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

时间:2024-04-26 10:59:00 编辑:莆仙君

请问“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

“飞雪连天射白鹿”是指金庸的小说,金庸生平共写过十五部小说,提取小说名字的首字,也就有了“飞雪连天射白鹿”这句词。它们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飞雪连天射白鹿”还有下一句是“笑书神侠倚碧鸳”指的也是金庸的小说,分别是:“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还有一部是“越女剑”,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影响了无数人,让其有了武侠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出自哪里?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句话是金庸除越女剑以外的14部小说的首字合称。飞指:《飞狐外传》;雪指:《雪山飞狐》;连指:《连城诀》;天指:《天龙八部》;射指:《射雕英雄传》;白指:《白马啸西风》;鹿指:《鹿鼎记》;笑指:《笑傲江湖》;书指:《书剑恩仇录》;神指:《神雕侠侣》;侠指:《侠客行》;倚指:《倚天屠龙记》;碧指:《碧血剑》;鸳指:《鸳鸯刀》。1、《倚天屠龙记》《倚天屠龙记》是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于1961—1962年的香港《明报》,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龙记》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行交叉起来。该书表达了作者既反对异族侵略,也反对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倚天屠龙记》把《明报》自《神雕侠侣》以来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把读者的眼光和注意力吸引和固定在了《明报》上。2、《鸳鸯刀》《鸳鸯刀》是作家金庸创作的中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61年5月1日—28日的香港《明报》。《鸳鸯刀》叙述了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该小说情节曲折,语言诙谐,在不长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几个不同的江湖侠士形象,可读性强。3、《连城诀》《连城诀》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在1963年刊载于《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送的《东南亚周刊》,书名本做《素心剑》。《连城诀》讲述农家子弟狄云因为生性质朴,屡被冤枉欺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穿人世险恶,回归自然的故事。该书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人物性格鲜明。4、《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从1963年开始创作,历时4年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书名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5、《侠客行》《侠客行》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1965年首次连载于《东南亚周刊》。《侠客行》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该书有许多耐人寻思之处,潜隐着许多“玄机”,体现着金庸对于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体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是什么意思啊?

飞雪连天射白鹿不是诗歌,是金庸经典小说首字组成的对联。全联是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联中的作品如下:《飞狐外传》是金庸于1960年所写的武侠小说,为其第六部武侠小说,可以看做是《雪山飞狐》的前传。  该书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该书主要是讲述《雪山飞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长历程。历史背景是清乾隆年间。《雪山飞狐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作于1959年(己亥年),故事以胡一刀夫妇为主线,通过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一段武林往事,该作品对主人公胡斐的成长之路基本没有提及,所以后来作者又补著了一本相关作品《飞狐外传》来讲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两者虽是相关联,但是故事结构与内容却又各自基本独立,《飞狐外传》可以说是《雪山飞狐》的前传,也可以合为一本来读。本书发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争论最多的一部。《雪山飞狐》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连城诀》,长篇武侠小说,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最初于1963年刊载于《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的《东南亚周刊》,书名原叫《素心剑》。现收录于 《金庸作品集》中。《连城诀》描述了农家子弟狄云因为生性质朴,屡被冤枉欺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穿人世险恶,回归自然的故事。此书语言质朴生动,情节紧凑,故事感人,全书充满了一股悲愤之气,读来令人如鲠在喉。《连城诀》写世态,写人心,写至情至爱,动人心魄,远远超出了一般武侠小说的表现范畴,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可说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天龙八部》,是我国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代表作。著于1963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部分内容曾由倪匡代笔撰写),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  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天龙八部”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天龙八部》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漫画及游戏。小说的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于2005年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中。  《射雕英雄传》是作家金庸的作品。南宋年间,随丈夫杨铁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国王子完颜洪烈,却害得丈夫和义兄郭啸天两家家破人亡。郭啸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遗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绝技“降龙十八掌”,更赢得心上人黄蓉芳心。  纵观射雕英雄的成长之路,郭靖与黄蓉二人的合作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但较之郭靖之动手,黄蓉之动脑自然更加高明。可以说是黄蓉的智慧之线串起了郭靖先天理性和后天勤勉之点,使之蜿蜒前行,逐渐漫延成一个首尾相连、因果相应的一张武林英雄成才图谱。  作者以人道主义为文心,理想主义为笔墨,通过反男权中心的故事程式,倾向女性主义的话语权力和人道主义女性美学构想,在准历史现实主义的画板上,在宋金元易代、武林争霸、英雄纵横的宏伟叙事背景之下,刻画了以黄蓉为中心的一组才貌双全,文武过人,聪慧自然的性情中女性形象。  该书阐释了侠义精神的真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自幼家破人亡的郭靖,随母流落蒙古大漠,傻头傻脑但有情有义的郭靖倒也有福气,他不但习得了江南六怪的绝艺、全真教马钰的内功、洪七公的隆龙十八掌、双手互博之术、九阴真经等盖世武功,还让古灵精怪的小美女黄蓉一辈子跟定他。  郭靖已经突破了旧时代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身份,他不仅行侠仗义、啸傲江湖,更是要为国家与民族出生入死,体现了儒家侠之大者素有风范。  《白马啸西风》是一部中篇武侠小说,著于1961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描写了哈萨克人和汉人之间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汉族姑娘,父母因带着高昌地图被强盗追迫而死,单独留下李文秀在哈萨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汉人计老人抚养长大,并与一个哈萨克部族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数不长的这样一部小说,里边记述了多组复杂的恋情。因情而活、为情而死、情之所在、孽之所在,这便是《白马啸西风》的成功之处。  《鹿鼎记》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该小说于1969年-1972年间创作,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开始在《明报》连载,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连载了2年11个月。本书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


