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五加行

时间:2024-02-27 18:33:40 编辑:莆仙君

为什么要修五加行

宁玛派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红教,是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由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共有十八部的根本密典,其中最深奥最殊胜的教义就是大圆满。要学习大圆满就必须先学习它的前行修法,也就是五加行修法。五加行有两个传承,一个是龙钦宁提的传承,是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由无垢友尊者在公元九世纪时入藏弘法,带来最为奥秘最为著名的法教称为"悲玛宁体";另一种主要的宁体法教为"空行宁体",由莲师传授予移喜措嘉等重要弟子,并将之伏藏以利未来有缘众。到了后弘期时,龙钦巴尊者总集"悲玛宁体"与"空行宁体",而成为著名的"龙钦宁提"。也有个说法据说是后来由于吉美林巴尊者于其心意伏藏中自然涌现出此宁体法教之后,才正式予以命名为"龙钦宁提",也是大圆满的传承中最著名的一个。另一个传承是全知麦彭仁波切传下来的。这二个五加行的传承,都是修密宗的基础法门,也可以说修习大圆满的前行法。佛祖释迦牟尼留下了八万四千种法门,最殊胜的也是最高级的法就是金刚乘,也称为密宗,现在主要在藏区流行。汉地流传比较广的是显宗教派,显宗是应身佛释迦牟尼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所讲的经典;密宗是以秘密主金刚手菩萨直接传授的深奥密法,重视传承,从皈依、灌顶到金刚上师,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程序,逐步修行可以达到即身成佛的最高成就。藏传佛教并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只有密宗,事实上主张显密并修,而且要先完成显宗的修行,才可以进行密宗的修法。显宗现在有几个大的流派:净土宗、天台宗、禅宗、华严宗等等,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是密宗在汉地流传得不是很广,所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据史籍记载,汉献帝末年就有密教经典的出现,但在早期并不受重视。到了盛唐开元年间,密教受到了皇室的重视,有了完整而系统的传播。不少密教经典还把原来属于显教的功能也移植到其中,使得密教地位越来越高,诵持密咒、供养密教的神祗所获得的功德远远多于显教,因此越来越受到皇帝的推崇,出于政治的考虑被保护了起来,只在上层权力阶层流行,在老百姓中流通得很少。万物都有成、住、坏、空的规律,佛教有兴盛期也必然会有衰败期,就在唐武宗称帝期间,开始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打击佛教势力运动,佛教受到重创,密宗也未能幸免。虽然以后的皇帝恢复佛法,但由于密宗只在皇室流行,在汉地民间就几乎失传了,显教就作为流传最广的教法了。直到今日,密宗在汉地又慢慢流传开了,但是给大家的感觉是即神秘又神奇。密宗自古以来只传授根基上乘的弟子,只有根基好的弟子才能修习密法,根基好与不好怎么鉴别?我认为根基的好坏,实际上就是做人的好与不好,言行一致,乐于助人,奉公守法就是根基好。根基不好的人密宗不能接受,这是因为他的习惯不好,习气不好。比方说有的人从小就自然而然地爱杀生,小鸟、小虫子看到后捉了,玩弄一番就杀了,没有爱心,嗔恨心特别重。这种习气是从无始劫以来积累的恶习,对所有的众生没有平等心,不相信因果。而密法有很多殊胜的法,很珍贵很难得,有些还和世俗的观点相左,如果根基不好的众生接触后,即不相信因果,又不遵守戒律,甚至违反密乘十四戒,这个罪业就非常大了,可以直接下到无间地狱的。因此密乘的上师们一直强调密法需要根基好的弟子来修习。这不是说其他的修行就不需要根基好的众生,当然得需要!只是密宗修法更加特殊一些,很多殊胜的法门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在座的各位我观察了,根基都不错,可以向我求法,修行同世间法是一样,第一看品质,第二看有没有坚定的信念,不然什么事都不会成功。修行更是需要信心、恒心和毅力,希望大家既拥有了珍贵的人身,又接了正法,就要从一而终,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了。世间法需要天时地利人,出世间法讲究缘起。我自从2004年来内地弘扬佛法后,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真正想解脱、真正了解佛法的人,少之又少,大家追求的还是物质方面多一些。要升官发财,要身体健康,要家庭幸福,要事业有成,要望子成龙等等,很现实。信佛学佛都是往这些方面想得多。其实一开始学佛发心错了,就好比踏上旅途,如果出发点错误的话,你的永远到不了目的地。