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出现了哪些国家?分别是哪些?
《镜花缘》中出现了33个国家,分别是:君子国、女儿国、不死国、两面国、无肠国、穿胸国、翼民国、结胸国、鬼国、犬封国、豕喙国、白民国、淑士国、毛人国、大人国、小人国、长人国、聂耳国、劳民国、毗骞国、无继国、黑齿国、深目国、跂踵国、两面国、厌火国、寿麻之国、长臂国、伯虑国、巫咸国、歧舌国、智佳国、轩辕国。扩展资料:《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镜花缘》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镜花缘
镜花缘中唐傲去了哪些国家和那些国家的特点?
君子国、两面国、无肠国、穿胸国、翼民国、结胸国、鬼国、犬封国、豕喙国、白民国、淑士国、毛人国、大人国、小人国、长人国、聂耳国、元股国、毛民国、毗骞国、无继国(无启国)、.深目国、.黑齿国、靖人国(小人国)、跂踵国、长人国、白民国、淑士国、两面国、厌火国、寿麻之国、长臂国、翼民国、.结胸国、豕喙国、伯虑国、巫咸国、歧舌国、智佳国、女儿国、.轩辕国、不死国 等四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特点你最好看一下原著,那更有意思。
镜花缘内容简介 详细一点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主人公唐敖,才思敏捷,喜爱游山玩水,却无心科考,只当了个秀才。其父临终遗言要唐敖至少也得当个会元,自此唐敖开始发奋努力,终于得中探花,却因曾与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仍被降为秀才。他有意弃绝红尘,便与女儿唐小山、舅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等出海游历,他们经历了四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很多异国的风土人情。唐敖玩游之暇,教侄女林婉如念诗赋。他善良且重情义,一路上搭救了些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在元股国,他救了两条被鱼民网件的人鱼。为救林之洋,他冒险揭下女儿国修治河道的皇榜。到了小蓬莱山,唐敖被山中美妙仙境吸引,顿觉名利之心都尽,万事皆空。又由于他吃过了仙草,终于入圣超凡,进山不返。女儿小山来此寻访,他只是通过樵夫给小山一封信,要她改名闺臣,并约中过才女后,才可相聚。扩展资料《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镜花缘 (李汝珍创作长篇小说)
镜花缘分别叫了哪些国家,分别有什么特点,写作意图
镜花缘中一共描写了33个国家:1、君子国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脱尽仕途习气,人们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2、大人国大人国,最是妙不可言。国人不仅身高过于常人“二三尺不等”,要紧的是脚下皆有云雾护足。市井巷陌之中,有人高视阔步;有人虚肩顾盼,有人低眉脚。神色各异,全因脚下云雾的颜色而定。“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3、劳民国国人终日忙忙碌碌,无论行路,坐立身子都摇摇摆摆。此处虽然忙碌,不过劳动筋骨,并不操心;兼之本地不产五谷,都以果木为食,煎炒烹调之物,从个入口,因此莫不长寿。4、聂耳国其人形体面貌与人无异,惟耳垂至腰,行路时两手捧耳而行。虽是长耳,却从无寿享古稀之人。5、无肠国其国人无肠,食物直接通过,达到餐厕合一。食物不停留,只要腹中一过就饱,所以富贵人家,皆将排泄之物收好,给仆婢再食。以致于一餐,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循环使用直至饭粪莫辨。国中向来也无极贫之家,也无大富之家。虽有几个富家,都从饮食打算来的。6、犬封国犬封国人生就人身狗头,每日伤害无数生灵,想着法的吃。除吃喝之外,一无所能。且有眼无珠,不识好人。7、鬼国其人终夜不眠,以夜作昼,阴阳颠倒,行为似鬼,故有‘鬼国’之称。8、元股国国人头戴斗笠,身披坎肩,下穿一条鱼皮裤,并无鞋袜。上身皮色与常人一样,惟腿脚以下黑如锅底,经捕鱼为生。9、毛民国其人一身长毛。因生性鄙吝,一毛不拔,死后冥官投其所好,所以给他一身长毛。久而久之,凡有鄙吝一毛不拔的,也托生此地。10、毗骞国其人生得面长三尺,颈长三尺,身长三尺,以长寿出名。11、无继国(无启国)此处之人无男女之分,不生育,无子嗣。死后其尸不朽,过了一百二十年,仍旧活转。所以彼国之人,活了又死,死了又活,从不见少。所以他们国中凡有人死了叫作“睡觉”,那活在世上的叫作“做梦”,将生死和名利都看得很淡。12、深目国其人面上无目,眼睛长在手上。四路八方都可察看,易于防范,就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13、黑齿国黑齿国人“通身如墨,连牙齿也是黑的”,“映着一点朱唇,两道红眉,一身红衣”。这里民风淳朴,书是无价之宝,不论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读书。银子掉在地上没有人会去捡,但若是书掉在地上,恐怕人人都会去抢。