飞雪连天射白鹿全句来历

这句诗句出自明代文学家辛弃疾的《破幽梦影·射白鹿》。辛弃疾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以其激情慷慨的词章而广为人知。
《破幽梦影·射白鹿》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词。词中表达了他对北方金兵的入侵和南宋王朝的覆灭深感痛惜之情,寄托了他保家卫国的报国之志。这首词以雄浑有力的词句和悲壮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感和爱国热忱。

全句如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严冬时节,奋勇战斗,射杀白鹿的英勇场面。他以一种豪迈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抗敌人的决心和无畏精神。这句诗句经常被引用,用来表达对英勇无畏、不畏困难的崇敬和赞赏之情。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

全诗只有两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取自金庸先生所著《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十四部作品名字的第一个字。金庸先生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说,金庸先生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武侠大师金庸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武侠世界依然笑傲江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

香港武侠泰斗金庸先生给自己14部中篇、长篇小说写的一个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分别取14部中篇、长篇小说名的第一个字,在广大金庸迷心中广为流传。 金庸先生是香港武侠小说的泰斗,在网友们的悼念金庸先生的文章中,被提及最多的一句则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详细内容 01 香港武侠泰斗金庸先生给自己14部中篇、长篇小说写的一个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分别为《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小说的第一个字,在广大金庸迷心中广为流传。 02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2018年10月30日下午,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香港病逝,享年94岁。 03 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记》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5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04 熟读金庸小说的人们很容易知道,这幅对联,是用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而成的。事实上,这幅对联非常具有比喻意味,可以概括金庸、巴金、鲁迅的某些共点。 05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飞狐外传》主要讲述《雪山飞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长历程,可以看作是《雪山飞狐》的前传。小说以主人公胡斐除暴安良为故事的中心,讲述了胡斐为追杀凤天南在路上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与程灵素、袁紫衣所发生的爱情。该书是《雪山飞狐》的前传,却写于其后,二者互相关联,却不完全统一。此书之中人物更为增多,人物性格更为丰满。该书在金庸作品中有比较重要地位,在艺术成就上属中乘之作。 雪—《雪山飞狐》(1959年) 《雪山飞狐》以苗人凤和胡一刀夫妇为主角,通过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武林风波,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江湖恩怨、藏宝寻宝、美女爱英雄的故事。这部小说有两个重大的线索,属双线结构,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连—《连城诀》(1963年) 《连城诀》最初在1963年刊载于《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送的《东南亚周刊》,书名本做《素心剑》。讲述农家子弟狄云因为生性质朴,屡被冤枉欺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穿人世险恶,回归自然的故事。该书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人物性格鲜明。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天龙八部》这部小说从1963年开始创作,历时4年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书名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 《射雕英雄传》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射雕英雄传》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白马啸西风》1961年10月—11月连载于香港《明报》。是一篇着力写“情”的小说。这篇小说以金银小剑三娘子上官虹和白马李三先后遇害拉开序幕,通过“吕梁三杰”追寻高昌迷宫的地图,展开了李文秀与苏普、马家骏、瓦耳拉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同时穿插了苏鲁克与盗贼汉人、瓦耳拉齐与车尔库之间的纠葛。全篇紧扣“高昌迷宫”这一情节焦点,展开了一场场汉人同哈萨克人之间的情与欲的角逐。小说并不侧重武功的描写,而似乎在表达一种意念:人人追求的东西,往往并不一定珍贵;而把握住自己所有的幸福,才是人世间难得的境界。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鹿鼎记》创作于1969-1972年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1689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的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思想。 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笑傲江湖》于1967年开始创作并连载于《明报》,1969年完成。