真正信佛学佛修佛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是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利益众生,所以我要学习释尊的教法。如果把出发点定在:皈依佛门,是为了让佛菩萨来保佑自己平安、富足的话,那就和释尊创立佛教的目的南辕北辙了。有了正确的发心后,就要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的存在。不相信轮回,不相信因果,心里没有底线,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会去做了,不用担心后果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知人身难得和轮回痛苦,暇满人身怎么难得?那是要发大愿、积大善才能得到的。六道轮回,无论是天道还是地狱都有各自的痛苦,我们通过学习后,要思维怎么从轮回来的再怎么从轮回里出去。我们自出生以来就很自私,孩子的时候虽然什么都不懂不明白,但是喜欢的玩具、喜欢的食物很少有跟别人分享的,长大后更是无时无刻不在自我上执着着,无论何时何地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自己。其实我执就是产生轮回最大的因。明白了因在哪里,那就要从因上去改变结果,拥有因果不虚的概念,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拥有了真正的智慧。了解轮回痛苦和因果不虚就是非常好的学佛缘起。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养生,怕风吹雨打怕热晒雨淋,维生素一大把一大把地吃,期望生老病死来得越晚越好。但生老病死根本没法控制的,你说不想生病就不生病了嘛? 死期要来谁都控制不住,谁都没办法去救,这就是生死无常。众生都是吃五谷杂粮的,终有生老病死的一天。这天来临时,灵魂和身体分离了,灵魂离开了在中阴界里转。我们的身心就好比客人和客房的关系,客人走了房间还在。今世我们都是人,那下世呢,谁也不知道,可能投畜生道、或者去地狱、或者是去天道。灵魂没有选择的自由,谁来安排下世的去处?这就是今世或者再前世累积的因,做善事有善因,做恶事得恶因,由因来安排下世投胎所在。真正的因果不虚,没有选择,不会错的。不像我们现在这么自由,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投生完全由因果来决定。想好好地生起出离心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观无常,观无常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想一想死亡。佛法里说修行的缘起有两种,一个是自己得病了,肉体上精神上都很痛苦,所以想要通过求神灵庇护来改变现状。大多数众生在健健康康的时候,是不会去信佛的,都是有事情才去寻求才去相信的。通过这样去亲近佛法亲近三宝,也算以方便法做成的殊胜缘起,总之慢慢认识慢慢入门了。第二个缘起,就是身边最爱的、最重视的亲人过世了,联想到自己也会有那么一天,一下子就醒了,想要趁早学佛修行。由这两个缘起来修行的话,学佛的过程比较坚定不容易退转。除非很有福报、很有智慧的人不需要这两个缘起,其他大部分的人都需要这两个缘起。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什么情况没发生就信佛的,感到了痛苦想要改变,才会决定学佛。大家好好想想生老病死的概念:生,妈妈分娩时的痛苦,以及婴儿出生时的痛哭,哪一个是笑着出生的?老,在座的老居士们体会最深了,生理机能退步了,记忆模糊了,精神状态也不能和年轻时比较了;病,相信每个人都病过,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生病的?生病的时候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要依靠别人,没胃口没精神,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躺着,这就是病的痛苦;死,就更无常了,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今天睡下后,明早一定会醒过来的。人生是不是这样的?大家观察一下天上人间有哪个众生是幸福的?有吗?我想是没有的,至少我找不到。我的弟子中,有穿不上吃不上的,有小康家庭的,有中产阶级的,也有上市公司的总裁,但是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没有一个是幸福的,谁都有烦恼。有穿不上吃不上的想着什么时候能温饱,小康的想着什么时候能富裕,有钱的惦记着更多的财富。所以希望大家通过认识人身的生老病死,建立修行的缘起,修行就是修心改性,从内心发出的智慧光芒,从而明心见性。我们经常说做事要动脑,这个动脑,不是把这个叫做大脑的器官动起来,让它工作。其实是心动,心先在想然后传递给大脑,大脑再指挥五官和四肢。就像开心的时候,嘴巴在笑,大脑在乐,心里在高兴。心,这不是指的我们的心脏,心是光明的、本来就具足的真如本性。修行就是把本来就在的、清净的心,找出来。所以学佛就是学习自己的明心,信佛就是相信自己的真性。