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纪伯伦先知

时间:2024-03-05 08:07:41 编辑:莆仙君

求纪伯伦《先知》读后感(英语的)

《先知》,纪伯伦写的,他生于黎巴嫩北部临海的贝什里村一个督教家庭,这个地方古时听说属于叙利亚,诞生过许多先知,也许正因此,纪伯伦就是其中一个先知了。

本不知道这个散文诗集的,最近在看外国文学作品,无意中发现了这部诗集,不留意地关注了一下,发现真的很不错,冰心对这个诗集也有很高的评价。纪伯伦曾几次修改,他说他想要确定,非常确定,书中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他的最佳贡献,果然是这样的,每一个字都是不朽。

诗集是讲一个先知在回故乡之前,解答和他一起生活多年的民众提出的问题。也借这些问题,回答了心中的一些疑惑。

一个叫爱尔美差的女人让先知谈爱,记忆较深的选段是: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

虽然他的路程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于他,

虽然那藏在羽翮中间的剑刃许会伤毁你们。

当他对你们说话的时候,信从他,

虽然他的声音也许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感:爱来了,可能就来了,悄悄地来,就像一个机会一样,如果把握住了,就能成功,而爱来了,把握住了,

就成为了幸福的人儿,而可能在这获得幸福的路上可能会扑满荆棘,可是不能害怕就因此退缩呀,爱不是要愈挫愈

勇吗,只有爱才能让人脱去人性外衣,才能磨练得更成熟。也许顺其自然地来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呵,不去过份

地强求,但如果发现靠近了,就好好地珍惜把握!



工作的选段

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连系为一。

感:一切事物都惺惺相关,真心地为了工作而工作,就会有百倍的信心,我为了家而努力工作,算不算是为了爱而工作呢,即使辛苦也是开心的。如果一份工作自己都做得不开心,那就不如不要做了。



欢乐与悲哀

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

当你欢乐的时候,深深地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知道只不过是曾使你悲哀的,又在使你欢乐。

当你悲哀的时候,再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看出实在是那曾使你喜悦的,又在使你哭泣。


《先知》的作者是谁?它有哪些代表作品?国籍?

《先知》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


先知有哪些主要内容?

《先知》内容概述:由于《先知》探讨了26个方面的问题,难以一一道来,只能择其一二,以窥全貌。《论爱》:在第1节诗中,纪伯伦运用恰当的比喻,刻画了生动的形象,从而讲出了一个辩证的道理:“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把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既给你带来欢乐又给你带来痛苦。在第2节诗中,诗人提出人们应该追求一种理想的和平等的爱,所以他说:“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把人引向圣洁,才能使人变得崇高。“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他舂打你使你赤裸,他筛分你使你脱壳,他磨碾你直至洁白,他揉搓你直至柔韧;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圣筵上的圣饼。”同时,进一步说明人们要想永远生活在爱的快乐中,那么,一切言行就必须听从爱的指引。诗的最后一节,论述了“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的道理。爱,就是无私奉献,同时,也要把握好爱的尺度,“要知道过度温存的痛苦”。只要有爱在你身边,你就会永远幸福,“清晨醒起,以喜飚的心来致谢这爱的又一日”。《论美》:诗人开宗明义,指出圣洁的美、崇高的美是不能强求的。“你们到哪里追求美,除了她自己作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着她呢?”然而,只要我们热爱美、向往美,具有爱美之心,就一定会步入美的殿堂。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列举出冤抑的、受伤的人,热情的人,疲乏的、忧苦的人、烦躁的人等对美的理解,都是根据他们特定的处境和心理需要,把美理解成各自不同的符合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完全是实用主义的表现。然后诗人说:“实际上,你却不是谈她,只是谈着你那未曾满足的需要,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诗人认为: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谈论的不是美,他们也不懂得美,美在人的心中,它是灵魂快乐的不竭源泉。诗人最后说:“在生命揭露圣洁的面容的时候的美,就是生命。但你就是生命,你也是面纱。美是永生揽镜自照。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镜子。”在这里,诗人着重强调了生命本身就是美的道理。《论友谊》选自纪伯伦的《先知》,它所触及的是读者经常遇到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喜悦中发生而共享了。

