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故居的介绍
严复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规制,门内三面走廊,前设有插屏门。大厅面阔三间,正间分前后厅,左右边间为前后厢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郎官巷严复故居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在这里,直至1921年病逝。尽管严复于此的居住时间不长,但仍是他落叶归根的地方。严复孙女严停云,笔名华严,是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她出生、成长在郎官巷。她在《吾祖严复》、《郎官巷里的童年》等散文中,曾娓娓动听地讲述她的郎官巷故居和她外婆的杨桥巷“台湾林”宅院。
“严复故居”匾谁题的
严复故居建于清同治年间,门上匾额书写四个鎏金大字“严复故居”。1920年秋,严复先生回到福州后居住于此。这个牌匾是严复的长孙女严卓云写的。【摘要】
“严复故居”匾谁题的【提问】
严复故居建于清同治年间,门上匾额书写四个鎏金大字“严复故居”。1920年秋,严复先生回到福州后居住于此。这个牌匾是严复的长孙女严卓云写的。【回答】
主座是一副严复先生自题的楹联“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回答】
福州著名景点有哪些
入选中国美景大赏,有福之州势不可挡。福州,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千年榕树是它的代言,人杰地灵是它的赞誉,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喜爱的它,十大绝美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此处游览,驻足,甚至于扎根福州。如果你想要到或即将来福州旅游的话,以下几个旅游景点一定不能错过: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如今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三坊七巷”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一坊一天地,一巷一景色,坊巷相交,中轴街肆已贯之。不少游玩之人便在此处找寻不见方向,但这不必惊慌,寻一店家打听便可走出。途中你会遇见写生的学子,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贩卖东西的摊贩,以及飘来的阵阵香味,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享受这里的人间烟火气。鼓山,养千人之众的涌泉寺为中心,山体历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的众多景色,而后依据民间传说,十八景悄然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更是让我们一饱眼福,此外,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此外,历代的摩崖石刻多处,所记载的便是古时人们的生活叙事。
福建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福建的名胜古迹有:武夷山(南平)、鼓浪屿(厦门)、湄洲岛(莆田)、清源山(泉州)、大金湖(三明)等。
1、武夷山(MountWuyi),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鼓浪屿(英文:Kulangsu,古属泉州府同安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
3、湄洲岛,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辖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公里,距大陆仅1.82海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岛,是妈祖的成神地。
4、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5、泰宁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属三明市泰宁县。大金湖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点缀其中。
严复是个怎样的人物?
严复,初名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侯官人。早慧,嗜为文。闽督沈葆桢初创船政,招试英俊,储海军将才,得复文,奇之,用冠其曹,则年十四也。既卒业,从军舰练习,周历南洋,黄海。日本窥台湾,葆桢奉命筹防,挈之东渡詷敌,勘测各海口。光绪二年,派赴英国海军学校肄战术及炮台建筑诸学,每试辄最。侍郎郭嵩焘使英,赏其才,时引与论析中西学术同异。学成归,北洋大臣李鸿章方大治海军,以复总学堂。二十四年,诏求人才,复被荐,召对称旨。谕缮所拟万言书以进,未及用,而政局猝变。越二年,避拳乱南归。
是时人士渐倾向西人学说。复以为自由、平等、权利诸说,由之未尝无利,脱靡所折衷,则流荡放佚,害且不可胜言。常于广众中陈之。
复久以海军积劳叙副将,尽弃去,入赀为同知,累保道员。宣统元年,海军部立,特授协都统,寻赐文科进士,充学部名词馆总纂,以硕学通儒征为资政院议员。三年,授海军一等参谋官。
复殚心著述,于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瑰辞达奥旨。
其《天演论自序》有曰:“仲尼之于六艺也,《易》、《春秋》最严。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为‘本隐之显’者,观象系辞,以定吉凶而已,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援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二者即物穷理之要术也。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而已。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以为律,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奈端动之例三,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必直,速率必均。’而《易》则曰:‘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其为天演界说曰:‘翕以合质,辟以出力,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至于全力不增减之说,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凡动必复之说,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而‘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尤与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之用焉。”凡复所译著,独得精微皆类此。
世谓纾以中文沟通西文,复以西文沟通中文,并称“林严”。辛酉秋,卒,年六十有九。著有《文集》及译《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穆勒名学》、《法意》、《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