按照世间法的标准,我可以说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了。从小被认定为活佛的转世,我到娑婆世界就是为了弘扬佛法而来的,但小时候心里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就是一个小孩,所有同龄孩子的需要我也需要。但是不同的是我被要求要像个活佛一样的生活,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晚上经常做恶梦,梦到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兄弟姐妹在家里,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看他们围着床在哭。有时候梦见自己一个人在哭,周围什么人什么东西都没有。一下就惊醒了,枕头还是湿的,心有余悸,梦里是真的吗?然后发现自己没有死还活着,还在呼吸,太好了太开心了。我从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晚上一个人睡觉,几乎没有踏踏实实地睡着过,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也不敢去问老师梦里发生的是怎么回事,非常地害怕。每当做噩梦惊醒的时候就起来念经,念莲师心咒,那时候莲花生大士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不知道的,只有一个画像一直在我的眼前出现,就这样一直念啊念直到天亮,慢慢地心里就不恐惧了。长大后离家去了佛学院,真是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整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日子过得飞快。那时十几岁的孩子们,身体都很健康,一点都悟不到生老病死。我们那时学的五部大论,都是最正统最高深的佛法,但是真的悟不到生老病死,也没有出离心。倒是小的时候非常害怕生死离别,长大后倒什么都不怕了。直到二十多岁回到妥珠古寺后,几乎每天都有老百姓或自己或带别人来让我念经加持,不是生病就是将死了,一下子看到了这么多的生老病死,对我的冲击很大,顿时出离心、菩提心都出来了。这不是以前光看书就能体悟到的,这就是现实。来到内地弘法后,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我的弟子,而且大家都很尊重我。走到哪里,哪里的众生都是真心的欢喜,从世间法的观点来看,我可能比国家领导人都快乐吧,大家都崇拜我,信徒们都供养我。但从出世间法观察的话,其实未必幸福,还很痛苦,非常痛苦。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来到娑婆世界的心愿是希望所有的众生做善事积善因,亲近佛法,早日了脱生死脱离轮回的。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浪费了时间、浪费了暇满人身,但是看到几乎所有的众生都在把有限的生命挥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醉生梦死,我的心愿实现不了,这就是我的痛苦,不是一般的痛苦。每次来内地弘法,真的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多带些给大家。但看到大家期待着我可以保佑身体健康、加持升官发财时,我心里特别无奈。其实大家生活得很辛苦,有家庭的负担,有事业的操劳,有世俗的应酬,有学习的压力,可能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佛法,但我希望大家既然已经遇到正法了,要珍惜,哪怕每天抽一个小时念念心咒、读读佛经或是静坐一下,对将来都是有帮助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观点有很多的不同,世间法的享乐在出世间里就是负担是负能量,是让你执着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修行人,包括我对物欲的要求不高,基本生活条件满足就行了。我也想玩啊放松放松,我想用好的吃好的,我也想要感情上的寄托啊,但我都放弃了,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要花时间花精力的事情,顾此失彼,有舍才有得。我希望大家也选择一下,看看现在做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没有意义的?不要在临死的时候,才懊恼才体会到,最爱的人带不了,再好的东西也带不了,只有自己孤零零地走。现在最爱的最在乎的东西,在死亡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了。把这些都好好想一想,想明白了就用心地学,认真地修。学佛好比有了去来世的保证书,无论什么危急的事件出现的时候,心里就会有把握了。比如我们准备去某地,以前从来没有去过,也没有熟人、朋友、亲戚,不熟悉语言也不熟悉环境,那怎么办?