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陈式太极

时间:2024-03-05 06:28:27 编辑:莆仙君

为什么陈式太极拳26式动作名称不一致?

以前武术在传统过程中是口授的,河南人的口语很重,学生听到的只是那么一个音,记录起来可能出现了不同。再就是各人的理解也不同,比如我的师爷就把所有的式名重新考证了,把他认为最合理的规定了一遍。有的就与原陈式的不同。即使是陈式的,他们的叫法也略有不同。不知二十六式是哪一式,洪式是进退步拦擦衣,有的可能叫拦扎衣,也有的叫懒扎衣,知道是同一个式子就行了。


陈氏26式太极拳谱,急需!!!!

陈式太极拳26式动作的名称1.起式 2. 金刚捣碓 3. 撇身捶 4. 青龙出水 5. 双推掌 6. 肘底看拳 7. 倒卷肱8. 退步压肘 9. 中盤 10. 白鹤亮翅 11. 斜行 12. 闪通背 13. 掩手肱拳 14. 白猿献果 15. 单鞭 16. 运手 17. 玉女穿梭 18. 懒扎衣 19. 前招 20. 後招 21. 野马分鬃 22. 六封四闭 23. 双摆莲 24. 当头炮 25. 金刚捣碓 26. 收式


太极拳起源于哪个朝代

  明朝。
  明朝初年,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从山西移民到此,便带有家传武术。这里沟壑交错、兵匪出没,经常骚扰百姓,为了保卫桑梓,村里成立了武学社,陈家沟人习武成风。这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厚重的汉族传统文化对陈王廷创编陈氏太极拳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王廷(字奏庭,1600~1680),陈家沟陈氏第九代人,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明武庠生,清文庠生。其祖陈思贵,任陕西狄道县典史;其父陈抚民,曾任征士郎,均好拳习武。
  陈王廷自幼勤奋好学,昼练武,夜习文,不但深得家学真传,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学识渊博,文武兼备,精于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轻功绝技。年轻时走镖山东一带,扫荡群匪,匪寇闻“名”丧胆。晚年,陈王廷隐居乡里,以《黄庭经》为伴,潜心研究易学,收集整理民间武术。他理根太极,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将众家武术之长融汇合成,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创编了一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太极拳”。


太极拳有哪些招式?

太极拳的流派很多,各有特点,架式也有新、老之分。目前,比较简便易学的,就是“简化太极拳”,俗称“太极拳二十四式”。其各式名称为:①起势;②左右野马分鬃;③白鹤亮翅;④左右搂膝拗步;⑤手挥琵琶;⑥左右倒卷;⑦左揽雀尾;⑧右揽雀尾;⑨单鞭;⑩云手;双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陈氏太极拳的招式有哪些啊?

  一:陈家沟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以及五种推手法、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白猿棍、春秋大刀、四杆、八杆、十三杆等。
  二: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汉族拳术。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属于汉族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练陈氏太极拳有那些好处

1、健身作用  目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合乎生理运动原理的健身运动,而且是一种预防医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对于某些病症来讲,练习太极拳有着比药物更佳的疗效。同时,男女老少,体强体弱,均能练习,适应性较广。现已被许多国内外医院理疗科和疗养院广泛采用,被列为综合疗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就太极拳健身作用按人体简述如下: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体的各种活动,依赖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而动作的变化、协调和平衡则全由中枢神经系统来指挥。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沉心静气、意守丹田,排除一切思想上的干扰,在意的支配下,进行练习。这样就能有效地随时保持着大脑皮质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调整神经系统的正常发展,对那些神经系统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如脑神经衰弱症等有显著的疗效。所以经常打太极拳,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不断地调节,促进了人体各部分的新陈代谢,使练拳者气血旺盛,精神振奋,反应灵敏,思想愉快。除此之外,练拳时由于眼随手转,定势时二目平视,延展极远,练习日久,眼球一转周身俱动,使视神经和动眼神经获得有规律的锻炼,对保护、健全、恢复视力有良好的作用。推手的螺旋缠丝,推荡往来于攻守进退之中,能提高皮肤的反应能力,使触觉的灵敏功能提高。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循环系统主要是通过心脏和血管的血液流动,向各个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废气,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打太极拳时,人体各部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使各毛细血管开放,静脉、淋巴的回流加速,因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全身肌肉细胞的工作量较大,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就多,这就要求循环系统相应提高输运量,以保证肢体活动的需要,这就使心脏血管等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练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呼吸的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输入右心房,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由于呼吸运动提高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的循环,因而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同时,对医治因心脏和血管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肌梗塞等有明显的疗效。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陈氏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要求气向下沉(气沉丹田),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系统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柔,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即把胸部由于运动所引起的紧张状态转移到腹部,使胸部松活宽舒、腹部沉静而又踏实,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发展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着良好的作用,所以,坚持长期练拳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都比一般人的大,练拳时也不致气喘,可以久练而不发喘,呼吸自然。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由于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的改善,膈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胃肠也能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使肠、胃、肝、肾随之发生适当运动,促进了肝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张力、蠕动、消化和呼吸的能力,增强了肝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尤其是胆固醇的代谢)。因此,经常打太极拳可增加食欲,减少便秘现象。使血液胆固醇含量下降,由于练拳后血中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对预防动脉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5)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肌肉、骨骼和关节三部分组成的。螺旋式的缠丝运动,能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的螺旋缠绕,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程度。坚持长期锻炼,一张一弛,使肌肉均匀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强收缩的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促使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以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可变得坚固而又有一定的韧性,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同时,对关节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6)对经络系统的作用 陈氏太极拳结合了中医的经络学说,人体的健康与经气的畅通有着密切的关系。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劲起足根,贯注四梢,要求动作螺旋上升,螺旋下降,没有平面,没有直线,园活连贯,使肌肉纤维,韧带和关节在均匀、自然的反复旋转活动中得到无微不至的运动, 这样,练到一定工夫就会感到肌肤发胀,手指发麻,丹田发沉,膀胱发热,足根发重,头顶发玄和腹鸣等现象,中医认为这是体内行气、畅通经络、舒通气血的放映。长期坚持练习对于各种慢性病患者,如神经衰弱、神经痛、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肠胃炎、肺病、气管炎、肝炎、肾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遗精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2、防身作用  陈氏太极拳不仅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而且有防身御敌的技击作用。然而,陈氏太极拳却独树一帜,流传三百余年,仍保持本来特色。陈氏太极拳练到上成功夫,可达周身一家,以静制动,以逸代劳,以不动而应万变,亦可得机得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引进落空,借力打人。有推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周身相随人难侵,任人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太极推手,不仅可以检验姿势是否正确,也是锻炼技击技巧的好方法。太极拳推手不是比力而是比技巧。所谓技巧,则是顺应自然以克制自然,达到“弱胜强、慢胜快”。自然界中的杠杆支点和螺旋转化的原理,就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能。推手利用这种原理,即可揉化一切重力,化为劲。有此化劲功夫,就可以轻制重。同时,太极拳的运动是运用了离心力,并以腰脊作为中轴,使一切动作皆走内圈;走内圈虽线速度较慢,但仍可胜过走外圈的快,这是“后人发,先人至”的缘由,也是“慢胜快”的关键所在。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健身防身,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极原理,更好地将这个原理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 上一篇:金惠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