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有什么影响
促进了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学习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的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学的知识和技术,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即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及理工学(包括计算机科学)等各门学科的结合下,探讨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理论和技术。学习理论是教育科学中最核心的理论,它是指导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学习理论旨在阐明人们行为变化怎样产生,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的规律,它对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习理论发展过程中,对教育技术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简介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以桑代克(E.L.Thorndike)和斯金纳(B.F.Skinner)为代表,虽然当时他们已经开始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人类的学习,但是他们研究的对象集中在机械的无意义材料的学习和记忆、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应、动物的学习和人的心理测量等领域。用这些成果来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和教育显然是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出现了所谓“认知心理学革命”。60年代后的认知心理学分为两派,一派是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在新的学习中的作用的建构主义心理学,另一派是侧重分析信息从外部输入人的大脑所经历的加工阶段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八个阶段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八个阶段是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况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记忆的口诀为冻了得煲会盖炒饭。一、动机阶段把学习者的期望与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师利用故事、谜语等导入课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判断关键点: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了解阶段在该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在知觉过程中,学习者会依据他的动机和预期对信息进行选择,并把注意放在那些和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上。如:教师语文课上教师先设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判断关键点: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三、获得阶段在该阶段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与储存。教师要帮助学生采用较好的编码策略,以利于信息的获得。如:英语课上老师将较长的英语单词进行拆分记忆,帮助学生学习单词。判断关键点:编码与储存、短时记忆。四、保持阶段动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这种储存是永久的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复述。如:化学课快要结束了,老师让同学们一起朗读五遍化学周期表。判断关键点:长时记忆、复述。五、回忆阶段也就是信息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这一阶段,线索很重要,提供线索将会帮助人回忆起那些难以回忆的信息。因此,教师要提供一些有利于记忆和回忆的线索,教会学生检索、回忆信息的方法和策略。如:历史课上教师利用关键词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判断关键点:检索、回忆知识。六、概况阶段学习者想要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首先要依赖于知识的概括,同时也依赖于提取知识的线索。如:小明学习了西瓜是属于瓜属类的一种水果,见到哈密瓜时也把其归类为瓜属类的。判断关键点:将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学习的迁移。七、操作阶段也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他们在操作获得中表现出来,因此,作业的好坏是学习效果的反映,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提供各种形式的作业,使学习者有机会表现他们的操作活动。如:学习完勾股定理后,数学老师让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判断关键点:作业、练习。八、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学生通过单元测验的分数了解自己该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