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中法大学为什么不办了
经费问题。管理问题。竞争问题。社会环境变化。里昂二大相当于国内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档次。里昂二大(UNIVERSITE LUMIERE-LYON II)位于里昂市中心,是一所综合性、文科类国立大学,拥有约30000名学生。校区面积61000平米。提供近300种学科文凭,设有文学、艺术和语言学、外语、地理、艺术、历史、旅游、法律、人类和社会学,经济管理学等专业。里昂第二大学为全球最顶尖大学之一,根据法国“卓越大学计划”(IDEX)计划要求,2020年1月全面合并入里昂大学(Université de Lyon),成为里昂大学下属大学之一 。法国“卓越大学计划”(IDEX)被视为法国高等教育近四十年来最大力度的改革之一,旨在建立法国五到七所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卢密耶-里昂第二大学(简称里昂第二大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里昂大学,1968年里昂大学分裂为三所大学,里昂二大是其中一个部分,当时主要涵盖法学、文学和社会科学科系。从1973起改为现行建制。里昂二大是一个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为主的大学,教学质量非常出色,可提供300所种不同文凭课程。学校下设6个学院、5个专门学院、4所大学职业学院、1所大学技术学院和1所政治学院。
里昂中法大学的历史记忆
里昂始建于公元前43年,在罗马帝国时期曾是高卢都城。里昂与中国的往来由来已久。里昂是古代“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是中国丝绸产品在欧洲的集散中心。里昂和中国的另一个重要连接是教育。据里昂所在的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罗阿大区)议会主席让-雅克·盖拉纳介绍,1900年时里昂是唯一教授中文的欧洲城市。1921年创立的里昂中法大学,是中国在海外的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大学。 里昂中法大学的历史记忆 中法大学的建立发生在20世纪初中法教育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既是中国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延续与突破,也对中国革命的兴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轰轰烈烈的中国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仿佛时代的洪流,催生了中法大学这所特殊的学校。中法交流的先行者李石曾在此中扮演了发起人的重要角色。李石曾,河北高阳人,1902年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留学,后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法乃至中欧的交流合作。1908年,他在法国巴黎郊区的加尔那·哥伦比村创设了一家大豆加工厂,为三十多位中国人提供工作,后又在工厂附近开设了一所学校,让这些青年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是留法勤工俭学的最初尝试。 辛亥革命时,李石曾回到国内。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1912年,他与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等有识之士在北京成立“留法俭学会”,以使更多的学生、青年能够以低廉的费用赴法留学。1916年,李石曾、蔡元培等又与法国教育界人士在巴黎发起“华法教育会”,并在巴黎创办了一所华工学校,对在法华工进行职业培训和文化教育。1917年,李石曾和蔡元培在北京又相继成立“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鼓励、指导并资助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这项运动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毛泽东也和蔡和森等新民学会的同志一起,积极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还想方设法为奔赴法国的湖南青年筹集旅费,并得到章士钊的大力援助。这也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段佳话。
马克龙为什么到访中山大学
马克龙中国行选择访问中大,除了因为中山大学在中法人文交流合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因为中大本身的强大实力。资料扩展:中山大学简称“中大”,位于广东省,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924年,孙中山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如今该校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截至2022年9月,学校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4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专业学位类别43种。有在校学生67135人,有普通本科生33224人,硕士23125人,博士10163人,留学生623人;有专任教师4771人。
马克龙为啥要去中山大学
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马克龙此次前往中山大学,是为了巩固和拓展法中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誉链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拥有1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历虚消法律人肢知才教育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等卓越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优秀毕业生: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700人在国内“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有近900人前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国(境)外高校继续深造,其中,117人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的高校深造。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