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历代大汗
大蒙古国历任大汗如下:第一代,成吉思汗(1206-1227):孛儿只斤铁木真第二代,窝阔台汗(1229-1241):孛儿只斤窝阔台第三代,贵由汗(1246-1248):孛儿只斤贵由第四代,蒙哥汗(1251-1259):孛儿只斤蒙哥第五代,阿里布哥汗(1259-1266):孛儿只斤阿里布哥。忽必烈(1260-1271):孛儿只斤忽必烈其中,忽必烈大汗未经过大蒙古国的“忽里勒台”推举,因此遭到其他黄金家族成员的抵制。1259年11月黄金家族和其他蒙古贵族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举行“忽里勒台”大会,推举阿里布哥为大汗。但是,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于1264年打败阿里布哥。 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哈台汗国反忽必烈,致使蒙古帝国陷入内乱,史称“海都之乱”。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至此,大蒙古国分裂为五个汗国:大元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以及伊利汗国。蒙古帝国(英语:Mongol Empire),又称蒙古汗国 ,是后世学者对13世纪蒙古人所建政权的称呼。狭义上的帝国指的是作为统一体存在的蒙古帝国(1206年-1259年或1260年)。广义上的蒙古帝国还包括了分裂后的元朝和四大汗国,时间范围大体从1206年到元朝、四大汗国灭亡。
成吉思汗之后的蒙古大汗是谁?
蒙古帝国分裂后每一个汗国的可汗都是成汗的继承人,无法排顺序如果从蒙古本土排的话:1,成吉思汗2,窝阔台汗3,贵由汗4,蒙哥汗5,忽必烈6,元朝帝王谱再之后,是北元的历代可汗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是孛儿只斤·窝阔台。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在位期间,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扩展资料:孛儿只斤·窝阔台人物生平:1220年夏,成吉思汗率军在撒麻耳干、那里沙不(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哈尔希)附近草原,休养士马,准备下一步的进攻。等到秋高马肥后,他就派遣窝阔台、察合台率领右翼军去取花刺子模首都玉龙杰赤,命术赤率本部兵从其驻营地南下会合。1230年秋,窝阔台与拖雷率军渡过大漠南进.兵入山西,渡过黄河,与陕西蒙古军会合,直取风翔(今陕西风翔县)。次年春,蒙古军攻破凤翔,金放弃京兆大片领上,扼守潼关,退保河南。
为什么古代蒙古人的统治者叫大汗
“大汗”一词中的“大”的意思是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帝王。 “汗”是蒙文音译而来,意思是,或译为古蒙古部落的首领:王、伟大,原意是“神灵”“上天”、皇帝。 它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漠北自称:至高无上.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