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的直接诱因
问题一: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
1、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 *** )与塞尔维亚族(东正教)有民族冲突,这种冲突源于历史原因和宗教信仰以及民族隔阂问题。
2、美国和北约视当时欧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眼中钉,打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旗子,找借口肢解南斯拉夫。
科索沃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属于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阿族自治省科索沃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出兵镇压,北约以保障科索沃人权为名,打着人权高于 *** 的旗号对南联盟宣战。
科索沃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中东欧政治地图大洗牌,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急于扩张,巩固冷战胜果,对于怀有异见的国家进行的一次侵略颠覆战争。联军打着人权高于 *** 的旗号,看似保障了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民的人权,却是以无情践踏塞尔维亚人民人权为手段途径来达成。
二、参战双方: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19个成员国中的13国直接参与战争,其余6国以提供后勤工作支援前线。战争起始共投入各式飞机496架和15艘战舰(包括1艘航空母舰)。战争过程中,北约曾三次增兵,至战争结束前夕,共有1153架飞机和47艘战舰(含3艘航空母舰)部署战区各地。
2、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联盟总兵力12.5万人。陆军10万人,编成3个集团军,装备各型坦克1270余辆,装甲车893辆,各型火炮1500余门。海军1万人,装备各型舰艇81艘。空军和防空军1.5万人,装备作战飞机238架,武装直升机52架,防空导弹发射装置100余部,自行地空导弹130枚,肩射防空导弹约800枚,高炮1850门。
三、战争结果: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表决之前,南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宣布暂停对南的空袭。“盟军行动”的空袭正式结束。
1999年6月20日,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对南联盟轰炸。“盟军行动”的空袭正式结束。科索沃战争以塞尔维亚人的失败而告终。
北约19个国家中有13个国家(美、英、法、德、意、加、荷、挪、比、土、葡、西、丹)直接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付出了约130亿美元的高额战费,总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其中美国约730架飞机、24艘舰艇,北约其他国家约325架)。
飞机共出动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南联盟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南联盟军民击落了F-117A隐形战斗机在内的61架北约飞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30架、直升机7架、巡航导弹238枚。
问题二:科索沃战争,起因,经过,结果? 一、科索沃战争的起因: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 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 *** ”,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 *** ”,致使科索沃的战火越燃越旺,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 *** ”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二、战争经过
科索沃战争主要是空袭与防突袭作战,北约的空袭进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24日~26日(当地时间,下同)。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前三轮空袭行动,重点打击目标是南联盟的防空系统,包括机场、导弹发射阵地、通信、雷达等设施。空袭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南联盟地区的制空权。这一阶段,北约共出动各型飞机 600余架次,动用了 F―16.EA―6B等先进战斗机和 B―52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部署在亚得里海上的战舰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南联盟军队对北约的大规模空袭,进行了顽强抗击。
第二阶段:3月27日~31日。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四轮至第七轮空袭行动,重点打击目标是南联盟的指挥中心、基地等核心军事目标,以瘫痪南联盟的作战体系,瓦解其战斗力。同时,断续对南联盟全国各地的防空设施和重要军事目标进行轰炸。在这一阶段的空袭中,北约共出动各型作战飞机1000余架次,平均每轮250架次左右。从第6轮空袭开始,北约将前几轮对南联盟实施的间隙式空袭改为24小时不间断空袭。南联盟军民机智顽强,英勇作战,取得了较大战果。3月 27日,南军在贝尔格莱德西北上空击落美国空军一架 F―11 7A隐身战斗轰炸机,这是该型机在 1989年投入实战以来首次被击落,极大地鼓舞了南联盟的民心士气。
第三阶段:4月1日~29日。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8轮至37轮空袭行动,重点打击目标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雷达阵地、导弹阵地、机场等防空设施和指挥控制系统;二是军营、特种警察部队、装甲车辆等目标;三是通信站、公路、重要桥梁、炼油厂、油库、热电厂等重要经济目标;四是包括内务部、国防部、空军司令部、防空司令部直至总统府在内的重要 *** 首脑机构和军事指挥机构;五是电台、电视台、电视转播塔等新闻媒体设施。在这一阶段的空袭中,北约共出动各型飞机近 10000架次,平均每轮340多架次。南联盟由于作战力量过于弱小,损......>>
科索沃战争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的启示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战争爆发的原因: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
科索沃战争作战行动呈现战场空间扩大、持续时间压缩、人力密度减小、战略指导直接等新特点;以及突然性、集中火力、精确行动、联合作战等作战原则;要求军队战斗力战场感知力要强、作战指挥效率要高、战场生存力要强、后勤保障能力要强,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发展。——军事知识。
科索沃战争,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1980年,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1997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经过:1、1998年,美国和北约就在计划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但没有美国的帮助,北约也难以达到目的。2、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对南斯拉夫军队运输车队发动突然袭击并绑架了8名南军指战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就此问题与“科索沃解放军”进行了谈判。3、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4、1999年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结果:1999年6月20日,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对南联盟轰炸。“盟军行动”的空袭正式结束。科索沃战争以塞尔维亚人的失败而告终。意义:1、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2、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索沃战争
发动科索沃战争对中国的损害
科索沃战争对中国的损害是:1999年5月7日出动B-2轰炸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袭击,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科索沃战争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扩展资料:影响战略格局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科索沃战争作战行动呈现战场空间扩大、持续时间压缩、人力密度减小、战略指导直接等新特点。以及突然性、集中火力、精确行动、联合作战等作战原则;要求军队战斗力战场感知力要强、作战指挥效率要高、战场生存力要强、后勤保障能力要强,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索沃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