《先知》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没看懂。。。

我觉得两个小孩是被神选中的新的亚当和夏娃 你注意到最后有伊甸园和智慧树了吧 他们去别的星球延续生命了 代表的是新的轮回吧~ 你看下这个 我觉得这个影评写的很好 很深刻:(以下为复制的)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科幻片,结局是外星人带走了几个地球小孩。 其实你们都错了,这是一部基督片。 神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已经把人类的灾难全都布局好了,包括地球的灭亡,片中10月19就是圣经中所讲的神的审判日。 圣经中上帝创造了人,但人类在一步步进化中,心灵一点点的被污染,人性的恶化让神无法忍受,到最后只有毁灭整个地球,但神会从中挑选出心灵未被污染的人,乘坐诺亚方舟带到另一个星球,让一切从新开始。 这一切都在重复的运行着,多少年后,又灭亡这个星球,再创造另一个星球,人的生命其实只是很短暂,一瞬间的。 千万别认为那是宇宙飞船,你可以看到最后那四人化成天使的样子。以及圣经中的那个太阳。 人类在这片中表现的太无能为力了,所以的灾难全被设定好,但就算你知道了这一切但你切无法改变任何。这就是西方人所表达上帝的存在以及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渺小。 这片子看过后应该是让人很沉重的。我们现实中的地球会不会也会发生这样的毁灭?答案肯定是会的。有人说地球就是为人创造的,温度,水,食物,地心引力。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为人类设定好了一样。其实是我们人类适应了地球,才在地球上生存了下来。换到火星,金星,土星上人类就不能生存了吗?答案是错的,不管任何星球,都会有适合这个星球的生物,就如地球的人类一样。 所以,将来,也许几万年,几亿年后,地球资源,轨道有所发生变化。人类将很快灭亡,再过几万几亿年后,可能会有新的物种适应地球成为地球的新主人。 其实这些都跟我们无关,我们人类的生命相比太短暂了,在宇宙中也就是一睁一闭眼的时间。


纪伯伦是哪个国家的啊

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先知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先知》成书于1923年。纪伯伦12岁随母迁往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只身回国,在“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后来游览了欧洲的文化名城、历史古迹,了解社会,扩大了视野,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哲理散文诗集《先知》是他的代表作,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诗集充满比喻和哲理,表现了作者教人从善、改良社会的开阔胸怀和道德理想,是他几十年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冰心等翻译的《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较好的译本。

《先知》的作者是谁?

《先知》是纪伯伦用多年心血浇灌出的艺术之花,是他“精神孕育的最好的胎儿”,也是他来到世间想说出的那句最重要的“话”。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在酝酿这部作品。最早的版本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定居纽约后,他又写出了英文初稿。在正式出版前的几年里,五易其稿。书中的哲理可以说是纪伯伦爱与睿智的结晶,其深邃广博几乎达到了人类精神修养所能及的最高境界。《先知》之所以可以历久弥新,不受时间的限制,正因为它直接表达了“真理”。纪伯伦视《先知》为一生最大的成就,他曾经说过:“我想,自我从黎巴嫩山构思《先知》一书开始,我就已和它寸步不离了,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在我完成4年之后才将其付印,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这的确是一本奇妙的著作,它满足了个别心灵的需求,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它是诗。青年则说:“这里有一切蕴涵在我心中的东西。”老年人说:“我曾不断追寻,但却不知追寻为何?但在我垂暮之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我的宝藏。”诗人纪伯伦巧妙地为《先知》安排了一个小说式的故事框架:主人公艾勒·穆斯塔法,一个“被选和被爱的”东方智者,滞留海外奥法利斯城12年,一直企盼着回到自己出生的小岛。一个秋日,他登高远眺,看见故乡的船从烟雾中徐徐驶来。他心中充满喜悦和激动,但又不忍离开这度过漫长岁月的地方。城中的男女老少都来送行,在城中的圣殿广场,人们请他讲说真理,披露他们的“真我”,告诉他们“关于生和死之间的一切”。他怀着诚挚的感情一一回答了众人的提问。在发表了充满祝福和希望的告别之辞之后,水手们扬帆起锚,航船向东方驶去。清新隽永的诗句凝结着纪伯伦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哲理思考。他力图站在俯瞰世界的历史高度,向全人类宣示自己发现的真理。每段议论中都渗透着纪伯伦与众不同的见解,它们往往与传统的教诲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但却显示出作者视角的独特性和思考的深刻性。《先知》不仅具有明晰的哲理性,而且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抒情和哲理的结合,使整个作品真切感人。无论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还是市民们的送别话语,都充盈凝重,表达出诗意化的感情。作品语言是独具特色的,严肃中不失温馨,启示性和感染力并重。这种风格被称为“圣经式的语言”,把严肃的训示、诚挚的关怀、冷静的启迪、热烈的希望完美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传情达理的功能。新奇美妙的比喻是《先知》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论明喻还是隐喻,纪伯伦都运用得得心应手。他特别擅长通过“A是B”的句式,使比喻成为格言警句,长留读者心中:“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们航行中的灵魂的舵与帆”;“思想是一只属于天空的鸟,在语言的牢笼中它或许能展翅,却不能飞翔”;“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但你们就是永恒,你们也是明镜。”这些新鲜的比喻,贴切中肯,内涵丰富,显示了作者对思考对象本质特征的深刻把握。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它的象征性。主人公既是东方智者,又是人类完美的象征。他要返回的岛屿,既是他的祖国、故乡,又是“爱与美”的理想世界的象征。奥法利斯城既是西方世界的象征,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象征。这种双重性使作品的内蕴具有东方的和世界的两个层面。至于诗中反复出现的大海、云雾、梦幻、明镜、面纱、羽翼等意象,则是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表达方式的不同象征。大海象征生命的丰富和永恒,云雾象征生命的朦胧和神秘,梦幻象征人的渴望与憧憬,明镜象征理性和明澈,面纱象征人的真实性被掩盖,羽翼象征生命的飞翔与自由。纪伯伦原计划写出“先知”三部曲:第一部《先知》重点写人与人的关系,第二部《先知园》重点写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部《先知之死》则重在写人与“上帝”的关系。但诗人却只完成了前两部,给世界文学史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关于纪伯伦的诗集《先知》

