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缩写为SIBS)成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由原上海地区的中国科学院8个生命科学研究所和2个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根据中科院“创新2020”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科研任务为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生命现象本质、人口健康和农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探索有利于科学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建设成为综合、大型、跨领域、国际化、布局合理、具有强大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1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2124人, 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 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2人;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养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2000年4月15日,金融工程研究所(FEAM)项目负责人白大伟博士与上海研究院签约,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USTC-SIAS)第一位从海外引进的正式签约教授。2002年8月1日,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生院一期工程正式开始。 2002年12月25日,学院董事会第一次召开,正式成立由学院筹建三方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学院董事会,并决定由朱清时校长兼任学院第一任院长。2002年12月26日,学院召开媒体见面会,向媒体及公众介绍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生院的体制、机制及办学模式。2003年4月、6月,学院分别召开两次董事会,审时度势,为学院未来发展制定战略、策略和实施步骤。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生院更名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院。确定学院先期筹备高等数理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所,并面向全球招聘中心项目负责人和骨干教授。2003年11月,学院一期工程竣工。2004年4月14日,学院启动工作预备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由中国科大侯建国副校长牵头的学院工作班子,明确上海研究院的教授招聘、招生、项目基金申请正式纳入中国科大体系,标志着上海研究院各项工作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2004年7月30日至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在上海康桥举行隆重的开典仪式,庆祝上海研究院揭牌暨高等数理科学研究中心成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 `t hooft教授、弦论创始人之一John Schwarz教授、著名数论专家John Coates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清时校长及中国科学院戴元本、谷超豪等10位院士和上海市南汇区政府书记陈策、区长万大宁等区政府官员参加了开典仪式。G. `t hooft教授做中心开典的第一场学术报告。2004年9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成立金融工程研究所。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姜斯宪,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田维谦到会并讲话,来自美国华尔街、新加坡、北京、上海等金融界、企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180余人参加了会议。2005年5月,殷峥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签订人事聘用关系协议,随后殷峥教授即回国来到上海研究院就职。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是什么关系?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属于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在全国有120余个研究单位,在上海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负责协调、联系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浙江和福建的研究所。
上海分院现有10个法人研究机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有2个正在筹建的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还有中科院上海教育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
上海生科院是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经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而组建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等也先后整建制并入。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985还是211
中科院既不是985也不是211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缩写 CAS )是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中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以中国富强、人民幸福为已任,为中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科技成果,奠定了新中国的主要学科基础,自主发展了一系列战略高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系,带动和支持了中国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在中国并称“两院”。
中国科学院有6个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12个分院(分别设立在: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重庆)、104家直属研究机构、4个国家实验室、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212个野外观测台站,2所高等学校(中国科技大学 and 中国科学院大学)、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全院科研人员达5万余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投资兴办了430余家科技型企业(含转制单位),涉及11个行业,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1932年,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在北京创建。1933年,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迁至上海。1950年,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生化大组”、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研究室” 成立。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生化大组”独立建所为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与。1953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研究室”独立建所沿用实验生物研究所。 1999年7月3日,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经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创建。 2000年,实验生物研究所与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0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创建。