小说以通过叙述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的经历,反映了武林各派争霸夺权的历程。小说没有设置时代背景,“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国人独特的政治斗争,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波谲云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可感。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书剑恩仇录》1955年连载于香港《新晚报》,1980年出版单行本。该小说以清乾隆年间汉人反满斗争为背景,围绕乾隆皇帝与陈家洛二人间奇特的矛盾纠葛而展开,他俩即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一个是满族皇帝,一个是反清组织红花会的总会主。 该小说将历史与传奇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史笔与诗情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写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虽然比金庸后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与以前的武侠小说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语言风格及武功艺术的描写上也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为作者后期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神雕侠侣》(1959年) 《神雕侠侣》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二部,作于1959年。《神雕侠侣》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故事背景设定在南宋末年,全书共四十回。《神雕侠侣》上承《射雕英雄传》,下接《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侠客行》1965年首次连载于《东南亚周刊》。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侠客行》有许多耐人寻思之处,潜隐着许多“玄机”,体现着金庸对于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体验。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倚天屠龙记》连载于1961—1962年的香港《明报》,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行交叉起来。 《倚天屠龙记》把《明报》自《神雕侠侣》以来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把读者的眼光和注意力牢牢吸引和固定在了《明报》上。 碧—《碧血剑》(1956年) 《碧血剑》发表于1956年,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碧血剑》的主线故事是明末被冤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师仇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复仇之路与天下江山的争夺交织在一起。在艺术形式方面,金庸在写作时就寻求着突破。他吸取外国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第一次在武侠小说中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波澜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终没有出场,他的身世、性格特点、故事,全都通过温仪与何红药两个女人动情的回叙和追忆展现出来。而这种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它的运用,为以后武侠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开了一个先例。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鸳鸯刀》最初连载于1961年5月1日—28日的香港《明报》。叙述了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该小说情节曲折,语言诙谐,在不长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几个不同的江湖侠士形象,可读性强。 《越女剑》(1970年) 《越女剑》是金庸所著的短篇武侠小说,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第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越女剑》虽短,却在各个方面皆有令人称道之处,是中短篇小说中的佳品。 小说写越女阿青剑术精妙,被范蠡引荐到宫中教授士兵,终于帮助越王勾践雪耻复仇。阿青暗暗爱上了范蠡,而范蠡早与西施有白头之约。阿青见到西施的美貌后,不忍伤害,飘然离去。小说借助历史上的传说和事实,不但抒发了历史情怀,还表现出人性的悲歌,把家国之仇与个人的爱结合在一起,使小说增加了厚重感和无限的余味。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出处。

熟读金庸小说的人们很容易知道,这幅对联,是用金庸的十六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而成的。事实上,这幅对联非常具有比喻意味,可以概括金庸、巴金、鲁迅的某些共同点。

中国人往往把某些邪恶之徒称之为“白眼狼”。在这幅对联里,“白鹿”也可以比着和“白眼狼”差不多的意思;雪是白的,像银子,象征着金钱,“飞雪连天射白鹿”的意思就是:在日益世俗化、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的年代,作家依然坚持“射白眼狼”,抨击丑恶,弘扬正气,不为了金钱铜臭而放弃自己的立场。显然,这在金庸、巴金、鲁迅的写作中都很突出。金庸的武侠小说尽管是写给市井看的,但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精神格调,没有黄色描写,也没有刻意渲染暴力,而是弘扬惩恶扶善、关注国计民生的侠义品格。

“笑书”,是指把东西要写得更好看些,给阅读者以精神享受,三位大作家都具有这个特点,他们的作品中都透露着幽默,虽然有的深沉有的浅露,但作品的格调始终是带有亮色、昂扬向上、意图给人欢笑的,譬如鲁迅的《阿Q正传》是“笑书”,而悲剧的《药》最后不忘记给殉道者的坟上填一些花圈,这还是“笑书”。巴金的小说同样引人入胜,不难想见作者是“笑书”,金庸就更不必说了。“碧”是“碧血”,忠臣的血才能化碧,“倚碧鸳”,是秉持忠于国家、人民之志来写作,出呕心沥血之作,虽为“笑书”,而“笑书”背后是“碧血”,主题严肃。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