是散文诗。 《先知》中的28章散文诗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以《船的到来》开篇,至《拔锚启航》收尾,中间是一系列篇章——《爱》、《婚姻》、《孩子》……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自然而又层次分明地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形成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据说纪伯伦非常崇尚公元10世纪阿拉伯诗人穆泰纳比在诗歌结构上的“整一”。这种“整一”的诗歌结构形式不仅使得他的一系列思想得到贯彻执行,而且又达成了他哲理音调的一致性。
在《先知》里,纪伯伦除了大量运用传统的比喻手法外,还大量借鉴了西方诗歌中的梦幻和象征手法;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替运用中,既树立了新鲜活泼的艺术形象,又蕴含着深沉的哲理,一个“预言者”,一个名叫阿尔美差的女子,她从圣殿里出来,实际上充当了一个“导演”的角色;而在阿法利斯城中等候了十二年的亚墨斯达法则是《先知》中的真正“主角”。亚墨斯达法就是纪伯伦讲述真理的“嘴巴”:纪伯伦通过他取得了“合法”的身份进行发言。《爱》等26个方面,可以说是《先知》的主体,也是其精髓的在。亚墨斯达法对那些提问的作的一系列回答,充分显示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深度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饱经沧桑的纪伯伦,他的创作总是发自内心,于平静中流露着悲凉;他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感情为语言涂上了一层强烈的主观色彩。正因为如此,他并不注重对生活的形象再现,而是倾向于向读者倾吐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感受和理解。这可以从他的另一部著作《沙与沫》中一句话得到理解:“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
——亚墨斯达法在公开他的思想之前,于《船的到来》结尾处说:“阿法利斯的民众啊,除了那现时在供销社们的灵魂里鼓荡的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他在《婚姻》中讲道:“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在死的白翼隔绝你们的岁月的时候,你们也要合一。/噫,连在寂寞地忆想上帝之时,你们也要合一。/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这与歌德“是一个生命的本体,/在自己内部分离?/还是两者相互选择,/被人看成为一体?”(《二裂叶银杏》中句),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在《孩子》中谈到:“你们的孩子,却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诗中充满着尊重、宽仁和容涵。再如,“在工作中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工作》)“当你在城里盖一所房子之前,先在野外用你的想象盖一座凉亭。”(《居室》)
纪伯伦散文诗的魅力正在于他近乎神性的哲理。哲理没有损害他的诗歌,因为他的哲理,他的诗歌才得以在精神和艺术上产生超拔。特别是情境的设置,让我们首先预付了悲壮。在《先知》的结尾,我们看到:船拔锚启航,亚墨斯达法弃岸登船,向东驶行,大众都星散了,爱尔美差仍独自站在海岸上,在她的心中,忆念着亚墨斯达法所说的:“一会儿的工夫,在风中休息片刻,另一个妇人又要孕怀着我。”


