其他兄妹们拉开距离,为了不让自己产生自卑情绪,为了不让身体上的缺陷造成自己低人一等的感觉,为了不让自己思想悲观,为了能名正言顺地送自己一分礼物,也为了鼓励对生活泄气的自己,父亲偷偷地瞒着大家帮自己浇水,抚育了小树的生长并维护了自己幼小的自尊心,所以作为自己,一定不能辜负父亲对自己的心意,一定要坚强振作起来,即使自己在生理上并不是健全,但在心理上一定要跟正常人一样的完整.

2.对于小树来说,一勺清水就是成长的关键,没有清水小树就会枯萎,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了父母的爱的庇护,孩子幼小的心理就会收到伤害,就无法成长为健全人格的人.

3.因为脊髓灰质炎给他留下了一条瘸腿和一嘴参差不齐的牙齿。因此,小男孩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于是小男孩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在孟德尔以前,孩子为什么像父母这样的遗传现象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当时比较流行的融合说或者混合说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母方卵细胞与父方精子中存在的“某种液体”混合、是孩子继承父母两方特征的原因。与此相对,孟德尔自立粒子说并且预言,决定父母方性质的是某种单位化的粒子状物质。可以说孟德尔为以后的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这一发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可惜在孟德尔生前,这一发现没有得到充分的瞩目。但是也没有完全被埋没,如19世纪中叶,威廉姆・霍克、阿尔贝尔特·布朗贝里、伊万·舒马尔豪森、海德・贝利等人都在各自的论文中提到了孟德尔定律。
1900年荷兰的雨果·德·弗里斯,德国的卡尔·柯灵斯和奥地利的契马克、各自独立研究再次发现了这一定律。经过对过去文献的调查,最终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并且以此将这一定律命名为“孟德尔定律”。为这一定律命名的是柯灵斯,孟德尔个人没有将之称为“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什么?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范围:①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