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是什么意思
“相濡以沫”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同处患难中的人能够相互扶持,给予力量,甚至彼此维系生命。后常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相依相偎、不离不弃的感情。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造句:
1、文革中,这对夫妇相濡以沫。
2、那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此时正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看着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
3、很多年以来,这对夫妻相濡以沫,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4、只有细水长流才会有相濡以沫的爱情。
5、没有如胶似漆,没有相濡以沫,却能够守护至死。
以沫相濡是什么意思
沫:唾沫,口水。濡:沾湿。用唾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成语造句:1、几十年来,他们俩人在危难时以沫相濡,在顺畅时相互鼓励,可谓是同甘苦,共患难的知己呀。2、在困难中,赤诚相见,以沫相濡,在事业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3、在困境中,他们真心相爱、赤诚相见、以沫相濡。4、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5、金婚胜似新婚,五十年以沫相濡臻化境,银发靓于秀发,期颐寿与时共进焕青春。6、喜逢奥运庆金婚,以沫相濡五秩亲。
相濡以沫的意思?
相濡以沫
解释
: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深入释义
庄子
相濡以沫实质上是并没有感情色彩的本能性求生行为。
第一鱼的记忆时间极短、
第二鱼是无法自我湿润的、
第三鱼拥有最原始也最单纯的善良本性和求生本能、
可见这是下意识行为。
庄子提及这一自然现象是将它作为一个动物的行为来陈述,
以平静淡定的口吻来借以喻人,
表达他一种无心无情绪无牵扯的心灵境界和见解。
现常用于比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患难不弃,互相依赖、互相扶持,
多用于形容中年一代与老年一代的亲情、老年一代夫妻之间的爱情。
也可用于比喻绝对的坦诚相待,或是极单纯的互相依存、如小时候的青梅竹马。
青壮年和青年用这个词语显得有些造作、虚辞、不实。
现在这个成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而在叙述爱情时和一些非正式的新闻信息时多有滥用。
相濡以沫在撇去庄子的个人观点之后,借喻到人的身上来比拟人的感情。
需要在同处困境或者同处一个并不太好的境遇的背景之下使用,
并且不可专用于赞扬爱情的忠贞与不可相弃,
那样是就扭曲了原本的意思。
在信息具有高度可伪性的时代,学会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先人的名言妙语,
是对先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尊敬和传承。
相濡以沫的意思?
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
【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同舟共济、风雨同舟、以沫相濡
【反义词】:
自私自利
【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呴:吐口水,吐沫。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nàn)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
趣联
和谐之道(徐书信)
以沫相濡,三口支撑当是品;
齐眉举案,二人互助可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