求纪伯伦写的《先知》全文

先知 (纪伯伦)
 船的来临
  被选和被爱的艾勒--穆斯塔法,当代的曙光,已在奥法利斯城等候了十二年,期待着他的航船前来迎他返回自己出生的岛屿。
  时值第十二载,"颐露"月的第七日,他登上没有城墙阻隔的山岗,眺望大海;他看到他的航船正从雾霭中驶来。
  他的心胸豁然开朗,他的喜悦越过海面,流溢远方。他轻闭双眸,在灵魂的静默中祈祷。
  当他步下山岗时,却有一阵悲哀袭来。他心中默想:
  我怎能毫无愁绪、平静地告别?不,我无法离开这座城市而不负任何精神创伤。
  在这城垣中,我度过了多少漫长的痛苦日子,又经历了多少漫长的孤寂夜晚;谁能够毫无眷恋地离开他的痛苦和孤寂?
  我曾将那么多心灵碎片撒落于这大街小巷,我曾有那么多希望之子赤裸地穿行于这丘陵山岗,我不能没有负荷、没有痛苦地弃之而去。
  今天,我不是脱去一件罩衣,而是用自己的手撕裂一层肌肤。
  我留在身后的不是一种思绪。而是一颗因饥渴而甜蜜的心。
  但我却无法再滞留。
  那召唤一切的大海在召唤我,我必须登舟了。
  因为尽管时光在夜晚燃烧,但留下却意味着冻结,被禁烟于铸模。
  多么希望将这里的一切带到身边,但我怎么能够?
  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空。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越太阳。
  他行至山脚,再次面向大海,看到他的航船已驶近港湾,船头是来自故乡的水手。
  于是他的灵魂向他们发出呼唤,说道:
  我古老母亲的子孙,你们这弄潮的健儿,
  多少次你们沉浮于我的梦境。如今你们驶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我已整装待发,我的希望与扬起的帆一起等待着风起。
  只想再呼吸一口这宁静的气息,再回首投下深情的一瞥。
  然后我就会加入到你们的中间,宛如水手在水手中间。
  而你,浩渺的大海,不眠的母亲,
  江河溪流推一的安宁与自由,
  等这溪流再绕过一道弯,林中空地再传来一阵温偏低语,
  我就会投入你的慈怀,犹如无穷之水滴融入无穷之大海。
  行走间,他远远地看到男人们和妇女们离开了农田与果园,纷纷涌向城门。
  他听到他们呼唤着自己的名字,在田野奔走相告航船到达的消息。
  他问自己:
  莫非分别的一刻也是相聚的时分?
  难道我的夜晚实际是我的黎明?
  我能为那些放下耕田犁体、停下酿酒转轮的人们奉献什么?
  是以心灵为树,采摘累累果实与他们分享?
  还是将渴望化作涌泉,倾满他们的杯盏?
  是作一架强者之手可以弹拨的竖琴,还是一管他们呼吸可以穿
  过我身躯的长笛?
  我是个寻求寂寞的人,我在寂寞中究竟觅得了什么宝藏,使我得以自信地施与?
  如果今天是收获的日子,那么我是在哪个被遗忘的季节和哪片土地上播撒的种子?
  如果此刻的确是我举起明灯的时候,那灯中燃烧的并不是我点燃的焰火。
  我举起的灯空虚而晦暗,
  夜的守护者将为它添上油,点起火。
  他用语言倾诉了这些,但还有许多未说出的话藏在心间。因为他自己也无法表达自己更深的秘密。
  他回到城中,人们纷纷迎上来。他们异口同声地呼唤着他。
  城中的老者趋前说道:
  请不要就这样离开我们。
  你一直是我们黄昏中的正午,你的青春引导我们的梦幻进入梦幻。
  你并不是我们中间的陌生者,也不是过客,你是我们的儿子,我们诚挚爱戴的人。
  不要让我们的眼睛因渴望见到你的面容而酸楚。
  男女祭司对他说道:
  请不要现在就让海浪将我们分开,让你在我们中间度过的岁月成为回忆。
  你似精魂在我们之中行走,你的身影是映在我们脸上的光辉。
  我们一直如此热爱着你。但我们的爱曾悄然无语,被面纱遮掩。
  如今她大声呼唤你,坦然无饰地面对你。
  爱直到分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其他人也走上前挽留他。但他没有作答。他低首不语,身边的人看到眼泪坠落到他的胸前。
