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不清,构音障碍是为什么?
下面介绍构音不清症状原因:
1、人格特征和情绪的因素:一般而言,个性慢吞吞的人说话也慢,个性急躁的人说话也快,说话快自然容易发生构音异常的情形。另外,由于父母亲的过度保护,阻碍了孩子的情绪成熟发展,如此会使孩子保留较长时间的童言童语。
2、环境的因素: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能逐渐经由听母亲不断的重复一些话语而学习语言的声音,再有的孩子从小就托给别人带。如果照顾孩子的人,只是让孩子躺在那儿睡觉少予理会,如此孩子就少有接受语言刺激的机会。另外,如果父母亲允许儿童以手势表示他的需求,而父母亲也由于能察觉孩子的意愿需求,并予以满足时,语言对儿童来说就显得不重要,自然也就没有以口语表达的意愿,说话的机会减少,构音能力自然也就受到影响。
3、构音器官的因素:是指构音异常是由于在构音器官上有可辨识的缺陷所造成的,例如唇颚裂、舌系带太短、舌头太大、咬合不适当、听力障碍、肌肉神经动作协调障碍等,都可能造成构音异常。但是,构音器官的缺陷和构音异常之间并非成绝对正比的关系,事实上,只要能适当调整构音的方法,其语音仍有可能是正常的,反倒是构音器官完全正常,而构音方法不正确时就会造成构音异常。
4、智能的因素:婴儿期至学龄前是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发展构音能力的关键期,如果智能不足学习能力缺乏,易影响构音能力的发展。
5、不良的学习对象:儿童的父母亲、兄弟姊妹或是其他的玩伴,有严重的构音异常,孩子和他处久了养成习惯,而造成构音不良的情形。
构音障碍和失语怎么区别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
失语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包括颅脑外伤、脑炎等脑部弥散性或局限性病灶。表现为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但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
构音障碍分为三类
构音障碍分为运动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功能性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由于构音器官的形态异常导致机能异常而出现的构音障碍。65%多数发生于先天性,如脑缺氧和脑损伤,小儿出生时,由于难产等原因造成小儿缺氧或脑损伤,使得大脑中负责语言的部分发育不良或异常,结果造成小儿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生和发展的迟缓,或一直无主动性语言,只能被动地用简单词语回答问题,同时多伴有智力方面的缺陷,这类语言障碍很难治疗。其他障碍发生于外伤或心理致构音器官形态肌机能损伤。功能性构音障碍 错误、混淆的构音呈固定状态,但找不到病因,即构音器官无形态异常和运动机能仅一刹那听力正常。可能与言语的听觉接受、辨别、认知因素、获得构音动作技能的运动因素、语言发育的某些因素有关,大多可通过构音训练完全治愈。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