现在科技发达,去网上找找,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了解那里的饮食习惯,准备一下,最起码身边带点钱。是不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法性中阴的时候,如果从来没有学习过佛法,到时会被出现的景象和声音吓昏过去的,只想着逃跑,跑到那里去?心一慌就往恶道里去了,那再想回来就不可能了。如果平时一直对佛教有正信正念,一直在念咒和磕头,或者有了这些天守持的八关斋戒的基础,当我们到了中阴时就有保证了。保证什么?保证我们不会被忿怒本尊吓到,不会被强光迷惑,而是保持住自己的本性。这种才是真正的财富,太好用了。记得04年我刚从西藏来内地弘法的时候,就想把五加行传给大家,但是那是藏传佛教在内地流通得少,知道五加行的人少,更不要说大圆满这样殊胜的密法了。所以我就根据大家的根基,先让大家搞明白什么是佛法?什么是皈依?怎样才是真正的信佛?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大家对三宝都有些了解,也建立了正信正念。去年秋天我去海南那边传了颇瓦法,有二十多位弟子参加。其中有青年、有壮年还有位八十四岁的老人家和一位病了十三年的病友,有些人连皈依都没有,我说这怎么传法?但是大家都很诚心诚意地求法,我考虑再三,我来海南也是种缘起,就传了,但是说实话,心里还是很忐忑的,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其中有一位是公务繁忙的老总,但是修法期间每天从早到晚都到我这报到,公司的事情都放下了。还有位酒店的经理,那时是旅游旺季,宾馆生意特别兴旺,但是他也每天第一个到,先磕了三百个大头再修法。一个星期下来,只有二三个人业障重,没有修成,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了瑞相,特别是那位老爷爷第一个通了梵穴,我为他们感到很骄傲。从今年起我决定先把四前行和五加行传授给大家,看看大家能否圆满完成。修圆满了,那我们可以继续下一步的修行。希望接了法的弟子从今往后开始实修,不是闻思,是实实在在地修。刚开始的时候,我要求大家结成对子,相互有个照应和监督,二个人、三个人都可以,每天最起码磕一百个大头,这是最低的要求了,如果体力和时间允许的话,多多益善。花个二三年时间把五加行修圆满,那以后我可以传大圆满。如果自己思量着没时间、没信心、做不到的话,那就先不要接法,不然既骗了上师,又欺骗了三宝,还蒙骗了自己。严重的话真的要下地狱的,这是不是我吓你们,不是我让下地狱,不是佛法让下地狱,是自己的言行让自己下地狱。如果大家都能做的话,那每年我都会期盼着过来看望大家了,看看大家修得怎样。大家学佛也学了很多年了,对自己的要求要比刚入佛门的信徒高些,不能还是为了世间福报去求法,出世间的法求到了,也修到了,那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会出现的,就好比烧柴生火得到烟灰一样的道理。如果大家抱着为众生的解脱、为利益众生的目的去学佛的话,那我来传法就更有意义了。不然我从西藏大老远的到这里,跟大家聊聊天,大家供养财物给我,没有什么意思的。光是为了保佑、加持,没必要来了,电话里也可以完成的。感恩上师最好的方法就是法供养。想学习、想修心、想改变习气可以来找我,只是探望我、聊聊天的请远离。我会用我的爱心和大家相处,从基础的五加行到高深的大圆满都可以传授给需要的人,大家不用有压力,我们在六道里流转了多少个劫,如果真的可以从此生了脱的话,那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行,那我们留得暇满人身,下世继续,只要上了正法的渡船,早晚有一天会达到涅槃的彼岸。磕大头是五加行里最累的,大家把最难的先完成,磕头可以和皈依一起修,皈依就念课诵集的上的“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脉风明点自性菩提心,本性自性大悲坛城中,乃至胜义菩提恒皈依”或者是“喇嘛拉夏深秋,桑德拉夏深秋,秋拉夏深秋,根德拉夏深秋”这二种皈依偈都可以。磕头的动作都是有讲究的,先把手放在头顶意味着生生世世的业障都过身体全部消除出去;手放在喉间意味着生生世世的业障通过口全部消除;把手放在心间代表着意识上累世的业障也消除了。趴下去的时候,贪嗔痴慢疑五毒全部出去了,起身的时候,五蕴转化成佛的五智。磕头的同时还要观想皈依境,观想我和冤亲债主、现世父母亲、所有的众生一起在莲花生大师和佛、法、僧、本尊、护法面前皈依。磕完结束的时候,要观想三宝的光照耀到所有众生,众生一下子变幻成三宝,再慢慢融入到中间的莲师,大圆满传承者也都融化到莲师,莲师再由外而内的慢慢消失,什么都没有了。就安坐在这种状态中,体悟一下空性,有念头出来时就回向众生结束起座。这就是标准的身口意全心全意供养三宝。磕头完成了然后我再慢慢安排其他的修行,如果一天磕三百个大头的话,十万个一年就可以完成了,而且同时完成了二十万遍的皈依偈,不是难度很高的,对不对?今天说了很多,大家都还在听,我很高兴,平常做火供、做超度参加的人特别多,传法、讲法的时候,人就少了一大半。众生就是这样现实的,火供、超度都是我在做事、念经;真正实修就是自己的事,惰性就显露出来了。我还是这句话:希望大家要知道人身难得,轮回痛苦,生死无常,因果不虚,值遇了佛法就要珍惜,要用心修行。今天就到这里结束,希望三宝加持大家福慧双增,五加行圆满完成!