  他与大家一起走向圣殿前的广场。
  一位名叫艾尔梅特拉的女子迎出圣殿。她是一位女预言家。
  他用无比温柔的目光看着她,因为正是她在他到达这座城市的第一天就追随他,笃信他。
  她向他致贺,说道:
  上帝的先知,为了寻求终极,你很久以来一直计算着你的航船的行程,
  如今船只已到,你必须离去了。
  你是如此深切地向往着你记忆的土地和你更大希冀之所;我们的爱不会羁绊你,我们的需要也不能滞留你。
  不过,请你在离去之前对我们谈谈,为我们言说真理。
  我们将把它传给我们的子孙,他们再传给他们的后代,使它永不湮灭。
  你在孤独中审视过我们的白昼,在清醒中倾听过我们梦中的哭泣与欢笑。
  因此现在请向我们披露我们自己,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生与死之间的一切。
  他回答道:
  奥法利斯城的民众啊,除了此刻激荡于你们灵魂中的事物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爱
  于是艾尔梅特拉说,请给我们谈谈爱吧。
  他抬头望着众人,人群一片寂静。他用洪亮的声音说道:
  当爱挥手召唤你们时,跟随着他,
  尽管他的道路艰难而险峻。
  当他展翼拥抱你们时,依顺着他,
  尽管他羽翼中的利刃会伤害你们。
  当他对你们说话时,要相信他,
  尽管他的声音会击碎你的梦,像狂风尽扫园中的花。
  爱虽可为你们加冕,也能将你们钉上十字架。他虽可助你们成长,也能将你们削砍剪刈。
  他会攀至你们的高处,轻抚你们在阳光下颤动的最柔嫩的枝条,
  他也会降至你们的根柢,动摇你们紧紧依附着大地的根须。
  爱把你们像麦捆般聚拢在身边。
  他将你们脱粒,使你们赤裸。
  他将你们筛选,使你们摆脱麸糠。
  他碾磨你们,直至你们清白。
  他揉捏你们,直至你们柔顺。
  尔后,他把你们交与圣火,让你们成为上帝圣宴上的圣饼。
  这一切都是爱为你们所做,使你们或许能从中领悟自己心中的秘密,从而成为生命之心的一小部分。
  但是如果你们出于畏惧只去寻求爱的和美与爱的欢乐,
  那你们最好掩起自己的赤裸,离开爱的打谷场,
  踏入那没有季节的世界,在那里,你会开怀,但不是尽情欢笑;你会哭泣,但不是尽抛泪水。
  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除了自身别无所取。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有了自己就足够了。
  当你爱了,你不应税'上帝在我心中",而应说"我在上帝心中"。
  别以为你可以指引爱的方向,因为爱,如果他认为你配,将指引你的方向。
  爱别无他求,只求成全自己。
  但如果你爱了,又必定有所渴求,那就让这些成为你的所求吧:
  融化为一道奔流的溪水,在夜晚吟唱自己的清曲。
  体会太多温柔带来的痛苦。
  被自己对爱的体会所伤害。
  心甘情愿地淌血。
  清晨,带着一颗生翼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
  午休,沉思爱的心醉神怡;
  黄昏,带着感激归家;
  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
  婚姻
  艾尔梅特拉又开口问道:婚姻又是怎样的呢,大师?
  他回答道:
  你们一同降生,你们将永远相依。
  当死神的白色羽翼驱散你们的日子,你们也应在一起。
  的确,你们始终相守,即使在上帝的记忆中。
  但在聚守中你们要保留空间,
  让空中的风在你们之间飞舞。
  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成为束缚;
  让爱成为奔流于你们灵魂海岸间的大海。
  盛满彼此的杯盏,但不要只从一只杯盏中取饮。
  彼此互赠面包,但不要只向一块面包取食。