14、靖人国(小人国)靖人国人身长不满一尺,人最寡情,所说之话,处处与人相反。因为怕被大鸟所害,无论老少,都是三五成群,手执器械防身。15、跂踵国此国之人赤发蓬头,两只大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行动时以脚指发力,脚跟并不着地,一摇三摆,斯斯文文,但比较僵化刻板。16、长人国此处之人个子极高。唐敖所见的有七八丈高,其他人描述的更是高到离谱。17、白民国此地人烟甚广,地方富庶,语言与大唐相同。但学究先生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金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18、淑士国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的金匾,各种人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吃饱喝足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巴都揣到兜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签也要放到袖子里。19、两面国两面国人都长着两张脸,一张在前一张在后,一张善良随和,一张凶狠阴险。两面国人常把笑脸露出,这笑脸当然也是他们的正脸。而他们脑后往往用“浩然巾”遮着,因为这后面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往往先前还对你笑嘻嘻的,头一扭,便是一张恶脸对着你了。此外,在两面国待的时间达到一定时,普通人也会拥有第二个脸。20、穿胸国穿胸国人因行为不正,渐渐心离本位,胸无主宰,久而久之,前后相通。即使后来用狼心,狗肺来填补,也是歪的。胸前仍是一个大洞。21、厌火国厌火国人长的像猕猴,皮肤黝黑如炭,能从口中喷出火苗。22、寿麻之国传说此处白昼最热,每到日出,人潜水中,日暮热退,才敢出水。其人自幼如此,倒不觉热,最怕离了本国,就是夏天也能冻死。因为阳气不足,此地之人也没有影子。23、长臂国其人两臂伸出来竟有两丈,比身子还长。24、翼民国翼民国人皮肤焦黑,长得异相,身高不足五尺,一颗头颅却有两尺长。这里的人最喜奉承,爱戴高帽子,每天都戴,满头尽是高帽子,所以渐渐把头弄长了。25、结胸国因为好吃懒做,每日吃了就睡,睡了又吃,饮食不能消化,渐渐变成积痞,所以胸前高起一快,代代如此。26、豕喙国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且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27、伯虑国伯虑国为一生最怕睡觉:唯恐睡去不醒,送了性命。以至终年昏昏迷迷,勉强支持,从无快乐可言。年未弱冠,须发已白,一旦精神疲惫,支撑不住,极难再醒,也就无什么寿数可言了。28、巫咸国此地主要有两种树,一种是桑树,一种是木棉。上好的桑树用来作柴,木棉的锦絮织而为衣。29、歧舌国国人自幼生来嘴巧舌能,不仅精通音律,并且能学鸟语,各种声音皆可随口而出,因此邻国俱以“歧舌”呼之。30、智佳国此处最好天文、卜筮、勾股算法、诸样奇巧、百般技艺、无一不精。并且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所以邻国俱以‘智佳’呼之。他们只顾终日构思,久而久之,心血耗尽,不到三十岁,鬓已如霜,到了四十岁,就如我们古稀之外,因此从无长寿之人。31、女儿国这是一个以女子为中心的国家,“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32、轩辕国其人人面蛇身,一条蛇尾,盘交头上;衣冠言谈,与天朝无异;举止面貌,亦甚秀雅。33、不死国国中有座员邱山,山上有颗不死树,食之可以长生;国中又有赤泉,其水甚红,饮之亦可不老。写作意图: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1、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2、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类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等。3、对文化方面,它主张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这样的分科考试。4、对生活方面,它主张朴素节约,反对铺张。反对日常饮食考究,弄得好吃懒做。反对盛宴待客。反对子女初生时的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张筵设戏。反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过侈”。5、对社会风气方面,它要求真诚,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它赞美好让不争,谦恭有礼,遇善争先。它反对嫌贫爱富。它主张与人为善,允许人“改过自新”。它反对争讼。它要求把生死看得透彻,把名利心看淡。它极力嘲笑那些“明明晓得腹中一无所有,他偏装作充足样子”的没有学识的人。