五加行的修法

密宗很注重五加行的修法。为什么要修五加行呢?

娑婆世界里的有情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离苦得乐。希望要想变成现实,方法很重要。对于普通凡夫来说,命运就是在轮回里面流转,无始无终,但是,作为人类我们又可以选择修行来跳出轮回。

莲花生大士、米拉日巴和宗喀巴大师等高僧大德和成就者们,都异口同声地要求修行人,首先要区分人和畜生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去选择正确的道路,也就是寻求解脱。

我们流转于轮回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执,推翻它就获得了解脱的方法。

但是,我们发现外在的物质生活越好,贪欲心就越增长,这不但无法推翻我执,反而会使我执越发深重。所以推翻我执的方法必定在内心,无始以来的习气注定不可能很容易就被破除掉,它需要有内在的、强有力的、理性的智慧。

要破除一种见解必然要先建立一种见解,而且这种见解要更加理性和具有逻辑性,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无我的观点,只有无我才能对治我执。

修学无我是一个艰苦的、漫长的过程,其必经之路就是修五加行。

首先,修出离心断除贪心。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是如此美妙,对其贪爱不舍是我执的基本表现。没有出离心,所有的修行、念佛都不过是伪装的世间法。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觉得此地很好,就会想方设法留在这儿;另外一人厌离此地,就会千方百计离开这儿。所以,虽然看到轮回的痛苦但不舍其间的快乐,他无论是修行或做任何善事,其动机都是为了轮回中的享受。不放下贪欲心,就无法建立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就无法获得解脱。

其次,有了出离心之后,就要发菩提心。我们知道其他生命也和我们一样,不愿意接受痛苦却希望快乐,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只为自己的解脱而修行,应该为一切众生的解脱而修行。这就是菩提心。

然后,就是证悟空性,证悟人无我。没有无我的智慧,则即使有了从轮回中解脱的想法,也缺乏具体的方法。没有具体方法,所谓的解脱就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五加行通常为皈依、发心、念修金刚萨埵忏悔、供曼茶罗和上师瑜伽。“皈依”是进入佛门的标志;“发心”是区别大小乘的分水岭,修行时应明确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光有皈依和发心还不行,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一定要通过“念修金刚萨埵”得以清净;同时,成佛需积累广大福慧二资,这就要“供曼茶罗”;最后依靠上师加持,遣除相续中的所有障碍,现证诸法的实相境界,就要修持“上师瑜伽”。

认真修持加行,循序渐进进步入正行,次第修行是获得成就最快的捷径。

加行的修法都是一些思维,因为思维才能建立正知正见,是正行开始的基础。修法的时间和标准要视个人的情况而定,比如修人身难得,一般说来如果通过修行深深体会到,这样一个人身是很难得到的,这次得到了,我决不能让它白白浪费掉,我一定要修行!。这种决心就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初步的标准。达到标准后,就可以修下一个修法;如果还没有,就不忙继续往下修,而要反反复复地思维人身难得。

有些人喜欢钻研佛教知识,认为通过看书、听法也一样可以得到智慧,就不用去实修了。事实上,实修需要一些经论,比如中观、唯识等方面知识的指导,但是它不能代替实修,不仅要踏踏实实地修,而且要依次第修行,这样才能够修成,没有这样的次第就不行。

佛陀和诸多大成就者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如何修行,下一步修,还是不修,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

佛法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道路和方法,如果不照着去做,就不可能成就,成就不成就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佛也不会勉强任何一个人。


五加行都包括什么?

五加行都包括:皈依、发心、念修金刚萨埵忏悔、供曼茶罗和上师瑜伽。皈依是进入佛门的标志。发心是区别大小乘的分水岭,修行时应明确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光有皈依和发心还不行,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一定要通过念修金刚萨埵得以清净。同时,成佛需积累广大福慧二资,这就要供曼茶罗。最后依靠上师加持,遣除相续中的所有障碍,现证诸法的实相境界,就要修持上师瑜伽。藏传各派的五加行内容和次第顺序略有不同,但内涵完全一致。相关内容五加行即五种加行,是佛教的名词术语,即修行者通过完成巨大数量的五种实修,可以获得稳固的佛教见解和基础。通常在藏传佛教里是通往修行密法的基石,而在汉传佛教里也有隐含的方式提出。四加行分为四共加行和四不共加行,四个共加行分别是人身难得、无常、使心转向法的修行、轮回皆苦,四不共加行分别是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献曼达、上师相应法。四加行,就是在加行位里面要伏除二取;也就是说要对于所谓的能取、所取,要能够把它伏除。也就是说,在我们进入大乘的见道之前,我们必须要先知道,我们觉知心的所取跟能取它的虚妄性。

  • 上一篇:emf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