  一起欢歌曼舞,但要保持各自的独立。
  鲁特琴的琴弦也彼此分开,即使它们为同一首乐曲震颤。
  奉献你们的心,但不要让对方保管。
  因为只有生命之手才能接纳你们的心。
  站立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
  因为殿宇的支柱总是彼此分立的,
  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下生长。
  孩子
  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请给我们讲讲孩子。
  他说道: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
  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
  施与
  一位富人接下来说,请为我们讲施与。
  他答道:
  当你们拿出自己的财产时,你们的施与微不足道。
  你们奉献自己时,才是真正的施与。
  因为你们的财产不就是一些你们担心明天可能需要才占有、才保护的东西吗?
  而明天,明天又能给那谨小慎微追随朝圣者,而又把骨头埋藏在荒沙里的狗带来什么?
  除了需要本身,你们还需要什么呢?
  当井水满溢,你对干渴的恐惧岂不就是一种无法解脱的干渴?
  有些人只捐弃自己财产中的一点一些,----他们是为得到认可而施与,而他们隐藏的欲望使他们的馈赠不成为美。
  也有一些人,他们拥有甚少,却全部付出。
  他们相信生命和生命的赠礼,他们的储柜从不空虚。
  有些人快乐地施与,这快乐就是他们的回报。
  有些人痛苦地施与,这痛苦就是他们的洗礼。
  还有一些人,给予时并不觉得痛苦,也不是为了寻求快乐,或布善施德;
  他们施与,就像山谷那边的桃金娘散发芳香。
  上帝通过这些人之手施教,透过他们的双眸向大地微笑。
  被祈求时施与固然很好,但更高的境界是通过体察,在别人开口前相赠。
  对于慷慨的人,能找到乐于接受馈赠的人较之施与本身是更深的快乐。
  你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
  总有一天,你所有的一切都将留与他人;
  所以现在就馈赠吧,把奉献的时机留给你自己,而不是你的继承人。
  你们常说:"我会解囊,但只为值得的人。"
  你们果园中的树木不会这样说,你们草地上的羊群也不会这样说。
  因为奉献,它们才会生存,而拒绝只会带来灭亡。
  一个配得到自己白昼与黑夜的人,无疑配从你们这里获得其他一切。
  一个配从生命之海中取饮的人,也配从你们的小溪里汲满水杯。
  什么样的美德能超过接受的勇气、信任、甚至慈悲?
  你是谁,值得人们撕开胸膛、摘下自尊的面纱,让你看到他们赤裸的价值和他们无愧的尊严?
  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配作一个馈赠者,一件施与的工具。
  因为一切都是生命对生命的馈赠----而你,将自己视为施主的你,不过是一个见证。
  至于你们这些受惠者----你们的确都是受惠者一毋须背负感恩戴德的重担,以免给自己以至施与者套上枷锁。
  不如与施与者凭借馈赠,如同凭借一对翅膀,一起飞翔,
  因为耿耿于欠负,就是怀疑那以乐善好施的大地为母,以上帝为父的施与者的慷慨了。
  饮食
  然后一位老人,客栈的店主说道,请给我们谈谈饮食。
  他说道:
  我固然希望你们能靠大地的芬芳生存,如空气中的植物靠阳光延续生命。
  但既然你们不得不杀生为食,从初生羔犊口中抢夺它们母亲的乳汁以解干渴,那就让这成为一种崇拜方式吧。
  在你们的案俎上立起一座祭坛,让森林和平原的纯真为人类的更加纯真,在这祭坛上奉献牺牲。
  当你们宰杀一只畜禽,你们应在心中对它说:
  "现在屠宰你的力量也将屠宰我,我同样也会被吞食。
  "因为把你送到我手中的那一规律也将把我送到更强者的手中。