6、它反对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例如无肠国的富户那样把在腹中通过的食物,“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而且还舍不得让仆婢尽量饱餐,要他们“三次四次”地“吃而再吃”。扩展资料:李汝珍虽然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仍未能彻底摆脱旧意识的羁绊。或因时代的局限,或因保留陈腐的封建意识,李汝珍的国仍存在一定落后思想,他在提出主张和批评时,就有许多拘迂而不彻底的地方,甚至有企图用复古来代替改革的地方。作者思想传统,他认为“下民”是没有知识的,对于一切不良的风气,是不负多大责任的;读书人——尤其是读书人中间的“君子”,却应该带头矫正那些不良的风气(第十二回君子国吴之和、吴之祥谈话中,特别显露这一看法)。因而,书中所反映的一些现象,大部都是当时中层以上社会中的现象。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宣扬迷信,他批判屠杀耕牛时,虽不乏正确观点,但也有迷信的因果思想。特别是他在描绘一个美好的理想国的同时,又让主人公唐敖厌弃现实、走向逃世隐遁之路,反映他入世和避世的矛盾心理。书中为了表现众才女多才多艺,让才女们一个接一个讲经书,谈历史,论音韵,说文艺。这些知识学问在小说中泛滥成灾,就成为最大弊端。这些知识学问只能说明某一才女的知识专长,和反映这一才女对社会矛盾的看法,与人物个性特征毫无关系。这些知识学问覆盖在人物情节之上,淹没了小说的特征,形成贩卖各种知识学问的杂货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镜花缘》
镜花缘中都有什么国家
“君子国”、“大人国”、“淑士国”、“白民国”、“黑齿国”、“不死国”、“穿胸国”、“结肠国”、“豕喙国”、“长人国”、“伯虑国”、“劳民国”、“女儿国”、“轩辕国”。大纲本书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六回,写《镜花缘》故事由来,铺垫出谪凡神话的框架。略谓天星“心月狐”下凡为武则天,称帝之后,于寒冬下令“百花齐放”,时百花仙子正与麻姑弈棋,不在洞府,所辖众花神不敢违背武则天旨意,先后绽放,惟牡丹后放,被贬植洛阳(后来变成焦骨牡丹)。天帝以百花仙子错乱阴阳,“呈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将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仙谪降凡尘,需遍历海外,遭险逢难,方可完劫。第二部分是第七至五十回,写文士唐敖的海外游历与唐小山寻父(寻根)之旅,是《镜花缘》最受瞩目的部分。旅行中见闻多出自《山海经》、《博物志》等古代地理博物小说并加改编,既讽刺时事,也呈现某程度的乌托邦理想。百花仙子托生岭南文士唐敖家,名唐小山。唐敖科名蹭蹬,心灰意冷,遂生出世之念,乃随妻兄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公出洋贸易,三人游海外诸国,览异闻奇景。途中经历了“君子国”、“大人国”、“淑士国”、“白民国”、“黑齿国”、“不死国”、“穿胸国”、“结肠国”、“豕喙国”、“长人国”、“伯虑国”、“劳民国”、“女儿国”、“轩辕国”等地;也遇见鲛人、蚕女、当康、果然、麟凤、狻猊等奇异生物,并见识许多奇风异俗,如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君子国“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人民互让有礼,“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于旅途中,唐敖不仅次第搭救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更陆续服食蹑空草、朱草等仙家异物,有负重、跃高之能,也坚定其出世离尘之念,最后入小蓬莱成仙。唐小山为找寻父亲,与舅父林之洋等再度出海,历经许多磨难,抵达小蓬莱。在镜花岭下收得唐敖书信,命小山改名唐闺臣,返国参加女科,以续后缘。第三部分从后五十回开始,武则天开试女科,录取天下才女。唐闺臣等百名才女进京赴试,于宗伯府上展开宴会。小说最后写唐功臣后代举义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财气四关,斩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于城下,天下复归李唐,中宗继位。《镜花缘》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作者原本打算写二百回,但最后只付梓一百回,有不少剧情没完整交待。宣统二年,华琴珊作《续镜花缘》,该书为《镜花缘》的续集,作者认为《镜花缘》原书的某些情节似乎未完,故有此续作。扩展资料:镜花缘的影射《镜花缘》是一部虚构的著作,但里面的海外之国、异兽奇花皆有所本,里面的游记都是出自《山海经》里面的《大荒经》,夏志清说:“他最关心的是把《山海经》、《拾遗记》、和《博物志》诸地理典籍中的骇异邦域和人物野兽等复活过来。”孟瑶反对胡适看法:“仔细分析此书,作者的许多理想,并不卓越到使他够资格称为一位思想家,或是时代的先进。更确实一点说,许多地方是很迂腐的,胡适只以为这是一本讨论妇女问题的书,其实他对这一个问题的看法也十分肤浅。”(《中国小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