  "你的血和我的血都不过是滋养天国之树的汁液。"
  当你们用牙齿咀嚼一只苹果,你们应在心中对它说:
  "你的种子将在我的体内生存,
  "你明日的花蕾将在我心中开放,
  "你的芬芳融入我的气息,
  "你我将带着喜悦共度每一个季节。"
  秋日里,当你们采集园中葡萄酿制醇酒,请在你们的心中说:
  "我也是一座葡萄园,我的果实也将被采摘酿制,
  "我亦将如新酒,注入永恒的容器。"
  冬季,当你们斟饮美酒,请在心中为每一杯酒歌上一曲;
  让歌声忆起秋日,葡萄园,和美酒的酿制。
  劳作
  一位农夫说,请为我们谈谈劳作。
  他答道:
  你们劳作,故能与大地和大地的精神同步。
  你们慵懒,就会变为季节的生客,落伍于生命的行列;那行列正带着庄严豪迈和骄傲的顺从向永恒前进。
  劳作时你们便是一管笛,时间的低语通过你的心化作音乐。
  你们中谁愿做一根芦苇,当万物齐声合唱时,惟独自己沉寂无声?
  总有人对你们说:工作是一种诅咒,劳动是一种不幸。
  但我要对你们说:当你们工作时,你们便实现了大地一部分最悠远的梦想,在梦想成形之初,这部分便已分派给你,
  你们辛勤劳动,便是真正热爱生命,
  在劳动中热爱生命,便是通晓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然而,如果你们在痛苦中把降生称作折磨,把维持肉体生存当成写在额头的诅咒,那么我要回答,只有你们额头上的汗水,才能洗去那些字迹。
  也总有人对你们说生活是黑暗的,你们疲惫时重复疲惫者的语
  而我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
  什么是带着爱工作?
  是用你心中的丝线织布缝衣,仿佛你的至爱将穿上这衣服。
  是带着热情建房筑屋,仿佛你的至爱将居住其中。
  是带着深情播种,带着喜悦收获,仿佛你的至爱将品尝果实。
  是将你灵魂的气息注入你的所有制品。
  是意识到所有受福的逝者都在身边注视着你。
  我常听你们梦中吃语般地说:"雕刻大理石,在石中找到自己灵魂形象的人,比耕田的农夫高贵。
  "捕捉彩虹,用虹霞在一方织物上绘出人的形象的人比制鞋的人高明。"
  但是我要说,----不是在睡梦中,而是在正午格外清醒中说:风对高大橡树说话时的声音,并不比它对纤细草叶说话时更甜蜜,
  一个人若能把风声变为歌声,又能用自己的爱使之变得更加甜美,他才是伟大的。
  劳动就是有形可见的爱。
  假如你们无法带着爱劳动而只觉厌烦,那么你们不如放弃劳作,坐在殿宇的门前,等待以劳动为乐的人给你们施舍。
  假如你们毫无热情地焙制面包,那么你们烤出的面包将会变苦,只能使人半饱。
  假如你们勉为其难地压榨葡萄,那么你们的忿懑就在葡萄酒中滴入了毒液。假如你们纵能如天使般歌唱却并不爱歌唱,那么你们就堵塞了人们聆听日夜之声的耳朵。
  欢乐与忧愁
  一位女子说,请给我们讲讲欢乐和忧愁。
  他答道:
  揭开面具,你们的欢乐就是你们的忧愁。
  从你泪水注满的同一眼井中,你的欢乐泉涌。
  能不如此吗?
  哀愁刻划在你们身上的伤痕愈深,你们就能容纳愈多的欢乐。
  难道不是曾经锻炼于陶工炉火中的杯盏,如今斟满你们的葡萄
  美酒?
  难道不是曾经被利刃楼空的树木,如今成为抚慰你们心灵的鲁
  特琴?
  当你们欣喜时,深究自己的心灵,你们会发现如今带给你们欢乐
  的,正是当初带给你们忧愁的。
  当你们悲哀时,再审视自己的心灵,你们会发现如今带给你们忧
  愁的,正是当初带给你们欢乐的。
  你们当中一些人说:"欢乐甚于忧愁。"而另一些人说:"否,忧愁
  甚于欢乐。"
  但我对你们说,它们是不可分的。
  它们一同降临,当其中一个独自与你同席时,要记住另一个正在
  你的床上安眠。
  的确,你们像摇摆于忧愁与欢乐之间的~架天平。
  只有当你们完全虚空时,你们才会静止,平衡。
  当宝藏守护者用你称量他的金银时,必然需要你的欢乐和忧愁升降起伏。
  居室
  一位泥瓦匠走上前说道:请给我们谈谈居室。
  他答道:
  在你们建房于城墙内之前,先用你们的想像在旷野建一所凉亭。
  正如你们在暮色降临时有家可归,你们心中遥远而孤单的漂泊者也应如此。
  你们的房屋是你们更大的躯壳。
  它在阳光下生长,在夜的寂静中安眠,而那睡眠并非天梦。难道你们的居室无梦?它们不也想远离城市,前往林中或山上?
  我愿将你们的房舍收聚于手中,然后似播种般将它们撒向森林和草原。
  我愿山谷成为你们的街道,绿径是你们的小巷,如是你们可以穿过葡萄园彼此造访,衣裳留着泥土的芳香。
  然而这却暂难实现。
  出于恐惧,你们的祖先将你们聚得过近。这恐惧还会持续一些时日,你们的城墙在一段时间内也会继续把你们的家庭和你们的土地隔开。
  告诉我,奥法利斯城的人们,你们房屋中有些什么?你们用紧闭的门守护什么呢?
  你们可有安宁,那显示你们力量的平静的冲动?
  你们可有回忆,那连接心灵峰峦的隐约闪现的桥梁?
  你们可有美,那将心灵从木石之所引向圣山的向导?
  告诉我,你们的居室可拥有这些?
  莫非其中只有安逸和追求安逸的欲望----这鬼祟之物入室做客,却变为主人,进而成为一家之长?
  可叹啊,它竟又化作驯师,以诱饵和皮鞭使你们更大的愿望变作玩偶。
  尽管它的手如丝,但它的心如铁。
  它诱你们人睡,只为站在你们睡榻边嘲弄你们肉体的尊严。
  它嘲笑你们健全的意识,把它们像脆弱的器皿般置于蓟绒下。
  的确,贪图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情感,而它还在葬礼上例嘴嬉笑。
  但你们,宇宙之子,静中之动,你们不应被捕陷,不应被驯服。
  你们的居室不应是锚,而应是桅。
  它不应是遮掩伤口的闪亮的薄膜,而应是保护眼睛的眼睑。
  你们不应为穿过房门而收敛翅膀,不应为防止撞到天花板而俯身低头,也不应因担心墙壁开裂坍塌而屏住呼吸。
  你们不应居住在死者为生者建造的坟墓中。
  纵然你们的宅邸金碧辉煌,它们也无法隐藏你们的秘密,掩盖你们的愿望。
  因为你们内在的无穷性居住在天宫里,它以晨雾为门,以夜的歌声和寂静为窗。
  衣服
  一位织工说,请给我们谈谈衣服。
  他答道:
  你们的衣服遮掩了你们许多的美,却不能遮盖住丑。
  尽管你们借衣服寻求隐私的自由,但你们找到的却是羁绊和束
  缚。
  但愿你们用自己的肌肤而不是衣服去迎接阳光和清风,
  因为阳光中有生命的气息,而风中有生命之手。
  你们中一些人说:"是北风织造了我们所穿的衣服。"
  我说,是的,的确是北风,
  但它以羞怯为织机,以纤弱的肌腱为纱线。
  它一旦完成工作,便会在林中大笑。
  不要忘记,羞怯原是抵挡不洁目光的盾牌。
  若无邪狎,那羞怯除了是精神上的束缚和污垢外还能是什么?
  也不要忘记,大地乐于感觉体赤裸的双脚,风儿渴望与你的头发嬉戏。
  买卖
  一位商贾说,请给我们谈谈买卖。
  他回答说:
  大地为你们果实累累,如果你们不懂,就不要捧满双手。
  你们应当在交换大地的馈赠中体会富裕与满足。
  但此种交换若非在爱心的仁善公平中进行,便会导致一些人贪得无厌,另一些人饥肠辘辘。
  在市场上,你们这些在海上、田间和果园里辛勤劳作的人们,与织工、陶工和采集香料的人们相遇……
  那就请求大地的主宰精神来到你们之中,为你们圣化度量衡器和计价法则。
  勿让空手而来的人加入你们的交易,他们会以空言换取你们的劳动。
  你们当对这些人说:
  "与我们一同去耕田,或与我们的兄弟一同去海上撒网;
  因为土地和海洋对你们就像对我们一样慷慨。"
  如果歌者、舞者和吹笛者也来到市场,----请同样买下他们的礼物。
  因为他们也采集了果实和乳香,而他们所带来的,尽管由梦幻织造,也是你们灵魂的衣食。
  当你们离开集市时,审视一下是否有人空手而归。
  因为大地的主宰精神不会安眠于风中,直到你们中最低微之人的需求也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